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填空。(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两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是“巧渡”和“强渡”。诗中的“”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红军战士。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句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描写,从这些词语中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的;画横线处运用了描写,从中能感受到他对敌人的。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中重复使用“只听见”,起到了(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填序号)的作用,更加鲜明地表现了。
-
2、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用表示“说”的词语仿写句子。
妈妈把我送到学校门口,再三叮嘱我:“上课要认真听讲。”
-
3、理解填空。(1)、《七律·长征》是(作者)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前夕的一首诗,诗中的“ , 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五岭 , ”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金沙水拍云崖暖,”通过一暖一寒的对比,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 三军过后尽开颜”则描写了红军翻越雪山后即将迎来胜利的之情。(2)、爱国,是中华儿女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表现了五位壮士的精神。(3)、《开国大典》一文再现了(时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依次写了“群众入场”“”“”“群众游行”等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的诞生的感情。
-
4、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2)、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修改病句)(3)、狼牙山五壮士牺牲生命,不向敌人屈服。(用关联词语填空)
-
5、按要求完成词语检测。(1)、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全神 钉铁 热血
高下 身骨 排山
①他地听着课,一点儿也没注意到外面的动静。
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李大钊地说:“不知道!”
③这位老党员的演讲刚结束,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的掌声。
(2)、使用丰富的词语能为表达增光添彩,请照样子,用表示“说”的词语填空。“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①“这边的景色很漂亮,你们快过来看呀!”我兴奋地着远处的伙伴。
②“没关系,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我们继续努力。”我轻声着失落的朋友。
③看到国庆阅兵的盛况,爷爷:“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
-
6、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B、万水千山只等闲(平时) C、五岭逶迤腾细浪(山脉弯曲绵延的样子) D、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队伍)
-
7、看拼音写词语。
国庆节那天,xióng wěi的天安门广场上旗帜飘扬,花团锦簇。人们怀着xǐ yu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huì jí在这里,参加隆重的国庆盛典。气势háo mài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身着zhì fú , 威武刚毅,按cì xù排列方阵,等待jiǎn yuè。生活情境
-
8、看拼音写词语。
pān dēng
wán bì
báo zi
gāo cháo
tiào wàng





zhuàng liè
zhèng fǔ
wài bīn
yù dìng
wéi lán





jiù wèi
xuān gào
píng tǎn
sù jìng
yǔ diào





-
9、看拼音写词语。
fǎ lǜ
xuán yá
guò dù
tiě suǒ
jù lí





jù lí
fèn zhàn
dēng zhǎn
xiàng qí
xiǎn yào





-
10、读句子,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1)、他绷着脸,用力将松弛的琴弦绷紧,准备调试出完美的音色。(2)、在隆重的庆典现场,礼炮“轰隆”作响,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共同见证这一盛大时刻。
-
11、选出每组中的错误读音,并改正。(1)、逶迤(wěi) 磅礴(páng) 瞻仰(zhān) 副手(fù)(2)、崎岖(qí) 山涧(jiān) 擎着(qíng) 不屈(qū)(3)、岷山(mǐn) 旗帜(zhì) 抡起(lūn) 沸水(fèi)(4)、屹立(yì) 贵宾(bīng) 贯穿(guàn) 手榴弹(liú)
-
12、背上行囊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脉搏。世间最美的画卷绘的是祖国山河,最动人的诗篇颂的是祖国山河,最炽热的情感亦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回想你看到过的山川美景,从中选择一处,用几句话描绘它的美吧。记得用上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哟!
-
13、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检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①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寓居:寄居。②漏断:指深夜。③省:知晓。
(1)、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词人所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作者是苏轼,二者并称“苏辛”。“西江月”和“卜算子”都是词的。(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缺月/挂/疏桐 D、寂寞/沙洲冷(3)、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衬静,描绘出夏夜乡村的宁静美好。 B、“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C、两首词都运用了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 D、两首词都通过描写夜景来抒发情感。(4)、《宿建德江》和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月夜景色,但有不同之处,请补全表格,进行对比。《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描写的月
江月
②
①
表达的情感
④
对乡村景色的喜爱,对③
⑤、寂寞
-
14、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填空。(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黑云”比作 , 将“白雨”比作 , 这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写出了这场雨的特点。阅读时要能从读到的内容想开去。读这两句诗时,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句中的“客”指的是。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3)、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作者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下列句子中,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B、岁月如风,轻轻拂过,却在不经意间带走了我们的童年。 C、生命是石,擦出星星之火;生命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生命是灯,照亮前方的路。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2)、仿照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
16、旅行所见所感小全坐船游览长江的时候,看到湍急奔腾的江水,想到了下面这首诗,请你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____,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
(1)、请你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补充诗句: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从出发,到去。(3)、“”与“”形成对比,写出了诗人行船的速度很快。 -
17、【打卡海滩】小真分享了她画笔下的海滩,请你根据开头写一段话,帮她介绍一下海滩景象。

海滩上真热闹!
-
18、小美分享了在海洋馆中的见闻,读一读,完成练习。
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海洋馆,看到水底的海参懒洋洋地趴在绿油油的水草上,海龟慢腾腾地在沙石上悠闲地散步……
(1)、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很有画面感,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吧!(2)、读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写一写。 -
19、小全分享了在集市上的见闻,请你帮他补全内容。
集市上的物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大枣红得像小灯笼 , 哈密瓜甜得像蜜一样 , 羊肉串香得……我们购买了好多特产,虽然累得 , 但心里却开心极了。
-
20、参加“与爱同行”征文活动,分享爱的感受,传递爱的温暖。
“与爱同行”征稿启事
围绕“与爱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稿件。
内容: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它像阳光,像雨露,像微风……从小到大,你的生活中一定充满了爱,既有你对自然万物、家人朋友、家乡祖国的爱,也有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对你的爱。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或者选择你最喜爱的一个物品、一处风景……记录生活中的爱,分享你对“爱”的体验。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分段叙述,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校园文学社
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