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内片段。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西门豹的“连环计”。

    步骤

    惩治的人物

    给出的理由

    1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2

    官绅头子

    3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文中两次出现“麻烦”一词,联系所在句子,可以看出西门豹表面 , 实则 , 不动声色地
    (3)、根据选文内容,想想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办法好在哪里。至少写出两点。
  • 2、根据课文《西门豹治邺》的内容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填空。
    ①摸清底细→②→③

    我知道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详细一些;而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略一些。(填序号)

  •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西门豹说:“下一回河神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照样子补充句子:看到西门豹惩处了巫婆和官绅,百姓们高兴得

  • 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提心    面色    人烟

    (2)、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心情的是 , 描写人物神态的是 , 两个词语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3)、看到画横线的词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 5、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并完成练习。

    “gān hàn____满地土,下雨水 yān____屋,姑娘向外地嫁,小伙儿难 qǔ xífu____。”这是我们村多年前的情景。后来,政府委派工作人员,帮助村民____风沙。我们凿渠挖井,蓄水 guàn gài____,shōu cheng____好了,家乡也变成了美丽 fù ráo____的好地方。

    (1)、根据拼音写字词。
    (2)、“委派”中“派”的意思是(    )。
    A、派别 B、派遣 C、作风 D、分支
    (3)、语段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管理 B、治理 C、办理 D、打理
  • 6、文体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大泽:大湖。传说其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③邓林:即“桃林”。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河、渭不    足:

    其杖      弃: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中“走”和现在的“走”意思是一样的 B、夸父与太阳赛跑,当然赢不了,人们以此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C、夸父的手杖变成了桃林,表现了夸父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D、本篇文言文是寓言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表达了古代人民战胜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3)、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夸父是一个的人。(填两个四字词语)
  • 7、主题阅读

    羲和驭日

    ①传说远古时期,羲和与帝喾生下了十个儿子,他们淘气开朗,还会像火球一样发光发热。这十个孩子就是九重天上的十个太阳。当时,十个太阳与母亲羲和住在扶桑树上。扶桑树是一棵神树,位于东海汤谷之上。太阳每天从这棵树的方向升起,为人间带来第一缕光明。

    ②每一天,太阳之母羲和都会亲自驾着威严无比的六龙车,从扶桑树上迎接一个太阳,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等到了晨曦时分,羲和就驾着车从扶桑树下升到树顶,让朝霞如火般染遍东方;正午时分,她就会驾车经过天穹,这时的阳光最热烈也最火辣;黄昏时分,载着太阳的车就会慢慢进入西方禺(yú)谷,这时的西方被夕阳的余晖洒满,黑夜即将来临。

    ③当太阳完全落入禺谷,世间重新迎来黑夜时,羲和就驾着车,在星光和月色的陪伴下,一路疾驰回汤谷,然后在汤谷里帮工作了一天的孩子洗去一身的尘埃,再将他送回扶桑树上休息。随后,羲和接了第二个太阳孩子,准备迎接崭新的一天。每次,只有当前一个太阳回到树上,下一个太阳才能从树上下来。就这样,十个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母亲辛勤而严格的接送下,依次在天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未出现过一点儿差错。

    ④____十个太阳每天严守自己的出行日程,恪守自己的职责,____人间的花草树木可以茁壮生长,粮食年年大丰收,四季有序交替。人们也根据太阳的日程创建了天文历法之一的“天干”。从此以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下万民过着幸福和乐的生活。

    【注释】①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1)、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发挥想象,分别为三个时间段的太阳画面取名字。

    、艳阳高照图、

    (2)、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驭日的故事是古人对太阳东升西落的解答。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太阳行进的位置填写到下面的太阳路线图中。
    (3)、羲和为什么每天辛勤而严格地接送一个太阳孩子出现在人间?(    )
    A、因为太阳孩子们太淘气,又太多,她管不过来。 B、因为这样可以让世间万物有序运行。 C、因为她想让太阳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D、因为太阳孩子们像火球一样会发热发光。
    (4)、联系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应选(    )。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
    (5)、文章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
    (6)、神话不仅充满神奇的想象,还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哪位神话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给他(她)写一则推荐语吧。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 8、文体阅读

    筷子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②早在商代,筷子称为“?”,后来改称“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③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④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玉石等名贵材料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

    ⑤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⑥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本文介绍了中国筷子的 , 以及筷子在世界上的影响。
    (2)、“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联系上文理解这句话,“一举”是指 , “多得”是指
    (3)、画横线句子中“长”的意思是(    )。
    A、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时间、很长的历史 B、内容很多,有很长的话说,能作长篇大论 C、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D、优点多,有中国特色
    (4)、筷子有很多美好的寓意,但在餐桌上使用筷子也有很多禁忌。联系生活,举一个例子,写在下面。
  • 9、主题阅读

    父亲的作品

    ①读四年级时,我对写作文提不起兴趣。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睡不好觉。

    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父亲从文具店买回来两个厚厚的日记本。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儿子,这两个本子,一个是我的,一个给你。从明天开始,我要跟你比赛。”

    ③我吃惊地问:“比赛?您跟我比什么?”“跟你比赛写作文。”父亲郑重其事地说。

    ④我疑惑不解地问:“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吧?”因为父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认识的字还没我多,怎么能跟我比赛写作文呢?可父亲却严肃地回答:“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咱俩每天写一篇作文,一共写五年,谁坚持不下来,谁就输了。”

    ⑤我自信满满地想:比就比吧,反正父亲那点儿文化基础我是知道的。

    从那以后,父亲在饭后都会弓着背,伏在桌前,一字一句困难地在本上写起来,不时还要翻翻字典。我呢,则坐在他对面,认真地写作文。他每写满一页纸,我也坚持写满一页纸。看着越写越好的作文,我心里十分高兴。

    ⑦每次我觉得累了,想放弃了,一抬头就看见父亲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像他一样坚持下去。

    ⑧我和父亲的比赛,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中学的时候,我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作品了,电台里还经常播放我创作的诗歌。当人们夸我是个有潜力的作家时,我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

    (1)、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父亲买了两个日记本,“我们”一人一个,比赛写作文。

    结果:

    (2)、读第③至⑥自然段,将“我”的心情变化填写在横线上。

    吃惊——高兴

    (3)、第④自然段中,“我”认为父亲是在跟“我”开玩笑,原因是
    (4)、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对父亲的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5)、在父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中学的时候,“我”在写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6)、下面对父亲的看法,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育有方 B、爱子心切 C、坚持不懈 D、大公无私
  • 10、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西湖秋泛(二)

    刘大白

    厚墩墩的软玻璃里,

    倒映着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一叠叠的浮云,

    一羽羽的飞鸟,

    一弯弯的远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

    叶叶垂杨叶叶枫;

    湖面的,

    叶叶扁舟叶叶篷;

    掩映着一叶叶的斜阳,

    摇曳着一叶叶的西风。

    (1)、根据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来想象画面。熟读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湖面上倒映着 , 湖面上漂荡着;还看到了岸边的 , 以及空中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厚墩墩的软玻璃”指的是西湖 B、“一叶叶的西风”中的“西风”最能体现题目中的“秋”字 C、朗读本诗时,要用伤感低沉的语气 D、读完本诗,我能感受到西湖秋景之美
    (3)、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山水画,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11、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哪一句?(    )
    A、花牛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B、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C、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D、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 12、根据“占”字的解释,可知“霸占”中的“占”读 , 意思是

    占zhān ①占卜: ~卦;②姓;zhàn ③占据: 强~;④处在某一种地位或属于某一种情形:~优势。

  • 13、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cháo cáo)    芦(wéi wěi)    剪秋(nuó luó)

  • 14、诗句中的“蝶”。选择填空。
    A.戏蝶    B.黄蝶    C.蝴蝶
    (1)、留连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儿童急走追 ,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庄生晓梦迷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15、课外阅读。

    松鼠的家(节选)

    ①松鼠喜欢把自己的家安置在高高的树杈上。有的松鼠也把小窝做在枯树洞里。松鼠搭窝时,先把一些小木片儿错杂地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它们挤紧、踏平,使小小的卧室又牢固又平整。(问题①:作者是怎样将松鼠做窝的过程写清楚的?)它的窝口通常是朝着天空的,端端正正。窝口上还有一个圆锥形的盖儿,可以把整个小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也可以向四周流去,而不会淌进窝里。(问题②:松鼠的窝有什么特点呢?)

    ②因此它拥有许多了不起的树上本领,例如头朝下快速爬下树,在细枝上敏捷地跳跃而不会掉下来,等等。松鼠有一条蓬松的大尾巴。当它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时,那条尾巴就像降落伞一样,帮助它稳稳地降落;下雨时,大尾巴也能当雨伞,遮挡住风雨;天冷了呢,大尾巴又可以当毛毯使用。

    ③松鼠当然最喜欢吃松子,另外还喜欢吃蘑菇和小昆虫等。吃不完的松子落到地下,第二年就会长出小树苗来。所以,有人说松鼠是会植树的小动物,它们无意中种下的树比谁都多。

    ④除了松树外,松鼠也喜欢在榛树上活动,因为在榛树上可以找到成熟的榛果吃。(问题③:松鼠还喜欢在什么树上活动?)你如果从榛树下走过,可要当心啦,说不定会有几只榛果正好掉在你的脑袋上呢!还说不准,那正好是松鼠不小心弄下来的。

    (1)、“松鼠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树上,”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合适?(    )
    A、第①自然段开头。 B、第②自然段开头。 C、第③自然段开头。 D、第④自然段开头。
    (2)、小全边读边在文中写出了自己的问题,请你将他的问题分类。(填序号)

    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的。不影响理解短文内容的问题是。能帮助理解短文内容的问题是 ,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读了短文后,我能从的角度提出一个引发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 16、读句子,完成练习。

    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作者用蝴蝶和作比较,突出了蝴蝶的
    (2)、给画线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 17、读一读,选词填空。

    湿漉漉    水淋淋    黑压压    慢悠悠    轻飘飘

    的乌云越来越低,空气的,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树林里的一切都的。雨过天晴,微风吹过,的树叶地落到地上。

  • 18、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家(qiǎo què)儿在人们的屋(yán zhān)(pì bì)雨。
    (2)、如此(喧 宣)闹的场面真是叫人震(撼 憾)
  • 19、下列诗句中都有月亮的别称,照例子找出来。
    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 20、课外阅读。

    望月(节选)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本文作者:赵丽宏)

    (1)、选文描写的画面中不包括(    )。
    A、月亮升起图 B、月洒江面图 C、星光闪烁图 D、两岸风景图
    (2)、选文主要从(听觉 视觉)角度写景,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的。朗读选文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

    A.轻柔缓慢    B.庄重严肃    C.急促不安    D.激情澎湃

    (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安详”赋予了月亮人的情态,表达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B、“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写出了月光的静态美 C、“镀”字说明了月光和岸边的景物融为一体 D、从“银色的花边”可以感受到月光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有过什么样的感受?简单写一写。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