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是小小书法家。(认真抄写诗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2、习作。
在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你以“他(她) 了”为题目,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选取1—2个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②运用本学期学习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将事例写具体;③不少于400字,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⑥不得摘抄本试卷材料。
-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同学们对我国大姓“王”姓很感兴趣。于是大家开展分工调研,小语同学通过网络查询或图书馆查阅书籍、报刊等方法,了解“王”姓的前世今生;小文同学通过走访周边姓“王”的邻居朋友,了解本地“王”姓的信息;小黄同学做好资料分类、整理工作;小鹏同学得出研究结论:“王”姓历史悠久,代代名人层出不穷。请你帮忙补充完整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对我们大姓“王”姓很感兴趣。“王”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于是,我们分组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2)
(3)查询互联网
(4)询问相关专家、学者
三、资料整理(略)
四、研究结论
①王姓人口超1亿,稳居中国第一大姓宝座。
②王姓来源多样,主要源自姬姓。
③王姓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大书法家王羲之、诗人、等。
-
4、课外阅读
用生命点亮大山的希望
①A.她的脸枯黄干瘦,布满皱纹,头发稀疏,由于长期生病,身体瘦成了骨架,手指的关节上贴满了膏药。这个人就是张桂梅,一位云南大山里的女教师。
②1996年,张桂梅来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在这里,她发现许多大学生因家境贫寒相继辍学。因此,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200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
③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在学生管理方面可谓是劳心劳力。清晨五点多,校园一片沉寂,只有路灯笔直地伫立着,学生们都沉浸在梦乡。此时,张桂梅与已经来到教学楼,她慢慢挪着步子,从一楼到四楼,楼道里的一盏一盏相继被点亮。白天,张桂梅拿着一个绿色小喇叭在校园里巡视,监督着学生们读书、吃饭、做操……一旦发现有什么事情,她的小喇叭便派上了用场。B.只见她举起小喇叭,放在嘴边,无力地喊着:“快点儿,磨蹭什么,抓紧时间!”学生们的脚步更急了,劲头更足了。一天的学习结束了,伴随着浓浓的夜色,教室里已空无一人,学生们都回到宿舍休息了,校园又恢复了宁静。可张桂梅还没有休息,她拿着一个手电筒,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校园里逐一检查,只有把校园都亲自检查一遍,她才能放心。
④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张桂梅还坚持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14年来,张桂梅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达到11万千米。
⑤2018年初,张桂梅倒下了,躺在病床上的她,脸上毫无血色,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当华坪县领导来探望她时,她却虚弱地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在场的领导,同事无不红了眼眶。”
⑥如今,张桂梅的身体愈发不堪重负,她先后确诊了多种疾病,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随着疼痛的频率越来越高,她只能靠一把把止痛药强撑着。即便饱受病痛的折磨,张桂梅也不愿多花一分钱为自己看病,把钱都留给需要帮助的学生。
⑦张桂梅坚信“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她以瘦小的身躯,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走出大山,点亮她们的人生梦想。用教育阻断贫穷的张桂梅,为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短文写了张桂梅的哪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督促学生————预支丧葬费——不愿多花钱看病
(2)、仿照例句,完成对B句的读书批注。例:读完了A句,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让我感受到张桂梅校长虽然饱受疾病折磨,却十分坚强。
读完了B句,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和描写,让我感受到。
(3)、请你判断下列对“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这句话的理解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只有像张桂梅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②张桂梅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学生的求学之路,点亮了她们的人生理想。
③张桂梅知道个人能力有限,但是她坚信通过努力,无数女孩一定能走出大山。
④帮助一位女孩如同点亮一盏灯,张桂梅希望自己的事迹传递千家万户。
(4)、读完文章,你想对张桂梅说些什么? -
5、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读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3)、中加点的“这种念头”是指——“”。毛主席“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的原因是。(4)、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
6、日积月累
班级将在下周一开展诗词游戏“飞花令”活动。所谓“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选取某一个字为主题字,所说的诗句中必须带有这个字。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语段填写完整。
(1)、以“—”字为主题字。“遗民泪尽胡尘里,”表达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黄河远上白云间,”展现了边塞壮阔、荒凉的景色。(2)、以“水”字为主题字。“ , 山衔落日浸寒滴”勾勒出落日西沉的乡村美景; , 春光懒困倚微风”描绘了黄师塔周边春光明媚的景象。(3)、以“山”字为主题字。“ , 孤城遥望玉门关”展现了大漠戈壁的神奇与瑰丽;“ , 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描写了宁静、清新的自然景色。(4)、那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学习名著的窗口。学了《草船借箭》,我们佩服的诸葛亮;学了《景阳冈》,武松的让我们印象深刻;学了《猴王出世》,大家都喜欢上了(填作者)笔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我还知道《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 -
7、句子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焦急地等人 久别重逢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读名著不仅我们学到了知识,但是让我们拓宽了视野。(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一处) -
8、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恰逢盛会,街上往来的人非常多;有游乡卖药给人治病的( ),有走街串巷叫卖的( ),还有几位自称风雅文人的( )。
A、货郎 郎中 墨客 B、郎中 货郎 墨客 C、郎中 墨客 店家 D、货郎 店家 墨客 -
9、“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A、武松 B、诸葛亮 C、贾宝玉 D、孙悟空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他睡得很熟 , 这么大的响动也没有惊醒他。
A、一会儿饭就熟了。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C、果园里的梨熟了。 D、这件事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决定。 -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山藏不住,黔茶正飘香。在春末夏初时走进贵州,你会发现有一抹格外艳丽的绿色——那是nián líng____已有164万岁,____的“贵州绿茶”茶籽化石。
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经过严格评审,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决定向社会推荐一批绿茶区域优质公用品牌。其中,贵州17个品牌上榜,数量居全国之首。都名毛尖 湄潭翠芽 雷山银球茶 风冈锌硒茶 石阡苔茶等茶叶一齐“出击”,共同打造“贵州绿茶”品牌形象。
在贵州,到了采茶季,采茶是最热门的事,你会看见一个个采茶人bēn fù____茶山,用shū liàn____的手法来采摘着枝上的片片树叶。去茶馆品一杯cí xiáng____的茶博士新颖的绿茶,茶水入喉,会让你____地赞叹这份清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ēn huì____,并yǒu zhōng____地滋生出对黔贵山川的热爱。
贵州绿茶,以其纯净流入世界各地的杯盏,wèi jiè着无数茶友的心灵。在700万亩绿意连绵的茶山上,那悄悄萌发的数量极多的新芽,不仅是大自然赐予贵州的____,更是无数茶人心中的期盼与希望。
(1)、请用楷书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工整、美观地抄写。青山藏不住,黔茶正飘香。
(2)、请你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将词语写在横线上。(3)、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无价之宝 情不自禁 举世闻名
(4)、次填入语段中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都名毛尖 湄潭翠芽 雷山银球茶 风冈锌硒茶 石阡苔茶等茶叶一齐“出击”,共同打造“贵州绿茶”品牌形象。
A、, 。 , 。 B、, 、 , C、、 、 、 D、, , , 。(5)、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星拱月 B、肃然起敬 C、不计其数 D、一声不吭(6)、“茶”这个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对“茶”字的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
12、在表达中快乐成长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霜雪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忘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你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内容要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
13、生活中的语文。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六年级(1)班开展“爱名著,爱国读”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以读书卡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请你也介绍一本书,将读书卡补充完整。
我的读书卡
书名:《》
内容概括:
印象深刻的人物:
人物分析:
-
14、现代文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
①1940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意地在林间奔跑。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
②战士们边打边退,到了晚上,队伍只剩下七个人。一天没吃东西了,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苞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儿干粮,捣碎热点儿汤给大家喝吧!”警卫员用半边钢盔盛水,将苞米干捣碎,让每个人喝了几口汤。大家想要趁天黑翻过山,但被敌人层层包围着,敌人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大家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战士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中午,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战,但还是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③杨靖宇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果断地说:“情况危急,大家必须分开走。”但是战士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就死在一块儿;活,也活在一块儿。”“我们不能无谓地去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山间狂风咆哮,一阵比一阵更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呼——”的吼声。
④杨靖宇将负伤的战士安排在老乡家里,自己则带着另外两名战士继续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地方前进,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他们忍着饥饿和寒冷,奋战了三天三夜后,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的战士隐蔽起来,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⑤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一大群敌人将他包围围住了。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了,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回答敌人的是一颗颗充满仇恨的子弹。敌人军官气得发疯,用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拿枪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鲜血顿时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杨靖宇毫不退缩,继续战斗。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⑥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他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敌人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日联军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⑦风停了,山静了,整个山间一片肃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1)、读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忍受饥饿,突围未成→→只身一人,英勇杀敌→
(2)、画横线部分用了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杨靖宇的形象,还能感受到战士们的形象。(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A、短文多处写敌人的表现是为了反对杨靖宇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高大形象。 B、“敌人军官惊呆了”是因为敌人军官不相信人类能咽下野草、树皮和棉絮。 C、杨靖宇“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说明他军事能力强,意志顽强。 D、“拉网”“篦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杨靖宇和战士们的处境十分艰难、危险。(4)、读第⑤-⑥段,找一处描写杨靖宇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杨靖宇怎样的品质?写一写。(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一写。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砌成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段围绕“”这句话,写了跳房子、、、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把情感融入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中的心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连用四个“想象”形成了一组____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我”此时被画报的内容所吸引,沉迷于画报之中。 B、说明“我”在等待中靠漫无目的的想象打发时间,感到无聊和孤独。(3)、选段最后一句是属于描写,“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院子空间大,显得冷清,实际上是在表达。(4)、《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写出了“我”心情的变化。请你联系实际生活,也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境,写一写。情境一:周末,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
情境二:在庆“六一”的朗诵比赛中,我遗憾落败。走在放学路上……
-
16、品读古典诗词,完成下面练习。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阅读孟云卿的《寒食》,我知道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2)、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第一句都写了 , 不同之处是韩朝通过 , 这两句诗,引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而孟云卿在诗中通过自嘲自己的 , 表达了内心的。(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请你写出喜欢的理由。 -
1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郑燮用“ ,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于谦用“ , 要留清白在人间”书写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 , 。”表明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看法。(2)、中秋节,我望着窗外的明月,不禁吟诵起:“今夜月明人尽望,。”(3)、“常将有日思无日,。”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居安思危。(4)、过去的日子如 , 被微风吹散了,如 , 被初阳蒸融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 , 老大徒伤悲。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5)、冬冬读书总是漫不经心,我可以用“ , 一字值千金”来劝诫他。(6)、《墨梅》表现了诗人绵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诗句是: , 。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年糕里面学问大,象征着万事如意年年高。(仿写句子)
里面学问大,象征着。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发挥想象,仿写句子)(3)、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4)、为了防止不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封死了。(修改病句)(5)、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6)、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
19、关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C、《匆匆》以陈述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D、《藏戏》开头连用三个问句,增强了表达效果,引人入胜。
-
20、下列有关读名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读名著之前先大致了解其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标注出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人物关系图谱以便随时查阅。 D、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谈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