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如果让你根据诗句想象画的内容,你觉得最相符的是( )A、
B、
C、
D、
-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B、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C、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D、小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飞到了高柳下。
-
3、依次填入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桂花不仅可以____,还是美食食材,可用于制作桂花糕、桂花蜜饯等美味佳肴。
②在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____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唯美画卷。
A、观看 欣赏 B、观赏 观看 C、观赏 欣赏 D、欣赏 观看 -
4、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迟日江山丽(春日) B、泥融飞燕子(泥土融化) C、正是河豚欲上时(将要) D、小溪泛尽却山行(再,又)
-
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不读轻声的一项是( )A、莲蓬 B、尾巴 C、荷花 D、衣裳
-
6、观察规律,分别写两个类似的字,再完成练习。
贡 贷
缚 缭
含“贝”的字意思大多与有关,含“纟”的字意思大多与有关。
-
7、(新情境)优优制作了一张桃花记录卡,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名称:桃花
外貌:花骨朵儿zhàng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bàn 儿挨着一个花bàn儿,围成一个圆xíng。
颜色:粉红、桃红、纯白
气味:桃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fǎng fú置身于花海之中。
其他:有一种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一阵春雨过后,花bàn儿便xián散地粘在泥土里,化作春泥贡献最后的价值。
(1)、请你选出选项中加点多音字和记录卡中加点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①挨着
A.挨打 B.挨挨挤挤 C.挨饿
②散发
A.散步 B.零散 C.散光
(2)、请你在下面田字格中写出优优用拼音代替的字词。zhàng
bàn
xíng
fǎng fú
xián
鼓鼓
花
儿
圆
散
-
8、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为我们展示了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和水球光学实验。同学们,你曾经做过什么实验?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当时的心情如何?在实验中有着怎样有趣的发现?请你写一写,把实验的过程介绍清楚。
提示与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50。
-
9、 课外阅读。
山茶花
①你见过山茶花吗?
②山茶花,真是美极了。 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 有的一棵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 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 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 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 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真美啊……
③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骨朵儿的那股特别的劲儿?”
④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儿来。果真特别!
⑤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儿。 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来新花的骨朵儿。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办法,文中加点词“色彩缤纷”的意思是、。由此我还想到它的近义词有:等。(2)、再读第②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山茶花的美。(3)、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如果把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反问句改成意思不变的肯定句式,选择正确的句式①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
②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一定是美的。
(4)、学以致用。读了短文,你觉得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由山茶花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身边的什么人或者什么精神?请结合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吧! -
10、 课内阅读。
蜜 蜂(节选)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实验。
②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作者做这个实验是想验证。(2)、第②段主要写的是( )A、实验的目的 B、实验的过程 C、实验的结论(3)、将法布尔在实验中的做法与这样做的原因连一连。A.把蜜蜂放在纸袋里
①路途遥远,使结果更准确
B.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②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C.带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③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D.给蜜蜂做上白色记号
④让蜜蜂不明方向
(4)、作者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了什么? 又是怎么想的?请完成填空。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从表格中,我发现作者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的人。
(5)、“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
11、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将与情境相对应的故事序号填在横线上。
A.《亡羊补牢》 B.《自相矛盾》 C.《叶公好龙》 D.《杞人忧天》
(1)、小华总说他喜欢运动,可一到体育课,他就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2)、某商场大衣促销广告:最新上市,7.5折! 虽库存三年,仍崭新如初!(3)、大楼越建越高,小明总担心哪一天这楼倒塌了可如何是好。(4)、小军同学老是丢笔,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管好自己的笔呢? -
12、学校要求三年级全体师生于4月27日上午8点到学校大礼堂,参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请你替少先队大队委写一个通知,通知时间:4月25日。 注意使用正确的格式。
-
13、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千门万户曈瞳
日,____———王安石《元日》
材料二: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
脑儿赶上坡。(打一食物)
材料三:过年时,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贴上红红的春联,红色的春
联为严寒增添了暖意,也为人们带来了喜气。
(1)、将材料一中的古诗补充完整。(2)、阅读材料二,我知道谜底是材料一中古诗所写节日的传统美食。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给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排序。取一个面皮,放上适量的馅料。
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团。
将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薄薄的面皮。
把面皮对折,把边缘捏紧。
(3)、结合材料三,完成下面的题目。读一读上联,选出恰当的下联。 (填序号)
A.龙腾盛世领春来
B.福至人间泽万家
上联:兔搭神舟登月去 下联:
(4)、这三则材料描绘的都是的场景。 通过这三则材料,我知道这个节日的习俗有、等。 -
14、品析句子,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照样子,补充句子)
妈妈:“宝贝,你真的太棒了!”
(2)、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3)、我家有一只漂亮又美丽的小猫。 一天晚上,我发现它眼睛钉着一个地方。不一会儿,一只老鼠从墙角跑出来。 小猫跑过去像一支箭似的,可还是没追上,老鼠溜掉了。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共3处) -
15、根据平时积累填一填。(1)、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词中“ , ”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 ”饱含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从《陶罐和铁罐》一文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4)、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中有燕子,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 , ”;诗中有桃花,宋代诗人苏轼吟出了 “ , ”;诗中有黄鹂的叫声,宋代诗人曾几写出了“ , ”。
-
16、对下面语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幅敦煌壁画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描绘的是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
A、敦煌壁画形式多样。 B、敦煌壁画内容丰富。 C、敦煌壁画色彩鲜艳。 D、敦煌壁画规模巨大。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风吹过,湖面立即荡漾起一圈圈波纹。 B、春姑娘踏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 C、我们要多阅读,多旅行,开阔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D、这篇习作还需要再修改,你可以画蛇添足 , 润色一下。
-
18、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下课,同学们就____在一起,讨论三八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有同学认为,礼物的包装要____,礼物要____;有同学认为,送什么不重要,____心意真诚,____是最好的。
A、聚拢 精美 别致 只要………就…… B、合拢 别致 精美 虽然……但是…… C、聚会 精美 别致 因为……所以…… D、合拢 精彩 别致 只有………才…… -
19、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陌生 检查 争奇斗艳 B、懦弱 惊讶 守株待兔 C、纤细 智慧 相提并论 D、欧州 闲散 刻舟求箭
-
20、观察下面的标牌,让你想到“望闻问切”四个字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