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2)、豌豆们说:“豆荚不久就要被打开了!”(提示语在后)
    (3)、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仿写排比句)
    (4)、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根据意思写诗句)
  • 2、判断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填序号)
    A.担忧    B.安宁    C.难过    D.气愤
    (1)、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2)、蝴蝶是那样柔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3)、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
    (4)、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 3、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新鲜:①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花朵)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④(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通。

    (1)、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2)、爷爷每天早晨到公园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3)、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4)、商店里,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散发着芳香。
  • 4、给下列字加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分                

    户                

    曷                

                  

    谷                

    文                

  • 5、看拼音,写词语。

    liáo kuò

    chóng luǎn

    bēi cǎn

    tàn suǒ

    shū zhǎn

    shān fēng

    cāo chǎng

    fā  dá

  • 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贵(A.áng    B.éng)         麦(A.huì    B.suì)

    动(A.hàn    B.chén)        重(A.shèn    B.zhèn)

    罚(A.chéng    B.chén)    陷(A.tà    B.tā)

  • 7、读一读,做一做。

    大雁飞

    一二三四五六七,

    大雁飞飞排成“一”。

    七六五四三二一,

    大雁飞飞好整齐。

    排成“人”,排成“一”。

    (1)、找出儿歌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2)、儿歌中写的动物是(    )。(填序号)
    A、天鹅 B、大雁
    (3)、填空。

    大雁会排成字,也会排成字。

  • 8、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打一人体器官)谜底是

  • 9、将合适的字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手    ②耳    ③口    ④目    ⑤足

    能听,能拿,是嘴巴会说话。

    是脚丫跑得快,是眼睛看得清。

  • 10、看图写字

  • 11、加一加,减一减
    (1)、给“一”加一笔是    
    (2)、给“人”加一笔是
    (3)、给“子”减一笔是
    (4)、给“天”减一笔是
  • 12、数笔画,写笔画
    (1)、“去”共笔,第二笔是
    (2)、“西”共笔,第四笔是
    (3)、“可”共笔,第三笔是
  • 13、看拼音,写生字

    rì yuè

    sì  tiān

    bái tiān

    dōng xī

  • 14、读一读,连一连

  • 15、选择正确的读音。

    爸(bà dà )    明(míng níng)    花(hōu huā)

    校(jiào xiào)    积(jīng jī)    竹(zhú zú)

  • 16、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b—ǎ—   g—— guā

    n——nüè    x——xióng

    sh——shuí    q—ü—àn—

  • 17、按要求分类。

    ai    d    üe    ri    ing    yue    z    ün    wu    y    si    ch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 18、题目:一次难忘的       

    要求:你曾参加过一场比赛,你曾到过的一个场所,你曾体验过的一活动,哪一次令你印象深刻呢?请你自行选择一次写下来。在描写的过程中要抓住人物描写以及场面的描写衬托出这件事或画面的难忘之处。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哦。字数不少于400字。

  • 19、阅读《十二烈士山》,完成下面题目。

    十二烈士山

    ①1938年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处境艰难。当时,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的率领下,担任警戒任务。3月16日,第三师师长命令八团于19日前将警戒部队撤回,向李炮营集中。

    ②18日拂晓,一连撤出警戒,李海峰同志等15人与总指挥部交通副官张风春向李炮营转移,不久遭遇400多个日伪军。敌人发觉了他们,正向他们包围过来!李海峰果断地对班路遗说:“我们和敌人遇上了,不能再进出去了,不然,在雪地的脚日,会给敌人留下线索的!”他当机立断,下了命令:“立刻占领左前方小孤山,准备战斗!”

    ③正说着,敌人已经开始向他们射击了。战士们迅速向小孤山翠登。敌人也跟着一窝蜂地往山坡上冲。突然,山顶上,战士们一起开火,冲在前面的日伪骑兵被打翻在地,后面收不住的战马、敌人,互相践踏起来。一连战士趁机投出手榴弹,炸死了十几名日伪军。小孤山上的16名战士巍然屹立在山头。

    ④敌人吃了亏,不敢再贸然进攻,就在对面的山上架起一门炮,又架起好几挻机枪,向山头开始了猛攻。炮火枪弹把山上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趁势舍马徒步冲到了山脚下。战士王发高喊一声“敌人上未了”,紧接着投出一颗手榴弹。同时,敌人的炮弹也在他身边爆炸,王发壮烈牺牲了。战士们凭借着山石,和敌人展开对射。号称“射手之王”的李海峰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敌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进攻又被打下去了。敌军指挥官见几百人的队伍竞打不过十几个战士,气得狂叫起来:“活的抓不到,统统打死,打死!”

    ⑤激战到下午4点多钟,战士已牺牲了好几名,李连长也多处负伤,但是太家还在顽强地战斗。机枪手李芳邻的子弹打光了,他含泪把机枪拆毁扔掉,又用手枪和敌人展开对射,不幸中弹牺牲。指导员班路遗胸部负伤,仍与战士张全富坚守在东面。当十几个敌人冲上来时,张全富拉响了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班指导员打倒了两个敌人,自己也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⑥夜幕降临了,疲乏的敌人停止了进攻。一连战士只剩下5个人了。两腿被炸断的李连长命令那4名战士立刻突围。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连长同生共死,李海峰严厉地说:“我不能动了,你们把手榴弹给我集中一下。敌人不会给我们多少时间的,赶快突围吧!这是命令!”果然,敌人又悄悄来进攻了。李海峰先甩出一颗手榴弹,掩护着4名战士安全滑下山去,然后又扔出几颗手榴弹,就静静地躺在阵地上。几个敌人胆战心惊地摸上山来,刚要抓住他,李海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⑦第二天,我军大部队来到小孤山上,掩理了英勇牺牲的12名烈士的遗体。这12名烈士是李海峰、朱雨亭、魏希林、陈凤山、李芳智、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为了永远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小孤山改为“十二烈士山!”。

    (1)、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小标题,填一填。
    受命撤回→→壮烈长眠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加点词“狂叫”胆战心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抓住了敌人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日伪牢因不敌一连战士而恼羞成怒。 B、“胆战心惊,表现了敌人恐惧于一连战士的威名,不敢上前。 C、这两个词表现了敌人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说明我军处境不再艰难。 D、这两个词表现了敌人的疯狂和胆怯,倒面反衬出一连战士的英勇无畏、。
    (3)、第⑤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战士个人,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在文章中找出一处描写勇士群体的句子。

    ②战士个人是怎样“顽强地战斗”的?照样子,写一写。

    机枪手李芳邻子弹打光,拆毁机枪,用手枪与敌人对射
    指导员班路遗
    战士张全富

    ③这个自然段运用了的写法,好处是

    (4)、学校文学社将举办“我最崇敬的英雄”评选活动,文中的三个战士均成为入选对象,请择其中一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颁奖词


     

  • 20、阅读短文《残缺的馒头》,完成下面小题。

    残缺的馒头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未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剩下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未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的举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圈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痛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举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宴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敌人,好吗?”

    ⑩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小翠。”

    ⑪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敌人,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⑬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小女孩。

    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前,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的,在三天前饿死了!”

    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⑱凄厉的抢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⑲三十四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太确定,请你帮帮他。
    (2)、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着的写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文中的批注。
    (3)、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折认为:这两次跪下时的心理不同:第一次是:第二次是。(两处均为多选)
    A.因为看着饿得皮包骨的饥民,少校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
    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
    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心痛。
    E.因为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少校跪下乞求上苍保佑我军打败敌人。
    (4)、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