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观察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调动感官观察) B、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细致观察) C、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连续观察) D、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细致、连续观察)
-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题西林壁 文不对题 B、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解之缘 C、随遇而安 安于现状 D、嫩红的细丝 口感嫩滑
-
3、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句子中动物的“家”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倦鸟归____,游子归乡。 ②不入虎____,焉得虎子。
③龙困鱼____,伸展不开。 ④狡兔三____,高枕无忧。
A、洞 穴 巢 窝 B、穴 洞 塘 窝 C、巢 穴 塘 窟 D、巢 洞 窝 窟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平均(jūn) 叶柄(bǐn) B、挖掘(jué) 倾心(qīng) C、放置(zhì) 骤雨(zòu) D、蜗牛(wā) 隐藏(yǐn)
-
5、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再填空。(1)、rì mù时分,我们经过cāo chǎng , 看见一片绿绿的爬山虎zhàn据着一整面墙,叶片shùn着一个方向生长,一排排地分布着,没留一点儿kòng xi , 看着非常shū fu。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那弯曲的细丝状的脚紧紧地贴在墙上,显得那么láo gù , 那么充满生命力。
我知道加点字“曲”在这里读。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是 , 可以组词:。
(2)、江南地区河流众多,因此人们多xuǎn zé临水处建造房屋。房屋白墙黛瓦,居室开间宽阔,地面píng zhěng , dà tīng、wò shì等布局合理。有一些老房子显露出岁月的hén jì , 充满历史韵味。我猜加点字“临”在这里是的意思。
-
6、习作。
巴甫洛夫曾说:“观察,观察,再观察。”生活中,你有没有连续观察过某种动物或植物?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何?请你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①早晨,去花坛看二月兰,稀疏几枝,顶着紫红小花苞,未如去年一样繁茂,却见地里长了细细密密的碎米荠,开极细小的白花,纤柔,成片,铺满了狭长的花坛地面。
②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些野草叫碎米荠。大概就是荠菜吧!我想。看它开的花,极似荠菜花。后来见到真正的荠菜,才发现两者的花虽然很像,但是叶子不一样,碎米荠叶片有2~5对扁圆形的小叶,荠菜的叶片则为大头羽状。更明显的是果不同,碎米荠是线形的长角果,荠菜结的果,是心状三角形。
③碎米荠和荠菜,都是春天的信使,它们密密齐齐从地里冒出来,让我知觉,果然是春天到了。仿佛一夜之间,世界被唤醒了,又像被画家的笔泼了一层浅浅嫩嫩的绿颜料,万物从懵懂中苏醒。
④早在半个月前浇水的时候,我发现木槿的枯枝上有许多极小的芽尖冒出。从入冬开始,木槿就掉光了叶子,之后整个冬天就剩几根苍白的光杆儿,我以为它死了,如今看到光杆儿上这些小绿芽,突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⑤那棵顶天的紫薇树,曾在一月的大雪中银装素裹,不知什么时候,也披了许多细细密密的小叶子,好像忽然间从一个清瘦苍黄的老人转身变成一个活泼跳动的少年,生命的活力,滋滋从这茂密的嫩叶里生发出。
⑥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一天天生长,心也每天跟着鲜活起来。
⑦早晨沿着山脚跑步时,也有新的发现。山石峭壁上,不知什么时候铺开了一层绿毯似的草,纤嫩的草茎簇拥着,从石壁底下比赛似的齐齐往上长,就连水泥扶栏上的铁锈丝上也泛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仔细看,原来是缠着的枯藤醒了。
⑧春天,万物悄悄发出微微光泽,然而你若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蹲下来细细观察和感受,很快便会错过这些惊喜。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找出一个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2)、阅读短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⑴短文第②自然段准确地写出了碎米荠和荠菜的异同点,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⑴
⑵短文第⑤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 , 表达了作者之情。(3)、“铁锈丝”为什么会泛出星星点点的绿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纤嫩的草茎长到了铁锈丝上,因此铁锈丝泛出了绿色。 B、铁锈丝在生机勃勃的绿草的映衬下,好像有了绿意。 C、“铁锈丝”其实是枯藤,“绿色”是枯藤长出的绿叶。 D、春天给万物带来了光泽,连铁锈丝也不例外。(4)、阅读短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的。(5)、短文最后说“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
8、阅读实验记录,完成练习。
蚯蚓和垃圾
①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乡下,我发现堆垃圾的泥土里大大小小的蚯蚓特别多。另外,原来堆放菜叶、果皮、纸屑等垃圾的泥土也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我不禁想:蚯蚓是否有消化这些垃圾的作用呢?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 , 我做了两组实验。
②做第一组实验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在盒子里堆了三堆土:黑土、黄土和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这三种土不仅温度、湿度都相同,而且体积也差不多。然后我将1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进盒子,盖好盒盖,过了15分钟,我发现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通过第一组实验,我知道了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
③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我挖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土坑,把四壁和底部都用砖头砌实,将菜叶、果皮、废纸等垃圾切细,与少量的垃圾土和水混合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这两个坑中,在其中一个坑里放了2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而另一个坑里不放蚯蚓,盖上盖子,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第五次观察时,我发现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第二组实验,让我知道了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④面对实验结果,我不由萌生了一个念头: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我们可以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样既可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
(1)、短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A、垃圾土里蚯蚓是否多? B、蚯蚓是否有消化垃圾的作用? C、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 D、蚯蚓是以什么为食的?(2)、阅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完成实验记录。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有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
实验二
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 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3)、“我”萌生了“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什么?(4)、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说说你对作者的哪些观察方法特别有感触。请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获得的启迪。 -
9、阅读观察记录单,完成练习。
四年级(1)班同学在劳动课上开展观察动植物活动。下面的表格是亮亮制作的菊花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
序号
时间
菊花
①
10月×日
花瓣开始展开。
花蕾淡红色
淡香
②
10月×日
花蕊第一次露出来了。
花瓣淡紫色
清香
③
10月×日
还没有开,花蕾呈圆盘形。
花蕾绿色
无味
④
11月×日
花朵完全开放,直径约13厘米。
花瓣淡紫色
浓郁
(1)、亮亮的观察记录单没有调整好顺序,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帮小亮排序:。(填序号)(2)、从表格中记录的情况可以看出,亮亮按照顺序,从菊花的、和三个方面进行了(连续性 选择性)观察。(3)、请你为第④阶段的观察写一段观察记录。(要求: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写出事物的特点)(4)、为了作好记录,亮亮这几天每天都趴在桌上连续写几个小时字。作为他的好友,请你劝告他注意科学用眼。 -
10、关于如何写好观察日记,下列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亮觉得他很熟悉自己用的笔袋,写起来应该不费劲。 B、小丽在妈妈的帮助下发豆芽,她连续几天去观察并记录下来。 C、小雪的爷爷喜欢养鸟,她请爷爷帮她观察鸟的活动,听鸟的叫声。 D、小乐利用课间十分钟跑去观察校园里的海棠树,晚上回到家很快就写好了观察日记。
-
11、“早晨雾气迷蒙,但在这白茫茫的雾中,许多生机已经开始迸发了。”将这句话放入下面的观察日记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瞧,一簇簇的花儿在争奇斗艳。②伴着泥土的清香,小草开始发芽,柳树开始生长。③一只只鸟儿在枝头唱歌,松鼠跳上枝头。④清晨的森林一片生机盎然。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
12、下列观察日记中引用的谚语不属于气象谚语的一项是( )A、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D、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
13、下列观察日记中加点词语去掉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A、秋天到了,梧桐的叶子逐渐变黄。 B、今天,小雏菊的花苞变大了,直径最多3.5厘米。 C、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 D、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的动作很笨拙。
-
14、下列观察日记中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一墙的叶子 住所简朴 B、伟大的工程 天气温和 C、弯曲的细丝 墙壁光滑 D、柔和的工具 房间宽阔
-
15、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本单元,我们跟随古人一起欣赏了暮(mù mò)色中“晚霞映江”的美景,体会了从正面、cè____面等不同角度看lú____山所领悟的哲理,品味了梅雪争春时互不rèn shū____的骄傲。我们还跟随叶圣陶先生A.____了爬山虎的绿叶,那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jūn yún____,没有chóng dié___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xī xì)。法布尔通过B.____蟋蟀的住宅,发现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并不逊色于建筑工人,它不肯suí yù ér ān____,会shèn zhòng____地选择住址,从不利用现成的洞穴(xué xuè),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jué qū)。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逊”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退避,退让;②谦让,恭顺;③不及,差。“并不逊色于建筑工人”中的“逊”应选第种解释。(3)、根据句意,给语段中A、B两处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连续细致观察 ②长期深入观察(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图片中符合描述的一项是( )A、B、
C、
(5)、“晚霞映江”对应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是“ , ”。苏轼从不同角度看lú山,领悟的哲理体现在诗句“ , ”中。卢钺品梅雪争春,发出“ , ”的感叹,告诉我们人有所长有所短,应扬长避短的道理。 -
16、仔细观察图画,图中风景怎么样?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想一想,写一写。
-
17、
会走动的红玛瑙(mǎ nǎo)
我家小小的花园里,玫瑰花有的盛开了,有的含苞欲放,微风阵阵,送来甜甜的香味。
这一天,阳光明媚。我发现,玫瑰的花蕾上有好几只淡绿色的蚜虫。爷爷眼花,他看不见那些比米粒儿还小的蚜虫。但是,他却发现了一只红艳艳的七星瓢虫。我凑过去,也发现了一只。爷爷翻开绿叶,在枝条上一连发现了好几只。爷爷说:“这些瓢虫知道我老眼昏花 , 都来帮我捉蚜虫了。”
真的,我看见一只只瓢虫沿着花茎移动着,就像一颗颗会走动的红玛瑙,它们吞食着蚜虫,像吃着小小的面包。
爷爷拉着我走开了。他说,咱们别打扰瓢虫们享用美餐了。
(1)、短文中的“会走动的红玛瑙”是指 , “小小的面包”是指。①盛开的玫瑰花
②淡绿色的蚜虫
③红艳艳的七星瓢虫(2)、加点词语“老眼昏花”在短文中具体指什么?找一找,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3)、下列最适合作为第1自然段的插图的一项是( )。A、B、
C、
(4)、仿照句子“我看见一只只瓢虫沿着花茎移动着,就像一颗颗会走动的红玛瑙”,写一写。①我看见一只只绵羊在草原上移动着,就像、
②我看见在 , 就像。
-
18、(1)、这本书的作者是( )。A、金近 B、曹文轩 C、陈先云(2)、这本书的名字是( )。A、《小鲤鱼跳龙门》 B、《人民教育出版社》(3)、这本书一共讲了( )个故事。A、4 B、5 C、6
-
19、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生活。(1)、【美景中的传统文化】看到瀑布飞泻,我想到李白的诗句:“ , 疑是银河”登高望远,我想到诗句:“欲穷 , ”闻到梅花的清香,我不由得吟诵起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遥知 , ”(2)、【民谣中的物候变化】从“一九二九不出手,”中,我知道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从“ , 耕牛遍地走”中,我知道(季节)来了,农民伯伯开始忙碌了。
-
20、照样子,写一写。(1)、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2)、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有时候 , 有时候。
(3)、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打篮球的,有踢足球的,有跑步的,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春天到了,花儿们竞相开放, , 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