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胆想象,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根据事物的特点,发挥想象,照样子,写一写。

    例:树叶躲在菜园里,想在青叶间,长成宽宽的扁豆。

    躲进菜园里,想在青叶间,长成

    (2)、根据提示,补全句子。

    我想象的果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果树的种类)……秋天一到,它们就(果树的行为)。

    (3)、圆从课本里跑了出来,它会来到哪里呢?又会变成什么?发挥想象,填一填。
  • 2、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宇宙的另一边》中,宇宙另一边的“我”与现在的“我”动作是完全一样的。
    (2)、《宇宙的另一边》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馋得淌口水,动物们以为下雨了。
    (4)、《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变成了树,“我”的妈妈其实并没有发现。
  • 3、【走进想象的世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一起走进想象的世界。

    走进想象的世界:你看,在神(密  秘)的①yǔ zhòu的另一边,还有一个“我”。当我们的②sī xù③chuān yuè时空,来到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我感到身上发 , 原来我变成了我最【愿望  希望】变成的形壮  状:一棵长满各种鸟窝的树鱼、小④hú li……都来了,呀,我的妈妈也来了,还带来了巧(刻  克)力、⑤xiāng cháng等⑥líng shí。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____我嘴 , ____口水直 , 肚子也“咕噜噜”直叫。小动物们却不管我,【陆续  继续】津津有味地吃着。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yǎng) B、鱼(è) C、嘴馋(cán) D、(tǎng)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词语。
    (3)、语段中,括号里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密    状    克 B、秘    壮    克 C、秘    状    克 D、秘     状    刻
    (4)、语段中“淌”的意思最可能与(    )的意思有关。
    A、 B、 C、 D、
    (5)、语段中,“【    】”中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  陆续 B、希望  继续 C、愿望  陆续 D、愿望  继续
    (6)、下列词语和语段中的“咕噜噜”不是同一类的是(    )
    A、沙啦啦 B、轰隆隆 C、叮咚咚 D、哈哈笑
    (7)、在语段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 B、不但……而且…… C、尽管……还是…… D、因为……所以……
    (8)、下列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一项是(    )
    A、垂涎三尺 B、津津有味 C、狼吞虎咽 D、唾手可得
    (9)、下列对画横线的句子概括最简洁的一项是(    )
    A、变成了树。 B、我变成了一棵树。 C、我变成了树。 D、我变成了长满鸟窝的树。
  • 4、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顾六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一定有许多记忆深刻的事,有许多难忘的人……请你用具体事例写出这份情感。(30分)

    要求:题目自拟;把事情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 5、 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年级师生们开展了“魅力非遗”系列主题活动,带你一起去了解北京的非遗文化。

    材料一:

    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杰出代表,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聚元号弓箭制作始创于清朝乾隆时期,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聚元号弓箭因其精准的力道、细腻精致的画活(弓箭装饰)成为皇家御用弓箭。到今天,“皇家御用兵工厂”仅剩聚元号弓箭铺传承了下来,它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保留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弓箭锁。

    材料三:

    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工匠通过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通过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之久,才能制成一张正宗的聚元号弓箭。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民族传统。选用传统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侧一面是贴上牛角,弓身在不上弦的时候,也弯曲呈外翻的弧形,故而称为反曲复合弓。制作工序大致分成弓的功能性的“白活”和装饰性的“画活”以及制作弓弦三个主要阶段。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考究,材料上乘,精益求精。

    (选自人民网《我是“守”艺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有删改)

    (1)、 围绕“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这一非遗的介绍,根据三则材料完成下图。

    传统手工技艺 

    我发现,写得最详细的是材料 , 这样写的好处是

    (2)、结合材料,聚元号弓箭有可能陈列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的(    )(填序号)
    A、发展成就区展厅

    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文化提升、环境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集中展示

    B、未来空间展厅

    集中展示了朝阳区“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

    C、历史长廊展厅

    利用文物、展板、多媒体等对朝阳区历史上重要景观及事件集中展示

    D、数字沙盘展厅

    提供数字城市运营理念和功能架构的系统展示

    (3)、在“魅力非遗”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对非遗保护进行了相关调研,对“如何做好非遗的传承”展开了讨论。

    非遗保护现状:

    近年来,部分非遗项目由于难见经济效益和远离人民生活等问题,传承形势依然严峻: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面临无人愿学的窘境;龙蟒装传统装帧技艺目前全国仅有一个传人⋯⋯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这些非遗项目正在慢慢消失。

    同学们的讨论:

    完善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这样能够确保非遗保护有法可依。

    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非遗进行整理和数字化保存。

    可以给非遗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工作室建设的支持。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就“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 6、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第二次绿色革命

    ①世界上的水稻种植,由高秆品种改良为矮秆品种,亩产增加150千克左右,被国际上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而水稻杂交,又将比常规品种增产20%~50%,国际上认为这将是第二次绿色革命。

    ②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都丧失了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许多西方学者甚至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外国搞了多少年没搞出来,袁隆平能搞出来吗?”“水稻杂交,只是美好的幻想。”⋯⋯人们议论纷纷,各种观点都有。但袁隆平有自己的主意,他既不争,也不辩。幻想吗?世界上没有一种科学不是从幻想开始的。

    ③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幻想变为现实。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展开了科学幻想的翅膀。袁隆平提出了通过“三系”进行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这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④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带着科研小组在海南岛的南江农场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他们给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越了成功的第一步。

    ⑤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突破了难关,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郁郁葱葱的杂交稻,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从1976年到1989年,累计推广杂交稻7.6亿多亩,增产稻谷2000亿千克。

    ⑥中国之声记者曾多次采访袁隆平院士,他是稻田里的“追梦人”,他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一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守护了近70年。

    (1)、 根据短文内容,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填写完整。
    决定要啃“硬骨头”→→杂交稻培育成功
    (2)、 面对水稻杂交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同人的观点是怎样的?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不同人

    观点

    西方学者

    外国搞了多少年没搞出来,袁隆平能搞出来吗?水稻杂交,只是美好的幻想。

    袁隆平

    (3)、第④段“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这句话中,你从“跳”字体会到当时他们的心情,从“小心翼翼”中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4)、在第④段中,除了画线的句子,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袁隆平科研小组不懈的努力?用“波浪线”画下来。
    (5)、袁隆平院士被称为稻田里的“追梦人”,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7、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常怀一块“石”

    刘瑞琪

    ①这时节,家乡的场边、地头、菜园里的大头菜、勺子菜等长得丰茂,人们喜欢用它们来腌菜。

    ②腌菜程序繁多,要择洗、晾晒、揉搓、入缸、撒盐、倒缸等,还有一个程序少不了,要用一块圆溜溜、滑亮亮的石头,压在盖大瓷缸的木盖上。这块石头,被称为“压菜石”或“腌菜石”。小时候,我不明白腌菜缸上为什么要压着一块石头。母亲告诉我:缸里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菜支棱着,要是不盖严压实,它们沉不下去,浸不透盐。如果遇到大风天,盖子容易被风刮掉,会落进去灰尘、垃圾,压上石头就稳当了。

    ③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石头,平常,不起眼,但作用多,可不止用来压腌菜缸。我小时候顽皮,常随父亲下地玩耍,回家的路上,父亲推的一车肥料却到了地里,独轮车就空了,我非要坐小车让父亲推回家。父亲把我抱到小车的一边,又到路边找来一块大点的石头,搬到车的另一边,推着走。对父亲这种奇怪的做法,我当然不明白。父亲解释说:“这是‘压车石’,重量要和另一边的物品差不多。要是没有它压着,车子偏重,推起来不稳当,容易翻车,你在上面坐着也不安全。有了这块石头,两边的重量就平衡了,既安全又顺当。”

    ④后来,我留意观察,岭坡、沟底这些三角四棱的石头也别有用途。人们割麦割稻,镰刀用钝了,回头找块平滑一些的石头,蘸了沟渠里的水,蹲下磨一磨,镰刀又变得锋利锃亮。坐渡船到对岸镇子上学,到了岸,船空了,船老大系上缆绳,也要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防止船被火风刮翻。

    ⑤这些小石头垒墙盖屋当不了大用处,却被人们用在生产生活的小环节上,用得恰如其分,也给了我们人生的一点启示。浮躁时,用“压菜石”压住,让身心沉稳下来;懈怠时,用“磨刀石”及时磨砺,重新焕发精神,激发前进的动力;取得成绩骄傲时,用“压车石”调整心态,免得失去平衡翻车;遇到大风大浪时,用“压舱石”稳定重心,让信念不发生动摇。

    ⑥现在的我,心里常常怀有一块“石”,关键时用一用,借势发力,适得其所,对于人生大有益处。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1)、 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种类

    作用

    压菜石

    把菜压下去浸透盐,防止灰尘、垃圾落进去。

    压车石

    磨刀石

    压舱石

    (2)、 石头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你根据短文内容进行连线。

    (3)、受到短文启发,你心中也可以常怀一块“石”,它是什么?对你有什么意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 8、“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9、小明制作传统文化小报,需要引用一句和“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相同思念之情的诗句,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10、 小明想引用诗句来形容中国航天人在克难攻坚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下面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莫道君行旱,更有早行人。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六年级的同学们在中国第九个航天日到来之际,召开了“仰望星空,追逐星辰大海”主题读书分享会,同学们讲述了不同时期航天人的故事。中国航天人zhù就了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推动了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材料中有“zhù就”一词,其中“zhù”字,小明查《现代汉语词典》后,根据意思,应该选择的一项是(   )
    A、注:灌入 B、筑:建筑;修建 C、铸:铸造 D、助:帮助;协助
    (2)、下面词语中的“坚”与“攻坚”的“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坚不可破 B、坚持不懈 C、坚如磐石 D、无坚不摧
    (3)、把材料中的“推动”换个词,但意思保持不变,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推移 B、推行 C、推进 D、推广
    (4)、下列句子中的“举”与材料中“举世瞩目”的“举”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航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B、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值得举国欢庆。 C、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办。 D、为营造安全文明的参观环境,中国航天博物馆实施全员实名预约参观的举措。
  • 12、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
    (1)、程____
    A、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 B、经历;经过。 C、遍;一个一个地。 D、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
    (2)、坚贞不____
    A、委屈;冤枉。 B、屈服;使屈服。 C、弯曲;使弯曲。 D、理亏。
  • 1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含错字的词语选出来。
    (1)、
    A、侵袭 B、机器 C、书藉 D、见微知著
    (2)、
    A、匪陡 B、哀思 C、证实 D、翻箱倒柜+
    (3)、
    A、可靠 B、唯恐 C、加速 D、心平气合
    (4)、
    A、真理 B、惊皇 C、不禁 D、死得其所
  • 14、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和“承载”的“载”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 15、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美观。

    xiāo

    xíng

    yàn

    kòng

  • 16、“聊天机器人” GhatGPT、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有人认为科技点亮了生命之光,也有人担心科技对人类有潜在威胁。对此,你如何看?请写一篇科幻故事来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有故事情节,能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②想象大胆合理;③不少于 45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 17、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

    ①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有人逝:"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②1958年,邓稼先在接受研制原子弹历史重任时,对妻子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都会过得很有意义,就算死了也值得。”谁也不曾想到,他一走便是杳无音信的28年。茫茫大漠荒滩中,他苦干惊天动地事,却甘做隐姓埋名人,为中国核武器事业耗尽毕生心血。临终时,他牵挂的仍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扎根荒漠的,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才生,却告别恋人和优渥的生活,用大半生年华守护荒野大漠的700多座洞窟。退休多年来,她每年仍有大半时间在敦煌,潜心研究石窟。她说:“国家把你培养出来,你怎么报国?就是要去做实际的工作。尽管我老了,但能为敦煌做些事,还是要做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辈子躬耕田野,用一粒粒种子造福中国、改变世界。 在他的心中,“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③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标注着一段段奋斗征程,始终指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荣梦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淡个人得失名利,方能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甘于奉献,才能知重负重、勇毅笃行,以“小我”成就“大我”。

    ④毛泽东曾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016年,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她想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90后林海卫士”王德朋,毕业后选择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腹地,秉持着“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的信念,克服北疆冬季零下50多度的极寒考验,与战友们一道战天斗地,守护着95万公顷原始林和200余公里中俄边境线的防火安全,用青春践行“最北、最冷、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的铮铮誓言。 无数有志青年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奋斗,用赤子情怀与辛劳汗水谱写了壮美的青春赞歌。

    ⑤“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只要每个人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有删改

    (1)、梳理本文的观点和用来论证观点的事例,完成思维导图。
    (2)、下列名言警句最适合用来证明观点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B、为天下人谋永福。(林觉民) C、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
    (3)、下列事例不适合用来证明观点一的一项是(     )
    A、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究核潜艇。 B、张桂梅默默耕耘40余年,用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 C、奥运健儿徐梦桃苦练16年,终获冬奥会冠军。
    (4)、你是怎样理解“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这句话的?从文章所举的事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1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选文一】《学弈》

    秋,国之善者也。使弈诲二人弈,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选文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④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诵乃止。⑥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写出加点宇在句中的意思。

    是其智弗若与:

    记间不若人:

    (2)、分别翻译两篇选文中画榄线的句子。

    (3)、读两篇选文,用选文中的原句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填原文序号)

    (4)、两篇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 19、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也逐渐走人我们的生活。你们班淮备国绕"互联网有利

    于/不利于我们学习"开展一次辩论会,你作为反方代表参加,请完成下面的记录卡。

    辩论会材料记录卡

    角色:反方代表    我方观点:

    收集事例:

  • 20、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句话出自课文区《》。对于两小儿的争辩,孔子“”,这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指。这样写的好处是:
    (3)、《淮南子中,启示我们处理事情时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的句子是:“苟利于民,:荷周于事,。”
    (4)、“穷则变,”出自五经之一的《周易》。
    (5)、“荷日新,。”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