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 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青松、梅花、粉笔、路灯、蜜蜂)
  • 2、阅读课外美文,完成小题。

    夹竹桃(季羡林)

    ①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 得回忆的花。

    ②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 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心灵里 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____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____常见的花却 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 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 蕊。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 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 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 出 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 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⑥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 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境上,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 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 蛾飞过映在墙上的 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竞变成活画了。

    ⑥ 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 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应有尽有: 

    花影迷离:

    (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作者是按照顺序表达这个意思和情感的。
    (4)、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
    A、①③⑥自然段 B、②④⑤自然段 C、②③④自然段 D、③④⑤自然段
    (5)、 抓关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抄写下来。 
    (6)、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迎春花、 玉簪花和菊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 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 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 宁的安 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 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 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读了片段第①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 建造的景物,二是根据  建造的景物,三是  。
    (2)、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的  构段方式。片段中函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起 到了  的作用。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读句子,注意画线的词,并仿写。
    (4)、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联系全文, 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4、欢迎走进诗词美文长廊,徜徉其间,相信您一定会流连忘返。根据本学期所学美文及诗 词,完成小题。
    (1)、历代文人墨客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林升的诗句?”通过描写层叠的高楼、日夜不歇的歇舞,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 龚自珍的诗句“”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够打破常规,选拔有用之人;林杰的诗句“” 写了七夕的晚上,望着夜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2)、岳飞的“”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虞世南《蝉》中的“”两句则说明立身高 洁之人,不需要外在的依托,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姜女坐在城墙下,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 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 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800里。

    A、孟姜女的哭声感天动地。 B、孟姜女昼夜痛哭,哭倒了长城。 C、孟姜女在长城下昼夜痛哭。 D、孟姜女不饮不食,伤心欲绝。
  • 6、 下列关于所学课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示儿》中的“九州”与“中原”均用来表示宋朝时代的中国。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说家乡的桂花树品种好。 C、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是《白鹭》一文描绘的三幅美丽的图画。 D、学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后可知,流星体是世间运行速度最快的物体。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更能体会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责问。 B、古诗竖向书写时,要从右往左书写。 C、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连词成句地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 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 8、 成语凝练深邃、韵味悠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下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就在敌人得意忘形之时,我军突击队迅速攻占了周边制高点。 B、李世民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大唐有了国泰民安的兴盛景象。 C、诸葛亮一生诡计多端、用兵诸神,堪称智慧的化身。 D、毛主席呕心沥血 ,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我家种了许多植物,有蝴蝶兰、月季、富贵竹等。 C、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D、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野牛和野骆驼。
  • 10、将句中画线的成语替换成相应的俗语,不恰当的项是(    )
    A、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B、既然你专程来问我的意见,我就直言不讳了。(打开天窗说亮话) C、这是他辛苦做出的饭,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鸡蛋里挑骨头) D、我们要饮水思源 , 切不可恩将仇报。(盼星星盼月亮)
  •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在那____的岁月里,黎民百姓____,不得安宁。

    ② 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四面环山,民风淳朴,村民相处和谐,真可做到____。

    ③ 这个地方曾经何等繁荣昌盛,可是由于连年战乱,如今却是____,满目凄凉。

    A、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多事之秋 B、兵荒马乱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哀鸿遍野 C、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夜不闭户 生灵涂炭 D、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牛灵涂炭
  • 12、读经典故事;欢迎走进文学经典长廊,在这里你能与智者交流,学习经典中的无穷智慧。读经典故事, 完成小题。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街 (xuàn)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zǔ)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注释】①舍:居住的房子。②墓间之事:指丧葬之类的事。③处:安置。④贾人:商贩。⑤街卖:沿街叫卖。⑥徙居:搬家。⑦揖让进退:打拱作揖、 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以下句中画线的词。

    ① 其舍迁居市旁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4)、孟母多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 13、观文化长廊;学校为本次校园文化长廊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忙完善,完成小题。

    学校的文化长廊建设,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的情感交流空间。 我们将打造一个文化(bó wù guǎn),同学们可以悠然自得地阅读经典名著,贳读古诗美 文,品鉴名家名篇……这是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我们(C.hén jìn)其中,尽情享受文化的熏陶。这里的每一个板块都洋溢着文化气息,让人在品味中: 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我们将个人(qián)力汇聚成集体的力量,一起创造(huī huáng) 的未来。

    (1)、介绍词撰写过程中,有些词语用拼音标注了,请你帮忙写出来。
    (2)、请你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悠然自得”的意思。
    (3)、请根据“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 新奇,稀罕。 

    ② 没有变质。 

  • 14、按要求完成有关《牛郎织女》的问题。

    下面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特种邮票,照样子给后两枚邮票起名字,并排序。

    ①担子追妻

    ②“盗”衣结缘

    排序:

  • 15、下面的人物有怎样的特点?结局又如何?根据自己的判断连一连,写一写。

    勒若

    巧姑

    鲁班

    勤奋刻苦

    孝顺勇敢

    聪明伶俐

    技艺精通,成为木匠的祖师

    用智慧化解知府的刁难

    找回壮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16、判断题。
    (1)、阿拉丁、阿里巴巴都是非洲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的人物。
    (2)、《牛郎织女》《孟姜女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合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3)、《列那狐的故事》一书写了狡猾又幽默的列那狐用各种计谋作弄动物们的故事。
    (4)、《小拇指》是印度民间故事,《聪明的牧羊人》是欧洲民间故事,《曼丁之狮——松迪亚塔》是非洲民间故事。
  • 17、单项选择题。根据故事情节,选择相应的民间故事。(填序号)

    A.《白娘子》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田螺姑娘》 D.《八仙过海》

    (1)、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地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3)、清婉动人的何仙姑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
    (4)、过了一会儿,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两只蝴蝶自由地飞,快活地飞,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一会儿飞到湖上,无论飞到哪里,它们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
  • 18、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別熟悉的人物,特别钟爱的物品,请选择最打动你心扉的人或物,用具体事例写出他(她/ 它)与众不同的特点,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题目:不一样的他(她/它)

    要求:①字迹工整,45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9、口语交际。

    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东部新区多地都将作为比赛场馆。为更好地迎接“世运会”,东部新区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五(1)班决定召开一次“文明城区,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提出至少两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议。
    (2)、“文明城市”需要你我共同维护。在我们周围,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清晨,环卫工人正辛勤地扫地,一位小学生把用过的练习本撕碎,边走边将纸屑随手扔在地上。当环卫阿姨前去制止时,小学生的妈妈说:“你就是干这活儿的,扫了不就行了。”

    ①听闻此话,你会对这位妈妈说:“。”

    ②你会对这个小朋友说:“。”

    ③你会对环卫阿姨说:“。”

  • 20、阅读理解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草敬感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有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料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踟蹰(chí chú)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负重搬运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暴力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在郊游时,“我们”与耕牛不期而遇,认真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

    (2)、阅读第4自然段,结合图片,给两幅图命名。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更能理解作者说的“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了。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写法,突出了中国的牛的特点。
    (4)、作者借“中国的牛”赞扬了具有什么品质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