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理解
兵与胡杨
①周末,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利用这难得的好天气,我走出营门,来到戈壁深处寻找胡杨。
②走了几公里,我终于见到了那些身影——如雕像一般伫立于天地之间的胡杨。
③它们有的怒视苍天、昂首呐喊,有的低姿匍匐在地,有的张开双臂竭力狂舞。走近胡杨,触摸它们干枯的树干,我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荒漠中,唯有胡杨的生命坚强而漫长。我一直觉得,胡杨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并由此产生深深的敬意。它在边关,默默地注视着沧海桑田。
④军校毕业后,我就来到巴丹吉林。几年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____”的意境。气候固然恶劣,土壤固然贫瘠,但正因如此,这里的胡杨树让我充满敬畏。远离了世间喧嚣,一棵棵胡杨像一个个沉默严肃的战士,在沙砾飞扬的戈壁滩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记得刚到单位报到时,我满腔的热忱被这戈壁的风沙吹得冰凉,一时间,竟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一日连队组织拉练,我和同期战友开启了第一次戈壁之旅。荒漠无边,四周静谧无言。夕阳西下,我们不知走了多久。当手脚已经慢慢有些麻木的时候,我猛地发现天辽地阔间,有几棵胡杨树巍然挺立。那挺拔的身姿,让我顿时心潮澎湃。
⑤如今,我和战友们逐渐适应了戈壁,像胡杨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中汲取养分,不断茁壮成长。面对一段胡杨树枝,我久久地凝望。树枝表面十分粗糙却韧劲十足。经历了漫长的风吹日晒,它仍在昭示着生命的顽强。
⑥在戈壁军营有一个传统,每逢新兵入伍,连队都会组织他们在营院周围栽种一棵胡杨树。多少年来,巴丹吉林没有“林”,但一代子弟兵让戈壁滩上不少地方都有了一小片胡杨林。老兵曾对我说,在戈壁当兵很苦,要耐得住寂寞。老兵还说,在戈壁滩有树的地方就有军人。
⑦是什么让老兵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这里坚守?也许,我们能从无声的胡杨林中找到答案。
⑧这里是容易激荡____的地方。这里的官兵甘愿化身戈壁滩上的“胡杨”,与恶劣环境抗争、与寂寞孤独为伴。他们唱着军歌,将使命扛在肩头,把对家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在战位书写忠诚。
⑨戈壁荒芜,但精神不会荒芜。我想,在戈壁军营里待久了,感情的寄托就会更加纯粹。许多老兵在他们将要离队时,都会和曾经亲手种下的胡杨一起合影。他们站在胡杨树旁,面带微笑,定格下最纯粹朴实的模样。而真到了离别那天,他们有的甚至张开双臂抱着胡杨久久不肯离去,泪眼婆娑地告诉这些胡杨,要替自己守护好战斗过的大漠边关。老兵离开了,新兵们与胡杨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内容。
⑩岁月如歌,关于胡杨的故事还在延续。它们默默点缀着这片戈壁,如它们身旁的官兵一样,用信念铸铁骨,以身躯作屏障,为祖国母亲站岗……
(1)、联系上下文,文中横线处填入的诗句和横线内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北风卷地白草折
C.诗情画意
D.家国情怀(2)、文章中有关胡杨和战士们的描写,抒发了“我”和战士们对胡杨怎样的感情?将表格补充完整。描写
心情
“我”在周末徒步几公里来到戈壁深处,见到了如雕像一般的胡杨
“我”对胡杨
“我”第一次到戈壁拉练,看到胡杨巍然挺立的身姿
许多老兵在他们将要离队时,都会和曾经亲手种下的胡杨一起合影
战士们对胡杨
(3)、请你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作批注,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戈壁荒芜,但精神不会荒芜。
批注一(针对第一个“荒芜”):
批注二(针对第二个“荒芜”):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5)、文中说“胡杨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是因为( )。(多选)A、胡杨生命顽强而漫长 B、戈壁滩辽阔、荒芜,景象奇幻 C、胡杨能在不同时空中穿越 D、胡杨精神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6)、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胡杨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链接资料]胡杨是生长在荒漠地区的长寿树种,对干旱天气有很强的适应性。千百年来,胡杨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因此胡杨也被誉为“沙漠守护神”。
-
2、阅读理解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借助思维导图,抓住关键词复述选文内容。(选填序号)
(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海力布着急让乡亲们搬走的原因是洪水即将淹没村庄。 B、第一自然段主要讲述海力布为救乡亲们变成了一块石头。 C、乡亲们后悔、悲痛的原因是离开家乡。(3)、你计划将海力布的故事讲述给别人,请根据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①为了刚开始就吸引听众的注意,你打算先讲最奇妙的情节,如可以先讲(填写情节名称)来吸引人们的兴趣。
②请你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情节。
(4)、海力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海力布是一个的英雄,理由:
-
3、 综合实践(1)、请根据诗句猜民间故事。(填序号)
A.《白蛇传》 B.《牛郎织女》 C.《孟姜女》 D.《梁山伯与祝英台》
①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②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无人来。
③更待西湖彻底干,此间应有再生缘。
④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从上面四个民间故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为他(她)设计身份卡。姓名:
性别:
主要事迹: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镌刻着“心忧天下”的人生丰碑。《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两句诗表达了林升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示儿》中“ , ”两句诗饱含着陆游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2)、“莫等闲, , 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 ”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表达了对时间价值的深刻认识,强调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3)、《乞巧》中“ , ”两句诗描写了乞巧节民间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落花生》中从“议花生”中我们看出花生具有的特点,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从下面任选一组词,想想它们的意思有什么异同,再分别写一句话。
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兴高采烈——得意忘形 足智多谋———诡计多端
:
:
(2)、看图,根据提示和要求写句子。
名称:出水芙蓉 要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介绍: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中用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的英姿。 B、《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今昔对比,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歌颂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D、《白鹭》一文依次描绘了白鹭“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展现了白鹭不同场景中的美。
-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将于今天上午9点在天安门广场开始举行。 C、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这位雕刻家雕出来的一只白鹭特别精致,围观的群众纷纷赞扬他的技艺精湛。
-
8、下列句子中的顿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和洁净。 B、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C、我们已经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他热心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 B、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她出名以后,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找上门来了。 C、小组讨论问题时,大家一定要打开天窗说亮话 ,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D、面对机智的阿凡提,怎么也讨不到便宜的巴依老爷鼻子都气歪了。
-
10、下列句子描绘的情景,与括号里的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妹妹整天叽里呱啦说个不停,高兴时说,不高兴时也说。(喋喋不休) B、赵国的大臣认为不能上秦王的当,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左右为难) C、人们走搭石时,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协调有序) D、那些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随风摇动,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
11、选择题。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舀水(yǎo) 抖擞(sǒu) 执拗(yòu) B、梭子(suō) 胎儿(tāi) 谎言(huǎng) C、削弱(xiāo) 间隔(jiàn)眼眸(mó) D、镜匣(jiá) 上卿(qīng) 堡垒(lěi)
-
12、读下面词语积累表中的词语,按要求完成练习。
词语积累表
吩咐
胆却
相依为命
千真万确
不记其数
陷坑
懒惰
同心协力
理所当然
众星拱月
消毁
纱布
流离失所
兵慌马乱
路不拾遗
(1)、找出词语积累表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2)、从词语积累表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是因为有了军人的坚守与付出,我们才不再 , 无枝可依,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呈现出夜不闭户、的状态。向所有军人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
13、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有令人nán yǐ zhì xìn____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面对这些挑战,若能保持píng wěn____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努力,终将抵达成功的 diàn táng____。退缩者注定会为遗憾āi shāng____、huǐ hèn____,而坚持者会收获命运的chóu xiè____。无论hǎo dǎi , 请记住:此时正是我们用坚韧的双手jiāo guàn 希望种子的时刻,不服输的精神是人生的wú jiàzhī bǎo , 它能助我们突破困局 , 抵达更高的jìng jiè 。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里。(2)、写出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要意思。 -
14、轻松习作。
以下题目任选其一:
⑴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打卡记
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故乡永远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也许老槐树还在,但街道变了模样;也许传统手艺还在,但有了新的传承方式。请你以“打卡”的方式,描写回到未来家乡后参观的三个地方(如老宅、老街、非遗工坊等),既写出变化的神奇,又写出不变的温暖,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把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写具体,表达出热爱之情。4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⑵题目:二十年后的校园探险记
二十年后的校园会是什么模样?也许你曾经的教室变成了智能空间,但课桌上的刻痕还在;也许操场换成了悬浮场地,但课间的欢笑没变。请你以“探险”的方式,描写回到母校后发现的三处变化(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场),既要写出科技的神奇,又要找到藏在变化里的熟悉感,4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5、我们学习了创造性地复述——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的复述方法,请你学以致用。
【例】《田螺姑娘》:他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想回到水缸里,但是来不及了,只得说出实情。
请你就此情节,发挥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情节,将情节具体描写出来。
-
16、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海上英魂
①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②9月16日,我国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至鸭绿江的大东沟。第二天上午,西南海面突然出现一团烟雾。烟雾越来越大,只见一支舰队正疾驶而来。我军估计袭来的是日军舰队,霎(shà chà)时警笛齐鸣,士兵们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中午11时左右,舰队指挥发出命令:“各舰立即起锚出海!”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展开激烈的战斗。
③日本舰队军舰多、航速快、火炮强。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我军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豪 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宵 霄)。
④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频频发炮,屡中敌舰。突然,邓世昌发现日军以“吉野”为首的四艘快速战舰逼近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舰,保护“定远”舰。“致远”舰虽因此陷于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但仍左冲右突,顽强迎战。不久,舰上的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又命令用步枪射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dàn tàn)痕累累,舰身倾斜,即将沉没。这时,敌舰驶近“致远”舰。邓世昌怒视敌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应和。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奋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⑤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读第④⑤自然段,面对侵略者进攻, “致远”舰官兵是怎么做的?请填写完整。
根据以上梳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致远”舰与敌舰作战过程:
(3)、文中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对邓世昌的描写,从中感受到他的优秀品质。(4)、以下是晴晴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这次战争的资料,请结合资料,完成下列练习。邓世昌落水之后,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年仅39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清朝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①结合资料和选文,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我们感受到清政府的无能衰落。
B.邓世昌选择葬身黄海,我觉得他不值得为腐败的政府卖命,为他的牺牲感到惋惜。
C.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本可以生还,但他选择祖国的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
②读了《海上英魂》这篇文章,结合背景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
17、快速阅读课内短文,完成小题。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下列选项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海力布觉得着急也没有用,只有把搬家的原因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 B、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即使把搬家的原因说清楚,大家也不会相信的。 C、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如果想让大家相信,就要把搬家的原因说清楚。(2)、根据提示,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搬家”部分,在横线上填一填。我突然听到要搬家,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心想: , 便对海力布说:“”海力布诚恳地道出实情后,变成了石头。我(动作、神态等)其他乡亲们也都特别后悔……
(3)、请你在选段的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如果要在“海力布”这块石头上刻上几句话,你会写些什么? -
18、把积累的名言、诗句补充完整。(1)、中国人的强国梦从没有停止过,面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林升发出了这样的质问:“ , ?”;《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迫切地希望朝廷变革,重用人才的诗句是“ , ”;《示儿》中“ , ”是陆游的临终遗愿;《少年中国说(节选)》中表现作者对少年中国祝福的句子是“ , , ”。(2)、从古到今,人们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七夕节这天,家家户户的女子会对着秋月穿针引线、乞求智巧,林杰诗中“ , ”一句正展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习俗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9、看拼音写词语。
在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室里,老师傅反复dīng zhǔ
学徒:“这些记载着民间技艺的典籍,比jīn bì huī huáng
的宫殿更xī han
。zòng shǐ
ǐ经历过战乱中 xiāo huǐ
的危机,像大山崩塌般濒临消失,也要坚定守护,让后人能bǎo lǎn
这些时光里的传承。” -
20、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岛上烈日炙烤、寸草不生,守岛官兵生活艰苦。《小岛》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情怀。 B、《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为当时中国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所作的一组诗,强烈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 C、《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写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