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果要用文字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他(她)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让你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这位老师特点的事情来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2、课外阅读。

    天鹅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芦苇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我总算亲眼看见了。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

    但它自己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第1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话题的转换。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天鹅的独特的美的,并完成填空。

    ①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

    初见这只美丽的天鹅时,“我”的表现可以用句中的“”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我”的这些反应从侧面突出了

    ②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作者把天鹅的羽毛比作 , 接着展开想象,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来表现天鹅的羽毛的特点。

    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这句话把天鹅与进行比较,句中用“”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它的独特的美。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天鹅的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4)、短文第2自然段对天鹅的外形描写十分生动贴切,请你仿照这种写法来写一写你喜欢的某种动物的外形。
  • 3、口语交际: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中午,成成见同桌状状从食堂打饭回来,便问状状:“你去食堂打饭,打饭的队伍排得长不长?”状状说:“队伍排得倒不长,就是有点儿粗!”

    (1)、状状的言外之意是:
    (2)、如果你们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班级公约,但你发现还是有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排队,你会怎样劝说他们?
  • 4、根据“细腻”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细致光滑:
    (2)、(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 5、根据语境填空。
    (1)、《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人要做 , 不要做 , 而对别人
    (2)、这段时间我们学过的民间故事有《》《》,我知道的民间故事还有《》《》。
    (3)、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诗词能言志,陆游说:“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6、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真香。(改成夸张句)
    (2)、海力布勤劳善良。海力布热心助人。(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4)、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 7、按要求完成练习。
    (1)、按要求写成语。

    千变万化(含数字)

    负荆请罪(来自历史)

    津津有味(AABC式)

    (2)、根据句意用“观”字组词填空。

    ①今天晚上,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去演出。

    ②只有留心周围的事物,才能有所发现。

    ③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人们去公园的好时机。

    ④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是先 , 再做决定。

  • 8、 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C、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D、挑拨珍宝   远大理想   观看演出
  • 9、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完壁归赵 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 B、同心胁力 负荆请罪 一泻汪洋 C、震天动地 金碧辉皇 人影卓卓 D、临危不惧 举世闻名 千古流芳
  •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lù) 抵(yù) 石(liú) 眼(liǎn) B、(lüè) 子(móu) 牲(xī) 见(hàn) C、(sǒu) 筐(luó) 垂(màn) 州(háng) D、受(xǎng) 弃(xián) 伴(péi) 好(sì)
  • 11、 看拼音,写词语。

    huà kuàng

    ēn huì

    dīng zhǔ

    bēng tā

    qīn lüè

    huī huáng

    fù jīng

    qǐng zuì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12、习作。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春游活动、观看“天宫课堂”……这些校内外的多彩活动,你参加过哪些呢?请你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经历,题目自拟。要求: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作时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 13、语文实践。

    2024年10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学校组织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下面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本次演讲的素材?(    )(多选)
    A、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B、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D、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2)、为了丰富演讲内容,你打算选用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作为素材。你会选择什么故事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 14、现代文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顿时不安起来。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①“要勇敢一些! 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 江——姐——”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的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梳理选文内容,补全导图。

    (2)、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被转移的同志们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的场面,其中,“点”是对的描写;“面”是对的描写,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
    (3)、读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画横线的句①是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两层意思,请你进行分析。

    ②画横线的句②中的“挺立”一词能换成“站立”吗?为什么?

    (4)、下列对题目“最后的时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B、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C、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的最后时刻 D、反动派最后的疯狂时刻
    (5)、在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请你写下来。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又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小标题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面”的句子和描写“点”的句子。
    (3)、下列关于点面结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对“面”的描写,表现出五位战士整体的团结勇敢。 B、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最重要的就是把“点”写好,对“面”的描写可以略过。
    (4)、选文最后两句话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 1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位卑”,这是陆游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 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这是李纲的家国情怀——祖国山河,誓死捍卫。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来记叙的,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除了五位壮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的郝副营长和的邱少云。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2)、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这句话重复使用了“是那么”一词,可以起到(    )(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②我也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18、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情景,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狼牙山五壮士》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写。 C、《灯光》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的。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邱少云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的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雨中的桃林,幽静得像是仙境。
  • 2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