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 无缝 ②派头
③疾快 ④膀大
⑤ 朝天 ⑥一模
(2)、上面的词语中形容人物外貌的是(填序号),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3)、下面加点字与词语③中“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痛心疾首 B、讳疾忌医 C、疾恶如仇 D、痰驰而过(4)、选词填空。(填序号)①这些破碎的陶俑经过文物修复者的修补,被黏合得。
②那只独角仙竞地摔到了地上。
-
2、为了突出弟弟“调皮”这一特点,林林列出了许多事例,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弟弟每天都要看动画片。 B、弟弟把墨水倒进鱼缸里。 C、弟弟把白糖换成盐。 D、弟弟在“我”的作业本上画“哭脸”和“笑脸”。
-
3、下列对《刷子李》中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半信半疑→佩服→失望→敬佩 B、佩服→失望→半信半疑→敬佩 C、失望→佩服→半信半疑→敬佩 D、敬佩→半信半疑→失望→佩服
-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外貌描写) B、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描写) C、“我今天给你寄了一封信,就用那个信封寄的。里面藏着一片叶子……”(语言描写) D、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动作描写)
-
5、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要不——摔跤。”(表示声音的延长) B、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表示解释说明) C、“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表示声音的延长) D、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表示补充说明)
-
6、用“然”字组成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____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⑵曹小三给他点烟时,____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
⑶他只是摇头;脸上____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⑷你这样打扮____很好,可是太费时了——我们时间不多了。A、居然 竟然 固然 虽然 B、居然 竟然 虽然 固然 C、竟然 居然 固然 虽然 D、竟然 居然 虽然 固然 -
7、下列“绝”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③气息中止,死亡;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⑤极,最;⑥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
⑴最让人叫绝的是他那一手粉刷技术。
⑵干完活,身上绝对没有一个白点。
⑶挑了灯草,严监生这才气绝。
⑷今天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③②①④
④⑥②③
④⑥③①
⑤⑥③①(1)、今天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A、③②①④ B、④⑥②③ C、④⑥③① D、⑤⑥③①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鸽架”中“鸽”的字义是尖嘴的鸟啄东西。 B、“腮”“腕”“喉”几个字都与人体器官有关。 C、“杀进他的腰”的意思是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D、“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是一声不如一声。
-
9、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挺脱 威严 侄子 屏障 B、剃刀 粉刷 派头 搂着 C、格局 手法 包伏 师傅 D、鼓点 鞭子 神圣 傻眼
-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嘎子(gǎ) 吐痰(tán) 严监生(jiàn) B、颧骨(quán) 铸造(zhù) 揩眼泪(kǎi) C、蘸料(zhàn) 伤疤(bā) 冷绊子(bàn) D、揪住(jiū) 诈骗(zhà) 露馅儿(xiàn)
-
11、看拼音,写字词。
我zhàng着自己肢体灵活,提议进行摔跤比赛,谁料这正是弟弟的jué huó , 几个回合下来,我非但没占到便宜,反而腿被他用jiǎo wàn子钩住了。弟弟用力一钩一别,动作xián jiē自然流畅,而我则被死死制住,bān他不动……看着这情形,同学们都有些fā zhèng , 我也倍感nán kān:原想借机qī fu一下弟弟,谁料却被弟弟教训了。
-
12、读了这么多有关思维之光的故事,你一定也想拥有思维之光吧!想象你在茫茫的大漠、狂野的森林、幽深的洞穴……这些神秘的地方探险,你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的?整个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大胆想象一下,创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吧!
-
13、××城市图书馆
【材料一】
参观和借阅须知
(1)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20:00,周一闭馆。
(2)24小时图书馆位于××城市图书馆一层,全年不闭馆开放。
(3)进馆无需预约,可预约讲解,全程免费。
(4)请保持安静。
(5)每次最多可借阅10本书,期限最长为40天。
【材料二】
____
××城市图书馆分为地上3层、地下1层。馆内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开放区域包括一层的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以及贯穿一至三层的森林书苑区域,
该区域提供社会科学类图书、中文报刊和外文文献等的借阅。
【材料三】
____
××城市图书馆藏书量达800万册,阅览座席约2400个。建有国内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单体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除纸质图书外,图书馆还提供非遗图片、音视频、老照片、舆图、拓片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
【材料四】
少年儿童馆
少年儿童馆位于××城市图书馆一层西南部,藏书量6万册,总座席约300个。在这里,孩子不仅能够享有图书借阅、专业阅读指导、特色阅读活动、多彩展览展示等传统图书馆服务,还能通过一系列高科技设备领略到奇妙的阅读体验。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少年儿童馆分为南区和北区。0~6岁小读者的借阅区是南区,设有亲子阅读区、少儿中文和外文图书借阅区、婴幼儿活动区等,这里环境更加柔和,富有童趣。北区主要服务于6~12岁的孩子们,通过智慧展陈、4D观影等为孩子们带来更加新奇的阅读体验。
(1)、材料二主要讲 , 材料三主要讲。(2)、如果一位外国朋友想参观图书馆,下面的提示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不能参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B、参观时,可以相互讨论。 C、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买票参观。 D、开放时间内来,提前预约讲解。(3)、根据材料四,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小华10岁了,应推荐他去北区看书。
②少年儿童馆只有传统图书馆服务。
③在南区,小读者可以和家人一起共读一本书。
(4)、根据材料内容,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书馆限制每次借阅图书的数量,图书有借阅期限。 B、可以安排周一去元宇宙体验馆,因为工作日人比较少。 C、我们任何时间都可以去24小时图书馆。 D、除纸质图书外,图书馆还提供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 -
14、草帽计
①长征期间,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敌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那时,正值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战士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____。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敌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②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下了一道命令,要大家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qù),感到____。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也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军令如山。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③一个团的敌军从后面急急赶来。敌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____,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敌军军官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敌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一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④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支敌军不以为意,想着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机的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儿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他们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角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俯冲下来,对着这批“草帽”敌军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个团的敌军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⑤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____,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有删改)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序号)A.喜从天降 B.拍手叫好 C.汗流浃背 D.莫名其妙
(2)、选文围绕“草帽”讲了一个智计故事,请你按照故事的线索和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
A.抢 B.戴 C.炸 D.扔红军草帽→红军草帽→敌军草帽→敌军“草帽”
(3)、第②自然段写出了红军战士们对贺龙将军下达“丢草帽”命令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写的意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红军战士们不愿意丢弃草帽的心理,说明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恶劣,行军艰难,草帽是战士们很重要的随身宝。 B、描写红军战士们不同的想法与表现,是为了说明军令如山,再不愿意也得遵守执行。 C、红军战士虽执行了命令,但却对贺龙将军的指令猜不透也不理解,这样写能够反衬出贺龙将军过人的智慧、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想常人不能想,为常人不能为。 D、描写红军战士们懵懵懂懂,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猜测,是为后文写贺龙将军的神机妙算埋下伏笔。(4)、选文中两处“笑”有不同的含义,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当时的内心想法。①“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他心里想:
②“这支敌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一个个眉开眼笑”,他们心里想:
(5)、贺龙的“草帽计”可谓“神机妙算”,让我们来梳理贺龙将军的思维过程。算天时——
算地利——
算人心——
算天上飞的敌军:
算地上走的敌军:
(6)、评价故事中的贺龙将军最合适的诗句是(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15、古人的思维火花在课文中闪耀光芒。《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夫 , 不可。《田忌赛马》中,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局胜的结果。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修改病句也是思维的过程。下面是五年级(1)班的同学搜集来的一段话,请你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帮他改一改。
为了培养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知识,五年级(7)班举行了“读经典 演故事”百日读书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有课本剧表演,有配音比赛,有郎诵会等……通过此次读书活动,明白了读古典名著。
(2)、这个活动接近尾声了,同学们感觉时间过得真快。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情景写出在那一刻你对时间的独特感受。时钟上的秒针仿佛被定住似的,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前进,一秒、两秒……人们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一般,期盼着暴风雨快一点儿过去。
-
17、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同学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孙膑先分析双方的情况,想到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结果赢了齐威王。 B、楚国人自卖自夸的理由前后矛盾、相互抵触。因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C、船长发现孩子爬到桅杆上被猴戏耍,非常恼怒,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 D、诸葛亮在立下军令状前已经综合天象、人心等因素,想到智取十万支箭的对策了。
-
18、活动最后,同学们思考怎样有序表达思维。根据科学家的思维过程,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还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的飞行方法及原理,造出了许多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②科学家发现,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
③科学家按这个方法改进了机翼,果然机翼就不再抖动了。
④蜻蜓的翅膀又薄又脆,但它快速飞行时为什么没有剧烈抖动、破碎的现象呢?
⑤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抗颤振结构。
A、②①④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④②①③⑤ D、②⑤①④③ -
19、第6小组整理的资料中包含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其中“弱冠青春岁月,期颐安乐年华”这副对联中,弱冠指的是____子____岁左右的年纪,期颐指的是人____岁。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字词正确的一项是( )A、女 二十 八十 B、男 二十 一百 C、女 十五 八十 D、男 十五 一百
-
20、第5小组的同学对下列句子进行朗读节奏的划分,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D、其/人/弗能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