-
1、阅读一:
常新港《独船》(节选,有删改)
初冬的河面覆着层灰白色薄冰,像蒙了层毛玻璃。放学的孩子们被这片银白吸引,追逐打闹的 笑声传得老远。调皮的王猛为炫耀胆量,故意走到冰面中央,用力跺脚高喊:“看!这冰多结实!” 话音未落,“咔嚓”一声脆响,冰面裂开巨大的窟窿,他连惊呼都没来得及,便坠入刺骨的河水中。
岸上的孩子们瞬间僵住,死寂几秒后爆发出哭喊: “救命啊!王猛掉下去了!”有人转身想跑 回村子喊大人,可村庄远在视线尽头,等大人赶来……
千钧一发之际,木屋门“砰”地撞开,张石牙瘦小的身影箭一般冲出来。(A)他猛地刹住脚步, 眼睛像鹰一样锐利地扫视着河面、冰层、落水点的位置、水流的方向以及岸边散落的杂物,最后落 在岸边修船用的长木板上。他大脑飞速权衡:____。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扛起沉重木板跌跌撞撞奔向冰面,沙哑的吼声震碎慌乱: “都闪开! 别聚在一起!”驱散孩子后,他贴着岸边结实的冰层平行挪动,瞅准时机将木板前端狠狠推向薄冰。 “哗啦————咔嚓!”木板压碎脆弱冰面,稳稳架在厚冰层上,搭起一道救命浮桥。
(B)张石牙毫不犹豫趴上木板,整个人平贴其上分散重量,像匍匐的水獭般一寸寸向前挪动。 碎冰划破脸颊,冰水浸透棉衣,他却浑然不觉,死死盯着冰窟窿里愈发虚弱的王猛。终于够到冰窟 边缘,他声嘶力竭大喊: “抓住木板!别抓我!”
王猛用尽最后力气抱住木板。张石牙咬紧牙关,缓慢而坚定地向后挪动,利用自身的重量和木 板的杠杆作用,将王猛连同木板一起,缓缓地从冰窟窿里拖向相对安全的冰层!当王猛大半个身子 被拽上厚冰时,张石牙瘫在木板上,白雾随着剧烈喘息从口中涌出。
大人们闻讯赶来,看到的是两个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却都活着抱在一起取暖的少年,和那条横 亘在生死之间的、沾满冰碴的厚木板。
(1)、读短文,完成填空。(2)、救援过程惊心动魄,请你选择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体会表达的效果。我选 , 。
(3)、请联系上下文,猜测第3自然段中张石牙的想法,写在文中横线上。(4)、张石牙的整个救援过程堪称一场“智慧救援”。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其救援方案的智慧之处(至 少写出两点)。 -
2、班级召开“快乐读书吧”《西游记》交流会,请你参与讨论。
小慈:取经团队中,我最欣赏的是,因为。
小语:形形色色的妖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印象最深的妖怪是 , 因为。
-
3、盘点经典诗文中形形色色的人,完成填空。(1)、童年伙伴多有趣。“ , ”,我向范成大笔下的小朋友学习勤劳;脱冰穿丝后,我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快乐:“敲成玉磬穿林响,”;我还向往雷震看到的“ , ”,骑上牛背多好玩。(2)、爱国志士鼓舞人。我同王昌龄一起听“ , ”,那豪情壮志令我心潮澎湃;我同陆游一起想象“ , ”,庆幸如今壮美山河尽在我中华。(3)、智慧之人展巧思:看楚人叫卖矛和盾,我忍不住也想问一句:“”;听到杨氏子的应答“”,我不由为他鼓掌。
-
4、读同学收集的诗人生平资料,完成下面题目。
① 范成大在58岁左右辞官归隐,在苏州生活两年后,于花甲之年创作了60首《四时田园杂兴》。
② 孟郊从而立开始离家外出,二十年后,人至半百,感念母恩,写下了著名的《游子吟》。
③ 年逾古稀的王之涣写下《凉州词》,具体哪年无法确定,学者推测是在他40-54岁之间所作。
④ 王维弱冠之年就开始做官,到30岁前后已经写下多首田园诗, 《鸟鸣涧》就是其中之一。
(1)、上面四则资料中,有关于诗人年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在“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中,如果要讲解我国各地风光,上述材料用不上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四位诗人都经历过战争,都写有爱国爱民的作品。下面句子不适合形容这些诗人的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多行不义,必自毙。 -
5、下面是同学表演课本剧后记录的片段,四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① 表演前我们组兴致勃勃地讨论《景阳冈》的情节,大家出谋划策 , 力求成为最出色的团 队。②正式表演时, “老虎”卖力地龇牙咧嘴 , 上窜下跳, “武松”手忙脚乱 , 沉着地连踢带 打。③“老虎”快死时,掏出一颗丹药吃下,复活了,同学们的心情从心惊胆战变为哭笑不得 , 最后哄堂大笑。④好在“武松”手疾眼快 , 又制服了“老虎”,最后“老虎”一动也不动了。
A、① B、② C、③ D、④ -
6、一字一句露风骨。请你当“书法鉴赏家”,为书法作品选择合适的字体,填入方框内。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
7、一撇一捺显底蕴。班级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
汉字如画,zòng héng____间藏丰厚底蕴;汉字如诗,音韵中显liáo kuò____意境;汉字似书,绢(juān juàn)页里谱chóu chú____人生。汉字,饱含着人们 的juàn liàn____,★显着智慧的无垠( yín yíng),让我们qíng bù zi jīn____地赞叹!
(1)、根据拼音写词语,圈出正确的读音。(2)、语段中★是个形声字,读作“zhāng”,根据字义,应选( )A、樟 zhāng 木名。常绿乔木。 B、璋 zhāng 玉器名,古代用作礼器或信玉。 C、彰 zhāng ①明显,显著。②宣扬,表彰。 D、獐 zhāng ①即獐子。古代叫麕。②指鹿。 -
8、一笔一画写乾坤。请认真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欧阳中石 -
9、任务六:绽·美好;习作
在六年小学生活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有意义的节日。进入初中后,如果 让你设立一个奇特、好玩,又有意义的节日,比如“玩泥巴节”“露营节”“男 孩节”“女孩节”……你想设立一个怎样的节日?
请放飞想象,给你的初中老师写一封信,介绍你的想法。写清楚设立这个节 日的原因,以及你希望在这个节日中做哪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争取获得老师 的支持哦!
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
10、任务五:记·师恩
理想的风筝(节选)文/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迎春花举起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②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又纷纷止住了笑意。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A】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靠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B】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注视着,一边细声提醒,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C】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了一声,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惊叹不已。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
(选文有删改)
(1)、短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我们的感受如何?请你探究。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下图。
笑谈生理缺陷 自由放飞风筝 激动 亲切 ②根据全文内容结合题目,思考:作者把“自由放飞风筝”写得如此详细,是因为。
(2)、下列对短文情感表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直接表达对春天风筝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引出刘老师埋下伏笔。 B、第③自然段通过“一片笑声”和“止住笑意”的反差,突显了刘老师的幽默,体现 我们对刘老师的敬爱之情。 C、第④自然段结尾直接抒情,用“激动的心跳”写出同学们很开心。 D、短文多次写到天空飞翔着的风筝,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3)、短文第④⑤⑦自然段中有对刘老师的细节描写,从【A】【B】【C】中选择 一句,抓住语言表达,写一写你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我选择(填序号),
(4)、有两位同学为这篇文章补充了结尾,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A.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了。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 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的风筝。
B.我静静地伫立着。天上的风筝愈发多了,或摇摇摆摆,或往云层里穿行,伴 着那和煦的东风,愈飞愈远,愈飞愈高……
我喜欢结尾填序号),因为 -
11、任务四:阅·书香
材料一
2025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布了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在图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等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2.1%,较2023年的81.9%增长了0.2%。其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9%,较2023年的 59.8%,增长了0.1%。——摘自“光明网”,有删改材料二
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6%,与2023年的80.3%相比较,增长了0.3%。青少年阅读也是如此,调查显示,对于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有74.6%的青少年选择电子阅读器阅读。可见,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材料三
未成年人(0-17周岁)图书阅读率(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看出,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呈现( )的态势。A、上升 B、平稳 C、下降(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采用了的说明方法;材料二中除了这种说明 方法外还采用 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我国综合阅读率为82.1%,是指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 B、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呈现“年龄越大,阅读率越高”的特点。 C、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大于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 D、材料二中“青少年阅读也是如此”指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青 少年的欢迎。(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学校图书馆的改进提供一条具体建议,并写清理由。 -
12、任务三:思·古人
鲁人执竿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③无所 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⑥锯中截⑦而入?”遂 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世人____之。
(选自《笑林》,有改动)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计:办法。 ④俄:不久。⑤ 老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以:用。 ⑦截:截断,割断。⑧依:依照。
(1)、运用学过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加点字
方法
意思
初竖执之
课内迁移法:日初出《两小儿辩日》
⑴
世之愚者
查词典法:A愚笨;B欺骗;C自谦
⑵(填序号)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画两处)何 不 以 锯 中 截 而 入?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执长竿者无论竖着拿,还是横着拿,始终无法进入城门。
②文中的执长竿者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
③老父自称是圣人,所以知道锯竿的办法。
④故事的结尾,鲁人听从老父的建议把竿子锯断了。
(4)、文言文中,一个字往往蕴含情感或道理。以下是两字的释义,请为文言文的 括号处选择其中一个字,并说说你的理由。(xī)嘻
①嬉笑的样子或声音:~皮笑脸。
②叹词,表示惊叹。(shěn)哂
①微笑:~纳,~存。
②讥笑:~笑。我选(填汉字),理由是。
(5)、导致故事这样结果的根源是什么?滨滨和江江有不同的观点,展开了辩论。
A.滨滨:鲁人遇事不懂变通,对于别人的建议不辨别,主要责任在鲁人。
B.江江:老父“好为人师”,根据自己固有的经验乱提建议,才是闹剧根源。
我支持(填序号)的观点,因为文中人物的做法是(摘抄原句)。我得出的生活启示是。 -
13、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名言、诗句填空,准备联欢会的朗诵节目。(1)、【时光匆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外,又剩些什么呢?过 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了。面对时光流逝,苏轼用“谁道人生无再少?”,教会了我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离别愁绪】面对离别,王维写下“ , ”,饱含不舍离愁;王观却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寄托美好祝愿。(3)、【哲思闪亮】我们要做正直不屈的人,如郑燮笔下的竹一般“ ,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也要多与智者交谈,这样才能收获许多,正如名句所言 “ , 胜读十年书”。
-
14、任务二:举行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的活动也很丰富,我们一起参加吧。
(1)、仔细阅读四位同学在联欢会上的发言稿,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讲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稀奇事儿,太有趣了。 B、为了在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我刻苦练习。比赛时,我一丝不苟地书 写,走马观花地反复检查作品,最终获得一等奖。 C、写文章时适量地引经据典,可以增强说服力;但过度引经据典则会适得其反,过犹不及。 D、六年的小学时光让我明白,学习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2)、江江想发表以“创新”为主题的演讲,以下最适合引用的名言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李老师是书法初级爱好者,想送同学们一幅有行书笔意的楷书作品,需要临 摹的作品是( )。A、赵孟𫖯B、颜真卿
C、欧阳询
D、柳公权
-
15、任务一:制作《成长纪念册》
毕业在即,滨滨同学制作了《成长纪念册》,他在“卷首语”中这样写道:
窗外的栀子花开了,毕业季到了。六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打开记忆的闸门,wéi kǒng①____错过精彩瞬间。
忘不了míng mèi②____的日子里,我们去白马湖公园春游不禁发出的赞叹;忘不了足球赛摘得桂冠时,耳畔传来的不间断的加油声;忘不了读书节时,大家依偎着阅读shū jí③____, 在文字中获得心灵kuān wèi④____的画面;忘不了科学课上,我们从sī kōng jiàn guàn⑤____的现象中探寻到真理的欣喜;更忘不了班队课上,老师用刚劲有力的声音教我们如何抵欲不良情绪qīn xí⑥____的温暖……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勇往直前,行而不辍……
(1)、根据拼音和语境,将“卷首语”补充完整。(2)、“卷首语”中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禁 bù jīn B、间断 jiān duàn C、依偎 yī wēi D、刚劲 gāng jìng(3)、“卷首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抄出来并改正确:。(4)、滨滨用“行而不辍”来勉励大家勇往直前,不断提升自我。根据字形,并联 系上下文推测,“辍”的读音和意思应该是( )。A、zhuì 装饰 B、tuò 哭泣 C、chuò 停止 D、duō 整理(5)、以下词语中,与画线词语“摘得桂冠”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摘金夺银 B、拔得头筹 C、出类拔萃 D、数一数二(6)、滨滨想模仿“危楼高百尺”的修辞手法修改“卷首语”中画线的句子。下面 符合要求的是( )。A、六年的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B、六年的时光向前奔去。 C、六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 D、六年的时光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
16、 题目:合作,真好!
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许多次和人合作的经历吧。和小伙伴合作,合作 做实验,合作排练课本剧,合作获得球赛的胜利……;和家人合作,合作制作美味佳肴,合 作为小狗搭建一个温暖的小窝,合作完成某一项挑战……在合作中,我们学会了做事,也 收获了成长。
请以“合作,真好!”为题,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习作。习作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 名。
要求:
⑴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选择最难忘的一次合作经历来写;
⑵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⑶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17、阅读理解
意想不到的灾害
①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A】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1964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螃蟹不但咬死庄稼,毁坏农田,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②蟾蜍是捕食害虫的好手,保护庄稼的卫士。几十年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为了消灭甘蔗田里的害虫,特地从墨西哥千里迢迢地引来了一些蟾蜍,放在甘蔗田里。可是没想到,蟾蜍到了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威胁,就大量繁殖起来。今天,蟾蜍已经在澳大利亚成灾。【B】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③1983年2月,在日本的大岛地区也发生了蟾蜍灾害。几百万只蟾蜍在当地的公园、马路和住宅区乱蹦乱跳,它们分泌的毒汁对人和家畜造成伤害。为了平息这场蟾蜍灾害,当地政府组织了两支消灭蟾蜍的“特种部队”,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才控制了蟾蜍的蔓延。
④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在西班牙“闹事”的螃蟹,是从美国引进的。人们只引进螃蟹,没有引进它们的天敌。在西班牙,蟹的食饵丰富,使它们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大量繁殖,酿成蟹灾。生态失去平衡,其他动物也会泛滥成灾。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草原上,还出现过野兔大量繁殖的兔灾。这些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1)、联系短文,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完成表格填写。观点
事例
美国和澳大利亚野兔大量繁殖,造成兔灾。
(2)、对第④自然段中这个句子的理解,你认为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 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A、这是一个疑问句,它抛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激发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好奇心。 B、这是一个设问句,在文章中起到了自问自答的作用。 C、这是一个设问句,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D、这是一个反问句,目的是为了强调下文螃蟹和蟾蜍成灾背后的真正原因。(3)、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展开了下面的讨论。句子【A】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句子【B】中加点的短句“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 世界造成了威胁”位置(能/不能)调换,因为。
-
18、阅读理解
青少年体重管理
【材料一】
图1 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症患病率
媒体 新闻标题 人民日报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国家喊你科学减重啦!” 浙江调查 体重管理大揭秘:看看数据背后的健康密码 健康中国 运动起来,青少年!向肥胖说拜拜 中国教育报 如何帮中小学生正确“解锁"体重管理? 杭州教育发布 @师生家长,一起参与“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 ……
图2 2025年新闻媒体关于“体重管理”的相关报道全国两会,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 方式。
“中国小朋友不能再胖了”的词条在2025年5月29日如警笛般响彻网络。据报道,青少年 如果超重或肥胖,不仅影响形象和身体功能,如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生长发育 提前等,还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出现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降低、情绪不稳定等。
【材料二】
青少年科学的体重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
■每天都要参与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短于30分钟,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体重较 重的孩子心肺功能较差,应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在体重管理期间,建议合理进行饮食搭配,拒绝各种不健康的零食。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太晚睡觉会影响身体激素分泌,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胖。
【材料三】
分类
主食类
肉类
饮料类
优选食物
蒸煮烹饪、粗细搭配的杂米饭、杂粮面等;
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如鸡胸肉、瘦牛肉、鱼、虾等;
牛奶、白开水、矿泉水、茶水等;
不宜食物
高油烹饪及加工的谷薯类,如炸薯条、方便面等;添加糖、奶油、黄油的点心。
脂肪含量相对高的,如动物内脏、肥肉;较多油、盐、糖烹饪的食物,如烤肠、火腿肠等。
含糖及甜味饮料、加入脂末或糖的奶茶、饮料等。
【注:科学的体重管理,优质的蛋白质、脂肪、主食、水果、蔬菜都应适量摄入。】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两张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得出相关结论。(至少写两条)图1:
图2:
(2)、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①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倡议:通过2025这一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完成把健康生活方 式普及到中国家庭的任务。
②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会对个人形象和身体功能两个方面造成影响。
③每天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
④读材料三,可以帮助我们在体重管理时,做好科学合理的饮食选择。
(3)、春春是个超重严重的“小胖墩”,结合选文,从科学管理体重的角度出发,对妈妈的说法发 表观点,并说明理由。(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阐述,并标上序号。)妈妈:通过控制饮食完全可以达到科学管理体重的目的。从明天起,你每餐只吃蔬菜、杂 粮米饭,远离肉类。争取用一周时间把体重降下来,那就大功告成了!这样,你就能想吃什 么就吃什么。
-
19、阅读理解
一代游圣徐霞客
①1613年初春的浙江宁海古道,走来个奇怪的行者:头戴竹笠,脚穿芒鞋,腰间挂着个磨得发亮的铜壶,背上竹筐里塞满手绘地图。这是徐霞客第一次正式远游,随身带着母亲王氏连夜缝制的“远游冠”。临别时,七十老母指着门前新筑的晴山堂笑道:“儿绘山水归来,可补堂中空白。”
②徐霞客从小酷爱读书,尤爱历史、地理和游记,立志遍游大好河山。和世人理解的“游山玩水”不同,徐霞客的旅途称得上是“硬核苦旅”。然而,为了志向,徐霞客可以与仆人、挑夫一起大啖稀粥、腐干,也可以夜宿寺庙、岩洞甚至猪圈。30年间,他以“天地何用,可以席被,风月何用,可以饮食”的豪情,足迹遍及三山五岳、名川大河,孜孜不倦追求他终生的理想。
③徐霞客的行囊里,除了笔墨纸砚,还藏着无数个危险常伴左右的故事。他登山过涧如“猿垂豹跃”,遇到绝路就脱下裹脚布当吊绳,从百尺之高的悬崖峭壁下去。
④他历经生死关劫,湘江漂流时遭遇盗贼,有人落水身亡,有人身受重伤,唯独徐霞客凭借丰富的求生经验,拽同行之人跃入刺骨江水中,几人仅剩一裤一袜,在泥沼中匍匐至天明,方遇渔人舍衣施粥。当地百姓劝其返程:“前路凶险,先生不要再执迷前行了!”徐霞客却慨然道:“我带着一把铁锹远行,哪里不能埋葬我的尸骨?”
⑤纵观徐霞客一生,他始终不屈从名家权威、古籍经典,凡事必要亲自考证,对他走过的溪、桥、街道、村落、河流进行细致考察、科学记录。他白天当行者,夜里当写手,记录了61种地貌类型、24种水体类型、170多种动植物、50多处文物古迹,为后人提供了“百科全书”式地理学方面的史料。
⑥在生命弥留之际,五十四岁的徐霞客从枕边摸出块黝黑的火山岩交给友人季梦良:“此腾越所得,可证地火之说。”这位为游历耗尽家财、双足俱废的旅人,至死仍紧攥着采自云南的石英标本。
⑦为了纪念徐霞客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在浙江,霞客古道、霞客雕像、霞客路牌、霞客驿站等“霞客元素”,犹如群星闪耀般点缀在浙江文旅版图上,诉说着浙江人对一代游圣——徐霞客的崇敬之情。
(1)、阅读短文,概括徐霞客游历的特点和相关事例,完成下面填空。(2)、春春读完文章,想向同学们介绍徐霞客,他想着重突出“科学探索之旅”,补充下面的事例 最合适。理由是A.诗画般的浙江山水,让徐霞客眼界大开。他在天台山看星星,直到五更天还不愿睡去;他陶醉在普陀的烟波浩渺、西湖的仙踪绿野……
B.古书曾记载: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徐霞客觉得有疑,决定登顶求证。他手足并用爬上雁荡山顶,见山脊笔直,并无大湖存在可能,于是细致记录,以作勘误。
(3)、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⑴第①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寥寥数笔,却体现了徐霞客风尘仆仆的形象。
⑵第⑤自然段画横线句中的数字,体现了徐霞客地理探究类型广,数量多,成就大。
⑶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徐霞客的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 突出了徐霞客“一代游圣”的形象。
⑷短文结尾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起到了点明中心、点明题意的作用。
(4)、联系短文内容,结合下面资料袋,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徐霞客的人物形象。资料袋: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自小天资聪颖,博览家中万卷 藏书,过目而不忘。他不仅是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
① ② ③ ④
-
20、 为了亲近优秀文化,同学们将学过的古诗和美文进行了主题化积累,请你填一填。
◎诗文中动人的景
月下泉
① , 。(王维《山居秋暝》)
池边梅
② , 。(王冕《墨梅》)
◎诗文中感人的情
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③ , 。(王昌龄《从军行》)
对生与死的正确认识
④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