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是(    )。
    A、宿(shù)    候(shì)   提(gòng) B、(zhá)    效(lǜ)    倔(jiàng) C、息(píng)    可(wù)    音(diào) D、(yè)    窿(kū)    焦(zào)
  • 2、“跟着课本去旅行”——本专栏意在为同学们推荐课本中美好的风光。请你先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为你的报道添砖加瓦吧!

    跟着课本去旅行,课本中的美好风光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wèi jiè , 成为永不mó miè的回忆。我们一起去看duó mù的海上日出,绽放的dù juān、高飞的dà yàn、高大的bái huà、繁密的téng luó……我们穿越时空suì dào , 去寻找恐龙的zōng jì , 去探索科技的奥秘,去认识不再zì sī的巨人,去点燃缤纷的梦想。

  • 3、【阅读分享】“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请结合《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某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 4、根据情境完成写作。

    “我能行!”在尝试新事物时,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失败了再重来时你都可能会说出这句话。

    在小学阶段,是一件怎样的事让你说出这句话呢。请以“我能行”为题写一篇文章,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写出当时独特的感受。

  • 5、实用阅读。

    趣说南极磷虾

    ①南极磷虾其实不是虾,而是一种小型海洋甲壳类动物,只不过它的外形很像普通的河虾。它体长只有3~5厘米,外表呈金黄色,鳃外露,体内有微红色的球状发光器,一到夜里,就会发出像萤火虫一样蓝绿色的磷光。

    ②南极磷虾喜欢群聚,有时长达半公里,宽几百米,平均每平方米的海水中就有10~16公斤的磷虾,也就是说,每两个磷虾之间的距离还不到2厘米。白天,密集的虾群使海面呈现一片铁锈色,夜间,虾群又会使海面发出耀眼的磷光。南极磷虾的群体几乎都由同一年龄的虾组成,幼虾和成虾一般不混杂相处。虾群有垂直运动的习性,夜间多在水的表层活动,白天则沉到深水中潜游。

    ③由于南大洋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变成了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水温较高,从而使硅藻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了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这种小生灵繁殖能力极强,在南极大陆500~2000公里的广阔大洋中,磷虾群蕴藏量4~6亿吨。

    ④磷虾的营养价值很高,体内含有50%的蛋白质,是其他动物蛋白质含量的2~3倍。磷虾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被称为“冷甘露”。南极磷虾资源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磷虾食品。

    (1)、下列关于南极磷虾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南极磷虾是河虾的一种,会像萤火虫一样发光。

    ②南极磷虾喜欢群聚,几乎都是同一年龄的虾聚在一起。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写得很具体,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3)、在南极磷虾群集的海面,我们往往会看到海面这样的景象:

    白天,海面;夜间,海面

    (4)、文章第③段介绍,南极磷虾资源丰富,数量可观,主要原因有两点:

    原因一:;原因二:

    (5)、文章第④段介绍,南极磷虾的商业价值巨大,请列出两条理由:

    理由一:;理由二:

  • 6、文学阅读。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得意而不忘形,处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 , 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不受影响,继续写字。这份从容是因为他多次历经生活变乱,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害怕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⑥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写下列语句:

    ①“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涵养几分静气,我们可以 , 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心态 , 还可以

    ②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为了表达这个中心意思,作者写了“”时、“”时、“身处低谷”时和“得意”时这四种具体情况。

    (2)、文章列举三个人物的具体事例说明要“涵养静气”。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父子、
    (3)、根据文意理解,“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虑”的意思是:(    )
    A、忧虑 B、思虑 C、疑虑 D、焦虑
    (4)、读读第③段中国线句子,它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 7、文言阅读。

    燧人

    太古之初,人吮(shǔn)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 , 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 , 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注释】①燧人: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远古帝王。②以火德王:因为发明了火而推举为王。③燧:古代取火工具。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露精:

    民人大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没有火,人们遇到的问题是:

    有了火,民人大悦的原因是:

  • 8、课内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②“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④“为什么呢?”我又问。

    ⑤“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⑥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它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⑦“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⑧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⑨后来我见人就:“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⑩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选文第⑧段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通过选文内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充满好奇 B、充满想象 C、充满童真 D、充满智慧
    (3)、选文第⑧段“我的猜测”具体是指:
    (4)、阅读第⑨-⑩段,回答“我”前后两种不同状态的原因:

    “我”见人就说,是因为:

    “我”不说了,又是因为:

  • 9、在扉页写上一句话,表达同学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 10、在封面画上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大家美好的祝愿。下列哪一项理解不正确:(    )
    A、向日葵花:一举夺魁 B、傲雪梅花:离别忧伤 C、蝉在树梢:一鸣惊人 D、鲤鱼龙门:金榜题名
  • 11、大家认为回忆册封面标题要写得“平正端庄、险劲生动”,应临摹第一位书法家:(    )
    A、欧阳询 B、颜真卿 C、赵孟頫 D、柳公权
  • 12、世间万物皆有品。在“蜂、蝉、竹、梅”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诗句:
    (1)、
    (2)、
  • 13、根据提示,诵读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1)、春节:
    (2)、寒食:
    (3)、清明:
    (4)、乞巧:
    (5)、中秋:
    (6)、重阳: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夏夜,池塘边传来一阵阵蛙鸣,娓娓动听 B、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C、这篇文章写得生动优美,读完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讲的就是见微知著 , 以观长远。
  • 15、关于“人工智能进课堂”利与弊的辩论,下列哪一项是反方观点:(    )
    A、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B、丰富了知识的容量 C、增强了互动的体验 D、扼杀了我们的想象
  • 16、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马观花    儿童急追黄蝶 B、自愧如    其人能应也 C、时行乐    日中则如盘孟 D、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
  •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 B、一心以有鸿鹄将至 C、是其智弗若与 D、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18、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

    智能阅读器的出现,又一次点rán了大众对书jí的阅读热情。它让文字如花般zhàn放于电子水墨屏,chè成改变许多读者的阅读习guàn。在科技与文字的交汇中,有人甚至通知xiāo达旦,不知疲fá , 享受着阅读的盛yàn

  • 19、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人曾带给你感动。他(她)可能在你遇到难题 时给予你帮助,可能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予你安慰,也可能以自己的言行带给你力 量……那个难忘的时刻,那件温暖的事情,让你倍受感动,铭记于心。

    请你以“ , 真让我感动”或“那一刻,我感动了”为题,运用本学期 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把这个人感动你的过程和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400字左右。

  • 20、阅读《黄旭华:赫赫(hè)而无名的一生》,完成小题。

    ① 黄旭华为了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

    ② 197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虽然核潜艇建造成 功了,但是否具有战斗力,必须进行深潜极限试验,这很关键。

    ③ 1988年年初,中国准备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什么是深潜?深潜是指要 下潜到设计极限深度300米。深潜试验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下潜的过程中,一 旦遇到问题,就会艇破人亡。1963年,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 试验时出现了问题,导致艇上120多名官兵全部遇难。有了前车之鉴,中国核潜 艇的高层领导和参试人员对于深潜试验都忧虑不安。

    ⑤ 艇长和政委给年轻的官兵做了整整三个月的工作,强调深潜试验是一项光 荣的任务,教育他们要勇敢。可大家的精神压力反而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做了最 坏的打算,偷偷写下遗书。

    ⑥ 大家情绪如此紧张,艇长和政委心急如焚,只好去找黄旭华,希望他能做 大家的思想工作。已经64岁的黄旭华毫不推脱:“我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

    ⑦ “您是总设计师,不可以去!”政委坚决不答应。

    ⑧ 黄旭华面色凝重,很认真地说道: “正因为我是总设计师,更要去!艇是 我设计的,我亲自参与深潜可以给参试人员信心,而且,一旦下潜出现问题,作 为总设计师的我有能力在现场及时进行分析、处置和拍板!”

    ⑨ 1988年4月29日上午9时,核潜艇开始下潜。由于出现水声通信不畅的 问题,潜艇被迫上浮,在较为安全的水深处待命,艇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64岁的黄旭华激情满满地带领大家唱起歌曲: “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艇内气氛又活跃起来。

    ⑩ 上午11时,指挥部决定核潜艇继续下潜,潜艇像一条威武勇猛的鲸向大 海深处潜去。谁知当下潜到280米的时候,由于海水巨大的压力,艇内发出了“咔 嗒、咔嗒”的恐怖声响。大家一下子被这可怕的声音搞得紧张起来。临危不惧的 黄旭华赶紧宽慰大家:“大家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声音,没问题的,很安全。”

    ⑪中午12时10分52秒,极限深度到达300米,舱内寂静无声。忽然,一 声清脆的“停!”指令骤然响起,众人立刻明白极限深度试验已基本成功,都暗 暗兴奋。当上浮到100米安全深度时,艇员们再也控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有的激 动握手,有的热烈拥抱,有的喜极而泣……黄旭华也激动不已,他突然有了灵感, 欣然题诗一首:____!这一乐就是黄旭华最真实的写照。

    ————选自《品格的力量》,有改动

    (1)、阅读文章,梳理主要内容。

     

    (2)、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叙述了“长尾鲨”号遇难的事例,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彰显出深潜任务的艰巨性,为后文中国年轻官兵产生紧张情绪埋下伏笔。 B、与后文我国深潜试验取得成功形成对比,体现出中国潜艇技术取得的成就。 C、表明当时美国核潜艇技术不够发达,为下文中国潜艇深潜成功起到铺垫作用。 D、进一步凸显了黄旭华深知深潜试验的危险性,却仍毅然带头的英勇无畏。
    (3)、阅读第⑧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发现人物的描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和描写, 将黄旭华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得更鲜活了。

    读这段话时,我特别感动,因为

    (4)、联系上下文,第⑪自然段中黄旭华爷爷题的诗最有可能是选项 , 我的理由是
    A.默默痴守三十载,今朝看我探龙宫
    B.痴心不忘祖国志,赶赴深海乐其中
    C.吾辈不惧风浪,深潜乐在成功
    D.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上一页 326 327 328 329 3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