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图猜字母,写一写。
  • 2、读一读,填音节。


    乌云飞,下雨啦,阿姨下班回不了家,

    来了一个小娃娃,要把雨衣送给她。

    小娃娃把送给了

  • 3、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y

    w

    y

    w

  • 4、看图写声母,每个声母写两遍。
  • 5、选韵母补充音节,并标上声调。

    ui    ao    ou    iu

    g

    q

    sh

    c

  • 6、选字组词。(填序号)

    ①流    ②桥    ③小

  • 7、看图选音节词,选择正确的。

    (chuí liǔ  cuí liǔ)

    (hǎi ōu  hǎi yōu)

    (tiáo huā  táo huā)

  • 8、照样子,拼一拼,填一填。
    m—ào→( mào)
    k—ǒu→

    q—iú→

    j—i—āo→

    q—i—āo→

    x—i—āo→

  • 9、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社团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最喜欢参加哪个社团(剪纸、阅读、绘画、合唱等)?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是对某项技能的热爱,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因为亲切幽默的老师?请与大家分享你的社团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题目自拟。
  • 10、阅读。

    母亲的5000米奔跑

    ①我6岁那年的夏天梦想成真,吃上了冰糕。

    ②那天,母亲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和村民们一起在地里收庄稼。晌午,村主任买了10多根冰糕分给大家。大家都躲在树荫下吃着冰糕。母亲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拿着冰糕,奔跑在回家的路上。太阳在头顶上无情地炙烤着,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天闷热得像刚熄了火的砖窑。母亲不停地向前奔跑着。汗水早将她的衣服浸得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她像是负重的老牛一样不停地喘着粗气,跑过了一村又一村。她知道自己要跑5000米才能跑到家里。

    近了,更近了,终于望见了绿树环抱的村庄,终于看见了破败低矮的茅草屋,终撞开了虚掩的大门,终于瘫在了自家的庭院里,终于气喘吁吁地喊了声“孩子”。母亲的头发湿漉漉的,把我拉到面前,伸开了右手。我看到在她右手手心里有根小棍,一张巴掌大的纸,一小口水。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喝!快喝!”一块冰糕化得只剩下一小口水了。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一口气喝了4碗凉水才吃力地站了起来。这就是我这一生中吃的第一块冰糕——确切地说,只是吮吸了一点冰糕水而已。就是这点冰糕水,却甜到了我的五脏六腑,甜了我的大半生。

    批注:____
     

    ④11年后,当我上学参加长跑比赛时,刻骨铭心地感受到5000米究竟有多远了。5000米,跑得我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5000米,跑得我眼前金星直晃。

    ⑤当我心潮起伏地写到这里,哽咽着和母亲谈起我第一次吃冰糕的经历时,她淡淡一笑:“只要能让你吃上冰糕,别说是5000米,就是10 000米,我也会一直跑下去。”

    (选自顾报威《母亲的5000米奔跑》,有删改)

    (1)、“奔跑吧”社团根据本期跑者故事设计了宣传专栏,请把下面有关母亲的场景补充完整。
    (2)、读画横线的句子,关注加点的词,作批注。
    (3)、本文主要写“母亲的5000米奔跑”,为何第④段写“我”跑5000米?(    )
    A、为了记录自己与长跑的一段特殊缘分。 B、通过自己跑5000米的经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C、通过自己跑5000米的艰难,突出母亲当年的不易。 D、强调时间流逝,作者已能像母亲一样承受长跑的辛苦。
    (4)、学校在母亲节举办“最美母亲”评选活动。请用“事例+品质”来为文中的母亲写几句推荐词,参加此次评选活动。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提到运动,总有人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调侃。可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会使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然后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学生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约20%。

    ③当孩子运动时,血液循环会加速,使大脑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像是给大脑的“发动机”注入了高能燃料,让大脑细胞更加活跃。而且,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一种叫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它就像大脑的“肥料”,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从而增强记忆力。

    ④运动还能给身体提供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更灵活。芝加哥的内伯维尔中央高中开设了一门特有的课程:“零点体育课”(即每天文化课前安排一节体育课),这门课不但让该地约1.9万名学生成了全美国最健康的学生,而且还让他们成了更聪明的学生。

    【材料二】

    【争做运动小达人】

    (1)、“奔跑吧”的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运动与大脑的关系:运动让注意力更集中、
    (2)、以下是同学们对材料一的讨论,理解有误的是(    )。
    A、材料一以俗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开头,能引发读者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B、材料一第②自然段“每天”“平均”等词,说明科研人员不是用少量的数据进行测评的。 C、材料一第②自然段举“马哈尔的研究”例子增强了“运动让注意力更集中”的可信度。 D、材料一第③自然段多处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大脑需要的东西很多。
    (3)、以下是小鹿一家人的做法、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小鹿每天早上先运动,然后再去上学。

    ②奶奶坚持锻炼。她每天跳四、五十分钟的广场舞。

    ③哥哥有180斤重,他说:“我不用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两周,大约能减20斤。”

    (4)、小城说:“我以后不参加‘奔跑吧’社团了。这些活动不仅累人,还让我难以赢过别人。”你怎么说服他继续参加社团?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三个角度说明理由。
  • 12、阅读。

    【选文一】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选自许地山《落花生》)

    【选文二】

    豆豆学习单(节选)

    我兴致勃勃地把豇(jiāng)豆种下去,三天就长出了豆芽。可我忘了防范蜗牛,第二天,豆芽就消失了一排。蜗牛却逃之夭夭。

    我也不是省油的灯,第二天天没亮就去逮捕现行犯。我火速跑到菜园,看到蜗牛正大快朵颐呢。我立刻判它们流放边疆:丢过宽阔的大排水沟,它们要爬回来,还得找一艘小舟呢。

    我又补种了豆子,两天就发芽了,还追上了它们的老大哥。我高兴之余又(添 给)了它们一把有机肥。几天后它们就要进行爬竿比赛了。我给它们搭了架子,豆子乖乖地爬了上去。

    豇豆爬上架顶,整个身子垂了下来,像高空弹跳,荡在半空中。不久,开了紫色的花儿,长了三根豆子,每根约三十厘米长,从棚子上垂下来,像一条绿色的绳子。我看了真想拉着它荡秋千。它没几天就长得像铅笔杆般,我摘它下来炒,甜得像涂了一层蜂蜜。

    可好景不长,它好像冬眠了,不再长高开花。我浇着水、除着草,狐疑地望着它,弄不清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逢人就问:“豇豆为什么长了三根就不再长豆子了?”内行人说:“可能是施的肥料不对,日照不足,抑或是品种不好。”我站在豇豆旁,无计可施之下,我使出最后一招,拉着它的藤蔓,(告诉 恐吓)它:“再不长豆子,就把你们拆了!”

    说也奇怪,第二天,我竟然发现有了花苞,没几天,整个棚子开满了紫色的、仿佛蝴蝶般的花朵,像北海道的薰衣草花园。我愣在棚子前说不出话来。蝴蝶飞走后,一根根绿色的豆子纷纷垂了下来。

    吃着豇豆,母亲笑着说;“种菜要适时呀!”是啊,要适时,要相信土地的力量,在人生这条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

    (选自吴当《豆豆学习单》,有删改)

    在“种地吧”活动中,各小组进行了交流。

    (1)、小鹿发表看法:人们“爱慕”桃子、石榴、苹果是因为 , 父亲拿它们同花生比,说明花生有的可贵品质。
    (2)、选文二的语言生动形象,请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选文二的第二自然段中的“大快朵颐”的意思是:
    (4)、社团成员要制作一张种植豇豆的手抄报,请你参与。

    ①请为手抄报选择豇豆的配图。
    A.   
    B.    
    C.   
    D.

    ②手抄报上想要添加豇豆的种植须知,帮小鹿梳理种植须知。

    种植须知

    施对肥料、日照充足

    (5)、同学们记录了“种植的启发”,请你参与。
     

    写法

    明白的道理

    选文一

    选文二

    借事喻理

  • 13、在第三期活动中,同学们对阅读是否要追求速度展开辩论。你怎么认为?

    正方观点:阅读应该追求一定的速度。

    反方观点:阅读不应该过分追求速度。

    我支持方的观点,理由:

  • 14、在“悠悠民间故事”活动中,小鹿对《八仙过海》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复述。他的说法、做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小鹿一开场就说:“老龙王将八仙迎进龙宫,赔礼认罪,并奉铁拐李为座上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B、接着,小鹿说:“我是八仙中的钟汉离,今天听我来讲我们八仙的故事。” C、讲到龙王大怒的情节时,小鹿皱着眉头,双手叉腰,大声喊道:“谁敢如此放肆!” D、小鹿还进行了大胆想象:“最后,八仙全部乘上巨轮渡过了东海。”
  • 15、小文要在“舌尖上的诗行”中发言,想引用一句名言告诉大家生活富足了也不能浪费,要有忧患意识。下列哪一句最合适?(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 16、学校开设新社团,邀你来参加!

    ____

    bǎo lǎn____田园风光,体验农耕 máng lù____,dǒng de____辛勤付出就会硕果累____(léi lèi)。

    如 liè bào____般矫健,以 xiétiáo____的步伐直____(bēn bèn)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 huī huáng____。

    (1)、请将“磨砺唇枪舌剑,铸就卓越口才”抄写在“开讲吧”的宣传海报里,做到书写端正、美观。
    (2)、根据拼音写词语,完成“宣传海报”。
    (3)、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同学们选择社团时进行了讨论,谁的成语使用有误?(    )
    A、我要去“种地吧”学习耕种,体验丰衣足食的快乐。 B、“开讲吧”可有意思了,我很喜欢那些妙语连珠的演讲。 C、学校处心积虑地打造了这么多社团,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D、我喜欢运动,理所当然选择“奔跑吧”。
    (5)、“开讲吧”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名言诗句装饰墙面,请你帮忙完成。

    读书之法:敏而好学,。问渠那得清如许?

    山河之景:明月松间照, , 江枫渔火对愁眠。

    少年之志:壮哉,我中国少年, ,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种地吧”邀请同学们去参观场地。
    ①来到“种地吧”,有同学感觉泥土脏,老师说:“土地对人类的恩泽可多啦,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它。”句中的“恩泽”可以替换成
    A.恩慈    
    B.恩宠    
    C.恩惠    
    D.感恩
    ②“种地吧”摆着很多农具,老师拿着一把农具说:“这叫‘pá’,耕地的时候用它来平整土地。”这个字是
    A.杷    
    B.粑   
    C.钯    
    D.肥

    ③看到土地,同学们想到了“接地气”这个流行词。这个词的解释有:A.民间用语,指顺乎人理,接近自然;B.深入人心,贴近群众。这个词在下面的句子中应怎样理解?

    王叔叔经常深入基层,工作作风很接地气 , 深受大家喜爱。

    春天的农事活动要接地气 , 跟着季节的步伐播种施肥。

    (7)、“奔跑吧”社团在制作展示牌,请帮忙将下列语句排序。

    最初,它只是单一项目的跑步比赛。

    奥运会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奥林匹亚。

    1896年在雅典成功举办了多国参与的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标志着奥运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了摔跤、拳击、战车赛等多个项目,成为全希腊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会。
    ⑤  自此以后,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项目不断增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盛会。

  • 17、本次活动中,我们研读了文人大家的读书故事,领悟了读书方法,探讨了读书态度,收获很多。你有没有一本至今难以忘怀的好书想要推荐给大家呢?请你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重点写出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人物个性鲜明等。注意要分段写,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不小于450个字(请另附作文纸)
  • 18、窃读记

    林海音

    ①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⑤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⑥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⑦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⑧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呐,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⑨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⑩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第④自然段写道:“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快乐”是因为 , “惧怕”是因为
    (2)、对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雨天“我”可以留在书店里多读一会儿书。 B、“我”庆幸下雨。 C、“皱起眉头”说明“我”不喜欢下雨。 D、“我”希望雨下得大些。
    (3)、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场景进店找书贪婪窃读与书相别
    心情高兴
    (4)、文章用国文老师的话结尾,用意是(    )。
    A、照应开头 B、引发思考 C、深化主题 D、饱含深情,意犹未尽
    (5)、结合下面的资料,你对林海音的“窃读”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读课外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林海音就是出生在那个年代,因为家里条件差,根本没有闹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19、【材料一】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作者:朱熹)

    【材料二】

    鲁迅读书,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材料三】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读书方法是“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就在封面画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阅读时,他总是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或是作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疑渐渐(消除) B、而好学(聪敏) C、始是学(方向) D、而义自(显现)
    (2)、根据材料一梳理朱熹描述的读书进程,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3)、梳理材料内容,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有(    )。(多选)
    A、速读法 B、质疑法 C、反复读 D、略读法 E、提问法 F、动笔法
    (4)、五(1)班针对全班同学开展了读书情况调查,针对阅读中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改进建议。

    阅读中的问题

    改进建议

    有的同学只看动漫书,阅读面比较窄。

    结合鲁迅的名言可知,多读书能拓宽思路,增长知识,建议大家要博览群书,不要偏看一种书,科普、儿童文学等各种书籍都要读一读。

    有的同学读书不求甚解,只是快速过一遍,读后收获不大。

  • 20、同学们正在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你也将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给大家吧。

    人物:    
    出处:《

    喜欢的理由:一是;二是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