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选文:。(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和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 “平静”说明了 , “慈祥”充分体现了。(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句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4)、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一起交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你准备分享谁的事迹?请概括地写一写。人物:
事迹:
-
2、根据所学填空。(1)、《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2)、朱自清在《匆匆》中的感慨:“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这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正如《长歌行》中所说:“ , !”更何况“ , ”大家都这么努力,我又怎能懈怠呢?(3)、于谦从小志向远大,曾写下“ , 。”的诗句,表现了他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
3、句子训练营。(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从“酸、穷、饿、黑”中选一个词语,仿写句子。)(2)、请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走在回家的路上 赛场上 下 大雨了
①心情好:
② 心情不好:
-
4、下列阅读名著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B、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下来,并标注出内容的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可以不用理会人物的关系,往下读就行了。 D、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全书结构,还可以写一写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想法。
-
5、下面病句,修改方法错误的是(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去掉“能够”) B、王二小无畏牺牲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将“精神”改为“形象”) C、红色旅游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各地努力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相融合。(在“方向”后面加上“转变”)
-
6、下列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7、对《匆匆》与《那个星期天》表达感情的方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都采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B、《那个星期天》采用的是间接抒情的方式。 C、《匆匆》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都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表达情感。
-
8、将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节日期间,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 , 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 B、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 , 我在跑步比赛中屡创佳绩。 C、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中,剪纸作品不计其数 , 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D、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众志成城 , 无私奉献;部队官兵团结一致 , 勇挑重担……
-
9、判断正误。(1)、“全神贯注”的“贯”字的第三笔是“|”。(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中的“章”的意思是文章。(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的作用。(4)、“杂拌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特色,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5)、即兴演讲要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并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除此,没有再需要注意的了。
-
10、连线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中秋节吃月饼
腊八节喝腊八粥
福气盈门
年年有余
增福增寿
幸福团圆
苟利国家生死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
遗民泪尽胡尘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
留取丹心照汗青
岂因祸福避趋之
轻烟散入五侯家
南望王师又一年
-
11、按要求完成。(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汤匙(chí shi)
掺和(hé huo)
刚劲(jìn jìng)
畜(xù chù)养
(2)、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①知非福
②箱倒柜
③忠言耳
④永无
⑤然不同
⑥七八
⑦精兵政
⑧能歌舞
-
12、读拼音,写词语。
当如(nóng chóu)的墨汁般的夜色降临时,(yǐn cáng)于草际间的虫子们便开始了快乐的歌吟。(yòu zhì)的孩童,有的(róu cuō)着小手(pái huái)在(pìjìng)的小路上;有的伴着点点萤火,用树枝(bō nòng)着蚁穴……
-
13、听读短文,完成练习。(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这一带的后,留下了七个不规则的。不知过了多少年幽暗的坑底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起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人们为它起名“地下森林”。
(2)、判断下面的信息与听到的内容是否相符。① “地下森林”被称为“羊圈”是因为有成群结队的“悬羊”。
②森林里有建筑、造船、仪器及军事上所需要的珍贵木材。
③“悬羊”把两只角挂在树上,吊在半空中睡觉是因为这样很舒服。
-
14、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写与它们相处的经历,尽情地表达我们与小动物的美好情感。把事情写具体真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5、对牛弹琴
公明仪①为牛弹清角之操② ,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③其耳也。转为蚊虻④之声,孤犊⑤之鸣,即掉尾奋耳⑥ , 蹀躞⑦而听。
注释:①公明仪:春秋时期鲁国的音乐家。②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③合:悦。④蚊虻:吸血的苍蝇。⑤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⑥掉尾奋耳:甩动尾巴(因听到蚊、虻的叫声),支棱起耳朵(因听到小牛的叫声)。⑦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合其耳也。合
即掉尾奋耳。即
(2)、下列对牛弹琴的歇后语搭配不当的一句是( )A、对牛弹琴——不入耳 B、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C、对牛弹琴——白费劲 D、对牛弹琴——跑不了(3)、理解对牛弹琴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对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白费口舌。 B、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和对蠢人讲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C、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D、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哪怕是牛也要教会它欣赏音乐。(4)、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5)、读了小短文,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
16、沙漠花园的秘密
①澳大利亚的西南,有一片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最高温度可达50℃。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好像要把地平线扯断。听不到野兽的吼叫,没有溪水潺潺,甚至连虫豸(zhì)的呢喃声都稀少,风吼是这里唯一的声音。
②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③1973年,澳大利亚一个叫夫兰纳里的植物学家在骑摩托车旅行时,发现这片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沙漠中竟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顽强地生存着。如果按单位面积算,物种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春天到来之时,各种灌木的枝头顶着颜色各异的艳丽花朵,在烈日与金沙映衬下,美得惊心动魄。因此,发现者称这里为沙漠花园。
④夫兰纳里发现,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对自已非常苛刻,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十分之一。同时,这里所有植物的叶子都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各种鲜艳的颜色。更奇特的是,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象的大量花蜜。
⑤夫兰纳里对这些植物进行了30年的深入研究,才发现其中的奥秘:这里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没有养分的石英,( )对水分和养分需求极少的植物,( )能生存:昆虫和鸟类在这里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潜在的授粉者。植物的生存繁衍主要靠传播花粉,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最多的花蜜,才能吸引潜在的授粉者的注意。
⑥少一点索取,多一些贡献,最贫瘠的环境中,生命也会如花一样绚丽绽放。
(1)、第⑤自然段中,适合填入的关联词是( )A、虽然…但是… B、只有…才… C、因为…所以… D、如果…就…(2)、第③自然段,想一想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和。(3)、“是什么原因把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最美丽的花园呢?”这句话应安排在( )A、①、②自然段之间 B、②、③自然段之间 C、③、④自然段之间 D、④、⑤自然段之间(4)、从第④自然段可知,“沙漠花园”的植物有三个特点:①对水和养料的需求极少;②;③。
(5)、“这里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没有养分的石英”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6)、为什么“沙漠花园”的植物颜色鲜艳,花朵还能分泌出大量的花蜜? -
17、口语交际
“星期六,老师要带你们去公园游玩,早上九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请你把老师的话转告给请假的小阳同学。
-
18、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介绍一样事物。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2)、照样子,用指定词仿写句子。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细心的妈妈:。
(3)、阅读科普作品,选择其中一本完成下面的阅读积累卡并推荐给同学。科普作品阅读积累卡
作品名称:《》
作者:
我从中获取的科学知识:
推荐理由:
-
19、根据课内所学,完成以下填空。(1)、《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 , “村居”是。在“ ,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中,我们看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在“待到山花烂漫时,”中,我们感受到了梅花迎接“春天”的坚定信心:在“儿童急走追黄蝶,”中体会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2)、书中有大爱。“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第一个“风雨”指的是 , 第二个“风雨”指的是。(3)、每个人对诗的感受各不相同。艾青领悟到现代诗的阅读价值:“诗是人类向未未来寄发的信息,”朱光潜偏爱节奏美“诗人和音乐一样,。”华兹华斯则关注到诗歌情感的特点:“ , 他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是词的题目,“村居”是词牌名。 B、《白鹅》一文中,作者丰子恺通过描写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表现了鹅的高傲。 C、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D、《蜂》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