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注释】①出塞:这首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深感列强的压迫与清政府的腐败。②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1)、下列表述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C、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慷慨从军的意思。 D、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胜利而还。
    (2)、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B、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C、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D、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3)、下列诗句和战争有关的一项是(    )(多选)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E、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歌应唱大刀环”展现了战士高唱军歌胜利归来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誓灭胡奴出玉关”交代此次出征的目的就在于消灭敌人。“誓灭”表现了出征的决心和信心。 C、“只解沙场为国死”是说战士们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为国拼杀,展现了大无畏的精神。 D、末句总结全诗,讲为国牺牲既然是人生中最荣幸之事,那么关于尸体归葬的问题就不必考虑了。
  •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平平对弟弟说:“自古以来,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情怀。”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是这样抒发戍边将士立志报国的决心的:“。”唐代诗人杜甫一家听闻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之后是这样直接表达喜悦之情的:“。”南宋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是这样表达失望但尚未绝望的心情的:“。”
    (2)、平平的哥哥要告别家人去参军了。请你尝试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写出他们在车站话别的情景。
    (3)、平平的妈妈平时开朗乐观,总喜欢微笑。可当平平的哥哥坐上车要离开的那一刻,她的表现就与平时不一样了。请发挥想象,写一写妈妈此时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 3、平平若想用横格书法作品纸抄写一首诗给哥哥,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B、作者要写在较偏的位置。 C、每段开头要空两格,使段落分明。 D、字迹要匀称、工整。
  • 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边塞景象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5、爱国主题古诗朗读会前夕,平平搜集了下列古诗,其中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从军行》
  • 6、朗读课文可加深对课文的体会。下列朗读语气标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赞叹) B、“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愤怒) C、“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担心) D、“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无奈)
  • 7、平平复习时发现之前的一处批注有误,这一项是(    )
    A、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毛主席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B、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沃克医生对手术没有把握。 C、“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通过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我”内心的沉稳和淡定。 D、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通过神态、语言描写,说明病人态度坚定、意志顽强。
  • 8、下列四字词语的运用,平平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刚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坐在沙发上若有所思地有说有笑。 B、面对场上的不利局面,他顶住压力,从容镇定地拿下了后三局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又一枚金牌。 C、在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过程中,他舍己为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D、作为一名会计,他矜持不苟、差之毫厘也不落账的工作作风为他赢得“铁算盘”的美誉。
  • 9、平平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B、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时期) C、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 D、孤城遥望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 10、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审视      药剂      签字     参谋 B、慰问      尊重     荣辛      匪徒 C、施行      颤抖     遗民      繁忙 D、搞定      瑞雪      崭新     庆祝
  • 11、【情境中体会爱国情】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nián líng不满12岁的他成了敌人的俘虏(    )。面对敌人的威吓和酷刑,狱友以为他忍受不了这不(    )的折磨,他却②yì shēng bù kēng。见状,敌人(    )黑的面庞更加阴沉了。狱友们③qíng bú zì jīn 地对他④sù rán qǐ jìng,有的还⑤tìlèi涟涟。身体好的时候,他还坚持⑥duàn liàn,他说:“我要像万(    )山一样高大强壮,将来好消灭更多的敌人。”

    (1)、根据上面的语境和拼音,正确美观地书写词语。
    (2)、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词标注正确的读音。
    (3)、根据字形并结合语境,判断“涟(lián)”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泪流不断。 B、水流。 C、连续。 D、波纹。
    (4)、请你根据字义判断下列哪个词语中的“吓”读音和其他三个不同。(    )
    [ xià ]使害怕:~了一跳|别~着孩子。
    [ hè ]1.恐吓;恫吓
    2.表示不满:~,怎么能这样呢!
    A、恫吓 B、威吓 C、恐吓 D、惊吓
  • 12、汉字不仅是表情写意的符号,还蕴藏着人们深厚的情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哪个汉字给你带来了启示?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小故事?仔细回想一下,写一篇习作,讲一讲你和汉字之间的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3、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①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 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身体,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②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热和力,而望见“月亮”,眼前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这些有影有形的图画,这些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组合,在瞬间走向想象,然后又从想象中流出,它们自身就有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③(A)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B)甚至在语意以外,开发人类的思维,并给人以感官的享受。(C)

    ④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⑤面对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摆脱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呐喊曾经搅动得国人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堂吉诃德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魅力和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存在的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致到了不堪忍受的烦琐程度,唯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宽广而简便。

    (有删改)

    (1)、第①自然段中的“它们”指
    (2)、解释第⑤自然段中“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一句中“消化”一词的意思。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将其放回原处。

    “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

    这句话应放在处。(填字母)

    (4)、仿照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话。
    (5)、第①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之情。
    (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汉字的美?请依次写出。
  • 14、冰冰上网检索后得到了 A、B两种结果,请帮她判断一下。

    倒贴“福”

    倒贴福,中国传统年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倒贴福还是正贴福

    大门、正门这些比较正规的地方,一定要正着贴,要一次贴正,不能揭下来重贴。当然,好多人都愿意倒着贴福字,寓意福气到了。这种贴法最好贴在米桶、垃圾桶、水缸、农具等地方。

    “福”字倒贴,有什么讲究?

    春节贴福字,什么情况下才要倒贴?

    A

    倒贴“福”的来历

    倒贴福的由来

    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这个故事与明朝的马皇后有关。明朝初立之时,为了剿灭“乱党”,对于刚打下城池的老百姓,朱元璋宁可错杀,也不愿放过。马皇后知道后,担心祸及无辜,下令全城老百姓在天明之前,都必须在自家门上倒贴“福”字。

    福字倒贴的传说和来历

    一年的过年期间,朱元璋到京城街头微服私访。他来到城南一处集市上,见不少人正围观议论一幅年画,他觉得年画背后的寓意是嘲笑马皇后的“大脚”。于是他差人前去查询年画为何人所作,并在没去参与和嬉笑的民众的门上贴一个“福”字。

    B

    对比两种结果,我觉得结果中的第个条目是冰冰所需要的内容,因此,输入关键字搜索出来的结果更确切。

  • 15、下课后,静静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下面是她找到的两本书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目录

    一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1

    二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4

    三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7

    第一章 思想的魅力:中国传统哲学/9

    第一节 天人合一/11

    第二节 阴阳变易/16

    ……

    第二章 道德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19

    第一节 正心修身/29

    ……

    第五章 诗的国度:中国诗词、歌赋/105

    ……

    第十章 多彩的绚烂:中

    国服饰、习俗/215

    第一节 千年衣裳/217

    第二节 多元色彩/223

    第三节 人文习俗/228

    第十一章 人化的自然:

    中国建筑、园林/233

    ……

    第十二章 惊世的匠心:

    中国器皿、雕刻/255

    ……

    《中国节日》目录

    一 春节简介………… 1

    二 春节的由来……⋯ 3

    三 春节的食俗……⋯ 5

    年夜饭……………7

    饺子………………9

    年糕 …………⋯ 10

    腊味 …………⋯ 12

    春饼 …………⋯ 15

    ……

    四 春节的习俗 …… 23

    扫尘 …………⋯ 23

    祭祖 …………⋯ 25

    贴春联 ………… 27

    贴窗花 ………… 28

    倒贴“福”…… 30

    年画 …………⋯ 32

    守岁 …………⋯ 35

    ……

    (1)、静静要查找倒贴“福”字的来历,如果想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书中找,可以从第页开始找;如果想在《中国节日》这本书中找相关信息,可以从第页开始找。
    (2)、静静如果只能借走一本书,她应该借《》。
  • 16、为了了解广告对生活的影响,阳阳到街上拍摄了一些广告牌的照片,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1)、请你依次修改广告牌上的三个错别字。(相同的字只写一个)

    错字

    改正

    (2)、阳阳把广告牌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同学们都来评论,请你也来发表一下观点吧。
  • 17、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上联是“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最恰当的下联是(    )
    A、凝神聚力,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B、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C、路见不平,武二爷醉打蒋门神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 18、北宋名臣吕蒙正,早年间生活贫寒。有一年除夕,他见家徒四壁,遂题一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副对联很巧妙:上联缺“一”(谐音“衣”);下联少“十”(谐音“”);横批有“南北”,没有“”。所以整副对联的意思是:

  • 19、下列关于形声字的形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B、有的形声字是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出来的。 C、有的形声字是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D、我们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这一特点完全可以确定形声字的读音。
  • 20、阳阳在为参加《中国书法大会》做准备,他查阅了汉字演变过程的相关资料。“阳”字的演变过程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