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的西湖风光。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E.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读A、B两个句子,完成练习。
A.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B.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1)、与A句相比,B句中运用了“、、”等叠词,从树干、、、四个方面描写了(静态 动态)的桂树,给人以画面感。这种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是。a.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描写的语句
b.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2)、仿照上面B句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黄昏,天空中布满了五彩云。
-
3、下列句子的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4、根据图片和提示填写四字词语。
观察右边的图片,我可以用“” “”来形容图中茂盛的大榕树;“”来形容鸟的数量之多;用“”来表达鸟儿众多,看不过来的感受。
-
5、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秋天的早晨,为了到太湖东边的山上探险,他早早地起床,更 (gēng gèng)换好船桨 (jiāng jiǎng),就划着船悄 (qiāo qiǎo)无声息地出发了。登上山,他看到悬崖畔 (pàn bàn)的酸枣树上果实累 (léi lèi)累,和他上次在寒风凛 (lǐn lǐng)冽的冬天探险时看到的景象截然相反。
-
6、看拼音,写词语。(1)、傍晚时分,天空染上了hóng yùn , 显得yù fā美丽。慢慢地,太阳收起了yào yǎn的光芒,pāo xià云朵,溜到了后山。远处的gāo tǎ渐渐融入了qī hēi的yè mù中。江边凉风习习,令人xin kuàng shén yí。(2)、lí míng过后,天越来越亮,我们发现周围有许多光秃秃的shù zhuāng。
-
7、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好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请你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吧。
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把重要理由写具体,可以结合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也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
8、 课外阅读。
漫话读书
数着日历上最后的日子,不禁怅然。照例问自己:今年读了哪些书?这一问,心里竟惶恐起来,时光悄____(qiāo qiǎo)无声息地流逝,不觉中一年又过去了。想到这里,转而平静下来,又拿起了书。
读书是个苦差事。孙中山先生说:“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面壁”也罢,“坐冷”也好,读书总是清苦而又寂寞的。窗外世界一片喧嚣,独守一隅潜心读书的人愈渐减少了,鲁滨逊受得了荒岛的严酷,却禁不起人际的虚无,寂寞的难耐更甚于荒岛的严酷。然而苦中有乐,能够吃苦才见精神。古语说得好:“不经磨砺千般苦,哪有芬芳次第开?”“力耕才有大获”,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也有读书的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读书有修饰之美;“千载奇逢,无如好书相遇”,是说读书有兴会之喜。好书让人爱不释手,乐而忘忧。读好书可以怡神,也可以益智。有人喜欢散文□喜欢诗歌□爱它们的飘逸隽永□轻灵洒脱□有人喜欢哲学□喜欢历史□爱它们的厚重深沉□机趣睿智☑读好书让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唯有乐读书才能体会读书兴____(xīng xìng)味。勤于思考,善于辨别,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人就能入乎书中而超乎书外,而不会为书所蔽。书可以买,可以借,非常珍爱的,还要苦心搜求,加以珍藏。“书非借不读也”,借来的书更应爱惜,有按时归还的限制,要尽快读完;书是借来的,还要尽可能做笔记,留待他日再来____(回味 回想)。图书馆是读书人的好去处,那里的书分类很细,查找方便,科目齐全,是个知识宝库,想要博览群书的人,总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做专门的研究,一些孤本、善本图书[▲]非到馆里借阅不可,个人购书力量总是有限。著名作家、藏书家郑振铎先生是热爱图书的典范,[▲]是在国内,还是远赴欧洲,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我的学问是从图书馆里来的”,他的话里含着一种提醒,让我们知道图书馆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选文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2)、在文中的“□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在文中的方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短文围绕“读书”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5)、阅读短文,填空。①第2自然段中孙中山先生与范文澜先生的话说了;“正是这个道理”中“道理”指的是。②第4自然段中举了郑振铎先生的例子,说明了。
(6)、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试着写两个你读书的方法。 -
9、 课内阅读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____越看越明白,____字音都读得 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这个片段选自作家写的文章 , 她在文中对儿童的读书指导是。(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果然 虽然 居然 忽然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4)、下列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有关(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张飞(5)、下面关于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一些字读错,是因为她只学过这些字的一半。(6)、“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说明了什么?(7)、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阅读有哪些好处,试写出两条。 -
10、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②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③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④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学了《我的“长生果”》一文,我受益匪浅。 C、因为工作很忙,所以王叔叔坚持每天去培训班学习。 D、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B、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C、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D、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舅父 英雄 无限 一知半解 B、厌烦 荒唐 辛酸 仿问 C、所谓 诵读 岂能 悔人不倦 D、耻辱 某年 兴蓑 诸曷亮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凯旋(kǎi) 日寇(kòu) 皎洁(jiǎo) 岂有此理(qǐ) B、斩首(zhǎn) 姓鲁(nǔ) 比喻(yù) 凶神恶煞(shà) C、上瘾(yǐn) 报偿(cháng)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美差(chā) 磁石(chí) 借鉴(jiàn) 沉甸甸(diàn)
-
15、 背诵积累,根据语境填完整(1)、《论语》中的:“ , 。”告诉我们要聪敏好学,勤于请教。(2)、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正如朱熹所说的“ , 。”(3)、在学习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读书有三到,谓、、。三到之中,最急。(5)、莎士比亚说:“。”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16、 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在一份kān wù上看了一篇文章,主要shù shuō了一位作家怎样从生活的fán suǒ小事中感受到快乐的事。其语言虽然zhì pǔ , 但字里行间流露出zhēn qíng shí gǎn , 让我看得jīn jīn yǒu wèi。
-
17、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
18、 一路同行,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是谁呢?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作文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事情写具体。
-
19、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故乡(节选)
鲁 迅
①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②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③“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④“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⑤“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⑥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
⑦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⑧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⑨我躺着,听船底潺(chán)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____(隔膜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____(隔膜 隔绝)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suī)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⑩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⑪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2)、本文的体裁是 , 这篇短文写的是。(3)、“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指的是( )A、少年闰土 B、中年闰土 C、水生(4)、第⑨段中用到三个“辛苦”,但其含义有所不同,依次是————。A.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B.辛勤劳苦 C.奔波劳碌
(5)、“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 )的生活。A、自由、民主、平等、幸福 B、富裕、闲逸 C、不需要劳动(6)、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为什么“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7)、结合《好的故事》,了解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结尾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
20、 【非连续性文本】寻鲁迅故里前,同学们搜索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阅读后完成练习
【材料一】鲁迅故里实景图片
(三味书屋实景图) (百草园实景图)
【材料二】鲁迅故里导览图
【材料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后的小园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加以概括。(2)、结合上面材料提供的信息,如果你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参观,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合适?沿途又能顺便参观哪些景点?(3)、请为小组同学设计一次为期三天的鲁迅故里旅游行程。日程
行程安排
重要路线
第一天
咸亨酒店用午餐,下午参观鲁迅故居和土谷祠
新建南路、鲁迅故里步行街
第二天
参观百草园、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
鲁迅故里步行街
第三天
参观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和沈园
鲁迅故里步行街、鲁迅中路
(4)、请你为鲁迅故里或其中的某一个景点写一段精彩的介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