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西门豹治邺》改编小剧本,把人物对话或相应的动作、表情补充完整。
人物:西门豹、新娘、巫婆、官绅、百姓若干 地点:漳河岸边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新娘:拜见大人!
西门豹(皱着眉头,面向巫婆):
巫婆:不,不要……大人饶命啊!
-
2、课内片段。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西门豹的“连环计”。步骤
惩治的人物
给出的理由
1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2
官绅头子
3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文中两次出现“麻烦”一词,联系所在句子,可以看出西门豹表面 , 实则 , 不动声色地。(3)、根据选文内容,想想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办法好在哪里。至少写出两点。 -
3、根据课文《西门豹治邺》的内容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填空。
①摸清底细→②→③我知道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详细一些;而和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略一些。(填序号)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西门豹说:“下一回河神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这句话运用了和描写。照样子补充句子:看到西门豹惩处了巫婆和官绅,百姓们高兴得。
-
5、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提心 面色 人烟
(2)、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心情的是 , 描写人物神态的是 , 两个词语表现了人物的心理。(3)、看到画横线的词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
6、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并完成练习。
“gān hàn____满地土,下雨水 yān____屋,姑娘向外地嫁,小伙儿难 qǔ xífu____。”这是我们村多年前的情景。后来,政府委派工作人员,帮助村民____风沙。我们凿渠挖井,蓄水 guàn gài____,shōu cheng____好了,家乡也变成了美丽 fù ráo____的好地方。
(1)、根据拼音写字词。(2)、“委派”中“派”的意思是( )。A、派别 B、派遣 C、作风 D、分支(3)、语段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管理 B、治理 C、办理 D、打理 -
7、吟诵边塞诗时,我们会联想到许多画面,也会品味出许多情感。请你读诗句,选一选。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描绘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写尽了边塞生活的凄苦。
“”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
“”倾诉了将士们以身报国的情怀。
-
8、古诗对比阅读。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②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③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②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③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1)、这两首诗都与项羽有关,都围绕着“”这一事件展开来写。(2)、这两首诗对英雄的定义是不同的,李清照心目中的英雄是的,杜牧心目中的英雄是的。
A.英勇善战
B.坚持不懈
C.宁死不屈
D.忍辱负重(3)、下面对两首古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强烈的家国情怀 C、《题乌江亭》中“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表达了对项羽自刎的惋惜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 -
9、根据古诗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1)、《出塞》借对汉将军李广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的心情。(2)、“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塞”。(3)、《凉州词》写出了戍边将士奢华的生活,表现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之情。(4)、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凉州词》中,描写戍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不惧战斗来临的诗句是“ , ”;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精神的诗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
11、读诗句,完成练习。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教 胡 马 度 阴 山。
(1)、这两句诗出自代诗人的《》。(2)、用“/”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1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即使) B、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C、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D、死亦为鬼雄(也)
-
13、根据拼音写字词,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江浙地区位于“qín lǐng一淮河”一线的东端。这里有 zuì人的风景,有优美的 shī cí , 也有很多yīng xióng háo jié的事迹:当年还是将(jiāng jiàng)军的 xiàng yǔ便是在江浙太湖一带起兵;我们的开国大将(jiāng jiàng)粟裕错过了 cháng zhēng , 却在这里保留了革命火种。
-
14、文体阅读
导盲犬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①你了解导盲犬吗?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的导盲犬会懂得很多指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避免主人发生危险。其实,训练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盲犬的训练期需要18个月左右,挑选非常严格,淘汰(tài)率(lǜ)约为一半以上,训练费用一般超过10万元。
②训练导盲犬通常是从幼犬出生两个月后开始。幼犬首先会被送往养育志愿者家中,接受“养父母”的照顾,从而适应人类的家庭生活,对人类产生亲近与信任。
③小犬一岁后就会告别“养父母”,被送到导盲犬训练基地进行大约五个月的集中学习。一个月左右的“基础课”学习后,专业的驯导员会先对这些小犬进行考核,按综合表现决定小犬的去留。接受严格筛(shāi)选后,留下的小犬将进行“专业课”学习,包括走直线、在马路边沿停下、听懂并服从所有的指令等。
④若想成为合格的导盲犬,还要参加“专业课”考试。首先要考查的是注意力。比如,英国的导盲犬培训学校会将“与猫共处”作为一个必考科目。合格的导盲犬,不仅要能与猫和睦(mù)相处,还必须能经受住猫的“挑衅(xìn)”。因为在真正为盲人服务时,一旦导盲犬的注意力被猫或其他动物吸引,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主人。此外,对于导盲犬来说,最困难的是既要服从指令又不能盲从。比如,主人命令穿过马路,但此时有汽车驶来,导盲犬就要拒绝服从,直至危险排除。因此,考试也会对导盲犬的判断力作出考查。
⑤最后一个多月的训练是导盲犬与主人共同参与的。这样主人与犬之间才会逐渐熟悉,建立信任。
⑥正是由于经过如此严格的筛选和训练,导盲犬才会成为许多盲人的“眼睛”。
(1)、第①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说明训练一只合格的导盲犬( )。A、需要很高的费用 B、很不容易 C、需要很长的时间(2)、将导盲犬的训练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参加“专业课”考试。 ②适应人类的家庭生活。
③与主人一起参加训练。 ④学习“基础课”与“专业课”。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3)、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避免发生危险。
②第②自然段中的“养父母”指的是专业的驯导员。
③经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导盲犬就可以为盲人服务了。
(4)、填空。①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的“专业课”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导盲犬的和两项能力。
②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将导盲犬称为“盲人的‘眼睛’”,说明。
-
15、主题阅读
反过来试一试
爱丽丝从小练习拉小提琴,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她是个聪明的孩子,每次练习小提琴,只要听老师演奏一遍,就能记住所有的旋律。时间一长,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对老师说:“拉小提琴实在是太简单了,我根本不用学了。”
老师听后没有反驳她,而是微笑着说:“那你就去广场上表演吧!也许有人愿意请你做小提琴手呢!”
爱丽丝自信满满地来到广场上,开始忘情地演奏。
许多人走上前来,静静地欣赏这个漂亮女孩的演出,有些人甚至还投下钱币。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爱丽丝始终不见赏识她才华的人出现。
爱丽丝垂头丧气地来找老师:“为什么我练习一首曲子只需一个小时,可想找到欣赏我的人却要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呢?”
老师反问道:“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呢?如果你愿意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练习一首曲子,那么你就能在一小时之内找到赏识你的人。”
“您不是在开玩笑吧?”爱丽丝一脸惊讶地说道。
“你为什么不试试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成功没有捷径,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机遇只留给准备充分的人。”
批注:____
爱丽丝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回去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曲子,毫不懈怠。几个月后,当她再次出现在广场上拉响小提琴的时候,果真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爱丽丝高兴极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1)、默读短文,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写短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短文中描写爱丽丝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说说爱丽丝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爱丽丝的心情
原因
自信满满
没有遇到赏识她才华的人
十分惊讶
有人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写在旁边的批注框中。(4)、老师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批评爱丽丝?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
16、选材训练想想哪些素材适合本次习作,完成下面的练习。(1)、下面哪些素材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 )
①向往已久的旅行
②第一次当小老师
③来自陌生人的感动
④二十年以后的学校A、向往已久的旅行 B、第一次当小老师 C、来自陌生人的感动 D、二十年以后的学校(2)、在以“爷爷戒烟了”为题目的习作中,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不写( )。A、爷爷决心戒烟 B、爷爷艰难戒烟的过程 C、爷爷抽什么牌子的烟 D、爷爷戒烟后的变化 -
17、完成下面的练习,明确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我们可以写( )。(多选)A、亲身经历的事 B、看到的事 C、听说的事 D、想象的事(2)、关于本次习作的重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B、可以详写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写 C、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
18、文体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大泽:大湖。传说其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③邓林:即“桃林”。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河、渭不足 足:
弃其杖 弃: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中“走”和现在的“走”意思是一样的 B、夸父与太阳赛跑,当然赢不了,人们以此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C、夸父的手杖变成了桃林,表现了夸父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D、本篇文言文是寓言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表达了古代人民战胜大自然的强烈愿望(3)、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夸父是一个的人。(填两个四字词语) -
19、主题阅读
羲和驭日
①传说远古时期,羲和与帝喾①生下了十个儿子,他们淘气开朗,还会像火球一样发光发热。这十个孩子就是九重天上的十个太阳。当时,十个太阳与母亲羲和住在扶桑树上。扶桑树是一棵神树,位于东海汤谷之上。太阳每天从这棵树的方向升起,为人间带来第一缕光明。
②每一天,太阳之母羲和都会亲自驾着威严无比的六龙车,从扶桑树上迎接一个太阳,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等到了晨曦时分,羲和就驾着车从扶桑树下升到树顶,让朝霞如火般染遍东方;正午时分,她就会驾车经过天穹,这时的阳光最热烈也最火辣;黄昏时分,载着太阳的车就会慢慢进入西方禺(yú)谷,这时的西方被夕阳的余晖洒满,黑夜即将来临。
③当太阳完全落入禺谷,世间重新迎来黑夜时,羲和就驾着车,在星光和月色的陪伴下,一路疾驰回汤谷,然后在汤谷里帮工作了一天的孩子洗去一身的尘埃,再将他送回扶桑树上休息。随后,羲和接了第二个太阳孩子,准备迎接崭新的一天。每次,只有当前一个太阳回到树上,下一个太阳才能从树上下来。就这样,十个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母亲辛勤而严格的接送下,依次在天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未出现过一点儿差错。
④____十个太阳每天严守自己的出行日程,恪守自己的职责,____人间的花草树木可以茁壮生长,粮食年年大丰收,四季有序交替。人们也根据太阳的日程创建了天文历法之一的“天干”。从此以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下万民过着幸福和乐的生活。
【注释】①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1)、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发挥想象,分别为三个时间段的太阳画面取名字。、艳阳高照图、
(2)、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驭日的故事是古人对太阳东升西落的解答。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太阳行进的位置填写到下面的太阳路线图中。
(3)、羲和为什么每天辛勤而严格地接送一个太阳孩子出现在人间?( )A、因为太阳孩子们太淘气,又太多,她管不过来。 B、因为这样可以让世间万物有序运行。 C、因为她想让太阳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D、因为太阳孩子们像火球一样会发热发光。(4)、联系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应选(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5)、文章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6)、神话不仅充满神奇的想象,还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哪位神话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给他(她)写一则推荐语吧。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
20、文体阅读
筷子
①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②早在商代,筷子称为“?”,后来改称“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③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④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玉石等名贵材料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
⑤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⑥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本文介绍了中国筷子的、、 , 以及筷子在世界上的影响。(2)、“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联系上文理解这句话,“一举”是指 , “多得”是指。(3)、画横线句子中“长”的意思是( )。A、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时间、很长的历史 B、内容很多,有很长的话说,能作长篇大论 C、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D、优点多,有中国特色(4)、筷子有很多美好的寓意,但在餐桌上使用筷子也有很多禁忌。联系生活,举一个例子,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