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语段,完成练习。

    园子里, yīng tao____树上结满了果子, hú dié____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弟弟在园子里一会儿捉 mà zha____、追qīng tíng____,一会儿跟着父亲bá  cǎo____、chǎn dì____,玩得不亦乐乎!我想:不管是住在(yàn yān)园的季羡林爷爷,还是诗人范成大笔下“未解供(gòng gōng)耕织”的儿童,都会羡慕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2、生活中,我们常用“小蜜蜂”形容勤劳的人,用“千里马”赞誉能干的人,用“百灵鸟”来赞美歌声悦耳的人。现在,请你从熟悉的人中挑选一位,聚焦于他(她)某一方面特点,通过典型事例,结合你在本册书中学到的描写技巧,如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或通过间接描写,如他人的反应和感受,来展现这个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书写工整。
  • 3、捅马蜂窝

    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跑了。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⑨过了些天,我惊魂稍定,爷爷指着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儿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⑪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⑫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节选自《冯骥才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1)、表演要梳理剧情: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2)、表演要基于剧本:围绕“要不要捅马蜂窝”这个话题,讨论剧情,讨论要有理有据。爷爷:(不赞成)捅马蜂窝,

    奶奶:捅马蜂窝,我是从“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这句话中体会到的,尤其是“一捅就下来”中的“一……就……”充分说明捅马蜂窝很简单。

    (3)、表演可丰富剧本:聚焦“捅马蜂窝”的过程,增补剧情,增补要合理。

    “捅马蜂窝过程”片场

    捅马蜂窝时需营造的氛围:

    爷爷:当淘气孙子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我在屋内是这样呼叫的:“

    我:“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这里需要这样补充画面: , 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捅马蜂窝这一剧情的气氛和我的心情。

    (4)、表演最后一环:采访主角,还原角色内心真实想法。

    你好!请问你从开始非常兴奋地去捅马蜂窝,却被蜇发烧,到后来却惦记“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这前后表现如此不同,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 4、课内阅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根据短文,给人物设计一张个人名片。

    姓名:  严监生    
    外号:

    代表事件:

    经典动作:

    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出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作者是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严监生的描写,此时的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你能想到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状态,如果他能说话,此时他可能会说:“
    (3)、后人评价严监生时,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吝啬,二是勤俭持家。你赞同哪种说法?说说理由。
  • 5、读一读下面的描述,猜一猜写的是名著里的哪个人物。
    (1)、他因遭受高俅陷害而流落梁山,武艺高强,人称“豹子头”。
    (2)、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义薄云天。在三国时期,他因忠诚于刘备而名垂青史。
    (3)、他因打破琉璃盏被贬下凡,在流沙河为妖,后成为唐僧的徒弟,武器是降妖宝杖。
  • 6、下面的故事名与书名出处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 B、千里走单骑——《水浒传》    宝玉和众人结社赋诗——《红楼梦》 C、煮酒论英雄——《水浒传》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三国演义》 D、大战红孩儿——《西游记》    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
  • 7、综合性学习。

    班上正在开展以“汉字真有趣,汉语有学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使用至少三种方法搜集资料。你的方法有
    (2)、下面是关于“马”字的不同字体,请连线字体对应的名称。

    楷书

    小篆

    甲骨文

    隶书

    金文
    (3)、同学们收集到四个有错别字的广告牌,请圈出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改正在括号里。
    天长地酒敢为天下鲜默默无闻众所粥知
  • 8、阅读就像一场旅行,根据课文填入诗句,帮忙补全对话。
  • 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新闻。(一处词序颠倒,一个错别字,一个错句,一处词语重复)

    “……3、2、1,点火!”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指挥员令下一声,搭栽神舟十九号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直冲云霄。夜空把火箭的尾焰照亮,如同白昼一般,瞬间立刻照亮每一位在场观看者的面庞。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10、从所给动词中选词填空,并根据例句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弯 鼓 合 瞪 塌  叉 撑 掐
    例: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他着腰,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仿写:
  • 11、汉字文化馆正在征集宣传语,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兼备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走过数千年历史仍熠熠生辉 B、书法是镌刻在时光里的艺术,一针见血地写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C、汉字,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具有无与伦比的美。 D、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B、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C、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D、我们要弄清楚《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
  • 1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的“夫”正确读音是 , 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fū    
    B.fú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1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今日东京御街热闹非凡。行人熙熙攘攘,各色铺子货物齐全。____走街叫卖,汴河两边的____皆已客满。御街最大的酒肆潘家楼座无虚席,有文人____在品酒斗诗,一群闲汉围着叫好助兴。

    A、郎中  客舍  墨客 B、货郎  客舍  墨客 C、货郎  店家  墨客 D、货郎  店家  郎中
  • 15、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惠(非常) B、孔君平其父(拜访) C、却看妻子愁何在(男人的配偶) D、物莫能(刺破)
  • 16、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湖  停  淡 B、  娱  快   C、半夜三  加  正   D、  唬  呆  惊
  • 17、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经典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是镜子,对照历史我们会以qīng xǐng的意识shěn shì自我;它是无言的军师,chū móu huà cè , 为你解难答疑;它更是一座座dēng tǎ , 充满光明和力量,指引人类,勇敢地bēn fù zhǎn xīn的征程。

  • 18、张桂梅校长说过:“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你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你以“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4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9、名著分享。今年我们读了很多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也认识了许多名著中的人物,书中的哪个人物深深吸引了你?假如他(她)来到了2025年,需要用到聊天软件,请你给他(她)设计一个网络头像、一个网名和个性签名,并说明设计理由。

     

    网名:

    个性签名:

    设计理由:

  • 20、阅读感受。“三”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很有特色,在四大名著里也有体现,四个同学聚霸在一起聊阅读体会,你觉得他们说得对的用“正确”表示,说得不对的用“错误”表示。
    (1)、小美:《红楼梦》中,刘姥姥乐观风趣、知思图报,三进大观园。
    (2)、小丁:《西游记》中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三借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
    (3)、小芳:《三国演义》中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4)、小东:《水浒传》中鲁智深疾恶如仇、有勇无谋,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民除害。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