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六(1)班要举办“我阅读,我展示”活动,小宁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阅读书目】  《鲁滨逊漂流记》

    【摘抄主题】  “鲁滨逊漂流到‘绝望岛’后,为了生存所做的五件事”:①畜养种植;②搭建房屋;③制造陶器;④造独木舟;⑤救“星期五”。

    【摘抄内容】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在整理读书卡片时,小宁不小心弄乱了事情的先后顺序,根据你的阅读记忆,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
    A、①②⑤③④ B、④①②③⑤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2)、(变型)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辩论,请你参与进来。

    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过稳定、安逸的幸福生活。可鲁滨逊却偏偏一次又一次地出海探险,差点儿丢掉性命。

    正方观点

    鲁滨逊应该留在父母身边,不去冒险。

    反方观点

    鲁滨逊应该怀揣梦想,勇敢去冒险。

    你支持方的观点,因为

  • 2、这学期,同学们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外国经典名著,小说中有些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照样子,补全人物关系图,并完成练习。

    读这样的名著时,你认为画出人物关系图的好处是:                      

  • 3、判断题
    (1)、读名著时,可以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因此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2)、《鲁滨逊漂流记》是作家鲁滨逊用自述方式写的一个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3)、《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原来是个调皮、任性、不爱学习的男孩,后来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正直、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顽皮男孩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其中“鬼屋探险”是情节发展的结局。
  • 4、大屏幕展现了经典书目的封面(如下图),请根据下列读后感标题选择恰当书目。

    A.     B.     C.     D. 

    (1)、一次奇幻的成长蜕变之旅——读《》有感。
    (2)、爱心无言,温暖童年——读《》有感。
  • 5、《骑鹅旅行记》中,在小卡斯岛上,偷袭羊群的是(    )
    A、三只狼 B、一只老虎 C、三只狐狸 D、一只老鹰
  • 6、下列故事不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中的一项是(    )
    A、卡尔和灰皮子的故事 B、飞往威曼豪格 C、泪水池塘 D、在拉普人中间
  • 7、下列人物不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中的是(    )
    A、“小茨冈” B、波莉姨妈 C、哈克贝利·费恩 D、莫夫·波特
  • 8、下列说法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故事中,“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是故事的起因。 B、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把荒岛建成了“世外桃源”。 C、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英国船长夺回大船,并随其返乡。 D、鲁滨逊是一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去过很多地方,碰到过很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
  • 9、根据名著阅读填空。
    (1)、《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国家)的(人名)。这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体裁)作品。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国家)的 , 书中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他们在荒岛上做过的事情分别有
    (3)、《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讲述了汤姆冒险的经历。在汤姆的这些冒险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
  • 10、[第六关:擂主争霸]

    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 , 置胆于坐 , 坐卧即仰胆 , 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卧:睡。②赦(shè):,免除或减轻刑罚。③勾践:姒姓,会稽(kuài jī)(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④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⑤焦思:忧虑深思。⑥坐:同“座”,座位。⑦仰胆:仰头尝苦胆。⑧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而兵败投降之事。根据《吴越春秋》,夫差曾羞辱他养马驾车。⑨重采:多种颜色(的华丽衣服)。⑩折节:屈尊,降低身份。⑪下:位于(贤者)之下,指礼遇。⑫遇:对待。 ⑬吊:慰问。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卧尝胆

    ①柴草。       ②薪水。    ③木床。

    苦身焦思

    ①只,仅仅。   ②于是,就。    ③却,竟然。

    ⑶女忘会稽之

    ①羞愧。     ②耻辱。       ③耻笑。

    (2)、了解勾践“卧薪尝胆”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文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卧薪尝胆”?用波浪线画出来。
    (4)、“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是对勾践的描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
  • 11、[第五关:智慧对决]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 乃以驴赐恪。

    (有改动)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②会:聚集,会合。③因:于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您给我一支笔,我能写出两个更好看的字。” B、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您给乞丐一支笔让他写两个更好看的字。” C、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您给我一支笔,让我增加两个字。” D、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您给乞丐一支笔让他写‘利益’两个字。”
    (2)、将孙权与诸葛恪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诸葛瑾长相的特点是 , 我就

    我想到一个好办法,

    诸葛恪可真是个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中的诸葛子瑜指的是诸葛恪。

    ②孙权在集会时将写有“诸葛子瑜”的纸条贴在驴脸上,是为了奖励诸葛恪。

    ③看了诸葛恪的应对之后,孙权就把这头驴赏赐给了他。

    ④“举坐欢笑”是因为诸葛恪的字写得很好看,大家都很欣赏他。

  • 12、[第四关:篇章贯通]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 ,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 , 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之”字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①当时流辈皆讥笑                   张丞相写的字

    ②使侄录                           虚用,无所指

    ③丞相熟视久                       张丞相所写的句子

    ④致余忘                           张丞相

    (2)、为什么“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用波浪线画出说明原因的语句。
    (3)、根据文言文可知,下列关于草书的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挑鲜明,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 B、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C、不重结构,龙飞凤舞,难以辨认 D、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4)、题目“草书大王”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草书大王”?
  • 13、[第三关:句读精准]

    汗不敢出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chì)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 , 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lì)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钟会:古代军事家、书法家。②令:美好。③魏文帝:曹丕。④敕见:皇帝下诏书接见。⑤卿:你。⑥战战惶惶:形容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后文的“战战栗栗”意思与其相近。⑦浆:水。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 “钟毓、钟会少有誉”和“可二子来”这两句中“令”的意思一样。

    ②第一句中的“少”应该读“shào”,意为“少年时期”,不能读成“shǎo”。 

    (2)、选择正确的答案。这篇文言文同《杨氏之子》一样,都是出自(     )
    A、《史记》 B、《韩非子》 C、《世说新语》 D、《童蒙须知》
    (3)、钟会这一人物在名著(     )中多次出现。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中。
    (5)、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6)、读了这个故事,我从兄弟俩的言行中感受到哥哥钟毓是个的人,弟弟钟会是个的人。 
  • 14、[第二关:词海泛舟]

    鸦 狐

    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注释]①适:正好,恰好。②霓裳羽衣:一种乐曲和舞蹈。③见却:推辞,不接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鸦本不
    ②将来有先生唱者

    ③必有
    ④甜言须防是

    (2)、“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请联系上下文,写一写狐狸的计策具体是怎样的。
    (3)、有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赞美的话都是谎言,我们绝不能相信。 B、一个人如果赞美你、夸奖你,那他必定有不良的企图。 C、面对别人的吹捧话、奉承话,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 15、[第一关:文韵初现]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 , 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选自《唐语林》。②尔:你。③饮食:饮料和食物。④鉴:鉴别,识别。⑤毫端:毫毛的顶端,指非常细微的事物。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①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我上?

    ②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主人? 

    (2)、眼睛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它是怎么对鼻子说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写在下面横线上。
    (3)、五官之中耳朵还没有发言,它会说什么?下面发言中,最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耳曰:“尔等所言甚有理,我甘居末。” B、耳曰:“若无我,主岂知尔等所言?竟居侧!” C、耳曰:“我将众言传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 16、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为人民利益而 ,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本文作者是 , 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把片段中引用的司马迁的名言补充完整。
    (3)、片段第一句话和后面几句话是(    )的关系。
    A、因果 B、并列 C、观点和论据
    (4)、片段中用到的方法有(         )(多选)
    A、对比 B、引用 C、比喻 D、举例
    (5)、片段中两个加点的“死”感情色彩不同,第一个“死”可以换成词语;第二个“死”可以换成词语

    A.送命                  B.牺牲

    (6)、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请你再列举出来一个像这样的人:
  • 17、对比阅读

    【片段 A】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____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____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zhuǎn  zhuàn)……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liù liū)走了一日。

    【片段B】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lóu róu)动的衣服和(zàn zhàn)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片段 A 选自写的《》;片段 B 选自写的《》。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把片段 A 补充完整。
    (4)、对这两个片段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
    A、两个片段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景物的方法。 B、片段 A侧重直接表达情感,片段B侧重间接表达情感。 C、在片段B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 D、在片段A中,作者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 18、文言文理解。
    (1)、《学弈》选自《》,文中弈秋的两个学生学下棋时,一个“”(用原文填空),另一个“”(用原文填空),结果两人学习效果差异巨大。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用原文填空)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用原文填空)的观点。
  • 19、小优要参加演讲比赛,请你先帮她把名言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名言将演讲大纲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苟日新,

    ②穷则变,

    ③青,取之于蓝,而

    , 不必法古; , 不必循旧。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 20、根据语境填空。
    (1)、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爷爷就在家里挂着这样的名言时时提醒自己:常将有日思无日,
    (2)、姐姐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但没想到摄影师的职业还未见起色,写的小说却备受欢迎。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啊!
    (3)、古人告诉我们,和某人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品性,正如“路遥知马力,”。
    (4)、“ ,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勇于实践,将“知”和“行”结合起来;和不同的人交流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与智者交谈,我们会有“ , 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