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下列对同学言行的描写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交流活动上,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地发言。 B、王宁的话真是一针见血 , 让同学们顿时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C、张明胸有成竹地说道 :“ 按照我的方法读书,不确定会不会有效果。” D、交流活动结束,同学们按照要求,手忙脚乱地整理好教室,有序离开。
  •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
    A、敲成玉磐穿林响(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B、青春作伴好还乡(年轻的时候) C、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D、一个个序齿排班(按照年龄大小排好顺序)
  • 3、下面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溺而不       正 B、孤城遥玉门关       一无际 C、吾盾之        D、官军收河南河北       鸡起舞
  • 4、 下面是小文整理的易错字。其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胸膛  妒忌  疑或 B、蔚问   奔赴  崭新 C、屏障  瞄准  附庸 D、摔跤   由中   衔接
  • 5、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huái)             性(bǐng) B、裂(bèng)              恶(zēng) C、笑(huá)                 蓝(zhàn) D、扣(niǔ)                 踌(zhú)
  • 6、将下列《颜勤礼碑》(局部)正确地抄写下来,做到行款整齐、美观。

  • 7、成长中,我们总会犯错,但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摔倒”,学会长大。以“我错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 8、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阅读回目,我知道课文《猴王出世》选自第回,唐僧在(填地名)收猪八戒为徒,在第二十七回,唐僧遇到了妖怪
    (2)、看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我大致能猜到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是:
    (3)、读完《西游记》,我知道唐僧西行一路走过的国家有:
    (4)、唐僧师徒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说说理由。
  • 9、现代文阅读。

    笔墨童年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蘸来蘸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哆哆嗦嗦将水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到一半,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教室。他从棉衣襟里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  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一开始就有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左右,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的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一簇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变得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个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舱底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目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佑护。笔墨为仗,行至今日。

    (1)、文中哪些事说明了乡间百姓对字纸的无比敬重?请概括其中的两件。
    (2)、“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的主要原因是(    )。
    A、“我”有老师们的亲自指点。 B、“我”四岁时就开始练毛笔字。 C、“我”得到了老师们太多关爱。 D、“我”上课时都是用毛笔记录。
    (3)、对“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渔民觉得写了毛笔字的纸是最沉的。 B、渔民觉得有字纸保佑,心里最踏实。 C、渔民觉得有了字纸相助,能多打鱼。 D、渔民觉得出海前请人写毛笔字最重要。
    (4)、短文划横线句子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相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壶”(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诋”(dǐ),诋毁;“祇”(qí),地神。“戊”(wù),天干的第五位:“戌”(xù),地支的第十一位;“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g),武器,军队,军事。

    【材料二】据《新疆日报》报道,乌鲁木齐某企业要印制包装袋,某印刷厂接下了那批活。待交货后,这家企业发现包装袋上的“乌”变成了“鸟”,于是“乌鲁木齐”被印成了“鸟鲁木齐”。于是,该企业拒不收货,要求印刷厂重新印制。印刷厂只好重新印制,遭受了重大损失。

    【材料三】“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____:“口”指____;“月”指____;“贝”指要取财有道:“凡”指____。

    (1)、根据材料一,下列依次填在“横线”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庭____    ②____弱     ③神____     ④____卫  
    A、壹   赢   祇   戍 B、壶   羸   诋  戌 C、壶   赢   祇   戎 D、壶  赢   诋   戊
    (2)、材料二中,导致印刷厂重大损失的原因是(    )。
    A、印刷厂原材料成本上升 B、印刷厂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C、印刷厂印错了字,被要求重新印制 D、印刷厂印刷的产品没有卖出去
    (3)、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三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危机意识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4)、读了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1、根据所学内容填写。
    (1)、古诗中蕴含的深厚感情令人动容。“ , 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示了战士们誓要打败敌人的决心;“ , 青春作伴好还乡”显示出杜甫得知失地收复后的欣喜。
    (2)、人们常常将《论语》中的“ , 小人长戚戚”作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应有宽广的胸怀;有人用“君子喻于义,”来告诫自己要做重情重义的君子。
  • 12、“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张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催促学生交作业时,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一个学生听罢,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张老师的意思是:
    (2)、学生的意思是:
    (3)、 猜猜张老师会怎么回答。试着写一写,语言要风趣幽默。
  • 13、仿照例句,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1)、例: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他走上领奖台,接过奖杯,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从“香、静、吵”中任选一个,照样子写一写。)
    (3)、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从下面任选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之美。)
    ①雷雨将至     ②群鸟归巢     ③球进了  
    (4)、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体会句子表达特点,再续写下面的句子)

    雨点儿真调皮,

  • 14、根据拼音写词语。

    在全国人民 bù yí yú lì (                )的奋斗下,cí xiáng (        )的祖国母亲越来越繁荣昌盛,一座座mó tiān dà lóu (                )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每个 juàn liàn (        )祖国的海外游子也为祖国感到骄傲。

  • 15、根据本册课文内容,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B、“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也充分表现出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C、“其人弗能应也。”句子中“弗”的意思是:不。 D、《刷子李》一文,描写刷子李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就能表现出人物特点,对曹小三的描写并不重要。
  • 16、关于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B、可以通过想象,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C、必须通过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否则体会不出文章表达的感情。 D、可以抓住文中描写人、事、景、物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 17、汉字有文化之韵。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下面这副清朝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对联中,暗指的岁数是(    )。

    上联: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A、82岁 B、97岁 C、130岁 D、141岁
  • 18、下面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宝钗——葬花 B、吴用——智取生辰纲 C、扈三娘——比武招亲 D、关羽——温酒斩华雄
  • 19、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这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真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男)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唐僧的书—— 一本正(真)经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B、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C、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D、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内容。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