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书写展示。抄写句子,注意把字写端正美观。

    蒙古大草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 2、一起来了解革命岁月里女战士们的英勇故事,读后完成后面习题。

    八女投江

    ①1938年5月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边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大约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兵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⑥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厅。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耻辱,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⑦“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⑧“对!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互相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忙将冷云扶住,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穿梭在女战士们的周围。”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䂘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1)、短文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短文详写了两部分,其余略写,突出表现了八位女战土的精神。
    (2)、当时战斗非常残酷,下面哪一项不是造成八位女战士所处困境的因素?(    )
    A、敌众我寡 B、水势凶猛 C、没有子弹 D、天气恶劣
    (3)、第⑧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女战士们的具体表现,也关注了她们过河的整体情形。请你找出一处描写“点”的句子和一处描写“面”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3、阅读《长征》,完成习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 , “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
    (4)、这首诗赞扬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 4、你是雷州市博物馆的“红领巾”讲解员,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位(或一组)抗战英雄的故事。
  • 5、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为比喻句)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3)、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间接引语)
  • 6、在下面这几句话的横线上填写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使句子更完整。

    星期天早晨,我刚醒,妈妈就大声:“快起来!”我小声:“我还没睡醒呢!”妈妈:“起来吧,我带你去公园玩。”听了妈妈的话,我:“真是太好啦!”

  • 7、下面没有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C、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在马路两旁。 B、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C、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D、草坪里挺立的花草树木就像一位位战士守卫着我校的东南大门。
  • 9、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争观。

    rì kòu向我方根据地进攻。此时,jù lí此地不远的地方,zhèng wěi正在组织战士们全力抵抗。随着一声声的爆炸声,敌人被我们逼到了xuán yá边上。大家lūn qǐshǒu liú弹,像扔bīng báo似的毫不留情地向敌人砸去。终于,敌人被消灭了,大家站在shān jiàn边,举着qí zhì欢呼着。

  • 10、习作。

    “爱我中华”朗诵会、校秋季运动会、教师节活动演出……你参加过哪些校内外活动?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经历。

    提示:①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写;②写活动场面时,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③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11、综合实践。

    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六(1)班决定开展以“节约粮食,身体力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为演讲做准备。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5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2025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从种下一粒麦,到吃到嘴里的馒头,这个过程凝聚着农民辛勤的汗水。有数据显示,一粒米从春耕到收粮入仓要经过40多道工序、5个月的生长周期。一粒米、一个馒头都是劳动者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材料三:某学校针对学生在食堂践行“光盘行动”调查结果(共调查200名学生):

    是否会吃完

    浪费粮食的原因

    能全吃完

    141人

    饭菜不好吃

    29人

    能吃一半

    53人

    饭菜过多吃不完

    22人

    少吃或完全不吃

    6人

    其他原因

    8人

    (1)、2025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
    (2)、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3)、材料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名学生不能全吃完,造成粮食浪费的主要原因是 , 请你针对一个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 13、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

    在黔中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隐藏着一部大自然用千万年时光精心雕琢的壮丽史诗——黄果树瀑布。其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宛如一位多变的舞者,在四季的舞台上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春季,是黄果树瀑布苏醒的季节。此时瀑布的颜色不再是冬日的清冷洁白,而是带上了一丝淡淡的绿色,那是因为周围的植被开始复苏,嫩绿的枝叶倒映在水中。瀑布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在奏响一曲春天的赞歌。瀑布周围的山坡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与瀑布的美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日美景图。

    夏季,是黄果树瀑布最为壮观的季节。雨水的大量降临,使得白水河的水量猛增,瀑布的气势也达到了顶峰。此时的瀑布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从悬崖上呼啸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水花飞溅的范围更广,距离瀑布数百米外都能感受到那阵阵清凉的水雾。此刻我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中,瀑声回响,如听仙乐耳暂明;水雾缭绕,如沐瑶池纳清凉。

    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黄果树瀑布也迎来了它的丰收季。瀑布的水流开始变得平稳而舒缓,不再像夏季那般汹涌澎湃。此时,瀑布的颜色变得更加金黄,那是因为周围的树叶逐渐变黄,倒映在水中,使得瀑布也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山间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使瀑布周围的空气都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充斥着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冬季,黄果树瀑布进入了它的休眠期。河水流量减少,瀑布的气势也相对减弱,但却多了一份宁静与冷峻。瀑布的水帘变得稀疏,像是一层薄薄的纱幔,轻轻地挂在悬崖上。瀑布周围的山峦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与瀑布的白色水帘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在冬季的阳光照耀下,瀑布的冰挂晶莹剔透,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黄果树瀑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好这片神奇的土地,让黄果树瀑布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类心中永恒的美景。

    (1)、短文是按照的结构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2)、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此时的瀑布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从悬崖上呼啸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水花飞溅的范围更广,距离瀑布数百米外都能感受到那阵阵清凉的水雾。此刻我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中,瀑声回响,如听仙乐耳暂明;水雾缭绕,如沐瑶池纳清凉。
    ①找出直接描写黄果树瀑布景色的部分和描写作者感受的部分。
    ②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好处是         
    (3)、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黄果树瀑布四季的特点。

    春:    夏:

    秋:    冬:

    (4)、结合短文内容,写一组排比句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精彩。
  • 14、课内诗文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画线的诗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红军战士
    (3)、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五件事。

    翻过五岭→→翻越岷山

  • 15、课内现代文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一)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二)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请你给选段(二)拟一个小标题:
    (2)、两个选段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请你进行分析。

    ①选段(一)中,第句是“面”的描写,从整体上描写了的情形;第句是“点”的描写,分别写出了

    ②选段(二)在描写“点”时,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的精神。

    (3)、课文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最初是“战士”,后变成“壮士”,你认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 16、根据积累填空。

    戍边将士们守卫祖国大好河山,他们秉持着“祖宗疆土,”的坚定信念;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也要时刻心系祖国,正如陆游所说:“。”

  •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再次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修改病句)
    (2)、根据情境,不用“说”来表达人物说话。

    老师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教师节快乐!”

    (3)、仿照例句的写法,写一写你眼中的九三阅兵仪式。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 18、对下面材料中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延乔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道路,全长约1.2千米。延乔路旁,有一条与之平行的道路,叫集贤路,纪念的是陈氏兄弟葬在安庆集贤关的父亲陈独秀,这两条道路皆通向主干道繁华大道。

    A、“延乔路”路牌上的拼音应为“Yanqiao Lu”。 B、用拼音拼写“陈延年”是“Chen Yannian”。 C、地名“集贤关”用拼音拼写是“JIXIANGUAN”。 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19、朗读《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应带着(    )的语气和心情
    A、庄严、郑重 B、自豪、激动 C、轻松、欣喜 D、热情、壮烈
  • 2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我们“看”到的画面不包括(    )
    A、黑云翻墨图 B、水天一色图 C、山村秋夜图 D、白雨跳珠图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