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下列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成都世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赛事期间,成都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参赛人员在世运村内沉浸式体验中国书画、蜀绣、皮影、竹编、剪纸等非遗技艺和中医理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参赛人员和市民游客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世运广场活动,运动员、嘉宾超2500人次参与城市文化体验活动,深入大街小巷,看熊猫、品美食、逛茶馆、购特产,感受成都的浓浓烟火气。

    A、成都世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 B、赛事期间,成都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C、参赛人员和市民游客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世运广场活动。 D、运动员、嘉宾感受成都的浓浓烟火气。
  • 2、下列语句中,体现了人物“奋不顾身”的一项是(    )
    A、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B、烈焰卷着门窗。消防员持水枪冲入,水雾漫开。窗口有呼救,他架梯攀上,抱下哭喊的孩子,随即转身,再入火海。 C、学校运动会,百米大赛上马上就到终点线了,他扬手大笑,回头看其他的选手,突然被人超过,他的笑僵在脸上,眼睁睁看着对手领奖,手还僵在半空。 D、“文化之美——探秘中医药暑期趣研学”主题活动上,来自福田区的小学生们睁大眼睛凑上前。一个女孩仔细捏着片枸杞翻来覆去瞧,鼻尖快贴上去;男孩盯着老师手里的戥秤,看秤砣慢慢滑到刻度线,秤杆一平,就赶紧数着刻度小声念:“五克,刚好五克!”
  • 3、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2025年8月世界跳绳锦标赛上,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比以往更加吸引人,他们一共夺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D、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4、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回(wǎn)    路(chà)    选(sāi)    名(guàn) B、好(sì)    执(niù)    害(xiàn)    石(qiāo) C、穿(suō)    镜(xiá)    墓(líng)    堡(lǐ) D、(bì)    受(xiǎng)    勉(qiǎng)    带(lǚ)
  • 5、读一读,写一写,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福田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令人chēng zàn这里环境shì  yí , 有bù  jì   qí shù的zhēn xī鸟类。有比bái hèjīng qiǎo的白鹭,它在湖泊里觅食的yōu rán颇有一番shī qíng huà yì我爱家乡的红树林。

  • 6、请认真听录音朗读短文两遍,然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填空。

    荔枝原产于中国 , 早在时期,荔枝便是进献的“贡品”。南山区具备适宜荔枝生长发育和培养的良好 , 因此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好荔枝。故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为什么南山区会有这么好的荔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属于低丘陵滨海区,区内水库多。 B、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 C、这里四季特点是长夏、短冬,日照时间长。 D、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从古至今喜欢吃荔枝。
    (3)、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里的荔枝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②这里的荔枝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上旬。

  • 7、一提起虎皮裙和七十二变,我们瞬间就想到孙悟空;说起肥头大耳和好吃懒做,立马就想到猪八戒。其实咱们班也存在这样特点鲜明的同学:他可能长相独特,让人过目难忘;或者有着与众不同的新奇爱好;也可能做过一件让全班都印象深刻的事……现在,请你用文字写下这些“小线索”,让大家猜猜这位神秘同学是谁吧!

    要求:题目自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250字左右。

  • 8、课外阅读。

    骆驼和小马

    在沙漠边缘(yuán)的草地上,有一匹小马。他因为自己跑得快,所以特别骄傲。

    一天,小马看见一只骆驼正迈着缓(huǎn)慢的步子向沙漠走去。小马觉得很有趣,一阵狂奔来到骆驼面前:“喂,你要到哪里去呀?”

    “我要到沙漠那头去。”骆驼说。

    小马看着骆驼笨拙(zhuō)的样子,再看看广阔无垠(yín)的沙漠,不禁放声大笑起来:“你走得那么慢,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啊?”

    “只要坚持不懈(xiè)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目的地。”骆驼回答得很坚定。

    “你太笨了,让我来教教你……”小马的话还没有讲完,就放开四蹄,一阵风似的向草原跑去,不一会儿又跑了回来。

    “这样乱跑可不行啊,沙漠同草原不一样。”骆驼诚恳(kěn)地说。

    “哼,分明是你自己没有本领,我不用费劲就能跑出这片沙漠。”小马说完便向沙漠那边跑去。沙漠里到处都是黄沙,没有水,连根草也找不到。终于,小马筋疲力尽地倒在了沙子上。

    “叮当,叮当——”小马听到了驼铃声,他知道骆驼就在附(fù)近,急忙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骆驼听到了呼救声,便顺着声音寻找,他发现了小马,于是拿出食物和水给小马。

    后来,小马又回到了草原上。这件事之后,小马再也不骄傲了,每天都快乐地奔跑在属于他的那片草地上。

    (1)、下面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理解“坚持不懈”一词?选择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A.联系上下文    
    B.结合生活实际    
    C.找近义词
    ①“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意思相近,都表示不轻易放弃。

    ②结合骆驼说的话“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目的地”可知,“坚持不懈”就是“持续不停止”的意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A、高兴、激动 B、傲慢、不屑一顾 C、胆怯、心虚
    (3)、读完短文,我知道小马的性格特点是 , 骆驼的性格特点是
    A.谦虚、诚恳、乐于助人    
    B.骄傲,但知错能改
    (4)、通过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想一想,写一写。
  • 9、课内阅读。

    【语段一】“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吃力地眯起眼睛:“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语段二】“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几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几天。”

    【语段三】“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1)、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动物向老屋求助的理由?(    )
    A、暴风雨夜找不到睡觉的地方 B、想安心孵蛋 C、找不到织网抓虫的地方 D、躲避猎人的追捕
    (2)、根据语段内容填写“光荣榜”。

    光荣榜

    本期人物:老屋

    先进事迹:为了帮助一直没有倒下。

    主要品质:

    (3)、接下来还会有谁来求助老屋呢?它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写出你的预测吧。

    说:“

    老屋回答:“

  • 1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深圳市科技馆推出“科技里的文化之旅”活动,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感受科技与文化的巧妙融合,快来看看吧!

    (1)、走入 VR农耕文化体验区,福福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他想用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来描绘,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天到了,田里的稻谷成熟了。 B、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便漾起层层波浪。 C、沉甸甸的谷穗弯着腰,悄悄跟土地分享成熟的喜悦。
    (2)、福福走进 VR 诗画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画面:夜泊舟中的查慎行望着轻风拂动水面,吟诵着“微微风簇浪,”;静谧的秋夜里,刘禹锡远眺洞庭湖,感叹着“遥望洞庭一青螺”;镜头一转,江边秋风寒意袭人,叶绍翁触景生情,低吟“萧萧 , 江上秋风动客情”。
    (3)、在“VR童话工坊”区,同学们正通过设备体验故事情节,看到了以下画面,请你猜猜故事名称。(填序号)

    A.《灰姑娘》    B.《小红帽》    C.《拇指姑娘》    D.《卖火柴的小女孩》

    ①雪夜街头,衣衫单薄的女孩一次次擦亮火柴。微弱的火光中,烤鹅、圣诞树与慈祥的奶奶依次浮现,又转瞬即逝。

    ②一个小小的姑娘躺在胡桃壳做的摇篮里,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进房间叼走了摇篮,把她带入水中的一片莲叶上,小鱼们用牙齿咬断叶梗帮她逃脱。

    ③一个穿着金舞鞋的少女在午夜钟声敲响时匆忙逃离城堡,不小心在楼梯上遗落一只鞋。第二天,王子拿着鞋子挨家挨户寻找它的主人。

    (4)、有两位同学因为争抢体验设备发生了口角,福福见状用谚语劝慰他们:“ , 暖于布帛; , 深于矛戟。”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童话,我们能认识很多奇特的朋友,还能获得启示。 B、只要是我们没见过的词语和句子,就是富有新鲜感的词句。 C、文章的题目、插图以及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B、她画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首动人的诗。 C、书桌上摆放着尺子、橡皮、面包和笔记本等文具。
  • 13、班级组建兴趣小组,老师让同学们为小组取名。下列名称既能体现活动内容,又富有个性的一项是(    )
    A、篮球俱乐部 B、绘画小组 C、飞燕舞蹈社
  • 1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果实成熟时,果农们张牙舞爪地进行采摘。 B、我国的铁路网络四通八达 , 使出行变得便捷又高效。 C、听到这个坏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 , 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误的一项是(    )
    A、扬(áng)    匙(yào)    联(xì) B、乱(líng)    主(zhǐ)    应(dā) C、阔(liáo)    发(fōng)    照(liè)
  • 16、读一读,写一写,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翻开kè wén , 我们在文字里穿梭:时而走进xué xiào , 感受fàng xué时那rè nào的氛围;时而探访秋天,看qīng liáng的风拂过田野,金黄的luò yè铺满dì miàn;时而潜入童话世界,在故事里péi zhí预测的能力,méng fā神奇的想象……文字如舟,载我们领略万千风光。

  • 17、请认真听录音朗读短文两遍,然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指的是
    (2)、根据录音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在炎热的夏天,“白帽子”能够调节气温。

    ②地球只有少部分淡水以冰的形态储(chǔ)藏在两顶“白帽子”中。

    ③企鹅、旅鼠、北极熊都是生活在“白帽子”上的动物。

  • 18、习作(二选一)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像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想一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清楚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它的经过,以及它成为你的心爱之物的原因,还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字。
    (2)、在你心目中,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你运用学到的写法,选择一个熟悉的老师进行描写,写之前先想一想他(她)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借用具体的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9、全运会赛场是力量与智慧的较量,这让小文想到历史上一位擅长军事谋略的名将——廉颇,请你快速阅读下面故事,感受人物品质。

    积粟退虎狼

    (批注:读了短文的题目,我产生了疑问:____?带着这个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武安城东南十四里地有座小山叫粟山,平地突起,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粮堆。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段不平凡的来历呢。

    ②那是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

    ③赵王听说秦兵来得凶,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可商量来商量去,没一个人出头。这时老将廉颇上前说:“大王给一万人马,我去退敌。”赵王说:“人马倒有,可军中缺乏粮草哇!”廉颇说:“大王不必担忧,我军有的是粮草。不出三天,我叫秦国退兵。”赵王见老将说得如此肯定,素知廉颇不是个说大话的人,想他一定有锦囊妙计,就命令他带兵迎敌。

    ④廉颇出邯郸西门,在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míng)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⑤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马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的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⑥从此,这个“粮山”就被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山名昉(fǎng)何代?七雄争周鹿。当日虎狼秦,于兹竞角逐。廉颇老将军,山巅虚积粟。秦军不敢骄,赵人免茶毒。”

    (1)、读了这篇短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在文中填写批注。
    (2)、单选题:“山名昉何代”等词句小文不理解,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他应该怎么办?(    )
    A、网上查阅资料,弄明白了再往下读。 B、不影响把握故事内容,暂时跳过去,接着往下读。 C、查工具书,理解了再往下读。 D、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弄明白了再往下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锦囊妙计”在文中指
    (4)、阅读第②至⑤自然段,提取关键词句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白起攻城,廉颇请战→经过:→结果:秦军吓退,保全赵国

    (5)、单选题:廉颇把粮袋摆到小山上的原因是(    )。
    A、小山易守难攻,防止粮食被秦军抢走。 B、小山平地突起,远看像个大粮堆,又是秦军必经之地。 C、赵国粮草很少,要统一管理。 D、士兵在周围安营扎寨,能保护粮草的安全。
    (6)、联系短文,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你认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 20、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准备工作,全运会赛场内外,处处流淌着温暖人心的真情,其实在我们平凡生活的点滴中,也藏着浓浓的深情,请你和小语一起阅读琦君的《毛衣》,感受毛衣中蕴含的母爱吧。

    毛衣

    ①母亲的朋友,也是我的姑母,从维也纳带来一件美丽的毛衣送给我。毛衣的质地是纯羊毛的,织出凹凸的花纹,颜色是母亲和我都最喜欢的浅蓝色。我真是爱极了它,立刻对着镜子穿起来。只觉得又轻又软,温暖无比。

    ②姑母看我对着镜子左转右转的,眯起眼睛笑了,母亲却半晌不说话,最后才慢吞吞地说:“好是好,就是太薄了,北平的冬天比这儿冷得多呢。”

    ③于是第二天开始,母亲就出去买了好几次毛线,总是摇摇头回来,说是没有合意的颜色。她常常把抽屉里的一小团一小团的毛线拿出来拼拼凑凑,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

    ④有一天,她忽然高兴地对我说:“来,我给你织一件毛衣,我已经设计好一个新样子了。”

    ⑤我说:“您何必这么辛苦呢?我有姑母送的那件了。”

    ⑥母亲说:“我知道,可是北平冷啊,一件怎么够?我要给你织一件厚厚的,可以穿在里头,又暖和,又不臃肿。”

    ⑦母亲一针一针地织起来。她织的是平针,可是每隔几行,就织出一点点花纹,像藤蔓似的爬上去。颜色是咖啡色的,她说耐脏。

    ⑧我坐在她身边看书,有时抬起头来看她迅速地抽动着线针,那么专心,那么安详。额前的头发垂下来,也顾不得掠一下。灯光照着她微微驼下的背和花白的头发,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母亲老了,她为儿女操劳了一生,如今我长大了,她还不放心,还要为我织毛衣。我喊了一声“妈妈”,声音是哽咽的。

    ⑨她抬起头来问我:“什么事?”我竟说不出话来。

    ⑩毛衣织好了,厚厚的,实在的。母亲要我穿穿看,我穿在身上,觉得沉甸甸的,仿佛不是穿一件毛衣,而是披上了母亲整个的爱。她把我搂在怀里,捏捏毛衣的袖子,扯扯长度,满意地说:“很合身,也很暖和。”她又叹口气说:“只可惜颜色太老气了点。”

    ⑪临走时,母亲把两件毛衣都折叠得平平的,放在箱子里,对我说:“天冷了,记得换厚的穿。蓝的漂亮,在屋子里穿;咖啡色的暖和,出门时加在大衣里面,挡风。”

    ⑫我到了北平,立刻把蓝毛衣穿起来,同学都夸赞它别致好看。咖啡色的毛衣,我一直没有穿过,因为它实在太厚了,穿在身上,再加大衣,臃肿得像只狗熊。我就把它叠在箱底,只有在夜深人静,想家的时候,才把它拿出来,贴在脸上,仿佛感觉到母亲的温暖。

    ⑬北平的冬天果然很冷,北风呼呼地吹,我穿着姑母送的蓝毛衣,加上毛背心,并不觉得冷。我写信给母亲,总是告诉她:“毛衣很暖和,天天都穿着。”母亲回信说:“我很高兴那件咖啡色的毛衣有用处了。”

    ⑭我读了信,心里万分愧疚,我骗了母亲。可是我能告诉她,我只爱穿那件漂亮的蓝毛衣,而她辛辛苦苦为我织的,我却嫌它臃肿,一次也没有穿过吗?

    ⑮抗战时期,我一路逃难,行李丢光了,两件毛衣自然也丢了。可是母亲的爱,却永远埋在我心里。每到冬天,我都想起母亲织毛衣时的神态,和她那微微驼下的背。

    ⑯如今百货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毛衣,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我也买了好几件,可是没有一件是母亲亲手织的。我常常想,如果母亲现在还健在,她一定会说:“机器织的,到底不及手织的暖和。”而我呢,在愧疚之中多想再穿一件母亲亲手织的咖啡色毛衣,哪怕臃肿得像只狗熊,我也要天天穿在身上。

    (本文作者为琦君,文本有删改)

    (1)、请根据文本内容,将下面的摘要补充完整。

    本文通过回忆“我”拥有姑母送的浅蓝色毛衣和母亲织的咖啡色毛衣的经历,运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的母亲形象,流露出“我”对母亲的之情,以及在多年后产生的之情。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母亲坚持要织一件新毛衣,是因为她的好胜心强,不想在织毛衣这件事上输给姑母。

    ②文章标题《毛衣》看似普通,实则寓意深刻。它不仅是线索,更象征着母爱这种“温暖的庇护”,这个标题比《我的母亲》《无私的爱》等更含蓄。

    ③文章结尾写道“机器织的,到底不及手织的暖和”,这句话只是在客观比较两种毛衣的保暖性,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3)、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描写母亲专心织毛衣的细节,你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了:
    (4)、单选题:关于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想再穿一件母亲亲手织的咖啡色毛衣,哪怕臃肿得像只狗熊,我也要天天穿在身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现在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觉得臃肿也是一种美。 B、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渴望已经超越了对外在丑美的计较,她现在更珍惜咖啡色毛衣里蕴含的浓浓母爱。 C、北方的冬天变得比以前更冷了,她想穿上保暖。 D、浅蓝色的毛衣弄丢了,所以她想换成咖啡色的毛衣。
    (5)、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打算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人的爱。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