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示儿

    蓝蒂裕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材料二】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shù)轮台:戍守边关。④夜阑:夜将尽。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写作背景】蓝蒂裕是经典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人物原型,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后因叛徒出卖被敌特逮捕入狱直至壮烈牺牲。《示儿》一诗,是他被押赴刑场时,留交同志们保存下来的。作者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景和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谆谆嘱咐孩子继承无产阶级革命,把祖国变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因此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但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

    (1)、读材料一,结合写作背景,诗中“狼犬”指的是 , “荆棘”指的是

    A.狼和狗 
    B.特务和反动派势力

    C.危机四伏 
    D.荆和棘两种野生植物

    (2)、读材料二,借助注释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根据两首诗的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不同点

    体裁

    七言绝句

    情感表达

    的热爱

    的期盼

    (5)、生活在新中国的你想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

    我想对说:“。”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中有浓浓的爱国情怀:“”是陆游至死不渝的遗愿;“”是龚自珍希望人才不断涌现,从而振兴国家的愿景。“”写出了诗人林升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是永恒的话题。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发出这样的感叹:“莫等闲,。”葛洪以:“”告诫世人不要无所事事,要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用功。
  • 3、根据句子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照样子,任选下面一个成语,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我心中的中国精神是(百折不挠),海防战士面对恶劣的环境,克服重重困难,在海岛上开辟了一片绿色的菜地。

    我心中的中国精神是(),

    (2)、读下面的语句,写出其主要意思。

    杭州亚运会主会场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场馆设计灵感来自杭州本地的睡莲,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组成,其外观看起来像一个造型别致的莲花碗。

    (3)、根据“生气”一词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生命力、活力)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 4、将句中画线的成语替换成相应的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饮水思源 , 切不可恩将仇报。(盼星星盼月亮) B、既然你专程来问我的意见,我就直言不讳了。(打开天窗说亮话) C、这是他辛苦做出的饭,你就不要百般挑剔了。(鸡蛋里挑骨头) D、大家都不赞成,小明孤掌难鸣 , 不得不放弃了。(一个巴掌拍不响)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马上下班了”,妈妈在电话里说:“你在校门口等我一下。” B、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C、她看上去十二三岁的模样,很有朝气。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作其(光芒) B、万马齐(暗淡无光) C、把杭州作汴州(简直) D、九州生气风雷(依靠)
  • 7、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shì)子(jiá)俯冲  难以制信 B、(hén)责(qiǎn)发誓  不可估量 C、(líng)抖(sǒu)规律  不记其数 D、(jìn)谢(chóu)碉堡  同心协力
  •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鸿遍

     

    生灵 

    金碧 

     失所

  • 9、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yīn bì之所。那里有一座看起来并不hóng wěi却十分神秘的小木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yōu rán自得地穿梭在木屋周围。在小木屋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大树下长着一种xī han的小蘑菇,色彩斑斓。许多孩子都对这个地方充满了ài mù之情,觉得这里就像童话世界一样。不过,也有些孩子因为lǎn duò , 不愿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还有些比较dǎn qiè的孩子,害怕森林中未知的事物。

  • 10、听录音,完成练习。
    (1)、当今世界性的十大环境问题,有9项是因绿色植被遭破坏而直接导致的。请写出其中1项:
    (2)、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判断对错。

    ①据保守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公顷森林横遭盲目砍伐,有近5万个物种濒临灭绝,有近2700公顷的农田蒙受沙漠化之灾,就连海底也日趋沙漠化。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威胁着生态平衡,使绿色锐减。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 11、学校将举办心爱之物展示会,请将你最喜欢的一件物品介绍给大家。

    要求:描写它的样子,能让同学们借助这些描写想象出它的外形;交代清楚你喜爱它原因,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400字左右。

  • 12、课外阅读

    虎门销烟(节选)

    ①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②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③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④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顶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⑤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大约15丈的方形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抛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⑥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义正词严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朝廷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朝廷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⑦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赞不绝口:

    趾高气扬:

    (2)、阅读第⑤自然段,写一写销毁鸦片的过程。

    (3)、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曾经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在禁烟这天一片寂静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如何在生活中远离毒品?(至少写两条)
  • 13、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子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②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下列对选文第1自然段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冀中人民是如何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行为。 B、冀中的地道出现的原因。 C、地道里的人是如何了解地面情况的。 D、冀中人民在地道里作战的原因。
    (2)、阅读第②自然段“无线电”指的是 , “有线电”指的是
    (3)、根据选段内容,敌人采取了哪些破坏方式,冀中人民运用了哪些应对方法,请完成下表。

    敌人破坏方式

    冀中人民应对办法

    火攻

    放吊板挡住

    (4)、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为冀中人民想出什么新的办法来打击敌人?(至少写出两种)
  • 1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学校举办了一场“我爱民间故事”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吧。
    (1)、话剧社的同学将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改编成了话剧,想让同学们在话剧表演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下面是该话剧的剧本,请你据此完成练习。

    剧本(局部)

    A:“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

    B:“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①根据剧本内容我推测人物A是 , B是

    ②下列是该剧本中的几幕剧,请你根据故事情节排序。

    听到灾难消息

    劝乡亲搬家

    救小白蛇

    获得宝石

    热心助人

    变成石头

    (2)、中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他们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请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将相关信息填写在表格里。

    阅读推荐卡

    主人公:故事名称:

    喜欢的理由(结合故事情节):

  • 15、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梦,我的梦。作为中国少年,我们不能忘记祖国曾遭受的民族屈辱。诗人陆游临终示儿:“。”面对社会沉闷的局面,龚自珍仰天长啸:“。”圆明园的毁灭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正如梁启超所言:“。”

  • 16、仿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悠然自得:忙完秋收秋种后,大家终于闲下来了。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品着刚泡好的茶,吃着新炒的花生,闲话家常。望着院子里堆满的玉米棒,别提多开心了。

    兴高采烈   难以置信   焦急万分   心满意足

  • 17、下列句子在描写方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B、(白鹤)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C、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D、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 18、小军做作业遇到难题就不想做了,下面哪句名言劝他最合适(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用四字词语代替,正确的一项是(   )

    ⑴敌人听闻自己的碉堡被我军炸毁了,鼻子都气歪了

    ⑵李军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前怕狼后怕虎 , 犹豫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⑶有时候,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 , 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A、心高气傲  优柔寡断  快言快语 B、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直言不讳 C、气急败坏  裹足不前  直言不讳 D、心高气傲  畏首畏尾  快言快语
  • 20、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舒适  温暖  茂密  爱慕 B、隐约  希疏  熟悉  篷松 C、文豪  享受  淘气  细贰 D、胸铺  美好  互换  绒毛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