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快比赛了,我的心激烈地跳动着。 B、局势很严厉 , 我丝毫不敢懈怠。 C、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死得其所。 D、沈晓磊是个关心集体的好同学,看到废纸就拾起来,看到滴答作响的水龙头就关上,他的这些举动真是惊天动地。
-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B、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C、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D、烈火焚烧若等闲(不重要)
-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魔鬼 粗爆 过度 死的其所 B、占据 含糊 制度 无边无涯 C、批评 剧烈 避勉 精兵减政 D、严竣 彻底 寄托 稳如泰山
-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剥削(bō) 战壕(háo) 追悼(diào) B、扑哧(chì) 手榴弹(liú) 兴旺(xīng) C、匍匐(fú) 凹地(āo) 僻静(pì) D、勉强(qiǎng) 李鼎铭(dǐng) 暂时(zhàn)
-
5、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在本单元,我们领略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骑上配有金 luònǎo的马,是李贺保家卫国的愿望。经历千 chuí万záo、烈火 fén shāo的石灰,依旧不改清白的本色。站在 jiǎo xíng架下的李大钊、为人民lì yì而死的张思德、不怕 xī shēng的董存瑞,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信念的光芒。
-
6、别样毕业礼,依依离别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离别,你会选择一份怎样的“礼物”呢?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一篇习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1)、任务一:留下一份“礼物”。给学校一个宝贵建议,给老师一句贴心话语,给学弟学妹一份经验分享,给自己一份美好期许……你想为学校、老师、学弟学妹或自己留下一份什么“礼物”?请写出你的“礼物”,并写清送这个“礼物”的原因。(2)、任务二:带走一份“礼物”。成长路上,写满了美好的回忆:是运动场上的成功,让你明白坚持不懈;是比赛时老师的鼓励,让你突破自我;是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你学会了担当……你会选择带走哪一份“礼物”?请讲述这份“礼物”背后的故事,以“我多了一份 ”为题,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
7、书香做伴
丁立梅
年幼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和香喷喷的各色糕点,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 , 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的书,安静地躺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篷一篷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搪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美好着,与书有关。
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有改动)
(1)、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①暮色四合:
②势不可当: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书香做伴”:年幼时,“我”攒钱到老街上租书看;读小学和高中时,“我”①;而今,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③ , 这样写的好处是④。(3)、文中多处写到“桐花”,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作者用意的一项是( )A、桐花与书一样是美好的。 B、桐花“开得摇摇欲坠”表现了桐花即将凋落。 C、老师屋门前的桐花非常美。 D、老师在桐花树下看书时的陶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4)、文中很多细节都表现出“我”对读书的渴望和热爱,请细读下面两个句子,结合加点的部分写下自己的感受。①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 , 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②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5)、从这篇文章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结合自己平时的读书情况谈一谈。 -
8、从背后照来的光
①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②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时间不早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③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门前,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笑容满面地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和蔼可亲地招呼我,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我不由得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的额头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④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脸严肃,一点儿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专心致志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⑤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掉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知道,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关爱着我们。
⑥“做完了?”“嗯!”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
⑦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⑧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认真阅读,简要概括短文写了哪几件事。(2)、读第③④自然段,梳理相关信息。(3)、读下列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①“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脸严肃,一点儿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这句话通过对老师的描写和 , 写出了。
②“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这句话是怎样写出老师对“我”的关爱的?请抓住两处,说说你的理解。(4)、下列对文章第⑧自然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道光不仅是指夜晚老师擎着台灯为“我”照亮前路的光,而且还指老师对“我”的关爱犹如一束光指引着“我”,激励着“我”。 B、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强调了老师对“我”的关爱让“我”终生难忘。 C、从“始终”“时刻”这些词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灯光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影响之大。 D、本文的结尾和《匆匆》一课中“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结尾作用相同,都是点明主题,引发他人的思考。(5)、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有你最敬佩的老师。读了此文,给这位老师写几句临别赠言吧!至少引用一句诗句或名言。(所有老师都不出现姓氏,只写“老师”) -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2)、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里都珍藏着同学们的友情。(缩写句子)(3)、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 , ;老师是 ,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4)、你即将小学毕业,请你为自己的同学写一则赠言。
给同学:
-
10、班级开展“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在“感谢师恩”板块中,一名同学拟了上联,请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____
A、传知识呕心沥血似春蚕 B、多才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C、多才学无私奉献似春蚕 D、传知识呕心沥血育桃李 -
11、关于制作成长纪念册,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C、正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呈现的方式应该统一,以保持纪念册风格的程式化。 D、有的材料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还需要进行修改。如,有的文章太长,可以从中节选一段最有价值的。
-
12、下列诗句中,常被用来形容老师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13、“我望着浅笑盈盈的您,一字一顿地念着‘方——老——师’。”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给出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B、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 和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C、按理说,他们应该可以移动——当然是像在屏幕上那样移动。 D、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滴落在路边的小水洼中,发出清脆的音
-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包裹重量很轻,一个小孩都能信手拈来。 B、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操场跑去。 C、在最后一节数学课上,高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的那番话,饱含着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D、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
15、“在您的____下,我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大气。”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熏染 B、熏陶 C、熏蒸 D、熏风
-
1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执教(jiào) 兴奋(xìng) 时间轴(zhóu) B、戛然(gá) 岔路(chà) 正月(zhèng) C、颤抖(chàn) 琴弦(xuán) 描摹(mó) D、扉页(fēi) 气馁(něi) 矜持(jīn)
-
1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吹烟 报栏 怦怦跳 身临其镜 B、鼓厉 贴切 傻乎乎 嘎然而止 C、赠言 策画 誉满天下 尾尾动听 D、中肯 期许 引人入胜 迫不及待
-
18、读书节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却不会停止。即将告别小学,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请以“我多了一分 ”为题,通过回忆成长中的难忘故事,写出自己的收获。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不少于450字。
-
19、心灵折旧费(19分)
①二十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③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汉子,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子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啊。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⑤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大概是在中午12点30分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⑥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糊涂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二十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⑦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二十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⑧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二十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⑨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二十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大哥借车给汉子→→→→大哥还钱不成
(2)、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⑤自然段中,汉子“手足无措”是因为汉子万万没有想到大哥会如此生气。 B、第⑥自然段中,大哥感到“得意”是因为大哥觉得这样一定可以得到老婆的赞许。 C、第⑦自然段中,“甩”字写出了大哥对嫂子的愧疚以及对自己要到钱的自豪。 D、第⑧自然段中,“抢”字写出大哥对要钱行为的自责和着急还钱的心情。(3)、第⑤自然段中,“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短文第⑥自然段中“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糊涂了”,请联系上下文描述那位汉子当时的心理活动。(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
20、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千米,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四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千米处倏忽隐没,再在约6千米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千米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 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阶段,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举例子 D、作比较、举例子(2)、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海快速筑岛技术 B、“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C、“搭积木”的建造方式 D、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和拼装(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自然段中的“无论……都是……”照应了前面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B、“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指由于这座大桥的建立,港珠澳三地的车程缩短了两个小时,为出行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C、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是外海人工建岛和满足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要求。 D、从“远眺、俯瞰”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