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现代文阅读理解。
草垛上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草垛如同干草的房子,但里面不住人,也不住动物。这座草的房子没有厅室,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我在拜兴塔拉乡住的时候,把一扇没人要的旧门摆在牧民额博家的草垛上,远看草垛像一个蒙古包。额博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热爱家的人啊。
②那些日子,我没事就绕着草垛散步,他们说,狐狸才这样围着草垛转,假如有一只老母鸡在草垛里抱窝的话。我从草垛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的草不躺着,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头顶飘过白云。早上,曦光从山顶射过来,草尖的露水闪烁光芒,好像手执刀剑。六月末,大地花朵盛开,像从山坡上跑下来,挥动红的、黄的和蓝的头巾。城里人习惯用花盆栽花,花在家具之间孤零零地开。草原上,大片的花像没融化的彩色的雪。花朵恣意盛开,才叫怒放。开花,只是草在一年中几天里所做的事而已。
③野花夹杂在草里,和草一同嬉戏。花朵如一群小女孩,甩掉鞋子跑到了草叶身后捉迷藏。明明没有风,却看见草叶的袖子摆动。草浪起伏的节律,让人想到歌王哈扎布唱蒙古长调的气息。歌者把腹中所有的气吐尽,吸气时喉间颤动,气息沿上颚抵达颅顶,进入高音区并轻松地进入假声。这种演唱方法如草浪在风里俯仰,深缓广大,无止息。
④风在草里染上了绿色,它去河水里洗濯,绿色沉淀在河底的水草上。水草的大辫子比柳枝还要长,在水里得意地梳自己的辫子,散在斑杂的石子间。水草根部藏着鬼鬼祟祟的小鱼,这些泥土色带黑斑的小鱼只有人的指甲那么长,不知会不会长大。
⑤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草是草原上最广大的种族,祖祖辈辈长于此地。白云堆在天上,如一个集市。如果地上没有草,剩下的只有死寂。草把沟壑填满,风里飘过一群群乌的黑影。草的香味钻进人的衣服里,草的汁液浸泡马蹄。
⑥草们如今成了干草垛,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回忆星光和露水。我心里想,这些草在草原能占多大的面积,十亩,还是五亩?算不出。只好说,它们是很大一片草。如今它们变成草垛。我像狐狸一样围着草垛转,嗅干草的香味。干草的甜味久远,仿佛可以慢慢酿成酒。
(1)、本文作者善于从所见之景想开去,请你根据文章填空并选一个作者所见景物也试着想开去。作者所见
作者联想
我的联想
六月末的野花
没融化的彩色的雪
由 , 我联想到。
风吹草浪的起伏
河底的水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3)、下列对“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草的生长维护了草原的土壤,滋养了草原的生命,为草原增添了无穷魅力。 B、草覆盖在草原的土地上,以其一望无际的绿色成为草原风景的点缀。 C、草和草原之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草在草原生生不息,草原因草风光无限。 D、草对草原的意义不在于装饰作用,在于给草原带来了永恒的生命力。(4)、作者在第②段中说“草原上的草不躺着 , 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在第⑥段中又说“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迎远客 B、草原风光 C、主客联欢 D、依依话别(2)、作者把比作“无边的绿毯”,把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像。(3)、读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时,我能想到《敕勒歌》中的“”,从而能理解“茫茫”的意思:。(4)、选文画横线的内容是描写的。写景时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多选)A.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B.使所描写的草原之景更加形象可感。
C.使“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使对草原的赞叹之情抒发得强烈而自然。
(5)、读一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语段内容和生活实际想开去,发挥想象,写一写骏马和大牛在想些什么。 -
3、暑期,涵涵和家人去旅游,请你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行程说明:
第一天 北京→锡林郭勒…………………… 540千米
第三天 锡林郭勒→赤峰…………………… 372千米
第四天 赤峰→塞罕坝……………………… 196千米
第六天 塞罕坝→北京……………………… 408千米
特色美食:
锡林郭勒
烤全羊、手把肉、涮羊肉、奶茶
赤峰
哈达火烧、草原肉饼、炒米、奶食品、干炸华子鱼
塞罕坝
银丝面、猫耳面
景点推荐:
1.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是我国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也拥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2.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总占地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政权元王朝的首都遗址、蒙元文化的发祥地。3.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内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4.赤峰勃隆克沙漠旅游区:是观赏自然奇景和体验蒙古族风情的好去处,这里有金色的沙山、碧绿的湖水、如茵的草原、奇异的怪石,风景如诗如画。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行程第二天,涵涵一家可以吃到手把肉、涮羊肉,还可以喝到香喷喷的奶茶。 B、行程安排中,第四天的行程最短,仅有196千米,第一天的行程最长,有540千米。 C、这份旅游攻略还不够完善,需要补充塞罕坝的景点推荐。 D、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赤峰都可以体验蒙古族风情,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2)、旅途归来,涵涵兴奋地向同学们介绍旅途见闻,请你结合图片把介绍内容补充完整。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阅读时,可以从文章描写的事物想开去。比如学了《丁香结》,我们会想到描写丁香的词语,如“”;想到描写丁香的诗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2)、月亮是古诗词中抒发感情的重要意象。同样是写“月”,孟浩然笔下的“月”饱含着孤寂清冷:“ , 江清月近人。”辛弃疾笔下的“月”充满了恬静自然:“明月别枝惊鹊,。”(3)、暑假出游,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看到翠绿的树木围绕着村落,青色的山峦在村外横卧,不禁想起孟浩然的诗句:“绿树 , 青山。”突然乌云密布,暴雨骤来,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乱跳着蹦进池塘边的小船里,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 , 。”夜晚散步,听着蛙鸣,闻着阵阵稻花香,我又吟诵起辛弃疾的词句:“ , 听取蛙声一片。”好惬意的假期时光啊!
-
5、按要求改写句子。(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缩句)(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仿写句子)
-
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出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B、宗璞由丁香花联想到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体现了作者多愁善感、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C、《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D、阅读文章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章,还可以激发创造力。
-
7、同学们的稿件中,分号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C、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D、好的天气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坏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
-
8、下列句子中,没有展开联想或想象的是哪一项?(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
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目前许多高原植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D、关山草原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景观不失壮观。
-
10、下列诗词名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起舞(枝叶扶疏的样子)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顾影自怜(回头看,泛指看) D、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渲染(xuān) 苍穹(qióng) B、迂回(yū) 旖旎(yǐ) C、花蕾(lěi) 冠冕(guàn) D、参差(cān) 妩媚(wǔ)
-
1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一碧里 ②翠色流 ③孤芳自
④群马疾 ⑤飘带舞 ⑥硕大无
(2)、词语⑥的反义词是。词语和都是形容绿的,其中词语形容绿的程度深,词语形容绿的范围广。(3)、走进这的草原,看着的青草,望着远处主人们欢迎客人的场景,老舍不由得陶醉其中。(选词填空,填序号) -
14、看拼音,写词语。(1)、冬天的bō li上常常都是雾气,一片mó hu。我喜欢用手指画出不同的图案,透过那些 xiàn tiáo去kuī jiàn不同的风景。(2)、这个假期我没有fú àn苦读,而是开启了草原之旅。夏日的草原没有令人心烦的chán míng声,只有不时传来的mǎ tí声,让人愈发心境开阔。吃过了特色的奶dòu fu , 我换上蒙古族的特色服饰,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草原上疾驰。
-
15、阅读下面的问题清单,并完成练习。
①反复写“着急”会显得重复吗?
②蝴蝶有家吗?
③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④其他昆虫的家又在哪里呢?(1)、我发现问题和可以合并。(2)、以上问题中,从题目的角度提问的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是(多选);引发深入思考的是。(3)、我提出的问题是:我能回答这个问题:
-
16、现代文阅读理解。
苍蝇和宇宙飞船
苍蝇的嗅觉很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产生嗅觉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在头部的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物质的气味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出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仪;分析仪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根据短文内容,把苍蝇辨别气味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填序号)A.触角 B.神经电脉冲 C.嗅觉神经细胞
(2)、小型气体分析仪是如何发现、检测气体的?在文中找出来。(3)、下面问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一选,并作答问题③。A.针对短文内容 B.获得的启示 C.针对短文的写法
①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②文中仿生学家发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事例,对我们有何启发?
③苍蝇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为什么嗅觉还如此灵敏呢?
问题③的答案:
(4)、除了嗅觉,苍蝇的眼睛也很特别。阅读小资料,想一想人们根据苍蝇的复眼可以发明什么东西,填写在方框里。小资料
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多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度范围内的物体。
-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蝴蝶的家(节选)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需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躲避—— 喧嚷——
(2)、读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填写。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看到了 , 听到了 , 由此想到了。
(3)、读一读选义,从不同角度提两个思考题。①内容理解:
②表达方法:
(4)、品读文段中带点的词语,赏析这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密集:
斜挂:
冲洗遍了:
(5)、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喧嚷”能不能换成“落”?为什么? -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蝴蝶的家》是一篇作品,讲述。文章篇幅短小,行文简洁,极富童真童趣,同时真切地表达了之情。(2)、《蝴蝶的家》以作者的为线索展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进行 , 再想,再 , 可见作者对蝴蝶是非常的。
-
19、按要求完成练习。(1)、到处都是湿的。 (围绕这句话,将句子写具体)(2)、它们是那样柔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3)、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 (改为拟人句)(4)、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20、选出每个问题的提问角度(填序号),并选出你认为最有思考价值的一个问题给出答案。
A.课文内容 B.写作手法 C.思考启示
(1)、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2)、我们应该如何和自然界的小生命相处?(3)、“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这句话是怎么写出蝴蝶的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