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援弓 救援 B、娇惯 司空见惯 C、偷袭 突然袭击 D、熬药 病痛难熬
-
2、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凄:①寒冷;②形容悲伤难过;③形容冷落萧条。
凄凉 凄风苦雨(2)、恰:①恰当;②恰恰,正。恰逢 恰到好处
-
3、选字填空。(1)、【耽 枕 眈】 搁 头 虎视(2)、【转 砖 传】 身 达 抛引玉(3)、【拦 栏 烂】 杆 灿 腰截断(4)、【贩 版 板】 木 小 出
-
4、巧填同音字。(1)、【luò】 驼 阳 叶 网(2)、【jù】 恐 绝 集 与时进(3)、【bàn】 搅 牵 伙 一(4)、【mò】 在沙里独自跋涉,难免有些寂 , 他终日沉 , 连自言自语的兴趣也没有。
-
5、选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
见微知箸 死德其所
万不得己 嫣知非福
-
6、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A、通宵 B、肿胀 C、浪漫 D、书籍(2)、A、徘徊 B、拔弄 C、荒凉 D、吻合(3)、A、衷思 B、匪徒 C、兴旺 D、防御(4)、A、侵袭 B、苦邢 C、抛弃 D、念叨
-
7、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
8、看拼音,写字词。
nuó yí
jiě shì
chì luǒ
mó guǐ
jú shì
cán bào
huā ruǐ
kuài zi
-
9、看拼音,写字词。
yā
qiān
bù
zhí
乌
搬
恐
行
dèng
cuì
zhì
xī
眼
清
嫩
牲
rán
chuī
rǎn gāng
yàn huì
烧
烟
-
10、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大年三十的晚上,奶奶忆苦思甜,特意做了一碗熬(āo áo)白菜。吃完年夜饭之后,我们一家就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准备熬(āo áo)夜守岁。(2)、这些珍贵的藏(cáng zàng)品是这个藏(cáng zàng)族家庭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收集起来的。(3)、这位老将军一想到这个有着“晋冀咽(yān yàn yè)喉”之称的隘口竟被敌军从自己手中夺去了,就忍不住哽咽(yān yàn yè)。他甚至每天食不下咽(yān yàn yè) , 一心想着要寻找时机将隘口重新夺回。
-
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1)、A、心脏 B、内脏 C、五脏六腑 D、脏衣服(2)、A、脉搏 B、山脉 C、一脉相承 D、含情脉脉(3)、A、被迫 B、迫害 C、迫击炮 D、迫不及待(4)、A、络子 B、联络 C、笼络人心 D、络绎不绝
-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通宵(xiāo) 小贩(fàn) 煮粥(zhōu) 汤匙(shí) B、浓稠(cóu) 搅和(jiǎo) 道观(guàn) 溅落(jiàn) C、杯盏(zhǎn) 栅栏(zhà) 货款(dài) 剔除(tì) D、花圃(pǔ) 彻底(chè) 挪动(nuó) 耽误(dān)
-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叨、啃、哼”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且都与口部动作有关。 B、“玩意儿、女儿、杂拌儿”三个词语中“儿”字的读音相同。 C、“拌”和“绊”是同音字,“贩”和“版”是形近字。 D、“惶、焚、僻、盈”按音序先后的顺序排列为:焚、惶、僻、盈。
-
14、踢毽子
【材料一】
踢毽子又称毽球运动,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有人认为,踢毽子的起源与古代的蹴鞠(“鞠”指古代的一种球)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逐渐演变成了踢毽子。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这便是今日最常见的毽子的雏形。
历史朝代
发展情况
相关事件
汉代
已经出现
由于女子力气小,便在鞠上系绳去踢,形成了“系线之鞠”。
南北朝时期
开始盛行
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巧妙地踢毽子了。
唐宋时期
更加风行,技巧更高超
《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
明清时期
更为普及,技艺大为长进
清朝末期,踢毽发展至鼎盛时期,参与的民众遍布各个阶层,人数甚是庞大。他们不但将其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法宝,还把它与传统的放风筝、书画等活动等同待之。
至今,踢毽子仍然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老少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项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增强体质,更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材料二】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四种:盘踢、磕踢、拐踢和绷踢。
盘踢需要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huái)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盘踢时,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
磕踢时,先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磕踢时要注意微收腹、稍挺胸,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
在四种基本踢法中,有一种可以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的一定范围,这种踢法就是拐踢。拐踢时大腿要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足内侧平行于地面,大腿向内扣,用踝关节外侧踢。
还有一种踢法叫绷踢。绷踢时,大腿要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kuān)关节和膝关节都要放松,踝关节要发力。在踢击的一刹那,毽子会被猛然用力的踝关节一绷而起。这种踢法能够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还结合以上四种基本踢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花样踢法,包括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使踢毽子成为一种优美的技巧运动。不仅如此,各种花样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演变,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在花样踢法中,毽子随着踢毽者的脚、腿上下翻飞,左右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材料三】
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在踢毽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毽子不落地并完成各种花式踢法,需要手、脚、肩、肘等部位的协同工作。经常踢毽子,可以强化身体的协调性。
踢毽子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踢毽子时,腰胯(kuà)及下肢的肌肉群会进行收缩运动,这会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从而扩大肺活量并增强心肌力量。
踢毽子能够放松身心。它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踢毽子对于腰部和腿部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休闲活动。
【材料四】
2024年5月18日上午,第七届京津冀毽友联谊大会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火热举行。在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声中,毽子仿佛一群白鸥在馆内上下翻飞。其间,叫好声和掌声不断交织,热闹非凡。
毽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继续采用展演的方式,不设评委,也不打分。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各代表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技,后跳打、剪刀腿、双侧缠绕……形式新颖,非常具有观赏性。小小的毽子被民间高手们踢得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每当毽子险些落地的刹那间,总有技艺高超的选手敏捷地冲上去力挽狂澜,把毽子瞬间救起。时不时出现的精彩场面扣人心弦,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
(1)、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到今天为止,踢毽子已经有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了。
②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心肺功能,放松身心。
③踢毽子只有盘踢、磕踢、拐踢、绷踢四种方法。
④毽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首次采用了展演的方式。
(2)、“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材料一中“《事物纪原》记载:……三五成群走踢……”,请你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走”字的意思,推测出“走踢”的意思是(4)、结合材料二,将踢法与相应的图片连线。盘踢
磕踢
拐踢
踢绷
(5)、材料四中“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请从下面的字词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饿 硬 漫长
选择的字词:
仿写句子:
-
15、中国的母亲节
【材料一】
这两天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在为母亲节作准备,其实他们都弄错了: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那是人家美国人的母亲节,并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
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而且时间都不一样;还有一些国家,比如丹麦、芬兰、意大利,还会在不同月份庆祝自己的母亲节。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母亲节。我们怎么能去过别国的母亲节呢?
那么我们的母亲节又是哪一天呢?关于中国母亲节,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的这一天。纵观中国历史长河,如果要颁一个“最佳母亲奖”的话,那么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无疑是最有实力问鼎的人。把孟子的生日作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第二种说法,是农历的六月初六,这一天,是嫘(léi)祖与黄帝成婚的日子。黄帝和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民间有一句谚语:“六月六,子女给娘掂块肉。”这种习俗在中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明这一天是咱们子女孝顺母亲、感恩母亲的一天。所以自古以来,这一天就被定为中国的母亲节。第三种说法,是农历的七月十八——西王母的诞辰。西王母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母亲,被称为长寿之母、和平之母、团圆之母、自然之母、艺术之母和东方美神,所以早就有人将西王母的诞辰定为华夏母亲节。这种说法是在2013年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上提出来的。第四种说法,是农历的九月十五——女娲造人日。
以上无论哪一天,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作为中国人的母亲节。当然,孝顺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说非要等到哪一天才懂得去感恩母亲。我们平时有时间要多陪陪母亲,多帮着母亲做做家务,这就是对母亲的感恩!
【材料二】年轻人给母亲过节的方式调查统计表
年轻人给母亲过节的方式
人数
通过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
52
通过微信发过节红包
21
买礼物送给母亲
38
陪伴母亲过节
58
【材料三】母亲节期间某商家的宣传海报
(1)、结合短文主旨,下列对谚语“六月六,子女给娘掂块肉”的解读,最好的一项是( )A、六月六这天吃饭时尝一块母亲煮的肉后拼命点赞。 B、六月六这天吃饭时不停给母亲夹肉、夹菜。 C、六月六这天买块肉让母亲做菜给自己吃。 D、六月六这天记得买块肉拎回家孝敬母亲,因为子女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2)、材料三海报中的话读起来似乎挺暖心的,但如果商家是在借母亲节推销拐杖、轮椅等老人辅助器械,你能看出海报中哪个字起到了“一语双关”的妙用吗?( )A、她 B、你 C、心 D、天(3)、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我们最应该用什么方式过母亲节,并引用本学期学过的一句关于及时行孝的古语名言加以论证。(4)、有人建议把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诞辰定为中国的圣诞节、父亲节,把六月初六定为中国的母亲节。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一以及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说说你的看法。 -
16、人生小幼①
颜之推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 , 长成已后③ , 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 ,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⑤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本文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后;同“以后”。④《灵光殿赋》:东汉辞赋家王延寿所作。⑤坎壤(lǎn):困顿,坎坷。
(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A.坚固的。
B.坚决地。
C.同“故”,因此。
②十年一理 , 犹不遗忘。( )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七岁时:
二十岁以后:
说明:
(3)、下列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C、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
17、对比阅读
【甲】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乙诗写于1961年,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1)、两首词的上阕都描写了梅花所处的环境,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边,情感基调定在“”字上;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则绽放于上,情感基调定在“”字上。(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所展现的画面。(3)、同样是写梅花,这两首词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同:第一首是 , 第二首是。(多选)A.借梅花的凄苦处境感叹自己人生坎坷
B.赞颂梅花默默无闻和不图名利的品格
C.对于梅花迎寒傲雪绽放的姿态的欣赏
D.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表现自己信念无悔
-
18、为下面的语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 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
19、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描写某个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运动会上,她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呐喊助威时,原本白皙的脸庞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一头长发随风舞动。
-
20、按要求描写人物。
乐乐没有想到,自己在这次朗诵大赛中竟然得了一等奖。听到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的那一刻……
(1)、乐乐的内心活动:(2)、乐乐的神情:(3)、乐乐上台后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