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不能表达“都是淘气惹的祸”这个中心意思的材料的一项是( )。A、在教室里踢足球,把窗户玻璃打碎了。 B、在妈妈炒菜时,将盐换成了糖。 C、看见张奶奶拄着拐杖过马路,主动把她扶过去。 D、由于好奇,拆解了收音机,却不能还原。
-
2、有句话被墨汁盖住了,请根据语境分析,填到下面句子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悠闲的白云躲进高山的怀抱,____,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下了一场及时雨。
A、春雷召唤着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 B、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迎着春雷的召唤 C、春雷被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召唤着 D、千千万万个小雨点儿把春雷召唤着 -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拟人) B、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比喻) C、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比喻) D、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引用)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天他事情特别多,忙得晕头转向。 B、别人犯了错误,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指出。 C、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端起装满化学药剂的杯子。 D、听到我们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的消息,全班同学都高兴得眉飞色舞。
-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甘蔗 暴布 苔藓 草坪 B、甩手 斗蓬 袖子 预报 C、讲坐 高梁 缝隙 谚语 D、衣柜 楼梯 遮盖 嘴唇
-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门缝 缝隙 缝补 墙缝 B、处暑 处置 处理 处罚 C、静悄悄 悄然无声 悄无声息 D、音乐 快乐 乐趣 交响乐
-
7、 综合性学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冰河解冻,河水欢快地向前奔流;嫩绿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冬眠的乌龟也从沉睡中醒来……世界热闹起来了!
夏天,结实的péng____架上爬满了嫩绿的瓜藤,gān zhe____那直立修长的身形,节节攀升,如同一座座坚韧挺拔的生命之塔。
我们在绿绿的cǎo píng____上放风筝,fēng____闹着,jiào rǎng ____着,追逐着。
午后,wǎ lán____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随着几声闷雷,下起了雨。一个小女孩兴奋地从背包里拿出一件淡绿色的dǒu peng____式的雨衣穿在身上,在雨中bèng tiào____、欢呼。
多变的生活真有趣啊!
(1)、 板报中有些词语欢欢不会写,请你帮助他写一写吧!(2)、板报语段一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等事物来写。(3)、仿照语段一写一写:是的季节。。 -
8、 每个人所盼望的事物是不同的,《盼》中的“我”盼望穿上新雨衣,《香椿的味道》中的“我”盼望吃到香椿……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急切盼望的人、事、景,请你自拟题目写一写。
要求:①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③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 500 字左右。
-
9、 现代文阅读
夏感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zhù)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已有收获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pú)匐(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勃生长,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辨别是否起了风,观察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dàn)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有删改)
(1)、理解词义。第②段中,“磅礴”的意思是( )。A、广大无边的样子 B、气势盛大的样子 C、混同;充满 D、扩大(2)、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3)、短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夏天的万物是沸腾的、、这三方面的内容。(4)、第②段中,作者用“沸腾”来形容夏天的到来。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夏天的万物的“沸腾” 的?(5)、“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照句子,写一写你心中夏天和冬天的颜色。(6)、“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 , 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 快打。”读这句话,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下列诗句与短文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描述的景象不同的是(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8)、读了短文,回想《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填写下面表格。课题 相同点(表达方法) 不同点(道理或情感) 夏天里的成长 夏感 -
10、 现代文阅读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 年初夏,罕见的特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冰雹灾害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下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是非常凉快的,有时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冰粒带回到高空去。这些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且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冰粒的表面又包上了一层冰。就这样,冰粒在空中不停地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到一定的重量,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冰粒带到高空时,冰粒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剖开,你会发现冰雹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冰雹在高空中所穿的几层冰衣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形成。
(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麻子脸”在文中的意思是 , 这个词语形象地说明了。(2)、读完全文,我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说明的。仔细阅读第④段,将冰雹的形成过程补充完整。水汽→→→→冰雹
(3)、第④段中加点的“一件又一件”能改成“一件”吗?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和理由。(4)、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根据文中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冰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B、高空和地面的温度相差无几。 C、冰雹的直径可能是几毫米,也可能达十几厘米。 D、冰雹一般发生在春末和夏季。 -
11、 情境•5G 技术
【注释】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1)、以上思维导图的主题是。(2)、5G 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十分广泛,思维导图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车联网”方面的运用。(3)、判断对错。①5G 时代,必须去医院建立病人档案。
②5G 时代,可以实现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
(4)、5G 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你最希望5G 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写出一点即可) -
12、精读课文,体会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夏天里的成长》中,作者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B、在《盼》中,作者围绕“盼”,具体描写了“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中外出”这四件事。 C、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D、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3、 【仿写检验成果】照样子,围绕一种心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它。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兴奋——我拿着奖牌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的树梢轻轻摆动,树林间传来阵阵悦耳的鸟鸣,每一声都像是为这美好的时刻欢呼。
——
-
14、 【掌握修辞手法】按照要求,将下面的句子修改成更生动的句子。
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
(1)、改为比喻句:(2)、改为拟人句: -
15、 【根据逻辑排序】以“一说起蜜蜂,大多数人就会想到蜜蜂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为首句,后面四句话最恰当的排序是( )
①因为,蜜蜂是一支授粉的生力军。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
④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传授花粉。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
16、 【紧扣主题选材】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中国航天成就”这个题目选的材料,不能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2024 年6 月25 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B、2024 年10 月30 日4 时27 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C、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0”到“1”的突破,将加速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助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 D、2024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四川舰(舷号:51,简称:四川舰),这是全球首次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
-
17、 【确认中心意思】下面的语段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地名就像一条时光隧道,等着我穿越岁月,去感知它那丰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丰富的内涵,给人无限遐想:“北京”二字,会让人遥想明清都城的繁华;“杭州”二字,会让人想起龙井茶的幽香、杭州丝绸的柔滑;“洛阳”二字,会让人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A、“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地名。 B、读地名能引发“我”的联想。 C、读地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D、地名有着丰富的内涵。 -
18、 下列句子中的谚语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夏天,冷饮的销量大增,这不正应验了“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的老话吗? B、“六月六,看谷秀”,看到庄稼扬花抽穗,老农民知道丰收在望。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民最怕的就是到了处暑时节,谷子还不抽穗。 D、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方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居然下起倾盆大雨。
-
1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等待升旗的人。 B、近几年,我国的环境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C、我国地域辽阔,剧种丰富,有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粤剧等。 D、看着电视中出现的中国空间站的画面,乐乐激动极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问心无愧,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B、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 , 到了关键时刻,他往往会有惊人之举。 C、每到梅雨时节,长江中下游一带便阴雨连绵,水位上涨,滔滔不绝。 D、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封尘封已久的信件,仿佛怕惊扰了珍藏其中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