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言传身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勤俭可以修身养德,节约能够兴业强国。《尚书》中提到“ , ”;唐代魏征劝谏唐太宗要“ , ”以实现大唐的长治久安。宋代的特意为儿子撰写《训俭示康》,他用“ , ”勉励儿孙保持节俭美德;明清时期的朱用纯从细微处着眼,提出“ , 当思 , 恒念;”。
-
2、动笔抒写下面是梁晓声成长中的一个“第一次”的经历,请你写写自己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第一次”,表达出真情实感。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
3、构思结尾小全在构思如何写感受时,想借鉴课文结尾的写法。请你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帮他选一选。(填序号)
A.照应开头 B.总结点题 C.点明立意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 -
4、梳理场景、细节,体会舐犊之情。(1)、回顾情节,填一填。
微电影镜头:
母亲给“我”钱后立刻投入工作
分享会片段:
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
体会:连续使用几个“立刻”,写出了母亲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和。
方法:描写中蕴含感情
体会:细致地刻画了父亲艰难前行的样子,反映出了父亲对儿子的 , 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之情。
方法:描写中蕴含感情
(2)、下面是小艺在发表微电影观后感时引用的事例,请你品读细节,完成练习。母亲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达到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这句话通过对母亲的描写突出母亲穿针的细节,三个“再次”写出了穿针的过程,强调了母亲穿针的 , 从中可以体会到 。
-
5、抓住关键句段,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①作者运用(静态 动态)描写和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 , 既活泼又有趣;并运用“先、、”等词语,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②“长了腿”赋予月亮人的特征,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太阳升起的样子,要活泼有趣哟!
。
(2)、满院子的白光,是的,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帮小艺补全句子,小艺发现这句话运用了(静态 动态)描写和叠词,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6、梳理课文《月迹》的内容,找出月亮的足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地点变化
月亮的足迹
情感变化
中堂
竹窗帘儿上、
葡萄叶儿上、、锨刃儿上
兴奋与惊奇
河边
水里、、天空上
-
7、下面是小艺日记里的句子,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A、今天夜空里没有云,能够清清晰晰地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 B、妹妹在树梢发现了月亮,兴奋得大呼小叫起来。 C、我们面面相觑 , 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月亮中那隐隐约约的美丽身影。 D、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
8、小艺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寻找月迹的过程,读一读,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月亮静悄(qiāo qiǎo)悄地挂在树梢,里边似乎有个美丽的身影,是嫦(chán cháng)娥(é né)吗?能住在月亮里,难免让人有些嫉(jí jì)妒(dú dù)。过了不久,月亮又悄(qiāo qiǎo)没声儿地落在瓷(cí cì)花盆儿里那累(léi lěi lèi)累的花骨朵儿上。
-
9、妙笔生花巴金爷爷在描写鸟时,先总写了群鸟的活动,接着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写出了鸟儿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请你将自己想象成“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导游鸟”,运用这种写法为大家介绍一下“鸟的天堂”,突出景物的变化。
-
10、回忆画面小全边看美景边回忆巴金爷爷写的《鸟的天堂》中的画面,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静态 动态)描写,其中的“起初”“后来”“接着”,写出了鸟的天堂由到 , 鸟儿由到的变化过程。(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能解释“应接不暇”的句子,想一想,“我”应接不暇的原因是什么?写在文旁的批注框里。(3)、下列对最后一句话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鸟儿生活的乐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B、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上栖息着无数鸟儿,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在这里,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中,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的天堂 C、作者第一次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次见到了不计其数的鸟齐飞的热闹景象,才发出此种感叹 D、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愉悦和留恋之情(4)、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
11、小全回忆了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请你填表格,体会“小鸟天堂”的美丽。
次数
时间
见到的景象
景物的特点
描写方法
第一次
傍晚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
-
1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两句话是对榕树的(动态 静态)描写。“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让人感受到榕树枝叶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的。(后两空填序号)
A.繁密 B.生命力旺盛 C.长势迅速 D.美丽
-
13、导游在解说“小鸟天堂”时引用了课文中的句子,请你一起看看吧。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动态描写的是哪一项?( )A、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C、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D、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14、小全记录了在去“小鸟天堂”路上的所见,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们在高____(塔 搭)附近的渡口____(塔 搭)了一只小船前往“小鸟天堂”。一路上,我们听着chuán jiǎng____划水的美妙声响,看着美丽的风景,很快到达了“小鸟天堂”。那是一棵巨大的róng shù____,枝繁叶茂,枝干上不计其数的气根jiū chán____在一起,有的根还扎入泥土里。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鸟从树丛中飞出,我们注意地看着,眼睛yìng jiē bù xiá____。看着这美景,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正确的词语。(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汉字。(3)、借助“计”的解释可以判断,下列词语中的“计”与“不计其数”中的“计”意思相同的是( )。计①主意;策略;计划。②做计划;打算。③计算。④计较;考虑(多用于否定式)。
A、不计得失 B、数以万计 C、缓兵之计 D、锦囊妙计 -
15、品读写法判断诗句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鸟宿池边树,②僧敲月下门。
③一川明月疏星,④浣纱人影娉婷。
⑤宜阳城下草萋萋,⑥涧水东流复向西。
⑦沙头宿鹭联拳静,⑧船尾跳鱼拨剌鸣。
⑨春潮带雨晚来急,⑩野渡无人舟自横。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
16、阅读诗词,体会旅途中不同的景与情,完成下面的对比阅读学习单。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探究方法
探究内容
读诗词划节奏
①下面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抓意象初感知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月落”“”“”是诗人所见,“”是诗人所闻,“霜满天”是诗人所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诗人运用了的写法,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长相思》中,“ , , , ”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体诗意悟感情
③同样的深夜难眠,人生经历不同,内心的感受也不同。从《枫桥夜泊》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漂泊异乡的诗人的心情;从《长相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之情。
巧想象写画面
④读《长相思》,词人在梦境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
17、品读本课诗词,想象画面,将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补充完整。(1)、小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其中“明月松间照”是(静态 动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静态 动态)描写。品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 , 仿佛听到。山间傍晚的景色真美啊!(2)、小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中“竹喧”的“喧”字表明没有见到浣女之前就先听到了。这两句诗运用了(静态 动态)描写,用浣女、渔舟的归来衬托了月夜山村的。(3)、东东:读完本课所学诗词,我知道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中,诗人王维描写了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 B、“空山新雨后”与诗句“空山不见人”中的“空山”都突出了山的高大 C、《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描写了使人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 D、“长相思”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
18、在探寻过程中,同学们整理了多种理解字义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借助注释:根据文中注释,我知道“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 “随意春芳歇”中“歇”的意思是。(2)、结合语境:在“身向榆关那畔行”中,“那畔”的意思是“那边,这里指关外”,可知“畔”在这里的意思是。(3)、根据生字偏旁:学习“聒”字时,由偏旁“耳”“舌”可以推测出“聒”的意思是。
-
19、“品诗意自然”主题活动开始了,下面是活动的导语,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古人喜爱在山水间漫游,尤其是wáng sūn____贵族。晴时,晨起漫步榆____(yú yǘ)荫下,古sì____钟声沉沉,玄音渺渺,清幽宁静;雨时,日暮bó____舟西湖pàn____,夜雨点点更漏沉,聒____(guā guō)碎乡心,更添lí chóu____。让我们与古人同行,在诗词中探寻和品味自然的妙趣。
(1)、看拼音写字词,并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根据释义,给加点的“更”字注音并选出正确的解释。夜雨点点更漏沉:读 , 意思是。
更添lí chóu:读 , 意思是。
更gēng①改变,改换;②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③经历。
更gèng④更加;⑤再,又。
-
20、五(3)班的同学制作了几张古诗抄录卡,下面硬笔书写格式及布局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