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

    ①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②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1)、如果你平时主动帮助别人,那么自己着急有困难时也会有人相帮,这正如谚语所说:“。”
    (2)、“。”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 2、把《弟子规》里的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1)、冠必正, , 袜与履,
    (2)、置冠服, , 勿乱顿,
    (3)、 , 唯才艺, , 当自砺。
    (4)、 , 若饮食, , 勿生戚。
  • 3、将有关诚信的名言补充完整。
    (1)、不立。——《左传》
    (2)、诚信者,。—《管子》
    (3)、则大信立。——《韩非子》
  • 4、用上述动物,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

    起舞

    补牢

    飞凤舞

    之力

    (2)、写一个其他含有十二生肖动物名称的词语:
    (3)、我的属相是虎,比我大一岁的东东属 , 比我小一岁的西西属
  • 5、连一连。

  • 6、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梳理我国的飞天梦历程,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 7、你在看航天资料时不理解下面的词语,请根据表格中的方法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解释。

    词语

    方法

    解释

    揽活

    近义词推断:接活

    实践

    语境助记:经过实践检验,这个方法是正确的。

    实施

    替换词语,辅助理解:落实

  • 8、你在听航天科技讲座时拍了一些照片,请借助图片内容补全下面的词语。

    cháng é奔月

    鲲péng展翅

    探索先qū

    穿越cāng qióng

    zài人航天

    探cè卫星

  • 9、观看航天信息报道时,你听见主持人对“着“字有不同的读法,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zhuó
    zháo
    zhe

    语境助记:看电视中的报道,她深深迷于中国航天人执探索的精神。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鹃声声麦收忙

    常 兆

    ①小时候,每年“芒种”前后,老家的村庄里常常能听到杜鹃鸟叫的声音,清脆悠长,飞扬在良田肥沃的沿淮平原,萦绕在淮河岸边麦浪翻滚的大河湾。

    ②站在淮河堤坝举目眺望,天高野旷,不远处的小山岗上,草木青葱、白云出岫(xiù)。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万顷,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翻滚,又好似一片璀璨的锦缎在大地铺展。

    ③到了“芒种”,沿淮的麦子就熟了,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麦收。村里收麦子的工具有铁叉、抓钩等,运输工具主要有两轮木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地多的人家都要做场,地少的就直接借用邻家的场地。我父亲兄妹七个,在村里属于大户人家,每年麦收都要辟一块地做场。

    ④祖父领着父亲一行八九个人,天不亮就出发。还没等太阳出来,就将麦子收割完毕,装车运回场地。早晨露水大,麦穗潮湿柔软,需得拿抓钩、铁叉,将堆积在麦场中的麦子摊开暴晒,村里人叫“摊场”“晒场”。经过一晌午的暴晒,麦穗变得干脆了,便开始“打场”脱粒。脱粒后,待到傍晚微风起来,就开始“扬场”了。夏日的黄昏里,祖父举锨抛扬的动作,在夕阳剪影里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粒粒金黄色的麦粒在空中与谷壳分离,散落下来,扑打在草帽上,沙沙作响。

    ⑤不远处的村子屋顶上炊烟缭绕。祖母到老屋南边的地里摘青椒、掰茄子,忙着和面做晚饭。她忙活了一个傍晚,然后将做好的晚饭一盘盘叠放在篮里,盖上蒸笼布,送到麦场上。

    ⑥那时,乡村里的孩子们都期待麦收。麦收时,我会到自家场上玩耍,或帮着父辈们到老井里打井拔凉水,或待大人们用铁叉往麦车上堆麦秸时,在车上用力踩压,让麦秸堆更加严实紧凑。

    ⑦一场麦收,老屋的房前屋后堆满了麦秸草垛。

    ⑧后来,夏季农忙时节,很少能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了。然而每年芒种前后,我都会打电话回老家,问今年的麦收情况。祖父已经去世,我问祖母:“奶奶,家里麦子收了吗?”祖母总会告诉我:“收了! 现在一两天就收完了!”

    ⑨过去,从麦收开始到结束需要持续个把月,遇有阴雨天气更恼人。如今,一辆辆大型机械化收割机穿梭在沿淮平原上,从日出到日落……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夏季农忙时节的“麦收”始终是我的牵挂,请根据文章第③④段的内容,将下面的收麦流程图补充完整。
    辟地做场——运回暴晒————傍晚扬场
    (2)、中新考法 做批注(句子赏析)同学们在阅读时,一致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颇具韵味,决定摘抄下来并做批注。(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万顷,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翻滚,又好似一片璀璨的锦缎在大地铺展。

    批注:这句话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金色的海洋和 , 生动渲染出了麦田的壮观,表达了

    (3)、(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回忆了沿淮平原地区在“芒种”时节的麦收场景。 B、记忆中的祖父和父亲质朴勤劳,农忙时节总是从早忙到晚。 C、“我”和小伙伴都很期待麦收,也会懂事地帮大人们干活。 D、文末写麦收方式的变化,暗含“我”对机械化收割的偏爱。
    (4)、 (内容理解)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11、你决定运用以上方法阅读下面的文章,请快来实践吧!

    ____

    曹雪芹

    ①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黛玉也哭个不休。众人慢慢解劝,那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贾母叫:“请姑娘们。今日远客来了,可以不必上学去。”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归了坐位。

    ②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众姊妹都忙告诉黛玉道:“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

    ④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自

    (文章有删改)

    (1)、(词语理解)请你联系上下文,为表格中的加点词语选出正确释义。(填序号)(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 

    ①将菜肴、茶点等分送到客人面前,请其进食

    ②恭敬地站在上级或长辈左右侍候

    ③装出某种样子,冒充

    ④擦眼泪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   

    说着便用帕拭泪 

    熙凤亲自 

    (2)、(句子赏析)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可推测“思忖”的意思是 , 这句话属于描写,通过对比表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内容理解)请你判断出对王熙凤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王熙凤故意迟到并且打扮得和姑娘们不一样,是为了吸引众人的眼光。 B、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她是“泼辣货”,是在黛玉面前故意贬低王熙凤。 C、从王熙凤的行为和语言中可以看出她的性格十分圆滑,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D、第③段用了许多专有名词,阅读时只需知道是和王熙凤的穿戴、外貌相关的描述即可。
    (4)、(拟写标题)请你通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填在标题处的横线上。
  • 12、初步阅读完课文之后,你准备记录下自己对文中故事的复述,并和同学们进行分享。

    故事复述:丫鬟们发现(yān yīn)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掉了下来,众人讨论是否归还, 于是(dài dāi)玉提议大家也去放风筝,正好放放(huǐ huì)气。丫鬟们拿出了高(dūn dùn)、剪子股儿等各种工具,宝琴放了个大蝙蝠风筝,宝(chā chāi)放了个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又气又恼 , 黛玉放风筝时众人都说能把病根儿带走,最后大家绞断了风筝线,那些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了。

    (1)、为了方便复述,请你查阅字典,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2)、你对画波浪线词语的意思有些不理解,请你运用以下方法猜测其意思。(语文园地知识点)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提议大家也去放风筝”“各种工具”可知,“剪子股儿”“籰子”都是与有关的物品。根据上面的方法,可推测“飘飘飖飖”指的是风筝的形态。

    (3)、为了让大家深入理解宝玉的形象,你找出了画横线的句子所对应的原文语句供大家分析。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踩个稀烂!”本句通过对宝玉的描写,体现出宝玉是一个的人。

  • 13、交流会上,你分享了下列有关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其他故事,邀请大家一起来阅读感悟。

    上甘岭上勇敢的“神炮手”

    秦  远

    ①1951年冬天,周继成所在的135团在朝鲜搞野战训练。团后勤处通知大家去领大米,每袋大米50斤,共40袋。于是指导员组织了包括周继成在内的40名战士,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天里步行10多公里。

    ②回去时,天已经黑了,又遇上大雪,战士龚德一不小心掉进雪坑,摔了脚。 包扎好伤口后,大家开始讨论:这袋米怎么办?

    ③有位战士说:“把大米放雪坑里,明天再来取。”

    ④周继成说:“不行,大米是祖国人民生产的,历经重重艰辛才送到前线来,很多战士都需要它,给我吧,我扛两袋。”

    ⑤100斤的重量,背一阵子还行,可是一连背10多公里,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周继成顾不上太多,他很快把米包捆在自己背上,让连长把龚德领的那包也放在了自己的背上。一路上,周继成汗流浃背,战友龚德跟在背后,一瘸一拐地走着。就这样,周继成背着100斤的大米和战友们安全回到了连队。

    ⑥指导员赶紧接过米袋,让周继成喝了碗麻辣汤。第二天,连长表扬他:“在背大米的途中,战友龚德摔伤后,周继成主动帮战友包扎伤口,把大米加在自己的肩上,这种甘愿吃苦的精神和毅力,真像个小黄牛,特别嘉奖一次。”

    ⑦从此,周继成在部队中就有了一个别名———小黄牛。

    ⑧135团坚守在上甘岭,周继成请战:敌人胆子小,不敢出来。打不掉坦克我就不叫“小黄牛”,就是牺牲了我也是光荣的!于是他们连夜潜伏到敌军阵地前500米的山沟里,对准当头的敌军坦克就是一炮轰过去,这一炮正中坦克油箱,成功将它击毁。跟着又打掉最后一辆坦克,这次战斗炸死了十多个敌人!

    ⑨随后,周继成又领命去掩护黄继光等人炸地堡。他用炮一连摧毁了敌人的三个火力点,谁知最后一个地堡很难打,黄继光已负了重伤,但敌人的火舌还是不停地扫射。周继成说:“在最关键的时刻,黄继光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军地堡的机枪,看到此悲壮的情景,我的眼泪止不住流,黄继光就像是我的亲弟兄啊!他曾冒着枪林弹雨给我送压缩饼干到阵地上。我一定要守住阵地给他报仇!”

    ⑩反攻时,周继成左额中了弹片,左眼被血粘住,他流着血和敌人战斗,经过一整夜的激战,部队终于夺回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

    ⑪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授予周继成“神炮手”荣誉称号。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阅读文章,将下表与周继成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事件一:领大米

    后勤处通知去 10多公里外的地方领大米

    天黑遇大雪,战友受伤,周继成主动承担背大米的任务

    事件二:攻打坦克

    135团坚守在上甘岭,周继成请战

    打掉数辆坦克,炸死了十多个敌人

    事件三:炸地堡

    炸毁敌人三个火力点,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机枪,周继成与敌人激战一整夜

    (2)、(内容理解)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A、周继成帮助战友背大米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B、“赶紧接过”“表扬”说明领导们对周继成的行为非常认可。 C、上甘岭战役中,周继成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友们送压缩饼干到阵地上。 D、周继成在反攻过程中左额受伤,但是他仍然坚持战斗。
    (3)、(句子赏析)请你从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周继成说:“在最关键的时刻,黄继光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军地堡的机枪,看到此悲壮的情景,我的眼泪止不住流,黄继光就像是我的亲弟兄啊!他曾冒着枪林弹雨给我送压缩饼干到阵地上。我一定要守住阵地给他报仇!”

    (4)、结合周继成的故事,谈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向他学习。
  • 14、说英雄:致敬英雄;你摘抄了交流记录中三处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句,打算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赏析。(语文要素)

    语句一: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语句二: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语句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语句一运用了描写和描写(描写手法),表现出毛主席当时的内心。
    (2)、语句二运用了描写(描写手法),当时的毛主席内心已经决定 , 表现了毛主席的胸怀。
    (3)、语句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英雄儿女的(情感)。
    (4)、语句一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心,请你从以下场景中选择一处,照样子写一写。(语文园地知识点)

    临行送别              朋友和好                计划落空

  • 15、下面是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奇奇:英雄是抗美援朝的战士们。即使是每日事情多,没有空闲的毛泽东也选择视并严肃对待儿子毛岸英的想法:亲fù____战场,援助朝鲜。

    聪聪:我认为愿意在基层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 从不gǎo____特shū____,为人民móu____福祉的人就是英雄。

    甜甜: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可能也有神色____淡的时候,但他们不会长久地________不前,而是永远都心怀希望,阔步向前。

    (1)、请你根据拼音补全汉字,并为加点字注音。
    (2)、你想将下列词语和原文画线部分进行替换,请你按照画线部分的顺序将词语对应排序。

    ①锻炼 ②尊重    ③繁忙

    排序:

  • 16、下面是你找到的关于列兵站哨的经历,请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哨位上的昼与夜

    高满航

    ①这日中午12点,轮到列兵站哨。

    ②没等到立夏,当头烈日就压在了哨亭正上方。列兵的额头发痒。他觉察到汗珠翻山越岭一样跋涉过脸颊,悬在了下巴上,终于,砸了下来。列兵扭头看了一眼挂在岗亭侧面的钟,12点15分。

    ③他试图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汗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列兵回忆起上个月看过的那本小说。他心烦意乱,却从记忆里回想不起任何细节。回到现实,他又看了一眼钟表。

    ④12点27分。列兵怀疑,挂钟是不是被灼热的太阳晒坏了。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迷彩帽箍在头上就像缠着蘸了热襁糊的绷带,勒得脑袋发胀。

    ⑤秒针在表盘上缓慢地转着圈。班长不苟言笑的面容,又一次浮现眼前。班长训练他们顶严格。他开始时埋怨班长,后来才理解了班长的良苦用心。班长也顶爱训话,但日子久了,他慢慢品出了话里的醇厚味道……

    ⑥两点钟的报时响起,列兵下哨。他第一次惊讶地觉出,哨位上的时间竟也过得如此匆匆。

    ⑦10个小时后的次日零点,又轮到列兵值夜哨。相比于白天,夜晚的哨位上热闹极了。蛐妯埋伏在哨亭周边的草丛里,但此起彼伏的叫声完全暴露了行踪。偶尔能看见萤火虫家族的迁徙 , 它们就像一团挂着彩灯的云朵,无声无息贴着山脚缓慢地移动。

    ⑧精灵们远走之后,哨亭又陷入寂静中。困意袭来,列兵在自己的身上狠狠地捏了几把。这时战友巡逻到这里,看见他疲倦的面容,坚持要替他站一会儿哨。

    ⑨走下哨台,列兵把手伸进迷彩服衣兜时,触到了冰凉的橘子。他掏出那个小橘子,摸着黑剥开,咬了一口。橘子沁人味蕾的酸甜之味,就像从山涧里吹来的一股冰凉之风,尤其是缓缓入喉的瞬间,他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像是在冷水里过了一遍,整个人瞬间异常清醒。

    ⑩列兵第一次从衣兜里摸到橘子时,多少有些意外,那是班长悄悄装到他兜里的,班长习惯了夜哨休息的间隙吃橘子。那时,列兵不理解。现在,这也成了他刻在心底的习惯。

    ⑪列兵从嘴里取出含了许久的最后一粒橘籽。连之前的一起,他用手指捻着又数了一遍,一共5颗。班长在内务柜里留给列兵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列兵第一次见那瓶子的时候,里面已经装了差不多一半橘籽。之后,每一次夜岗,列兵都会把新的橘籽放进去。玻璃瓶里的橘籽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顶到瓶盖。他每次都要往下压一压,才能放进去更多新的橘籽。

    ⑫如果每粒橘籽埋进土里都能变成一棵橘树,那一瓶橘籽该育出一大片望不到头的果园。那是班长曾经的梦想。上个月,班长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列兵怀念班长,也牢记着班长的心愿。

    ⑬起风了,卷起的尘土迷了眼,列兵流出泪来。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

    (文章有删改)

    (1)、(词语理解)下面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B、醇厚:为人淳厚谦逊。 C、迁徙:搬家,从一处到另一处。 D、无声无息:形容默默无闻。
    (2)、请你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提示: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刻画了……形象/表达了……情感+作用/意义

    ①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湿透。迷彩帽箍在头上就像缠着蘸了热襁糊的绷带,勒得脑袋发胀。

    ②列兵擦干眼泪,紧攥着橘籽走上哨位。

    (3)、(内容理解)列兵开始时怀疑“挂钟是不是被灼热的太阳晒坏了”,后来却第一次惊讶地觉出“哨位上的时间竟也过得如此匆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人物形象)读完文章,你觉得“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如第⑤段中“班长不苟言笑的面容……理解了班长的良苦用心”班长也顶爱训话……醇厚味道……”

    如第⑩段中“列兵第一次从衣兜里摸到橘子时……那是班长悄悄装到他兜里的”。

    如第①段中“玻璃瓶里的橘籽越来越多”以及第⑫段中“如果每粒橘籽……那是班长曾经的梦想”。

    (5)、请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同志们背着沉重的行囊,跨越黄河在高山急水间bá涉。

    ②置身岩洞中,瀑布飞溅出的水珠打湿了我的脸颊 , 冰凉冰凉的,沁人心脾。

  • 17、根据提示赏析下列语句。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1)、

    沃克医生的不同表现

    以前:(句中词语)

    现在:  (句中词语)

    通过沃克医生不同状态的对比,写出了他现在紧张的内心,侧面表现了刘伯承的 

    (2)、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仿写: , 一向 , 这次却

  • 18、下面是根据“军神”的资料做成的治疗记录,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治疗记录

    地点

    重qìng临江门外的zhěn所。

    病情

    被土fěi打伤了眼睛。

    过程

    克医生拆下病人的bēng带后,立刻就用简短的语言直切要害地说出了病人的真实职业——军人。

    病人拒绝使用麻醉jì,在实shī手术时,将zhǎn新的床单都抓破了,但他仍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 , 连医生都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 由地认为病人kān称“军神”。

    (1)、请依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完善以上治疗记录。

    重qìng

    zhěn

    土fěi

    bēng

    麻醉 jì

    实shī

    zhǎn

    kān

    (wò wō)

     
    (zōng zhōng)

    (2)、你想把画横线部分的内容换成四字词语,下列选项中能依次替换的一项是 (   )
    A、一针见血 一声不吭 油然而生 B、一知半解 一字不漏 肃然起敬 C、一针见血 一声不吭 肃然起敬 D、一针见血 一字不漏 油然而生
  • 19、你找到一篇描写人物的典型作品与大家分享,请阅读并感知人物描写的魅力。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

    ②苏大夫有个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③苏大夫好打牌,一日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三轮车夫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过后准还。谁料苏大夫当没听见,照样摸牌算牌打牌。

    ④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说去撒尿,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偷偷给了他。然后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⑤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旁桌。

    批注: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突出了苏大夫什么特点?

    ⑥打牌直到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拦住华大夫。他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⑦华大夫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透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文章有删改) 

    圈点勾画读文章

    ——读小说

    请用不同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圈画下面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

    1.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

    2.画出涉及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文章怎么写的

    3.画出体现主要人物形象的词句。(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⑴画出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

    ⑵画出主要人物的语言描写。

    4.画出能体现主要人物形象特征的次要人物的相关举止和心理活动。(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1)、(内容概括)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导图。

    (2)、阅读(句子赏析)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上面的批注任务。(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句中“挽”“放”“捏”“拉”“推”“顶”“压”是对苏大夫的描写,“接上了”是对苏大夫的描写,两处从正面描写了苏大夫的接骨过程;描写张四的表现,则属于描写,两者结合,突出了苏大夫的特点。

    (3)、(内容理解)本文的主角是苏大夫,却用了较多笔墨描写华大夫,你认为能否删去对华大夫的描写?(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读文章学写作(此为拓展栏目,不赋分值)请你试着运用文中相关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段文字来体现老师的特点吧!(150字左右)
  • 20、他人的心理变化及反应能够表现出刷子李的形象,请你根据下列语句,完成题目。

    语句1:曹小三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的威严,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这般厉害。   崇拜

    语句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怎会不出错呢?

    语句3:曹小三瞪大眼愣住,才发现那原来是个洞,不禁松口气又呵呵笑起来。

    (1)、请在各语句后的横线上,填写出曹小三当时的心理状态。
    (2)、请你给下列分析内容是否正确。(语文要素)

    ①三则语句反映出曹小三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侧面说明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名不虚传。

    ②语句3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