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传统节日与习俗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春节(贴对联) B、清明节(扫墓) C、端午节(插茱萸) D、中秋节(赏月)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救援  糯弱 B、扑腾  密秘 C、贷物  锋利 D、辨认  葫芦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俐(línɡ)  膨(zhànɡ) B、叨(láo)    匀(chènɡ) C、(lán)   亮(chénɡ) D、望(liáo)  风(xuán)
  • 4、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公园里新xiū jiàn(        )的花坛开满鲜花,fēn fānɡ(       )扑鼻。蜜蜂们xùn sù(        )jù  jí(        )过来,它们fǎnɡ fú(         )是一群wēi wǔ(       )的小战士,在花间wǔ dǎo(        )。

  • 5、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各种喜悦和挑战。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人、一些事深深地影响着你,让你成长,令你印象深刻。请以“    让我成长”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完成习作。要求: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②把当时情形写具体。③记录自己真实感受。
  • 6、文言文阅读。

    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 , 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时人俱赞郑相。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②禄:古代官吏的薪俸。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①有鱼于郑相者     
    ②时人赞郑相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嗜鱼,何故不受?
    (3)、读完文章后,你觉得郑相是一个怎样的人?
  • 7、整本书阅读。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让母亲坐在石头上休息,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回来不见了石头上的娘,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母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选文跟《景阳冈》一样,都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 作者是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字母依次填入横线。
    A.怒杀小虎   B.掘土葬母   C.不见母亲   D.再除两虎
    (3)、照样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杀虎)的不同之处。

    事件

    地点

    目的

    工具

    数量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从中看出李逵是一个的人。
    (5)、我国四大名著中有很多与“三”有关的经典故事,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的“”,《三国演义》中的“”。
  • 8、课内阅读。

    他没有什么(mú  mó)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ɡuàn   quán)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给文中带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他”指的是名著《》中主人公 , 作者是。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3)、“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作者为何特意强调这一外貌特征?结合上下文谈谈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 9、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1)、流传千古的佳句让人感慨。范成大用“”表现了农耕时的忙碌辛劳;王昌龄的“”抒发了塞外将士的报国之志;陆游的“”借遗民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2)、修身立德指引着君子行径。做人要做君子,心胸开阔,坦荡大方,正如《论语》所云:“。”《孟子》中的“”告诉我们要常怀同情之心,这就是“仁”的萌芽。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
    (1)、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照样子写一写教室里安静的场景)

    观看神舟十九号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视频时,教室里一片安静。

    (2)、我们虽然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要增加文化自信,满怀希望地迎接崭新的未来。(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动作描写) B、他身材高大,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看就是个练家子。(外貌描写) C、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语言描写) D、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神态描写)
  • 12、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值____的霍去病两次大败匈奴,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纵使敌军竭尽全力,也如____。

    A、豆蔻年华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弱冠之年  梁山泊的的军师——无(吴)用 C、弱冠之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D、豆蔻年华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 13、下列语句中带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的造句错误连连,笑料百出,让老师哭笑不得 B、养尊处优的日子固然好过,但容易让人缺少奋斗的动力。 C、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学会表达,让你从沉默寡言变得一声不吭 D、小明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稀奇事都表现得兴致勃勃
  •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弗能也 /  B、溺而不  /   C、学而不 /  D、孔雀是夫子家禽 / 听
  •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置  轧伤  簇拥  一针见血 B、瑜树  由衷  侵犯  手疾眼快 C、难堪  船艄   瞄准  磨拳擦掌 D、锻练  摔跤  吆喝  手忙脚乱
  •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裂(bènɡ)    性(bǐnɡ)    相(chén)    目蹲身(mínɡ ) B、(fù)    由(zhōnɡ)    跄(liànɡ)    肥体健(biāo) C、(wàn)      发(zhènɡ)   腼(diǎn)    绞尽汁(nǎo) D、恨(zènɡ)    物(huì)    澈(chénɡ)    龇牙嘴(liě)
  • 17、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足智多谋的孙膑,为田忌chū móu huà cè(            ),让他稳操胜券;胆略过人的诸葛亮,他shén jī miào suàn(             ),巧妙设计向曹操借箭。俗世奇人刷子李刷浆手法高超,每一道浆xián  jiē(            )得天衣无缝。沉着冷静的方志敏,面对敌人fànɡ sì(           )的kǒnɡ hè(             ),他依然lín wēi bú jù(           )。

  • 18、未来,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还会有什么样的高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请你以《未来的一天》为题,通过想象未来的一天中你的所见所闻,来展示神奇的未来世界。要求:①想象丰富,描述具体。②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 19、整本书阅读。

    ①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②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③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④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⑤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⑥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⑦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的灰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陶瓷厂、纺织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粪便、鸟羽、虫卵等。

    ⑧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     )把新鲜空气弄脏,(     )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肤。灰尘里面还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⑨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损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⑩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⑪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我们要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所有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现在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1)、上文选自 , 作者是
    (2)、请在第⑧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本文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了灰尘的分布、特点、来源、功用以及危害等方面。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句。请你照样子再写一个。

    (5)、灰尘是怎样产生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6)、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控制灰尘的旅行?
    (7)、根据整本书阅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所有的灰尘肉眼都看不见。

    ②所有的灰尘对人类都有危害。

    ③爱吃糖的孩子嘴里经常会有厌氧菌存在。

  • 20、课内阅读。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kān  kàn)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kēnɡ  hánɡ)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jué  jiǎo)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③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yí  chǐ),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草率    安静    谦和
    (3)、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4)、请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5)、作者将鹅的叫声与比较,突出鹅叫声的;将鹅的步态与比较,突出鹅的
    (6)、为什么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请在文中将有关句子画上波浪线。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