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kuī tàn
fǔ làn
shāo wēi
bō li





huā lěi
dān bó
cǎi hóng
mǎ tí
lǐ mào





-
2、读句子,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1)、天蒙蒙亮时,草原上的牧民们便伴着蒙蒙细雨,陆续走出蒙古包,开始了忙碌的一天。(2)、质检员严格参照标准,仔细检查了这批刚生产的衣服,发现布料颜色有差别,质量也参差不齐。他立刻上报这一情况,并请求上级部门差遣专业人士处理。
-
3、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渲染(xuān xuàn) 勾勒(lè lēi)
迂回(xū yū) 芭蕉(bǎ bā)薄暮(bó báo) 羞涩(shè sè)
妩媚(wǔ fǔ) 花苞(báo bāo) -
4、学校即将举办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比赛。请你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提示整理演讲稿,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演讲内容更有说服力。
确定的演讲题目
引用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选择的有代表性的事例
-
5、课外阅读。
①一个冬日的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咔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其余孩子脸色煞白,连哭声都卡在喉咙里,还有人踉跄着后退。而罗盛教听到叫声,知道出了事,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②他一边跑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③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拖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膊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了水里。
④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又一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⑤石田里许多朝鲜村民闻讯赶来,团团围在罗盛教身边,失声痛哭。被罗盛教营救的孩子崔莹感激涕零,说:“罗叔叔舍身救了我,我要亲自去安葬他。”他的母亲流着泪说:“罗同志为救崔莹而牺牲,他的恩情我们这辈子也报不尽啊!”
⑥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时任朝鲜领导人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选文有删改)
(1)、结合事情的发展过程,补充下面示意图。
起因:→经过:→结果: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光荣地牺牲了(2)、读第②段,找出描写罗盛教第一次潜水救人的句子 , 并把体现营救过程的动词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3)、第⑤段使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对村民们的描写属于“”的描写,对崔莹及其母亲的描写属于“”的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4)、读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罗盛教有着怎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
6、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填空。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纹丝不动”的意思是 , 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原因是。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邱少云比作 , 突出了他的崇高革命精神。
-
7、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1)、照样子,补写句子,表达出“说”的意思。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①听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爸爸:“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时事热点
②“这道题我又做错了。”笑笑挠了挠头,。
(2)、下面是小文同学观看乒乓球比赛后写下的作文片段。老师给这段话提出了两点修改建议,请你根据老师的建议,帮她修改完善。我和姐姐坐在屏幕前,心中无比激动。中国运动员的表现精彩极了,当看到他们取得胜利的那一刻,我说:“他们太棒了!简直是我的偶像!”姐姐说:“他们是全中国的骄傲!” 建议1:用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中国运动员精彩的表现”写得具体一些。
提示:可以用上“是那么……是那么……”“只听见……只听见……”等词语。
建议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说”的意思,请用合适的词语或细节描写替换加点部分。
我:“他们太棒了!简直是我的偶像!”姐姐:“他们是全中国的骄傲!”
-
8、对课文《灯光》中关于“灯光”和“火光”的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及对战时生活的怀念。 B、文章对书上插图中灯光的描写,体现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C、文章写战场上的火光——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产生的那一星火光,意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伟大壮举。 D、文章结尾对灯光的描写让我们领悟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
-
9、对“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焚烧时的伤心。 B、直接写出了“我”对敌人的仇恨。 C、表现了“我”与邱少云之间深厚的情谊。 D、侧面衬托了邱少云同志的伟大精神。
-
1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检测。(1)、捐躯赴国难,。(2)、即使身份低微,也应为祖国的强盛竭尽全力,正如陆游所言:。(3)、“ , , 不可以尺寸与人。”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在我们耳畔回响,提醒着我们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4)、《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这篇课文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的崇高革命精神。
-
1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驱赶一切失落 ②照亮漆黑道路 ③安慰孤寂心灵 ④指引船舶航行
灯是前进的方向,____;灯是希望的使者,____;灯是黑暗的克星,____;灯是温暖的代表,____。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
1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问我:“记者,你见过电灯吗?”(语言描写) B、她对那个神秘的盒子充满了好奇,心想:“那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呢?”(心理描写) C、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心理描写) D、他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
-
1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
1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____战士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____在面对数量远远超过我方的敌人时,他们____没有一个人退缩,____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最后战胜了敌人。
A、因为……所以…… 既然……就…… B、因为……所以…… 如果……就…… C、如果……就…… 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
1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防守高地的战士们聚精会神地盯着越来越近的敌人,准备以死相搏。 B、战场上,战士们自言自语地互相鼓励,奋勇杀敌。 C、开国大典上,礼炮齐鸣,那声音震天动地 , 宣告着新中国的诞生。 D、八路军居高临下 , 对着山谷中的敌人一阵猛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
16、用“烈”字组成的词语填空。
的战斗打响了,我军向敌人发动了的进攻。突然,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荒草,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但是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忍着的疼痛,纹丝不动,直到最后牺牲。
-
17、根据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读音;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千钧一发”的意思是。
-
18、按要求完成字音检测。(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皖南(wǎn huàn)围歼(qiān jiān) 电钮(niú niǔ)山坳(yòu ào) 伪装(wèi wěi) 干涸(gù hé)
(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词注音。①少年们站在海边,望着海平线处璀璨的日出,心中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憧憬。
②为了完成任务,这个坚强的战士在黑魆魆的夜里蜷缩着身体,忍受着疼痛,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
19、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这块浮雕作品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时的一个战时普通场景。请你认真观察,展开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介绍这块浮雕。

(“面”的描写)这块浮雕作品刻画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场面。(“点”的描写)只见前面的八路军战士拿着枪,躬身穿过高粱地,。 -
20、课内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选段为我们展现了( )的场面。A、群众入场 B、典礼开始 C、阅兵式(2)、选段在对各个方阵进行描写时,选取的角度和突出的特点不一样。其中,描写海军突出的是 , 描写步兵突出的是 , 描写炮兵突出的是。
A.武器及队形的特点
B.方阵行进的特点
C.服装颜色的特点(3)、选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其中对各兵种的具体描写是“”的描写,对所有军队的描写是“”的描写。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群众的心情。(5)、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