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注意礼貌用语。

    (1)、小明把小优的玩具摔坏了,如果你是小明,你会说:“(     )”

    ①不关我的事!

    ②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2)、如果你是小优,你会说什么?
  • 2、课文回顾。
    (1)、邓小平爷爷植树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挑选树苗 ②移入树坑 ③挖好树坑 ④挥锹填土 ⑤扶正树苗

    (2)、《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 , 生活中你收到的美好的礼物是
    (3)、(新题型)看图补充句子。

    图一让我想起诗句:原上一枯荣。

    图二中的柳树、燕子,让我想起诗句:不知谁裁出,

  • 3、按要求写句子。
    (1)、(新题型)小优准备在明信片上写下对明信片风景画的描述。请你根据画面仿照例子写一写。(注意画线的部分)

    例:山坡上生长着一大片高大翠绿的树木。天空中飘着的云朵。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仿写句子)

    , 那是吧?

  • 4、根据不同的提问读“春姑娘在柳枝上荡秋千”,找出句子的朗读重音。

    ⑴谁在柳枝上荡秋千?

    ⑵春姑娘在柳枝上干什么?

    ⑶春姑娘在哪里荡秋千?

    春姑娘在柳枝上荡秋千。

    春姑娘在柳枝上荡秋千。

    春姑娘在柳枝上荡秋千。

  • 5、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空如洗

    风拂面

    ③引人注

    里无云

    ⑤绚丽多

    致勃勃

    今天天气晴朗,。我地去郊外玩儿。 郊外开满了的野花。 我走在河边的小路上, , 舒服极了。

  • 6、选一选,再写一写。(填序号)

    ①左上包围

    ②左下包围

    ③撇

    ④捺

    (1)、“原”是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画要写得伸展。
    (2)、“递”“处”都是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画要写得伸展。
    (3)、写一写,注意灰色笔画,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

  • 7、读拼音,根据提示写出同音字。

     

     

     

     

     

     

     

     

     

  • 8、我会根据语境,拼一拼,写一写。

    我在户外xún zhǎo 春天。táo huāxìng huā都开了。这是春gū niangyóu dì给大地的lǐ wù

  • 9、找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lèn  nèn)

    (tí  dī)

    (xùn xuàn)

    (fū  fú)

    (lín líng)

    (zuó zhuó)

    (2)、(ǎ  à),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可真壮观呀!
    (3)、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真精彩(a  à)!
  • 10、和小岚一起走进奇妙的想象世界。

    想象的世界是奇妙的。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请你以“我是一粒种子”为题,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想象要有趣,不少于300字。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走进传统节日端午节。

    传统节日——端午节

    ①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②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美食。春秋时期,人们把黍米包成牛角的样子,称之为“角黍”,这便是粽子的前身。到了魏晋时期,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经开始流行。唐代,粽子经历了重大变革,糯米渐渐取代了产量并不大的黍米,成为粽子的主料,一直保持到今天。从宋代开始,甜粽子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各种蜜饯粽子。元明清时期,粽子的口味进一步丰富,豆沙馅、蜜枣馅、枣泥馅、火腿馅等都十分受欢迎。

    ③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参加比赛的龙舟,舟头披红挂绿,扎起大大的龙头,龙头的旁边,彩旗竖立,十分漂亮!比赛时,人们三五成群来到河岸上观看。比赛令一发,岸上的喝彩声与龙舟上的鼓声融成一片,壮观的场面,令人激动不已!

    ④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这既是在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短文从这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端午节。
    (2)、根据短文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魏晋时期,人们把黍米包成牛角的样子,称之为“角黍”,这便是粽子的前身。

    ②宋代,粽子经历了重大变革,糯米渐渐取代了产量并不大的黍米,成为粽子的主料,一直保持到今天。

    ③元明清时期,粽子的口味进一步丰富,豆沙馅、蜜枣馅、枣泥馅、火腿馅等都十分受欢迎。

    (3)、短文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
    (4)、“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请你结合短文内容或者自己的日常积累,任选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制作一张介绍卡。

    传统节日介绍卡

    传统节日名称: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我的过节感受:

  • 12、和小岚一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探秘动物之趣。

    动物们的“钟表”

    王义炯

    ①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chù)总是在白天活动,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入睡时,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鼯(wú)鼠白天待在树洞里,夕阳西下才钻出来捕猎食物,一直忙到天亮才回洞休息。还有个奇特的农场,100多匹毛驴是这个农场的职工,它们几乎承担了那儿所有的农活。有趣的是,到了中午12点,谁也无法强迫它们继续干活。而到了傍晚6点,它们又会重新干起活来。

    ②鸟儿们也都是按时“起床”的。东方欲晓,公鸡首先引吭(háng)高歌;接着,鸭群苏醒了,仿佛知晓时间似的,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声;隔了一会儿,白脸的山雀醒来了,它鸣声清脆;没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叽叽喳喳地喧闹开了;白头翁是喜欢睡懒觉的,阳光普照之时,它们才慢腾腾地放开歌喉。

    ③鸟儿们不仅按时“起床”,还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飞“避寒”;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北上,早春二月,它们飞到我国的广东,3月间到达长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岛看到它们的踪迹。大雁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④动物们的时间观念来自何处?原来,在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结构,这就是生物钟,正是它使动物的活动显示出了极强的规律性。

    (1)、读了第①自然段,用____的方法知道了“作息时间表”指的是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A、想象画面 B、查阅资料 C、联系上下文
    (2)、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3)、读第②自然段,照样子,按鸟儿们“起床”的先后顺序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公鸡山雀
    引吭高歌嘎嘎叫鸣声清脆叽叽喳喳
     
    (4)、阅读夜莺的信息,发挥想象,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夜莺的叫声。
    鸣叫时间:夜晚
    声音特点:抑扬婉转,时而响亮,时而低沉,柔和与激烈交替,对人体能产生积极影响。
    (5)、动物有时间观念是因为(    )
    A、动物懂得日程。 B、动物有闹钟。 C、动物体内有生物钟。
  • 13、结合所学,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走进自然,处处皆美景。“迟日江山丽,”是杜甫笔下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 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曾几记录的夏日山林,“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美景。
    (2)、神奇的花钟,让我们知道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是不同的”。仰望天空,傍晚的火烧云极多,一会儿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潜入海底,“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漫步西涧之畔,野草生长,黄鹂啼鸣,让人不禁想起韦应物的“”。
  • 14、分享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邯郸    ②

    ③掩    ④自相 

    ⑤刻    ⑥

    (2)、听完大家的分享,你想对《》中的主人公说:“
  • 15、为了让故事讲述得更生动,请你想象人物的动作或神态,帮小岚补充以下句子。
    :“今天的运气可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
  • 1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享会”。请你以学校大队部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告知三年级全体同学7月3日上午8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此次活动。(落款日期为7月1日)
  • 17、“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类似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习俗。
    你可知道,
  • 18、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根据生活经验排列下列句子,并填空。

    在洗净的糯米里加入白砂糖。

    将红糖和面粉拌匀,加少许水或油,团成小球。

    按“一勺糯米、一个红糖球”的比例,将糯米和红糖球放进粽叶里并包起来。

    将糯米洗净。

    我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包粽子的顺序:洗、、放、

  • 19、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    节日习俗:

  • 20、小岚参观了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后,内心感受强烈,被地域文化魅力所折服。最能表达她内心感受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