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看着盛开的豌豆花,脸上露出了见的笑容。

  • 2、请划掉下列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1)、炎帝之少女,名(yüē yuē)女娃。
    (2)、(nì ruò)而不(fán fǎn)
  • 3、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由巴金整理。
    (2)、《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历尽千辛万苦补天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 4、仔细审题,认真填写。
    (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声笑语    代代    惊慌失    腾

    (2)、读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如果被困在电梯之中,不要 , 应保持沉着冷静,并在第一时间按下报警按钮求助。

    ②玻璃栈道周围云雾缭绕,走在上面仿佛一般。

  • 5、请划掉下列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施(chuò cuò)    石(jiāng jiǎng)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灭(xī)    乱(hǔn) B、水(hóng)        流窜(chuàn) C、(sòng)      一(xiàng) D、(tān)    成(jì)
  • 7、说话有艺术。

    在公园里,你的好朋友庞庞爬树摘花,还说没有人看见。你听了之后,生气地批评他说:“

  • 8、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在小组里交流某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应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2)、小组讨论时,我们要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 9、小练笔。
    (1)、从“风”“烟花”“雷雨”中选一个事物,用上下面的一两个词,写一段话。
    霎时  顿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2)、选择下面的一种事物,再选择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描写它。
    事物:小狗  云  猫  雪

    表示时间的词: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选事物  写句子:

    (3)、“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方式,深受青年人喜欢。炭炉、茶壶和烤物,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感,满足了大家休闲放松的需求。小峰的妈妈在周末“围炉煮茶”后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写道“一日得闲一日仙,慢煮闲茶听呢喃”。
    ①请你根据小峰妈妈的朋友圈展开想象,再把你想到的画面写下来。(不少于40字)

    ②小峰想用相同的句式在妈妈的朋友圈发表评论,他可以这样写:

  • 10、四字词语。
    (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    窃窃语    欲聋    鸦无声

    天    响云霄    低    悄无声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可以形容声音大的词语:

    ②可以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3)、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对应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①私下里小声交谈。                                  

    ②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③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4)、读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战斗的号角 , 鼓舞着每一个战士的心。

    ②王老师正在讲课,而浩浩和同桌趁老师不注意,在台下

    ③班主任一宣布取消秋游,班上顿时 , 议论不断。

  • 11、根据情境提示,完成填空。
    (1)、黄昏时分,莉莉看到落日的余晖映入了深林,又洒落在幽暗处的青苔上,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鹿柴》中的诗句:“。”
    (2)、《鹿柴》中“”两句,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突出了山的空寂冷清。
  • 12、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阅读时,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声音和味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2)、在横格纸上写字,字要紧贴着上方的线写。
  • 13、按要求写句子。
    (1)、教室里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2)、树上的叶子落了。(改为拟人句)
    (3)、妹妹很喜欢学校开展的劳动课。(改为设问句)
    (4)、围绕“非常艰苦”的意思,写一个排比句。

    那时条件非常艰苦

  • 14、对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拟人)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 C、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反问) D、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排比)
  • 1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D、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一只鸟从树上落了下来。(改为比喻句)
    (2)、爬山虎贴着墙一点一点地往上生长。(改为拟人句)
    (3)、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改为排比句)
  • 17、读一读,再按要求填空。
    (1)、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把当作人来写,又把比作 ,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2)、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月夜美景图。

  • 18、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5)、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6)、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削出高质量的陀螺呢?    
  • 19、下列句子中,不是设问句的一项是(    )
    A、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B、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C、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D、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20、下列句子中,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 C、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D、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