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缺:A.缺乏,短少;B.残破,残缺;C.该到而未到;D.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1)、林林热爱学习,从来不课。
    (2)、班级劳动委员这个职位暂时没人,需要补上这个空
    (3)、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
    (4)、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从不一心为国的英雄儿女,如刘胡兰、邱少云、杜富国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楷模。
  • 2、按查字典的要求完成练习。

    “置”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第八笔是。“置”在字典里的解释如图所示。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置 zhì ①放,搁,摆。②设立,装设。③购买。

       办日用品       装电话

  • 3、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阅读恒久远,书香永流传。jiǎ rú____说所有物质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wéi dú____精神世界能够永存,那书籍定是 lián jié____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作为人类文明的wú jià zhī bǎo____,书籍 lǐ suǒ dāng rán____地拥有着令人nán yǐ zhì xìn____且无穷无尽的力量。来阅读吧,不要让lǎn duò____(xiāo xuē)弱我们对未知的好奇,也不要让胆(qù  qiè)阻止我们探索的脚步。好书润心,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1)、根据拼音把语段补充完整。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下面与语段中“无穷无尽”意思不相近的是哪一项?(    )
    A、源源不断 B、无微不至 C、永无止境 D、绵延不绝
  • 4、习作。

    家,是一个最有故事、最为欢乐的地方。你家的成员都有谁呢?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如果要给一位家人画“漫画”,你会选择谁?请你选择一位家人用文字“画”出来。

    要求:①先想想你要写的家人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②写出对家人的喜爱之情;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5、语言实践。

    班里正在玩猜词游戏。描述者通过描述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一个成语的意思,描述中不能出现成语中的字,猜词者根据对方的描述猜成语。现在小刚和小明合作,小刚想当描述者,让小明负责猜词,请根据情境补全下列对话。

    (1)、游戏前。

    小刚:

    小明:好的。你要注意

    小刚:好,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小明:

    (2)、游戏开始了,小刚接到的题目是“津津有味”

    小刚:

    小明:我的答案是“津津有味”。

  • 6、现代文阅读理解。

    地球是在膨胀还是在缩小?

    ①a.地球与周边太阳系一直是“礼尚往来”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太空中四处穿梭的尘埃会不断以流星的形式轰击地球,而地球大气中的气体也会不断散逸到太空中。

    ②既然地球一直处在有亏有得的状态中,那么地球到底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呢?

    ③由于地球上的气体会散逸到太空中,地球——或者更准确地说,地球大气层是在不断收缩的,不过收缩得并不多。

    ④行星通过吸积过程形成,即太空尘埃不断相撞、逐渐累积成质量较大的天体。地球约45亿年前诞生之后,吸积仍在小规模继续,以流星和彗星的形式不断加入地球的质量中。

    ⑤但一旦行星形成后,另一个过程又会随之开始——大气会开始散逸,这一过程有点类似于蒸发。大气中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氨原子可以从太阳吸收足够的能量,然后从大气中逃逸出去。

    ⑥那这些过程会对地球整体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科学家只能做个大概的估测。

    ⑦目前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因为很难实时测得地球的质量,我们掌握的地球重量不够精确,无法看出地球质量是增是减。

    ⑧但通过观察流星的发生率,科学家估测,每年约有16500吨流星撞上地球、增添到地球质量中,约合1.5座埃菲尔铁塔。b.与此同时,科学家又利用卫星数据估测出了大气遥逸的速率,约为82700吨,相当于7.5座埃菲尔铁塔。这意味着地球每年会损失大约66100吨的物质。虽然听上去很多,但从整个行星的尺度来看,这其实只是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⑨科学家利用过去一百年间的大气逃逸估算量推算得出,损失的大气若无法得到补充,按每年损失6万吨大气来算,大约50亿年后,地球大气便会损失殆尽。

    ⑩c.不过,海洋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过程都可以补充地球大气,因此实际可能要耗费约15.4万亿年,地球才会彻底失去所有大气。这个时间相当于宇宙寿命的100倍,更何况早在此之前,受太阳演化影响,地球就已变得不再宜居了(太阳预计在50亿年之后转化为红巨星)。所以从长期来看,大气逃逸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⑪总之,我们在为地球的慷慨鼓掌叫好时,也大可以放下心来:地球体积的缩小不会对地球生命造成任何影响。

    (1)、康康在阅读本文时发现文章标题采用了问句,这样的好处是。(多选)(A.引发读者思考 B.引出说明对象 C.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带着这个问题读下去,他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球是在
    (2)、本文结构完整,说明严密,细读文章内容,完成下列的思维导图。

    (3)、阅读第⑥自然段的问题,说说这些过程对地球质量的影响是:。原因是:
    (4)、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使用的好处。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①a句        b句         c句

    ②其中b句使用该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5)、阅读文章时,康康提出第⑧自然段加点词“很小、很小、很小”换成“其中”更合适,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①也许你跑得很快。不过要是你跟猎豹或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②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③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④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⑤不过,游隼(    )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    )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选文提到了哪些事物?请按运动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给这些事物排序。

    一汽车一

    (2)、下列关联词填在第⑤段的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是……因为……如果……尽管…… B、还是……而……如果……因为…… C、还是……而……无论……因为…… D、还是……尽管……如果……因为……
    (3)、除了第①段,其他各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鸵鸟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鸟类 B、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C、游华飞行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D、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
    (5)、请根据选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 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校对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学校每天至少会提供30分钟的阅读“免打扰”时间;有70%以上同学表示,周一至周五在家阅读时间超过40分钟;有60%以上同学表示,周末和寒暑假每天阅读时间超过60分钟。

    【材料二】

    (1)、材料一围绕“”展开,材料二围绕“”展开。
    (2)、请你从整体上评价该校的阅读情况:
  • 9、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时间就是生命。古往今来,圣贤先哲留下无数的惜时名句。大诗人陶渊明劝诫我们:“盛年不重来,。”名将岳飞大声疾呼:“莫等闲,。”毛泽东同志则以“多少事,从来急;”来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地迎接挑战。
    (2)、《搭石》一文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的品质。
    (3)、下图中的人物是 , 他们都是国人。图中故事发生在时期,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缩句)
    (3)、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心急如焚——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搭石》一文是按照“摆放搭石一走搭石一介绍搭石一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的。 B、《将相和》一文是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的《史记》相关内容改编而成的。 C、《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告诉我们,民兵指挥部的人员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有线电”。 D、葛洪用“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告诫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 12、下列有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较快地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B、阅读时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或者回读。 C、我们要不断练习,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D、我们要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 1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温度能超过3000摄氏度,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这种陶瓷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A、用稀土做的特种陶瓷制成的喷射管能耐高温。 B、用稀土做的特种陶瓷制成的飞机能够耐高温。 C、高温会使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 D、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温度能超过3000摄氏度。
  • 14、下面的句子,与“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康将军吗?”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秦王我都不怕,只怕廉将军。 B、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C、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 D、秦王我都不怕,怕廉将军是不可能的。
  • 15、下面具体的情境用成语来表现,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协调有序      ②理直气壮      ③望眼欲穿     ④悠然自得
    ⑴大家配合默契,先到先下,谁也不抢道,谁也不挤谁,人员很快撤离完毕。
    ⑵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时间一秒一分地跳过,还有两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可父亲却久久没有出现,我独自站在教室门前焦急地等待着……
    ⑶退休后,王大爷的生活很安逸。早晨,他锻炼完身体后,都会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一番。吃过早饭,他就到公园里和其他退休人员一起下棋、闲谈。
    A、①②③   B、③④①   C、①③④   D、④②①
  • 16、“挽”的字义有:A.拉;B.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C.追悼死者;D.卷。给句中的“挽”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手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2)、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狂澜。
    (3)、起裤腿下农田,办起实事暖民心。
    (4)、孔祥熙写给鲁迅的联是:“一代高文树新帜,千秋孤痛托遗言。”
  • 17、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中国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中国少年需要有(qiáng qiǎng)健的体魄——瘦(xuē xiāo)的身躯无法抵御外敌的qīn lüè____;中国少年需要有勤劳的双手——社会会拒绝(rén rèn)何一个lǎn duò____的人;中国少年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沉迷于别人的chēng zàn____中,只会让你逐渐迷失自我;中国少年还需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那辉煌灿烂的历史,tóng xīn xié lì             的人民,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感受汉字形体之美。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感受汉字音韵之妙。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感受词语意义之趣。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表现语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 18、你的课外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在课外时间你喜欢做什么?

    是阅读、画画,还是野餐、野营?是轮滑、游泳,还是家务劳动、田园劳作?请分享一件你在课外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 19、捅马蜂窝

    后院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一只倒垂的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说。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要蜇死人的!”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砰”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管不顾的拼死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1)、文中提到的“一只倒垂的大莲蓬”指的是(       )。
    A、鸟窝 B、冒失鬼 C、马蜂窝 D、金黄色的马蜂
    (2)、下列哪一项不是“我”为捅马蜂窝所作的准备?(       )
    A、脱下褂子蒙住头顶。 B、接绑两根竹竿作为捅马蜂窝的武器。 C、让爷爷午睡。 D、用上衣前襟遮盖下半张脸。
    (3)、第二自然段表现出奶奶当时怎样的情绪?(       )
    A、愤怒 B、恐惧 C、惊慌 D、忧愁
    (4)、短文围绕“捅马蜂窝”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写一写短文的主要内容。
    (5)、画线部分把捅马蜂窝过程中的一幕写得很生动,请从写法的角度作批注。
  • 20、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它位于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沿岸,东到红海之滨,全长约4800千米,横跨整个北非;它的北面在地中海岸的阿特拉斯山,向南跨越约1800千米,来到干旱的草原,总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

    撒哈拉沙漠靠近赤道,蒸发强烈,这使它成为地球上最干燥、最热的地方。在阳光直射下,沙面的温度竟高达58℃。太阳落山后,沙石散热很快,夏季的时候,白天与夜里的气温有时竟相差30℃~40℃。

    这里雨水极少,许多地方的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但有时,一场暴雨会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降下一年甚至几年的雨量。有一次人们发现,在一个长期干涸的湖泊中,暴雨过后的两天内,突然出现了几百万只小虾!原来这是25年前的虾卵遇水孵化了。这些虾长得很快,因为它们要抢在湖干涸以前把卵产下来,迎接下一次暴雨。

    考古学家考察发现,在远古的时候,撒哈拉的气候温和、湿润,到处都是良田、草地和森林。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撒哈拉沙漠?科学家认为,这是多种自然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撒哈拉沙漠的变化也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有密切关系。

    (1)、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最热的地方的原因是(    )。
    A、沙石散热快 B、人对环境的破坏 C、靠近赤道,蒸发强烈 D、昼夜温差大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撒哈拉沙漠东西跨越约1800千米。 B、撒哈拉沙漠的南面是干旱的草原。 C、撒哈拉沙漠的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 D、每一天,撒哈拉沙漠白天黑夜的温差都会达到30℃~40℃。
    (3)、找出短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的一个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4)、从哪里可以看出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最热的地方?至少写出两处。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你的想法。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