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只要⋯⋯就⋯⋯ 不但⋯⋯而且⋯⋯

    (1)、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把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一项项落实落细,一定能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这辆自行车的外观不够时尚,它的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
    (3)、我们班的班长以身作则,乐于助人。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几束阳光顽强地钻出云层,给它染上柔和的金黄色。
    (2)、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新鲜。 
    (3)、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4)、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3)、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4)、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
  • 4、将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件关公木雕小巧____,设计得十分____。它不过巴掌大,但是人物的表情、姿势,甚至衣服上的花纹都雕刻得很____,可见手工艺人技艺的____。

    A、精巧 精细 精致 精湛 B、精致 精细 精湛 精巧 C、精致 精巧 精细 精湛 D、精细 精湛 精致 精巧
  • 5、查字典,完成练习。
    (1)、“宜”字是结构,共画,第五画的笔画名称是
    (2)、“嫌”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它的读音是。请给“嫌”字变换不同的偏旁,与下列汉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钱道

    (3)、实验班原创 思维能力琳琳在日记中写道:“爷爷说:‘这片土地荒着怪可惜的,不如种点蔬菜吧!’”可琳琳并不知道爷爷说的话里的“怪”字是什么意思,于是她查阅了字典。请根据下面字典中的相关内容完成练习。(填序号)

    怪:guài ①奇异,不平常。②怪物,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③副词,很,非常。④怨,责备。

    在“这片土地荒着怪可惜的,不如种点蔬菜吧”这句话中,“怪”字的意思是。琳琳在一本小说中看到了另一个句子:“他点了点头:‘这不能怪他,只怪我没说清楚。’”这句话中的两个“怪”字的意思都是

  • 6、看拼音,写词语。
    (1)、

    shēn duàn

    chán rào

    qiàn rù

    bō fàng

    pèi hé

    shēng yìng

    jìng xiá

    yōu rán

    huáng hūn

    ēn huì

    fēn fù

    wàng què

    gāo bǐng

    gū dú

    xún cháng

    dǒng de

    chén jìn

    kǒu shào

    jiǎn shí

    tán lùn

    (2)、实验班原创语言运用放假了,我跟着妈妈到 wài pó家里玩。村子外的小河边,有一座ǎi xiǎo的zhū hóng色的木桥。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几只 huī hè在浅滩觅食,这景致别有一番yùn wèi。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早起给院子里的花jiāo shuǐ , 然后和大家一起喝tián chá , 品味乡村生活的美好。
  • 7、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zhū

    tíng

  • 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sì shì)


    (luó luò)


    (niú liú)


    (suō shuāi)


    (màn wàn)


    (mǔ mù)


    (zhǎi zhà)


    (xī xí)


    (yōu yòu)


    (guì jù)


    (cú chú)


    (móu mú)

    (2)、我们小区门口的超市,不但商品的价格便(biàn pián)宜,而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十分方便(biàn pián),所以生意一直特别好。超市门口的地上常常(bā pā)着一只温顺的小猫,据说它已经(péi bèi)伴店主很多年了。每每有人伸手摸它的头,它总是低垂着眼(jiǎn liǎn),好像很(xiǎn xiǎng)受陌生人的爱抚。
  • 9、写作。

    朝阳喷薄,落日西沉,百鸟争鸣,鲜花怒放,大自然真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你感到读书真好!当航天员在天宫授课,你会感到科技真好!当父母为你遮风挡雨,你会感到亲情真好……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值得记录与珍惜。请以“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分享你的生活感受吧!

    要求:⑴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⑵注意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如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他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的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的重量。

    【材料二】随着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包装材料等生产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问题日渐突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快递行业每年产生超过900万吨纸类废弃物和约180万吨塑料废弃物,而传统的纸盒包装所需要的填充物、胶带等材料的回收概率几乎为零。

    【材料三】

    (1)、材料一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快递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快递包装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十分惊人。
    (2)、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度包装产生的快递垃圾,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危害人们的健康。 B、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认为快递垃圾会污染水土的人最多,认为快递垃圾无危害的人最少。 C、根据调查数据可知,近98%的消费者都对快递垃圾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因此不需要继续进行相关的宣传。
    (3)、新考法 提建议合理处理快递垃圾和给快递包装“瘦身”,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对喜欢网购的人们提哪些建议?写一写。
  • 11、阅读理解

    筷子 趣 谈

    周扬飞

    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的筷子是独具风采的。

    筷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已不可考证了,只知远古时,华夏先民用手抓东西吃,但后来吃熟食后,用手取火中之食已不方便,于是就地拾棍条以助进食,再后来发现两根比一根方便,于是筷子便被发明出来了。

    秦汉时筷子称“箸”,至今我国闽南地区的方言中仍沿用此称。隋唐时又称之为“筋”。“箸”与“住”同音,后来,据说吴人为避讳,怕行船搁浅,于是改称“箸”为“快”,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图个吉利。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为夹住再提起,这十分直接地道出了筷子的功能。后来,由于筷子多是用竹子做的,因此在“快”字头上加上“竹”,就成为今天的“筷”了。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当然由于史料的有限,三千年的历史仅为保守估计。至今为止,中华箸文化的起源年代谁也无法说清,关于筷子的起源的说法都是根据专家的推证和旁证得出的。从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中得知,从原始社会的树枝、竹条、动物骨筷开始 , 迄今筷子已有六百多种:夏商就有经过打磨的牙筷、玉筷;春秋战国出现了古朴的铜筷、铁筷;六朝以后,用金、银等各种贵重材料制成的筷子先后问世,其中最名贵的要数象牙筷、骨筷、乌木镇金筷和各种玉筷。当然民间最普遍的还是竹筷和木筷。筷子的主要作用是让人取食方便,正如古诗云:“殷勤①问竹箸,甘②苦尔③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它一些特殊用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筹算”就是用筷子来进行计算;古时官宦人家也用金筷、象牙筷来显示门第的高贵;民间用筷子陪嫁,意为“快生贵子”;有节之士折筷以示宁折不弯。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筷子也有了很多讲究,比如夹菜只能从上往下夹,叫“骑马夹”,而从下往上翻着夹叫“抬轿夹”,这种夹法通常是不被允许的。

    筷子一千多年前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所以亚洲人的饮食文化同西方人大相径庭。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两根小棒,它制作简单,灵活机巧,真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呢!

    [注释]①殷勤:勤劳。②甘:甜。③尔:你,这里指竹箸。

    (选文有删改)

    (1)、筷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发明的?(   )
    A、材料易得 B、制作简单 C、取食方便 D、携带容易
    (2)、筷子刚被发明时最有可能使用下列哪种材料?(   )
    A、树枝 B、玉石 C、象牙 D、金属
    (3)、第4 自然段中的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作比较 打比方 B、列数字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举例子 打比方
    (4)、“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这首描写筷子的古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你觉得它所写的一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
    A、勤俭节约 B、不屈不挠 C、不甘示弱 D、乐于奉献
    (5)、为什么说夹菜应“骑马夹”,而不能“抬轿夹”?结合文本信息并联系生活实际作答。_
  • 12、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高贵而又深沉。西栅被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起航。西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烛白色的。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们动了顽皮之心,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渡船大体看来是梭形的,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不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是那么的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选文有删改)

    (1)、第①自然段中写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色的,因为它;西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色的,因为它
    (2)、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 ,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展现出的画面,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西栅的之情。
    (3)、根据第③、④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请你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4)、第④自然段中的“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是(静态 动态)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西栅的
  • 1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学而不厌”的“厌”和“厌恶”的“厌”意思相同。
    (2)、“我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要饮水思源”中的“饮水思源”替换为“吃水不忘挖井人”,语言会更通俗,但是句子意思不变。
    (3)、唐代诗人林杰根据《牛郎织女》这个传奇的民间故事创作了《乞巧》一诗。
  • 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陆游在《示儿》中,用“”抒发未见祖国统一的悲愤;虞世南在《蝉》中用“”表达自己的高洁清远的志趣;纳兰性德用“风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表达自己虽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深情。
    (2)、关于读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孔子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敏而好学,。”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贵在专心:“心既到矣,?”葛洪告诉我们读书还需惜时:“ , 不弃功与寸阴。”
    (3)、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用纯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提醒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果实;魏征用“ , 戒奢以俭”告诉我们,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要节俭,不要浪费。
  • 15、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涌现,挽救垂危国家的一项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16、下列有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描写的场景中。 B、有时,作者浓厚的感情就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 C、在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时,对于作者略写的场景,读者不需要认真阅读和体会。 D、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7、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大观楼的布局简洁,占地面积400 多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东西各有两道拱形小门,犹如两道弯弯的眉毛。大观楼如今已是昆明的文化长廊,常年举办各种展会、灯会,如:盛夏荷花展、金秋菊展、元宵灯会。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迎着清晨的阳光,同学们正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 B、参加这次“祖国情”朗诵的同学大约有五十人左右。 C、通过参加航天科技展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D、央视《超级工程》系列节目,引发了大家对科学家和技术工人们勇挑重担精神的热烈思考。
  • 19、下列情景与“应接不暇”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公园里鲜花怒放,红的、白的、黄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B、我注意地看着,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C、校园展出了许多书法作品,同学们看看这幅,瞧瞧那幅,欣赏不过来了。 D、做完作业,我可以读书、写字,还可以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 20、“默而识之”中的“识”的意思是(   )。
    A、知识 B、知道 C、认识 D、记住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