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快乐。这快乐可能来自某一处地方,可能来自可爱的动物朋友,也可能来自某一次的奇思妙想…请你以“我和 的故事”
为题写一篇习作,分享你的快乐。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语句通顺,意思连贯;③350字左右。
-
2、课外阅读。
猫婆(节选)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串门,聊天。他养猫,而且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一怔,扭身从墙角纸箱里掏出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呀,一只毛线球大小雪白的小猫!大概它有点怕,缩成个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赶快把它捧在怀里,拿下巴爱抚地蹭它毛茸茸的小脸,竟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小猫一入我家,便成了我家人的情感中心。起初它小,趴在我手掌上打盹睡觉,我儿子拿手绢当被子盖在它身上,我妻子拿眼药瓶吸牛奶喂它。它呢,喜欢像婴儿那样仰面躺着吃奶,吃得高兴时便用四只小毛腿抱着你的手,伸出柔软的、细砂纸似的小红舌头亲昵地舔你手指尖……这样,它长大了,成为我家中的一员,并有着为所欲为的权利——睡觉可以钻进任何人的被窝儿,吃饭可以跳到桌上,蹲在桌角,想吃什么就朝什么叫,哪怕最美味的一块鱼肚或鹅肝,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让给它。它夺去我儿子受宠的位置,我儿子却毫不妒忌它,反给它起了顶漂亮、顶响亮的名字,叫“蓝眼睛”。这名字起得真好!每当它闯祸——砸了杯子或拌了花瓶,我发火了,要打它,但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惊慌失措的蓝眼睛,心中的火气顿时全消,反而会把它拥在怀里,用手捂着它那双因惊恐瞪大的蓝眼睛,不叫它看,怕它被自己的冒失吓着……
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1)、在文中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2)、两个同学针对小猫的名字进行了一番探讨,请补全他们的对话。福福:作者的儿子给小猫取名叫。我认为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因为它。
田田:如果让我来起名宇,我会考虑叫它 , 因为。
(3)、作者用具体事例写出了全家人对猫的喜爱,请分别概括。起初它小
①趴在“我”手掌上打盹儿睡觉
②
③
它长大了
①睡觉能钻进任何人的被窝
②
③全家人让出食物给它
④
⑤
(4)、根据选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对小猫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课内阅读。
天窗(节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bo bǔ)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险。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jí jiè)!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扫荡”一词让人感受到风雨的恐怖与狂暴。 B、被逼着上床休息时,孩子们的心情是兴奋的。 C、小小的天窗成了唯一的“慰藉”,是因为雨天或晚上孩子们可以通过天窗看雨点、闪电、星星、云彩等获得心灵的安慰和快乐。(3)、读第三段,填一填。(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你想到的景象。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 , 想象到这也许是 , 也许是,也许是。
-
4、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本学期,学校将成立文学社团,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平台,请你也来参与其中。
(1)、文学社成立,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下列自我介绍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叫轩轩,一直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渴望在这片天地中驰骋,我相信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期待在文学社遇到我的“伯乐”。 B、我叫洛洛,喜欢阅读,大家都叫我“小书虫”。我也喜欢写作,以文字来记录生活。 C、我叫壮壮,非常乐意帮助大家,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人送外号“领头羊”。(2)、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社名,收集上来的很多名字都跟诗文有关。请你把相关诗句补充完整。①百花文学社:采得百花成蜜后,
②梅园文学社: , 犹有花枝俏。
③繁星文学社:哪一颗星没有光?。
④田园文学社: , 树头新绿未成阴。
(3)、请你仿照示例从修辞的角度给文学社取名。福福:我给文学社取的社名是扬帆文学社 , 理由是希望每一名社员像一艘小船在文学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我:我给文学社取的社名是 , 理由是。
(4)、文学社想在活动室内按年代先后顺序张贴一些诗人的故事卡片,以下排序合理的是( )①范仲淹 ②屈原 ③冰心 ④刘禹锡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5)、田田准备在社团迎新会上朗诵《繁星》(七一),请你补充诗句,并指导田田朗读。①这些事一是永不的回忆:月明的园中,的叶下,。
②田田朗诵这首诗时,语调要(A.舒缓 B.激昂),情感要(A.柔美含蓄 B.凄凉哀伤)。(填序号)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这首词的题目。 B、在说新闻的时候,应准确传达信息,并做到清楚、连贯地讲述。 C、“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是把“碳纳米管”和钢铁作比较,写出了钢铁的结实。
-
6、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同学们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是英国作家米·伊林写的。 B、在书中,作者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室外旅行。 C、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肥皂泡如何工作?”等有趣问题。
-
7、下列选项中,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表示颜色:淡蓝 青苍 晶白 B、描写乡村:肥沃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C、表示褒义:百灵鸟 铁公鸡 变色龙
-
8、下列句子与“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B、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 C、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应和(hé)着鸟鸣,唤醒了沉睡的山林。 B、现场的人们屏(bǐng)息凝视那幅刚刚揭幕的艺术作品,沉醉其中。 C、在创新的赛道上,效率(lù)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思维跃迁的火花。
-
10、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春天来了!xī shū的小雨给山峦披上méng lóng的面纱。fù jìn的田野经过春雨chōng shuā , 褪去了冬日的jì jìng , 小草钻出地面zhuāng shì地。柳树摆出婀娜zī tài , 像舞蹈jiào liàn在示范动作,我拿起画笔在纸上tú mǒ想把这美好的春天miáo huì下来。
-
11、请认真听录音朗读短文两遍,然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学家巴特洛特研究时发现,莲叶表面的特殊结构有功能。(2)、据录音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莲叶表面的许多微小的乳突,通过普通显微镜就能清晰观察到。
②莲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让灰尘、雨水等落下时无法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
③20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发明了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并应用在建筑中。
-
12、(1)、话题一:中国人过春节,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春节,是中国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30年之后的春节是什么样的。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具体的节日场面描写;③注意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心情;④450字左右。(2)、话题二:劳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帮助家人做家务,还是在学校参与大扫除,亦或是参加社区的环保活动,劳动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和成就感。请你回忆一次难忘的劳动经历,写一篇作文,分享你在劳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分清主次,注意详略;③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④450字左右。
-
13、课外阅读。
【材料一】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读了材料一,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与____描写,句中加点的语句让人体会到____。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节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材料二】
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 , 让他受尽了折磨。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挖空了心思……
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民认罪才对,”叶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句句话如同利剑刺得敌人瞠目结舌。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拒绝。
(节选自《热血铸就的囚歌》)
【材料三】
①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顿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
②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他坚定地说:“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批注:____。
③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节选自《死也不倒下》,有改动)
(1)、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以上的批注。(2)、结合内容,请对以下说法进行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材料一中提到的“伟大的力量”,就是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②材料三中,“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是因为他想显摆自己的身份,凸显他的与众不同。
③材料二中,叶挺一开始拒绝,到后来将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叶挺欣然接受。
④三则材料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或语言的描写,都体现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钊、叶挺、吉鸿昌等革命人士,都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材料一中,李大钊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始终坚信革命会有胜利的一天。 C、材料二中,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等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叶挺对敌人的愤怒,同时又能突出叶挺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 D、材料三中,吉鸿昌那“死也不倒下”的形象,只是他个人的英雄主义,为了突出他自己的勇敢。(4)、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请选择一位你心中的“最美英雄”,照样子给他(她)写一个颁奖词!【例】明明:我想把“最美英雄”的荣誉颁给吉鸿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英雄。
我想把“最美英雄”的荣誉颁给 , 。
-
14、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者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选文有一处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 , 的内心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2)、结合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的修辞有反问、排比、拟人。 B、选文告诉了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C、从“茫茫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知所措。 D、“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现出作者的极度反感。(3)、选文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4)、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5)、结合生活经验,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选文第一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
15、综合性学习
福田区2月22日举行了一场“书海寻宝 绿色阅读”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请结合你读书的收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2)、共读活动中,同学们撰写了读后感,请选择书名补充到相应横线上。(填序号)
A.《汤姆·索亚历险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骑鹅旅行记》①在荒岛上坚强生活了二十八年——读有感
②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有感
③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有感
(3)、作为一名深圳的小读者,你认为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16、积累运用。(1)、清代诗人郑燮的诗句“ , ”,表现了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这正是深圳人不服输的精神品质。《石灰吟》中的诗句“ , ”让你想起深圳的很多科技企业经过市场的千锤百炼,从容应对国际竞争。(2)、“ , ”告诉我们,行孝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后面再来后悔。有时跟人一番谈话,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就用“ , ”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
17、深圳图书馆藏书很丰富,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节可以不看,读简单的就行。 B、要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C、评价人物的时候不能太单一,要立体一些。 D、可以在空白处写下感触或者摘抄喜欢的段落语句。
-
18、卷节期间,深圳市民很注重年俗,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B、建筑上面雕刻蝙蝠——看得远,飞得高 C、全家用橘皮、柚叶等煮的水洗澡——大吉大利 D、深圳舞狮——驱邪避害,喜庆祥和,国泰民安
-
19、下列句子中,表现了人物焦急心情的一项是( )A、老师突然叫我回答问题,我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都不敢抬头。 B、我看了一下表:时间怎么才过去两分钟?——等待真是煎熬。 C、哟嗬!这次考试我也拿了第一了。真想告诉天下所有人! D、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
-
20、苔藓随处可见,不为人重视,诗人袁枚却这样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诗句赞扬了苔藓( )的品质。A、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B、洁身自好、默默奉献 C、雍容华贵、大度包容 D、从容自在、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