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内阅读
蜜蜂(节选)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②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根据选文内容,将合适的选项填在表格横线上。(填序号)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验证
①
②带着蜜蜂,走四公里路
③
④放飞蜜蜂
A.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
B.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C.捉一些蜜蜂并放入纸袋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①加点词“几乎”“大概”可以删掉,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②“走了四公里路”“做记号”都是为了让实验更加准确。
(3)、读选文,我发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的法布尔。 -
2、除了上面的寓言故事,请你再写一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
3、在“小故事大道理”读书交流活动中,惠惠准备了很多寓言故事图片,下面图片分别描绘的是哪个寓言故事?请你选一选。(填序号)(1)、
A. 《叶公好龙》
B.《掩耳盗铃》
C.《揠苗助长》
D.《狐假虎威》
(2)、 除了上面的寓言故事,请你再写一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
4、在“小故事大道理”读书交流活动中,四位同学做了分享,其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叶: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简单有趣,很容易读懂。 B、小阳: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中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C、苗苗:寓言故事只有中国才有,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D、清清:读寓言故事可以让我们启智明理。
-
5、三年级(2)班就“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分组展开了讨论。请你完成以下对话。
老师:下周三我们班要出去春游,大家想去哪儿玩?
梅梅:我推荐大家去。
老师:你推荐的这个地方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梅梅:。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中有传统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让我们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 , 春风送暖入屠苏”让我们知道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除了重阳节和春节,我知道的传统节日还有 ,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这座桥坚固。 这座桥美观。(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2)、例: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 , 有的 , 有的……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子中的语病。(两处)我养了小狗一只,它有一双又大又黑的睛,显得十分机灵。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B、《花钟》一文表现了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善于思考的品质。 C、关键语句能帮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且都出现在文段的开头。 D、《荷花》一文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
9、我们常说的“文房四宝”指的是( )A、琴棋书画 B、笔墨纸砚 C、望闻问切 D、梅兰竹菊
-
10、本学期三年级(1)班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好处有( )
①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②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③变动大,不利于班级稳定性。
④培养同学们的责任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1、下面这则通知中,没有说清楚的一项是( )
通 知
4月25日早上8点,请到学校操场集合,一起去参观贵州省博物馆。
阳光小学校团委
4月20 日
A、活动时间 B、活动地点 C、通知对象 D、事情 -
12、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学回家,妈妈端出来一盘切(qiē qiè)好的新鲜 (xiān xiǎn)水果,我尝了一口,不禁 (jìn jīn)称 (chēng chèng)赞道:“这也太好吃了吧!”
-
1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春天是一个百花zhēng qí dòu yàn的季节。此时,百里杜鹃景区里的杜鹃花正xīn rán怒放,漫步其中,宛如进入一个mí rén的仙境,鼻间萦绕着杜鹃花的fēn fāng , 眼里全是对美景的mǎn zú。
-
14、把下列诗句规范、工整地写在方框中,注意字距与字的大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15、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外甥打灯笼——
四月的冰河——
隔着门缝吹喇叭——
咸菜烧豆腐——
梁山泊军师——
-
16、题目: 读后感
要求:选择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或文章,先简要介绍其中的内容,再结合感触最深的部分谈一谈,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引用原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
②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外婆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
⑤月亮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
⑥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3)、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五个动词。(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 -
18、课外书阅读。(1)、《草船借箭》选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故事中刻画的人物各有特点,有的诸葛亮,有的曹操,有的鲁肃……(2)、三打白骨精出自《》。
-
19、语言积累。(1)、《四时田园杂兴(共三十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忙碌的句子是 , 。(2)、《从军行》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最能表现边疆战事艰难,将士坚守边疆的诗句是: , 。(3)、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20、按要求,写句子。(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照样子仿写拟人句)(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3)、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