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学习借助内心独白来表达情感。(课后2题变式)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此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里是怎么表现这种心情的?)
-
2、补全下表中空缺的内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课后1题变式)
具体事例
人物心情
事例一:踏着fāng zhuān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yǐ xué、翻看huà bào。
焦急又兴奋
事例二:追在母亲腿底下一直niàn dao , 差点把母亲绊倒。
事例三:蹲在母亲身边,看母亲cuō xǐ衣服。
-
3、【热点素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只干一件事
①1956年,由钱学森负责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任新民被调任为五院下属的六室主任。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②我国人造卫星计划正式启动时,工业一穷二白,一切都从零开始,但任老毅然挑起重担。
③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决定任务攻关的成败。研制发动机的过程异常艰辛,不仅要弄懂许多设计难题,还要攻克诸多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关键技术。在使用遥测弹测试发动机性能时,弹头未落入预定弹着点。时间紧急,任老心急如焚。他带领大家,在茫茫大漠苦寻弹头残骸。年近花甲的他,拄着拐杖,和年轻的战士一样,白天翻越一个个沙丘,夜里靠盖沙子取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5天,终于找齐了所有残骸。有了确凿的“物证”,任老成功排除了问题隐患。紧接着,在技术上如何实现火箭整流罩分离,成为任老面前的又一难题。北国天寒地冻,任老裹了一件厚棉袄便跑到外场进行试验。经过多次论证后,他才确定了新方案,成功实现火箭整流罩平稳分离。终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浩淼的太空,照亮了我国的飞天之路。
④在同事眼中,任老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常胜将军”。但任老心里清楚,干航天哪有“常胜将军”,稍有半点马虎,就会酿成大错。
⑤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氢氧发动机效率高、推力大。但“搞”氢氧发动机,需要突破更多技术难题。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为保险起见,计划继续使用常规推进剂发动机,把氢氧发动机作为备选。任老得知这一消息后,掷地有声地说:“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是要上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可以立军令状!”后来,氢氧发动机成为第一方案。
⑥当大家对新型发动机万分期待时,火箭却在首次托举卫星时,由于发动机原因,发生了二次启动失败。任老力挺的项目遭遇了滑铁卢,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⑦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是快要成功的时候。任老鼓励大家:“掉下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再干,再实践,一定会成功!”在一次出差途中,他在草纸上论证时,终于找到失败原因。从此,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的“金牌火箭”。
⑧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步入耄耋之年,任老继续发挥余热,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用一句简单的话对自己波澜壮阔的61载做出概括:“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节选自“新华网”)
(1)、下列关于文章段落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航天项目
应对难题的方式和态度
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品质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拄着拐杖,和年轻的战士一样,白天翻越沙丘,夜里靠盖沙子取暖,在大漠里寻找弹头残骸。
动作描写
以身作则
敬业奉献
①
天寒地冻的时节只裹一件厚棉袄跑到外场进行多次试验。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任老掷地有声地说:“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是要上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可以立军令状!”
②
创新精神
③
任老鼓励大家:“掉下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再干,再实践,一定会成功!”
④
(3)、文章标题“一生只干一件事”能否换成“辉煌灿烂的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滞(zhì)留 B、坚韧(rèn)不拔 C、疲惫(pèi)
-
5、【热点素材】当今社会,公仆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老师向大家提供了一篇公仆精神在当代传承发展的文章,请大家继续探讨,完成会议问题。
汲取榜样伟力,迈出为民服务坚实步伐
宋振琪
①2024年4月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车被暴雨滞留在落坡岭站。孟二梅接到任务,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绽放出耀眼的为民情怀。
②孟二梅有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在暴雨袭来,落坡岭社区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的艰难时刻,孟二梅以“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保证我们所有群众的安全”的决心,动员带领了社区几百名居民,为K396次列车近千名被困乘客提供食宿和安全保障。为什么面对艰巨的任务,孟二梅能够挺身而出?支撑着她的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她用党群连心、排除万难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③孟二梅有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面对物资有限的困境,孟二梅抱着与居民旅客共渡难关的决心,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受困乘客。为了完成这次保障任务,她只在饿急的时候才舍得喝口粥,始终践行着舍己为人、以民为先的初心使命。孟二梅带着责任、怀着感情,时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事事站在群众角度考虑、处处为解决群众问题而奋斗,以无私奉献之心,让人民群众安心、幸福。
④孟二梅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暴雨袭来后,孟二梅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刚送走滞留乘客,孟二梅又接到将落坡岭全体居民转移到安置点的新任务。为了大家的安全,她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挨家挨户敲门:“咱是简易房,再下雨,真不安全”“放心吧,家里的狗,我喂”“路一修、电一来,立马把你们接回来”……她耐心劝说、细致安排,居民最终安全转移。几天下来,这位“钢铁书记”一身伤痛:嗓子哑了,脚泡烂了,止不住地流血,小腿密密麻麻长满疹子。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每位居民都平安。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做好“为民服务孺子牛”,共同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百姓岁月静好的钢铁长城。
(选文有删改)
(1)、(论证思路)阅读文章,梳理论述思路,将下面语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文章列举了孟二梅带领社区居民解救滞留乘客等事例,展现了孟二梅的为民情怀,第①段中“”阐释了为民情怀的具体内涵,接下来分别从坚定信念、、三个方面展开说明,指出了孟二梅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2)、下面的句子体现了孟二梅的精神品质,是她践行“为民情怀”的生动写照。请你依据给出的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文中句子
描写手法
人物品质
孟二梅抱着与居民旅客共渡难关的决心,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受困乘客。
动作描写
无私奉献团结协作
为了大家的安全,她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挨家挨户敲门:“咱是简易房,再下雨,真不安全”“放心吧,家里的狗,我喂”“路一修、电一来,立马把你们接回来”……
(3)、请你阅读文章,并结合【链接材料】,说说孟二梅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凝聚社区百姓的力量,担当重任。(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链接材料】社区离门头沟城区有30公里,老人生病,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孟二梅和社区干部都是第一时间紧急送医,跟老人的子女在医院交接;定期为社区老人代买代办,还把煤气罐送进门,50多斤的煤气罐一扛就是好多个年头;居民的脾气性格她了解,看见谁情绪不对劲了、遇上急难愁盼的事了,就主动问候、及时解决。
-
6、请你参与会议中的答疑解惑环节:(1)、下面这段话中,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课后3题变式)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解答:这几个句子层层递进,都是紧扣“”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①句讲 , 第②句讲 , 第③句讲 , 第④句讲。(填序号)
A.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正确批评的标准
C.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D.不怕任何人批评
(2)、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后来人”仍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请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一位新时代的模范人物,说说他/她是怎么做的。(课后4题变式) -
7、请你完善会议大纲文件:(1)、请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括号中。(2)、请根据前后语境,写出①处司马迁的名言。(3)、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全②处作为论证材料的具体事例。
-
8、毕业之际,班级将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请你参与。
“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部分呈现)
一、活动名称:“我们毕业啦”毕业联欢会
二、活动目的:____
三、活动分工:
会场布置:____ 宣传工作:____
秩序维护:____ 场地清洁:____
四、活动流程: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1)、补全策划书中的“活动目的”及“活动分工”。(2)、奇奇向你转达了本次联欢会的大致流程,请你将其有条理地填进策划书的“活动流程”中。奇奇:联欢会开始时,咱们得让主持人来段开场白,把场子热起来。然后就是咱们最期待的节目表演时间,唱歌、跳舞、朗诵都安排上。接下来是个挺特别的环节,咱们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在纸上,比如书信、毕业赠言,然后和同学们互相交换。最后主持人再说些告别的话,感谢大家的参与,送上美好的祝福。对了,节目表演结束后咱们还有互动环节,设置了一个抽奖环节,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3)、奇奇看完策划书后提出如下建议,请你根据策划书的要求做出定夺,修改至定稿。建议
是否采用
方案修改
①策划书需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是
活动时间:2025年6月28日活动地点:阶梯教室
②活动分工里,应增加负责统筹节目表演的人,负责安排节目顺序、时长等。
(4)、老师建议增加展示成长纪念册的环节,你认为应该加到活动流程中的哪个环节之前?请说明原因。 -
9、清明节学校组织缅怀英烈祭扫活动,你作为小代表发言以寄托哀思,你会对烈士们说什么呢?
-
10、【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三章节“节日内涵探究”中对“清明节”内涵的呈现。
【甲】清明感伤
【宋】戴复古
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
白石冈头闻杜宇① , 对他人墓亦沾巾。
【乙】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其一)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注释】①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死后化作子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怀念他,故称子鹃鸟为杜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描绘了诗人伫立于白石冈头听杜鹃啼叫,对着他人墓碑不禁泪水沾湿佩巾的画面。 B、乙诗中“画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表现出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如画卷般美丽。 C、乙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其中“撩乱”体现出女郎荡秋千时动作的杂乱。 D、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但色彩基调完全不同,甲诗黯淡低沉,乙诗清新明亮。(2)、【甲】【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诗人在清明节的所见、所感,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甲】诗表达了 , 【乙】诗表达了。(3)、新考法答题支架请结合上述探究的内容,仿照示例,概括清明节的节日风俗及其背后的内涵。 -
11、请你结合所学的节日诗词或文化常识,补充下面传统节日的风俗。
七夕节: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元宵节:
-
1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完成开篇导语。(课后1题变式)
我们学过不少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 ”(王安石《元日》)祈福纳新;“ , ”(韩翃《寒食》)传赐新火;“ , ”(杜牧《清明》)传递哀伤;“ , , ”(《迢迢牵牛星》)诉说离愁;“”(王建《十五夜望月》)期盼团圆;“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思念……你有没有发现,传统节日内涵丰富,记录在古诗中,延续在生活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情感凝结和精神象征。
-
13、【科学精神】本次演讲的主题是“执着铸就成功”,请你根据搜集的素材,筹备演讲稿。
关于成功的三个数字
同学们:
①大家好!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失败的考验。有人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而有人却能直面失败,从中汲取力量,最终走向成功。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三个和数字有关的故事。
②第一个数字是“17”。著名作家麦家很早就开始搞创作,却是大器晚成。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竟然耗掉了他整个青春。从1991年开写,2002年出版,他写了11年,并写出了121万字。写好作品投给编辑,编辑大手一挥就砍了100万,留下个零头。然后呢?退稿!麦家被退稿了17次。但是麦家不死心,继续投稿。第18次终于出版了,却又被人举报说涉及机密,必须下架。麦家只好跑到北京,四处找人,启动保密评审。《解密》顺利发表后,好评如潮,风靡一时。
③大部分人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都会选择放弃,但是优秀的人就会像麦家一样,不向命运低头。向上的人生,就不要害怕失败。一个人如果拥有不怕失败的斗志,一切艰难险阻都会为他让路!
④第二个数字是“190”。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屠呦呦的团队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他们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小白鼠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后来,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屠呦呦灵感。1971年10月4日,她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此前,中美两国的抗疟研究已经经历多次失败,但屠呦呦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直到第191次实验,她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
⑤谁的人生会没有失败呢?谁做事能一次就成功呢?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无法躲避的,为什么不忘掉失败向前看呢?向前看,才有希望。试着化失败为力量,越挫越勇,才能到达成功的峰顶。
⑥第三个数字是“1850”。他出身贫寒,学业很差,但是热爱写作,梦想当一个剧作家。当他写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剧本后,他四处推销自己的作品。他差不多把当时整个美国的电影公司全部跑过了,可是没有一家愿意要他的剧本。一般的人到此也就灰心绝望了,但他没有。在经历了1850次失败之后,终于,有一家电影公司买下了他的剧本,还让他来担当主演。谁也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成了好莱坞电影史上一匹最大的黑马,这部电影叫《洛奇》,电影创作者和主演就是史泰龙。
⑦史泰龙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就是:执着的追求!只要有执着的追求,每个人都会成功。学会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成功路上的小关卡,不断升级打怪才能站在胜利的舞台中央。
⑧现实生活中,失败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是无奈地向命运之神缴械投降,还是不肯服输,敢于和困难叫板呢?
(1)、【梳理行文思路】(论点、论证结构)阅读文章,完成关于行文思路的思维导图。(2)、【明确事例顺序】(论据、内容概括)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3)、【补充其他事例】为充实演讲稿的内容,你找到了下面的素材,请判断其是否能说明演讲主题,并给出理由。演讲主题
素材
判断及理由
执着铸就成功
俞鸿儒用爆轰驱动的方式开展试验,其间多次发生事故,甚至炸毁了实验室。但他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带领团队在风洞研究领域“炸”出一条新路。
(能/不能)说明演讲主题,原因是:
(4)、请你运用列举具体事例或引用的方法,论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点。(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
14、请你以课文为例,学习“有序地组织事例”表达观点,攻克表达“杂乱无章”的难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信息梳理
/
人物&现象
“?”
“?”拉直的过程
“!”
事例1
波义耳:发现把一滴盐酸jiàn____到从 huā pǔ____采摘的紫罗兰上后,花瓣会变红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进行了许多实验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据此发明出 shí ruǐ____试纸
事例2
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互相①(吻合 符合)
____
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阅读大量文献,sōu jí____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系统②(整理 整顿)“大陆漂移学说”, chū bǎn____《海陆的起源》一书
事例3
阿瑟林斯基:③(偶然 偶尔)发现儿子在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____
(1)、表格中有几个字是用拼音代替的,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字词。(2)、请为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勾选最恰当的词语。(3)、请在表格“事例2”和“事例3”的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4)、联系课文内容,明确有序组织事例对说明观点的作用,完成下题。(课后1、2题变式)①用自己的话解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填在“提出观点”部分的横线上。
②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写在“印证观点”部分的横线上。
A.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
B.相关的发现或发明
C.细微、司空见惯的现象 -
15、阅读下面的科幻小说,体会其创作特点,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小灵通漫游未来(节选)
叶永烈
①爷爷和我们一起刚下船,就看到了小燕和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了两辆小汽车来接我们。这小汽车真漂亮,我见也没见过!它的整个外壳,是由一整块无色透明的塑料做成的。小汽车的车头又尖又小,屁股大,车顶圆溜溜的,远远看去,挺像一颗透明晶莹的大水滴哩!奇怪的是,这小汽车没有一个轮子!
②“这汽车怎么没有轮子?”我不由得问小虎子的爸爸。
③“它是无轮汽车。”他回答道。
④“没有轮子,汽车怎么跑路呢?”
⑤“这种汽车的原理,其实跟气垫船差不多。”小虎子的爸爸说道,“它有一个喷气发动机,能够喷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向下喷,使汽车腾空起来,离开地面;另一股气流朝后喷,推动汽车向前跑。这种汽车跑起来非常快,就像在地面上飘似的,所以大家都叫它‘飘行车’。也有人因为它的样子像水滴,叫它‘滴形车’‘水滴车’。”
⑥小虎子提出建议:爷爷、爸爸和妈妈坐一辆车,我、小燕和他坐一辆车,大家一致赞成。小虎子正要开车,小燕却不让他开,“哥哥,让我来开。”她一边嚷,一边把小虎子推开,自己挤到司机座位上。
⑦“小燕也会开汽车?”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⑧“这汽车,谁都会开。小灵通,你只要跟我学一分钟,保证会。”小虎子说道。“小灵通,你还是先跟我学吧!”小燕让我看她面前的操纵板,说道,“你看看这操纵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⑨我凑近一看,只见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上,写着:开关、速度、高度……
⑩小燕告诉我:“开车的时候,你把第一个开关朝左一推,车子就开动起来了。你再调节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盘了。”小燕正说着,迎面来了一辆飘行车,与我们的飘行车头对头,几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喊出口,那辆飘行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小燕笑着告诉我:“你只管放心,坐飘行车,非常安全。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飘行车装有自动避撞装置,一遇上对面有车子开来,它就会自动向左拐,而对方的车子也会自动向左拐,不会撞上。”
⑪“如果飘行车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担心。
⑫“没关系,飘行车在水上也能飘行,还能爬山。”小燕一边说着,一边故意让飘行车离开了公路,开进一条小河,然后再沿着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⑬我在小燕旁边坐了好一会儿,看起来驾驶飘行车并不难,就想试试看,小燕就跟我换了个位置。我第一次自己开汽车,心里乐滋滋的,别说有多高兴了。没一会儿,小燕大声地对我说:“小灵通,看到了吗?前面那座米黄色的房子,就是我们的家。”我连忙把控制车速的闸刀向上一扳,想把速度降下来,谁知道我弄错了,向上扳是加快速度,飘行车像箭一样向房子冲去。我慌了手脚,大叫:“不得了!不得了!”
⑭正当飘行车要撞到墙壁上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停住了。我一不留神,人向前一冲,头撞在车壳上。还好,那透明的塑料车壳像橡胶一样富有弹性,我的头一点也不疼。
⑮我以为是小燕或者小虎子帮我急刹车,一看,他俩根本没动过刹车开关。我这才明白过来:飘行车会自动紧急刹车呢!
(选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选出文中所描绘的“飘行车”的样子( )A、B、
C、
D、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与“现代汽车”相比,“未来汽车”有哪些特点。(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现代汽车
未来汽车
造型
线条流畅,造型大同小异
①
启动原理
依靠燃油或电力驱动
②
操作方式
操作复杂,需了解汽车的各项功能,并掌握一定的驾驶技能
操作简单易懂,仅有一个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
安全性
③
④
行驶区域
⑤
⑥
(3)、展开想象,未来的汽车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从外形、功能两个角度,依据科学逻辑来想象,以“未来的汽车外形……,具备……,比如……”的结构展开叙述。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巨大的变化呢?
-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____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节选自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1)、下列选项可以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是( )A、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C、人生最苦的是负责任,最乐的是尽责任。 D、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2)、文章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下面这句话是否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放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请阐明理由。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分析其论证的过程。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
说一说选段是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论述“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
18、阅读下面的句子,选出恰当的论据并判断论据类型。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下面选项中,能作为上述观点论据的是项,这一论据属于(事实/道理论据)。
A.孙中山先生十分喜爱读书,时刻手不释卷,见解高远。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服天庭管束,最终大闹天宫。
C.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
19、阅读下面的语段,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节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一语段的中心论点是:。
-
20、第五章节完成后,“传统风俗手册”编写也将告一段落,请你补全横线处的内容,完成结束语的拟写。(日积月累)
传统节日传千年文化,地方戏曲说地域风情,吉祥图案展美与智慧……这些风俗画卷,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理应由我们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珍惜“ , ”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不要“ , 老大徒伤悲”。主动学习传统风俗知识,为探究风俗意蕴、传承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填写《长歌行》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