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外闻 ②古迹 ③光色
④清秀 ⑤柳绿 ⑥争艳
(2)、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的世界文化遗(yí)产。(3)、早市上有红山楂、黄鸭梨、青苹果,大小不一,。 -
2、加部首成新字再组词。
成 诚
羊
火
立
车
-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生字。(1)、这里的风景(jǐng jǐn)秀丽(伸 神)奇,尤其是围(饶 绕)着丛(cóng chóng)林的那一片山石奇形怪(壮 状)的,从上面隐约(yūe yuē)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2)、葡萄沟的葡萄干(gān gàn)水分(fēn fèn)少,非常可口。(3)、傍晚回到家,爸爸在书房里工(做 作) , 妈妈在厨房里(做 作)饭。
-
4、读拼音,写字词。
kuān guǎng
shù xué
qīng sōng
jiāng hú
zhí chǐ





biàn huà
míng liàng
zhū bǎo
wèi dào
xǔ jiǔ





-
5、写话。
几只小猴在玩球,发生了什么事?它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下来。

-
6、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斑鸡妈妈智斗狐狸
沙斑鸡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它把一窝蛋下在了河边的卵石滩上,它的蛋和卵石几乎是一个颜色,就是为了不让别的动物伤害到小宝宝。过不了多久,它的小宝宝就出生了,想到这些,它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突然,一只狐狸从远处走过来正寻找食物呢,万一这窝蛋被狐狸发现了……沙斑鸡妈妈不敢再往下想了。
狐狸还在朝着蛋的方向走着。就在这时,谁也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沙斑鸡妈妈竟然迎着狐狸走了过去。瞧,它故意耷拉着一只翅膀,装作断了翅膀后痛苦的样子,努力地挣扎着。
“哈哈!这不是一顿美餐嘛!”狐狸看着“受伤”的沙斑鸡妈妈眼前一亮,追了上去。沙斑鸡妈妈拍打着翅膀在前面跑,不让狐狸抓到自己。
它跑呀跑,把狐狸引到了远离宝贝鸟蛋的地方,这才张开翅膀飞跑了。河滩上只剩下了____的狐狸。
(1)、阅读短文,我知道沙斑鸡妈妈把蛋下在了( )A、小河里 B、沙堆里 C、草堆里 D、卵石滩上(2)、下面哪些是沙斑鸡妈妈做出的举动?( )。A、假装断了翅膀 B、主动与狐狸搏斗 C、假装逃跑引开狐狸 D、给小宝宝喂食(3)、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又饿又气 B、又唱又跳 C、又高又瘦 D、又惊又喜(4)、你喜欢沙斑鸡妈妈吗?为什么? -
7、将句子补充完整。(1)、乡村美景真多,有 , 有 , 有。(2)、校园生活真有趣!我们在 , 在 , 在 , 在。
-
8、比一比,组词。
弯 秤 戴 哪
湾 称 带 那
-
9、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点点 ②蒙蒙 ③山川
④争艳 ⑤柳绿 ⑥清秀
(2)、上面词语中,描写春天的是和。(3)、我国有许多 , 吸引着无数的外国游客前来游玩。 -
10、我会给句子加标点。(1)、秋天多美啊(2)、你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吗(3)、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4)、他从那儿来呀(5)、我喜欢小枣树
-
11、我会连。
仔细地 笑着 想 石头 伤心地 看 造 大象 微微地 闭着 赶 大秤 紧紧地 哭 称 办法 -
12、找出每组中不同类的词语。(1)、帐篷 地图 水壶 橡皮(2)、采桑 耕田 弹琴 除草(3)、泡桐 松子 白桦 枫树(4)、天鹅 熊猫 老鹰 大雁
-
13、找出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1)、王老师始终没(méi mò)有忘记教(jiāo jiào)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因此得(děi dé)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与信赖。(2)、我们行(háng xíng)走在山间小路上,忽然看见一行(háng xíng)白鹭从头顶掠过,在蓝蓝的天空下显得分(fèn fēn)外灵动。(3)、一场(chǎng cháng)雨过后,原本干(gān gàn)净整洁的小路上落满了树叶。在清洁工的努力下,小路转(zhuǎn zhuàn)眼间又恢复了洁净。
-
14、读拼音写词语。
héng shì
sōng bǎi
yǐ jīng
xīn kǔ




xíng zhuàng
hǎi dǎo
míng shèng
qióng jìn




-
15、我会把字写端正、美观。
戴 照 宽 歌 底 




-
16、古诗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①?
【注释】①苍龙:传说中的一种凶神。
(1)、请你写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语句。(2)、词中展现红军登上六盘山的豪迈英姿的是哪一句?(3)、这首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7、请根据以下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地点:客厅里
人物:内心悔恨、惭愧的方毅;面带微笑,鼓励方毅的妈妈;一言不发的爸爸。
要求:①题目自拟,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③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名,不少于400字。
-
18、阅读二:
沸腾了的北平
——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
①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装甲部队、炮兵、坦克部队、骑兵、步兵,一路从南面永定门入城,另一路由西北面西直门入城,会合之后向南走,由西长安街转和平门,向西,出广安门。这天,从早晨起,人民就一群群一队队地向前门广场拥去。前门广场上,人民的行列像海洋,各色各样、红的绿的、猎猎飘动的旗帜,就像翻腾的海浪。
②上午10时,四颗照明弹升上了天空,庄严隆重的入城仪式开始了。远远地从北面,从前门那边,黑压压地一片人迎上前来,一面欢迎大旗迎风飘舞;从南面,人民军队的头一辆带队的装甲车,摇着一面红色指挥旗,朝着欢迎的人群开过来,随后是高悬毛主席、朱总司令肖像的四辆红色胜利卡车,满载着乐队,铜管乐器金光闪闪,吹奏着雄壮的进行曲。装甲车部队一条线似的接在后面。在珠市口一带,部队与欢迎的行列相遇了,欢迎的行列在左面,部队在右面,欢呼雷动。招手呀!呼喊呀!多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光荣呀!只有人民的军队才能得到这样的光荣!
③中午12时,人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人民的英雄炮兵出现了,绿色道奇卡车一辆接着一辆。看啊!人民是多么喜爱自己的武器:一门巨大的榴弹炮上面,骑着一个北平的小孩子,他骄傲地高举着手里的旗子笑着过去了。随后驶过的另一门大炮上站着五六个学生。还有一个商人站在炮座上挥手高呼:“解放军万岁!”庆祝解放联合会的扩音车 领导着高声唱起 我们的队伍来了 我们的队伍来了 数也数不尽的炮车,从欢呼的人们身边奔驰过,两旁锣鼓喧天,人们扭起秧歌舞来。他们唱呀,舞呀。
④下午1时10分,突然谁发现了前门牌楼旁边冒起了青烟,喊了声:“我们的坦克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坦克声音传了过来,第一辆坦克从远而近,一个青年学生挥着两只手,站在坦克的炮塔上,狂热地喊:“万岁!”“万岁!”每辆坦克上飘着一面红旗。人群里激起一片欢呼,有的欢喜得流出泪,也忘了擦。戴着无边皮帽子的坦克手,从坦克塔里露出上身,向人民招手、微笑、敬礼。这时,一片“东方红,太阳升……”歌声响彻天际。远远好像一片麦浪波动,近来一看,原来是戴着皮帽子的人民骑兵来到了。人们叫呀,鼓掌呀,把五彩的纸旗都抛向天空。马蹄踏着柏油马路,那样整齐、雄壮,骑兵们手上的马刀闪着寒光。骑兵后面就是英雄的步兵。
⑤下午3时,作为前导的军乐队一出现,人民的欢腾达到了顶点。战士们在千万只热爱的眼光下前进。一个胸前挂着六个奖章的战斗英雄,被人们热烈地围着、拉着。这时,欢迎的人们已经站了整整一天,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依恋地舍不得这些英雄,他们与行进的队伍汇合起来,高唱“我永远跟着你前进”,昂然通过一向为帝国主义禁地的东交民巷。
⑥将近下午5时的时候,夕阳照进了广安门,在高大的城门前有无数人群欢送钢铁机械部队。在驶行一整日的战车上、坦克上,飘闪着无数小红旗,战士们手上还捧着人民献给他们的一束束鲜花。这时虽然暮色苍茫,可是整个北平还到处充满欢声。北平真正沸腾了。
【注释】北平:旧市名,现在的北京。
东交民巷:旧时这里被划定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提取信息,完成下面表格。入城仪式
入城仪式开始前
人民齐聚前门广场
入城仪式进行中
装甲车部队入城
入城
入城
入城
入城
入城仪式结束
人群欢送部队,北平沸腾了。
(3)、第③段的场面描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第⑤段中“昂然”一词体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情感?(5)、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沸腾”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入城时北平城群众的欢乐氛围。 B、坦克出现时,所有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整个场面极其感人。 C、人民骑兵出现时,人们将彩旗抛向天空的动作是在表示热烈欢迎。 D、选文以不同的场面,展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情感。 -
19、阅读一:
【选文一】桥(节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选文二】抢险(节选)
这时,老田(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一面叫喊让后面的人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把身上的笔记本、水笔都掏出来。看样子,他要亲自下水了。我忙说:“老田,你有关节炎,不能下水!”老田瞪了我一眼,随即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我,转身喊道:“会水的跟我来!”只听人群中乱纷纷地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马上就有五六个精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又是几个……人们手挽手连成一串。老田领头下水了,浑浊的河水立时没到他们的腰了,不一会儿没到他们的胸口了。老田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但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两篇选文都运用了、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选文一】运用、等修辞手法,【选文二】语言朴实。
(2)、【选文一】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当老汉揪出小伙子时,他会想:
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3)、两个选文中都描写人物“瞪”的神态,两处人物“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A.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B.老田瞪了我一眼,随即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我。(4)、下面词语中不能用来形容老汉和老田的一项是( )。A、舍己为人 B、以身作则 C、乐于助人 D、临危不惧 -
20、回忆课文,并填空。(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代诗人。写出云翻雨泻的诗句是:“ , 。”(2)、《七律·长征》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红军神勇的诗句是:“ , 。”(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换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换我一顿也好!”
这段文字出自课文《》,作者是俄国的。这段文字是对桑娜的描写描写,桑娜此时的心情能用文中的“”一词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