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②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③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例: 原原本本(AABB型):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A、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B、外貌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C、动作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D、语言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3)、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A、海力布可以保佑百姓 B、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C、海力布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火神 D、海力布有去恶辟邪的神力 -
2、你读过的民间故事中,最感兴趣的是“”。主要人物是 , 你被他(她)感动的原因是:。
-
3、小明去各地旅游时,发现很多景观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将以下两个景观对应的民间故事的选项,填写在图片下方的括号里。
A.济公与飞来峰 B.孟姜女哭长城 C.八仙过海 D.梁山伯与祝英台

-
4、按要求写句子。(1)、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改为反问句)(2)、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褒义:
贬义:
(3)、我们制定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
5、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 hóng wěi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áng的 gōng diàn、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其中,你就能lǐng lüè到艺术的迷人 shén yùn。
-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仅……还……
虽然……但是…… 既然……就……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开辟出来种花生吧。(2)、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3)、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4)、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那里的生活。 -
7、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一个青艳艳的像宝玉一样的田螺。(比喻) B、此时正是人间四月天,可爱的樱花在风中舞蹈,花香飘逸。(拟人)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夸张) D、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是紧急事吗?(设问)
-
8、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己亥(gāi) 抖擞(sǒu) 剔透(tì) B、筛查(shāi) 绰约(chuò) 适宜(yí) C、眼睑(liǎn) 强迫(qiáng) 挽回(wǎn) D、侮辱(rǔ) 执拗(niù) 离间(jiān)
-
9、绘制秋的图画
秋
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枫叶似火。
几丝轻纱般的游云,悠闲地飘荡在湛(zhàn)蓝的天幕中。还没来得及下山的月亮,像个美丽的女子,倚(yǐ)靠在枫树枝丫上。南归的雁群,一队队掠过天际,嘎(gā)嘎的鸣叫声,给秋色添上了深沉的韵脚。
野葡萄、梨子、柿树,它们乌沉沉、绿莹莹、红彤彤的果实,辉映着满田满畈(fàn)黄澄澄的稻子、玉米、大豆,田野变成五彩的世界,空气中到处充满着沁人心脾的硕果成熟的甜香。
叮叮咚咚的溪水顺着山脚,曲曲弯弯向前流去,在转角处消失在一片深潭里。潭面波澜(lán)不惊,潭水清澈见底,天光云影徘徊(pái huái)潭中,宛若一块灵动的翡翠。冷不丁有鱼和小虾溜出水面,水面即刻荡漾开一圈圈细密的波纹。蜻蜓和蝴蝶追逐着这些影子,一边盘旋起伏,一边腾挪(nuó)点击,逗引得枯荷上的青蛙,呆呆地张大了嘴巴。
菜园里,茄子穿上了紫色的长袍,红通通的西红柿挺着圆圆的肚子,笑容满面。小丝瓜坐在丝瓜架上荡秋千,秋风姑娘推着秋千架在玩呢。
(1)、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的?根据短文,补全下面导图。(填序号)
(2)、短文第二自然段没有写到的景物是( )。A、游云 B、月亮 C、枯荷 D、雁群(3)、联系上下文可知,加点词语“沁人心脾”是指( )。A、心中喜爱这些水果。 B、花香使人感到舒畅。 C、果香使人感到舒适。 D、心中喜爱这些庄稼。(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5)、想一想:秋天的菜园还有哪些蔬菜呢?照样子写一写。例:菜园里,茄子穿上了紫色的长袍子。
菜园里,。
-
10、了解秋天的故事
毕加索 (suǒ)与和平鸽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当代著名的画家之一。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毕加索渴望人类能和平相处,可是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他的幻想。一个萧瑟的秋天,他坐在窗前,心情非常沉重。
这时,他的邻居,一位老人推门进来,把一只死去的鸽子放在桌子上,就泣不成声地讲起来。
原来,老人的孙子叫柳辛,非常喜欢鸽子。不幸的是柳辛的父亲在战场上阵亡了,一天,小柳辛正在房顶上放鸽子,几个法西斯匪(fěi)徒蹿(cuàn)了上来。小柳辛看见敌人,两只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就扑过去和他们厮打起来。可是,他哪里是敌人的对手。凶残的敌人把小柳辛打昏(hūn),然后把他从楼上扔了下去,小柳辛当场就摔死了。气急败坏的敌人连鸽子都不放过,一只一只地掐(qiā)死了。
老人说完,流着泪请求毕加索给死鸽子画一张像,纪念他的孙子。毕加索的心在颤(chàn)抖,他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法西斯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他拿起笔,用简练的线条勾勒(lè)出一只展翅翱(áo)翔的鸽子。后来,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召开的时候,毕加索又画了一只鸽子寄给了大会。所有参加大会的人都被这幅画感动了。从此,鸽子就成了和平的象征(zhēng)
(1)、写出三个词语的近义词著名——渴望—— 凶残——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按要求填空①“泣不成声”的意思是 , 老人因而泣不成声。
②“气急败坏”的意思是 , 敌人因而气急败坏。(3)、老人给毕加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填空概括有一天,柳辛正在 , 冲上来 , 就与他们 , 弱小的柳辛。
(4)、你读懂短文了吗?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A.毕加索是法国巴黎人,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B.和平鸽的由来与一个爱鸽子的叫柳辛的孩子有关。
C.毕加索很热爱和平。 -
11、按课文内容填空(1)、《山行》是代诗人描写的秋季写景诗,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描写了寒山、、、、、这些景物。(2)、这个单元我学会了写日记,知道了写日记时,第一行 , 写清、、 , 第二行开头写正文。
-
12、照样子,写秋的句子
例: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1)、梧桐树的落叶像。(2)、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3)、像。 -
13、照样子写秋天的词语
振动(翅膀) 湿漉漉的(水泥道) 熨帖地(粘上)
掠过 的水洼 小心地
衔来 的麦苗 愉快地
-
14、选一选,填一填
票 飘:扬 车 根 浮
印 映:象 倒 日 复
乱 刮:风 杂 倒 七八糟
-
15、看拼音写秋天的词语
luò yè
míng lǎng
píng zhǎn
gē chàng




liú yì
yóu piào
shǎn shǎn fā guāng



它们pái liè得并不guī zé甚至有些luàn。秋天的雨,有hé五彩缤纷的yán liào。
-
16、给下列秋天的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掠过(luè luè) 挑促织(tiāo tiào) 吟唱(yín yíng)
印着(yìng yìn) 钥匙(shì shí) 喇叭(bā ba)
-
17、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写作时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环境:骄阳炙烤下的山峰; 人物:不怕苦的李强、风趣的爸爸。
-
18、一口铜锅的故事
①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说】____:“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扬炊事班。
②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铁青的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③(①)草地的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②)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我怎能不伤心呢?
④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我望着他矮矮的个子,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____:“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⑤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⑥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⑦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我呢?眼泪早就干了。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们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将文中【】部分,用其他与“说”有关的词表达“说”的意思,填在横线上。(3)、阅读选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画线句子①描写了草地。这句话属于(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先在第一条横线上填空,再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②画线句子②通过对炊事班战士的描写,表明了突出了。
(4)、结合选文或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这句话的理解。 -
19、桥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第2自然段对老汉的、、进行了描写,可以看出老汉是一个的人。(2)、语段中老汉有双重身份,他第一次“吼”是站在的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的角度,从两次“吼”中,我体会到。(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对这样结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巧设悬念,突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B、在收尾处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C、让读者在结尾再度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
20、叶公子高①好龙,钩②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③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④ , 施⑤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⑥ , 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子高:叶公,春秋时楚国人,字子高。②钩:衣服上的带钩。③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④窥(kuī):探望、偷看。牖(yǒu):窗户。⑤施(yi):延伸,同“拖”。堂:厅堂。⑥还走:转身就跑。
(1)、“叶公子高好龙”这句话中,“好”字的读音是 , 在这里的意思是。(2)、为这个寓言故事取个题目《》。(3)、这个故事中,叶公见到真龙的表现是:。(用原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