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鲁迅先生的作品不是小说集的一项是(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
2、展馆内展示着鲁迅先生的手稿、照片、书信等,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立体的、全面的了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填空。(1)、儿时的玩伴丰富了他的童年生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尽力的刺去。(2)、鲁迅的文章体现了他的思想。有的充满温情:《少年闰土》主要叙述了闰土给“我”讲的新鲜又有趣的事情——雪地捕鸟、、、看跳鱼儿,读后闰土给我们留下了的印象。有的充满对梦境的追求:《好的故事》中,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 , 但这一美好的景象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的向往。(3)、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在侄女周晔的眼里,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燃放花筒,他还、关心女佣,是一个的人。在诗人臧克家的诗中,鲁迅先生是一个“情愿作 , 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人。
-
3、走进纪念馆,来到鲁迅先生的青铜坐像前,讲解员深情的介绍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深刻的了解。请阅读讲解员的解说词,并完成练习。
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虽略显shòu xuē____,但____,两道犀利的目光,____;一头直竖的黑发,____——这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读《少年闰土》,我们看到这样的鲁迅:jiā jǐng____良好,却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羡慕头戴zhān mào____、聪明líng lì____、见多识广的闰土。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我们看到这样的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看到这样的鲁迅:憎恶反动派,帮助穷苦的劳动人民。读《一面》,我们看到这样的鲁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是啊,鲁迅的文章____,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反动派的恶行。他用笔唤醒了民魂,让那些绝望、懦弱的人重新站了起来,这样,中国才有了真进步!
(1)、读拼音,把汉字写在横线上。(2)、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入解说词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
B.透露出刚毅与坚强
C.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
D.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3)、品读画线的语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言:。(4)、如果给解说词拟个恰当的标题,下面拟题方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作为线索的物品来拟题,把物和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解说词条理清楚 B、以叙述的主要事件为题,明示作者以记事为主,在事件上多下功夫,使情节曲折起伏 C、用主要人物为标题,明示解说词以写人为主,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形象 D、运用修辞手法拟特别吸引人的题目,使人感到亲切,产生共鸣(5)、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转述句。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6)、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从中任选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饱经风霜的脸 圆润可爱的脸 冷若冰霜的脸
:
-
4、鲁迅故里的社区居委会开展了“书写先生诗词,领取免费门票”活动。请用楷体书写鲁迅先生在《答客诮》中的名言,赢取门票。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美观。
-
5、文体阅读
保家卫国永难忘
【战争简介】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转入战略后退。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3个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这次战役,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气候相当寒冷。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全国普降大雪,加上伴随而来的大风,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下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在零下40至零下50摄氏度。志愿军仅有的干粮——土豆,也全冻成了冰疙瘩。
【“冰雕连”】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1月初进入朝鲜。军情紧急,原计划在辽阳、沈阳置换冬装的十几万战士衣着单薄,就直接过了鸭绿江。长津湖战役中,一共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被冻成了冰雕,成为“冰雕连”。后来整理“冰雕连”烈士们的遗物时,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口袋里发现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作品节选】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逃离。这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志愿军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删改)
【后世评价】
美国人用1000多本历史书来评价这场战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敢善战视为壮举。言下之意,美军已经被打败了!在这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让傲慢的美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美方甚至被打得签了停火协议,让步了!
在一次中外关系研讨会上,一位英国女记者故意刁难金一南将军,说:“在朝鲜战争中,你们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超过19万,是美军的5倍。你怎么能说你们赢了呢?”金将军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谁教你这么算的?这19万多人,不仅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包括朝鲜战友;但是,美国计算的伤亡人数只有美军士兵,要知道,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是16国联军。以一敌十,你没统计过其他国家的伤亡人数吗?”金一南将军的反问让这位英国记者哑口无言,因为她知道这是真的,所以她不得不愤怒地坐下来。
(1)、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艰难、惨烈的战役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2)、读画波浪线的部分,你从中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3)、阅读“作品节选”,完成下列练习。①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
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4)、金一南将军反驳英国女记者的话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分别是什么? -
6、主题阅读
英雄张富清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准备摸向敌军碉堡。一路匍匐前进,他们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黑烟腾起,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漆(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gǎo),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事迹一:(第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
事迹二:(第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突出了张富清的英勇无畏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D、突出了张富清的奋勇当先(3)、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 B、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C、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 D、衬托出张富清炸山修路的决心(4)、联系上文,对第⑦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B、村民们的日子没发生什么变化 C、村民们进出村子将会更加方便 D、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5)、张富清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内容,分别写出理由。特点一: 理由:
特点二: 理由:
(6)、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
7、中午同学们来到农家院吃饭,看到主人准备饭菜的景象,小全想起了《过故人庄》这首诗,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____,____。
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
____,____。
(1)、补充诗句。(2)、热情的“故人”为孟浩然准备了。(3)、画曲线的句子很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4)、品读古诗,我想到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如“ , ”等;还想到了王维描写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 ”。 -
8、同学们欣赏了美景后,纷纷写出了感想,读一读,完成练习。(1)、镜湖的水真静啊,宛如平滑的明镜,映出绿树红花、蓝天白云;镜湖的水真柔啊,好像仙女的丝带,随风轻轻地飘动;镜湖的水真绿啊,好像绿色的丝绸,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①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镜湖的水、和的特点,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②他们在野外还看到了下面的景色,请你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任选一个写一写。
草地鲜花盛开 林中树木葱郁 天空白云变幻(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在“□”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棵小草□可以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奋进的力量□
-
9、学校组织同学们到乡村采风,感受自然美景,一起完成练习。(1)、下面是两位带队老师的胸牌,请你用拼音拼写两位老师的名字。
周志远
欧阳云晓
(2)、同学们在路上看到了几个路牌,“梅花镇”的拼音有些模糊,应是 , 到达大圩河时,距离镜湖还有千米。 -
10、在突围时,出现了感人的画面。读一读,完成练习。
宫班长伏在潮湿的沟沿上,用力紧贴着地面,把头从枯草中探出来,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面前的火堆。他看见了隐在火堆后面的密集的敌人和那无数黑洞洞的枪口,铁似的下颚又剧烈地蠕动起来了。他知道,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围的,他要设法弄熄几处篱火,把这个火网撕破。突然,他的眉毛一扬,迅速地把棉大衣脱了下来,轻轻地砸开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着大老矫把手一挥,就向火堆那面猛扑过去。大老矫会意地把机枪在岩石上架好,他看见班长像一道闪电似的蹿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湿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扑灭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机枪,就向着敌人猛烈地扫射起来。紧接着,南面和北面的战士,也都用手榴弹炸熄了山头上的几堆篝火,杀开了一条血路,立刻,寂静的山谷,突然震天动地地沸腾起来了。滚滚的人群,就像一道冲破了堤坝的洪水似的,顺着黑黝黝的山谷,猛烈地倾泻出来了。
(选自峻青的《马石山上》)
(1)、战士们在突围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A、围攻敌人的数量多。 B、篝火挡住了突围的道路。 C、在火光下突围危险性大。 D、敌人占据了有利的地位。(2)、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滚滚的人群比作 , 并准确地使用“猛烈地倾泻”一词,不仅突出了被围群众之多,还形象地表现了群众突围时的气势。(3)、片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述了八路军战士掩护群众冲破日军包围的场面,其中对和的描写,是“点”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品质。这样写的好处是。 -
11、读了邱少云的故事,小全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
读了故事“我的战友邱少云”,使我深受感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英烈精神。
-
12、读读下面的句子,用四字词语替换画横线的部分。(1)、敌人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 发现战士们很容易。(2)、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一点儿也不动。
-
13、读下面描写邱少云和战士们潜伏方式的句子,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在山坳(āo ào)里,战士们找了一条干涸(ké hé)的小山沟,蜷(juǎn quán)腿伏身隐蔽起来,他们全靠自身伪(wéi wěi)装掩护自己。
-
14、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宗璞对人生的思考,读感悟,完成练习。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作者的感悟告诉了我们的道理。(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5、阅读描写昙花的短文,完成练习。
昙花
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在全然的寂静中等。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意识渐渐地陷入半蒙眬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我看,我闻,我惊叹。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它是那么美丽,让人不禁想靠近欣赏;它又是那么娇嫩,叫人不忍打扰。就像一位少女,此刻正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限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独我,羡慕它。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生命虽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昙花的写法,抓住关键词句补充下面的导图。(2)、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等待昙花开这部分内容时,我联想到的情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3)、“众人齐声叹可惜。独我,羡慕它。”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昙花谢了,众人为昙花一现而叹息,而“我”觉得已经看够了 B、众人没能看到昙花开放的全过程,十分伤心,独“我”看到了 C、昙花一现,众人感到可惜,而“我”则为昙花开放的辉煌、精彩而叫好 D、昙花开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每个人都做“昙花一现”式的人(4)、阅读本文,你从昙花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命感悟?试着写一写。 -
16、丁丁读了《丁香结》这篇课文,写出了对课文的理解,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 )。A、作者是从颜色、香味和数量来写丁香花的 B、丁香花的颜色有白色和紫色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结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D、作者从丁香结的人生感悟中,表达出一种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
17、下面是小艺摘抄的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并作了批注。读一读,将批注补充完整。
摘抄
批注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通过“星星般”“窥”等词语可知作者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请仿照这样的写法,表达对事物的喜爱: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作者通过花的颜色联想到印象派的画,富有美感。展开想象描写下图中的花,可以从花色、花形、气味等角度展开联想。
-
18、读小全对丁香花的观察,根据拼音将语段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在薄雾中,那些伸出zhái yuàn____的丁香花映入yǎn lián____,它们散发出【 】的香气;在细雨mí méng____中,丁香花会变得mó hu____起来,枝头会呈现参(cān cēn)差(chā chà cī)的白,小小的花苞(bāo pāo)恰如yī jīn____上的盘花扣,尽显妩(fǔ wǔ)媚。它照耀着路人的wén sī____和mèng xiǎng____,真是“青鸟不传云外信,____”。
(1)、看拼音写词语。(2)、下列和“薄雾”中“薄”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单薄 B、薄片 C、薄板 D、薄荷(3)、读一读,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下列适合填入“【】”里的词语是( )。A、优雅 B、幽雅 C、雅致 D、典雅(5)、适合填入横线的诗句是( )。A、同向春风各自愁 B、纵放繁枝散诞春 C、丁香空结雨中愁 D、芭蕉不展丁香结 -
19、认真阅读下面两则习作要求,任选其一完成此次习作。(1)、昨天我们是懵懂少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天天成长。成长中有淡淡的书香,也有浓浓的亲情;成长中有如山的师恩,也有诚挚的友情;成长中有快乐相伴,也有痛苦相随……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③不少于450字。
(2)、请从“中国结、微信、灯笼、饺子、高铁”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合理想象,描绘一个场景,完成习作。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描写生动,注意特定的氛围;③不少于450字。
-
20、现代文阅读。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哇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手小哥。
②骑手小哥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扑了进来。骑手小哥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红。他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儿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裤子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儿没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手小哥边擦头和脸上的雪,边连声道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听着骑手小哥的话,看着他满头湿漉漉的样子,我心里真有点儿不是滋味。我赶紧转身进屋,找出一个不用的头盔送给他,又给他倒了杯热茶。
⑥骑手小哥接过头盔,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说:“谢谢!我今天真有福气,尽遇上好心人了!上午,我抢到三杯奶茶的订单,您猜怎么着?竟然是一个陌生人给我点的!”他掏出一张配送单,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你,另外两杯麻烦你送给附近的环卫工人、警察,或者其他露天劳动者。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手小哥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手小哥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手小哥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给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手小哥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客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本文作者:陈喜联)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局促不安:
严严实实:
(2)、文章围绕“我”和骑手小哥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8个字)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骑手小哥下楼远去 (3)、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联系上下文,对第⑦自然段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赏析最恰当的是( )。A、说明骑手小哥担心把配送单弄丢 B、体现了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配送单 C、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手小哥对配送单的珍视和遇到好心人后内心的感动。 D、说明因骑手小哥多次翻看,配送单被揉皱了(5)、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这句话的理解。(6)、给短文选择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好心的骑手小哥 B、雪天里的暖 C、吃苦耐劳的骑手小哥 D、热爱生活的骑手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