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习作。

    生活中总有许多令人温暖的时刻。是受伤时家人的陪伴,是迷茫时老师的指引,是失意时朋友的鼓励……请以“温暖的时刻”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⑴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内容写具体;⑵写出当时的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⑶题目自拟, 400字左右。

  • 2、阅读课外选文,汲取精神力量。

    卢沟桥的沉思(节选)

    我不由得想起刚上桥时北京朋友的介绍,想寻找当年那场战争的遗址。其实,对于每一个遗址或景点,称谓只是一种符号,无关紧要。但我相信,上卢沟桥的人大多不是来观赏什么风景的,而是奔着卢沟桥的坎坷经历来的。我宁可这样想,因为这样想更能道出我来这儿的目的和理由。

    此时此刻,我依稀看见一群全副武装的中国人飞越桥墩向我走来,他们是那么高大,那么威武,那么英姿飒爽。我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拜谒神灵似的仰视他们。张自忠、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们来了。当年,他们无怨无悔地将滚烫的鲜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拿生命换取一方水土的和平与安宁……我似乎听见他们在说,侵略者只能烧焦我们的棉衣、头发、皮肉,洞穿我们的胸膛,但烧不毁存在于华夏子孙身上宁死不屈的精神,动摇不了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不知怎么,我的血液犹如这桥下的流水自然萌动,开始沸腾起来。我从来没有体验过,血与血的撞击会产生如此强有力的冲击波。我仿佛不是我自己了。我就是那荡气回肠的《义勇军进行曲》,带着正义去扫视满目狼藉的战场;我就是徐悲鸿笔下那奋蹄嘶鸣的烈马,凭着一身胆略去直面在血与火中逞强的狼烟;我就是那钢铁铸造成的桥,纵使桥面被炸了,依然保持巍然屹立的姿势……

    资料: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1)、“我”来卢沟桥的目的是 (   )
    A、观赏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B、缅怀卢沟桥的历史,凭吊抗日英雄。 C、为了完成学校的参观任务。 D、为了拍摄一组历史照片。
    (2)、“我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拜谒神灵似的仰视他们”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抗日英雄们高大、威武。 B、“我”在练习摄影技巧。 C、“我”在模仿电影中的场景。 D、“我”对这些抗日英雄们怀着敬仰之情。
    (3)、借助资料,理解短文内容。

    ①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第一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那场战争”指的是        

    ②第一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坎坷经历”指的是什么?结合资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导图。

    (4)、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的联想。站在卢沟桥上,作者仿佛看见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他仿佛听见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5)、最后一段中,作者变成了《义勇军进行曲》、奋蹄嘶鸣的烈马、钢铁铸造成的桥,这三种事物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 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请你阅读选段,完成思维导图。

    (2)、朗读选段并填空。

    朗读选文第①段,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可以读得(选填“舒缓”或“凝重”);朗读选文第②段时,要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可以读得(选填“舒缓”或“凝重”)。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完成练习。

    ① “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

    ②“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说明这场大火燃烧时间之、破坏力之

    (4)、明明去了圆明园游玩,回来说:“圆明园里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白去了。”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感悟家国情怀。
    (1)、炎黄子孙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爱国情怀熔铸于作品中:“”是陆游的终生遗憾 ;“”是龚自珍呼唤人才的呐喊;“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是梁启超的热切期盼。
    (2)、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牢记“不饱食以终日,”“莫等闲, , 空悲切”,做到“及时当勉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3)、《题临安邸》的作者是(朝代)的诗人 , 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并用“”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 直把杭州作汴州”两句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纵情声色,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失地的腐朽本质。
  • 5、读语段,梳理信息,把握要点。下面对这段话的要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A、阅读是吸收。 B、写作是表达。 C、阅读和写作之间有关系。 D、阅读和写作不相干。
  • 6、下列关于缩写故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写最重要的是语言简洁,可以改变故事原意。 B、缩写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故事。 C、缩写故事可以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情节。 D、缩写时可以把几句话合并为一句话来写。
  • 7、下列俗语和成语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 把事情讲清楚。(旁敲侧击) B、我们盼星星盼月亮 , 终于等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望眼欲穿) C、做事前怕狼后怕虎 , 就会错失很多机会。(畏首畏尾) D、看着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 8、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安邸(题目) B、九州生气风雷(依靠) C、(相当于“啊”) D、死去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 9、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联结  消毁 典礼 稀罕 B、汛期  嫂子   爱暮 嗜好 C、平衡  糕饼  猎豹 检拾 D、播种  允诺  殿堂 好歹
  • 10、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后     枕     丢三四     落大方 B、丘     性     劳任怨     重道远 C、隔     接     离     黑白相 D、弱     剥     皮     铁如泥
  • 11、阅读民间故事,感悟人间真善美,完成练习。

    在劳动人民口耳相传中,不计其数的民间故事流传下来。猎人海力布在shān hóng____发、大山bēng tā之前,不顾小白蛇的叮嘱,打破誓言拯救了乡亲们,牺牲了自己;织女降临人间后,与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后, fēn fù天兵天将抓回织女,并用天河将牛郎、织女相隔两岸。后来,每年七月初七,成群的喜鹊会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灿烂huī huáng的民间故事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chì chéng和对真善美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1)、丁丁在读这段话时,有的字音读错了,请你分别选出错误的一项。

    ①A.临(jiàng)     B.言(sì)     C.桥(què) 

    ②A.牲(qī)     B.叮(zhǔ)     C.牛(láng)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下面括号里依次写出词语。
    (3)、结合文段内容,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字是(   )。
    A、 B、 C、 D、
    (4)、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海力布。
    (5)、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喜爱。除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请给大家推荐一个吧!

    你推荐的故事是《

    你推荐这个故事的理由是

  • 12、高铁穿山越岭、飞船遨游九天、万家灯火温暖安宁……或许那些在岁月长河里拼搏的先辈也曾展望过今天。先辈的理想已经绽放,站在当下,我们不禁思考:未来的祖国,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新画卷?请你以“20年后的祖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分段叙述,注意将重点部分写具体,400字左右。
  • 13、阅读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完成练习。

    【场景一:十八相送】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信中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祝英台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

    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装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红装女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她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河边,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七月七日到祝家提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河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了。

    【场景二:化蝶双飞】

    花轿抬到半路,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了坟墓,坟墓立刻合拢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出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蝴蝶,叫作梁山伯和祝英台呢。

    (1)、根据片段内容,将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

     

    场景一

    场景二

    祝英台

    启程回家

    为“妹”做媒

    英台哭坟

    化蝶双飞

    梁山伯

    没有听懂

    目送远去

    (2)、片段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情节,请你举出一例。
    (3)、把场景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你真是呆头呆脑!”好不好?为什么? 
    (4)、对祝英台给“九妹”和梁山伯做媒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梁山伯。 B、想把梁山伯骗来再见面。 C、想让梁山伯来祝家向她提亲。 D、想要戏耍呆笨的梁山伯。
    (5)、结合资料袋及片段中祝英台的行为,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祝英台?写出理由。

    资料袋 在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常常是由媒人中间牵线,若双方父母同意,一桩婚事就算定下了,男女双方在婚姻大事上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他们甚至直至新婚之夜前都不会见面,连对方的高矮胖瘦也不知道。

    (6)、在“讲述民间故事”的活动中,小文要给大家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怎样讲述才能让故事更生动呢?请写出你的妙招吧。(注意结合故事,至少写两条)
  •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①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②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随着《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播,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知更加深刻。这部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文物塑造成渴望归乡的“游子”,唤起了观众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关注与思考。

    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无声讲述者,蕴含着深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华。它们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民族集体记忆的承载体,凝聚了祖先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力。

    不幸的是,在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众多珍贵文物被强行掳走。每一件流失的文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被剥夺的历史,一份被侵犯的文化权益。④这些被掠走的文物,每件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更要警惕文化掠夺对一个民族造成的深远影响。这提醒我们,在追求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这造成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B、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份被侵犯的文化权益。 C、文物是艺术珍品,凝聚了祖先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力。 D、文物具有深邃的历史底蕴,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因为
    (3)、上述两则材料都写到了被毁坏或掠夺的国宝文物,两位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简要概括。
    (4)、2023年10月18日,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铜像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一条艰难又坎坷的流散文物回家之路也就此开始。为让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尽早回归祖国,请你为“文物回归与保护”写一条宣传标语。
  • 15、百年来,中华儿女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应该崇拜的人。你在课内课外或生活实践中了解过哪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请根据你所了解的故事为他们写颁奖辞。

    获奖人物:

    获奖原因:

    颁奖辞: 

  • 1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人常睹物吟诗。高树上的蝉鸣,在虞世南笔下化为“垂缕饮清露,”;七夕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在林杰笔下化为“家家乞巧望秋月,”。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宋朝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浓浓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和陆游同时代的林升也曾发出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
    (3)、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他在《少年中国说》中对少年的责任进行了论述:“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努力吧,中国少年,我们是未来中国的脊梁。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人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改为转述句)
    (2)、尽管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系列AI模型,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4)、仿照例子,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用具体的情景表现词语的意思。

    奋不顾身:发生火灾时,消防员毫不犹豫地冲进浓烟,虽然他被掉落的燃烧物灼伤,但他依然救出了被困的老人。

    同心协力    诗情画意   提心吊胆

  • 18、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下列属于中国民间故事的是(    )。
    A、《列那狐的故事》 B、《田螺姑娘》 C、《阿拉丁神灯》 D、《长不大的牧羊人》
  • 19、下列句子中顿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B、明天五、六年级的同学要外出参加校外实践活动。 C、雪后、田野里、小山上、果园里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D、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20、下列句子中,描写事物的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白鹭不像色彩斑斓的孔雀,它的羽毛雪白,展现出一种简约之美。 B、老茶入口苦似药,回甘却能绕舌尖;新茶清甜如蜜水,余味却浅得留不住。 C、那古老的城墙就像一条伸出去的蟒蛇,蜿蜒曲折的身体上布满了时间的印记。 D、狗尾巴草没有玫瑰的娇艳,但它坚忍挺拔;它没有茉莉的清香,但它温柔可人;它没有牡丹的妖娆,但它平凡而亲切。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