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下列课本剧中的句子,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诗篇。(诗人、作家等文雅的人) B、那个货郎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叫卖。(江湖郎中) C、虽然天色已晚,但他并不打算投宿客舍。(旅馆)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
  • 2、黄亮同学研读课本剧时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在(    )
    A、都督     委托    粗鲁    景阳冈 B、插满     碗碟    兼顾    拖动 C、熟悉     坠落    半截    申时 D、山寨     遮住    匆入   权杖
  • 3、为丰富古典名著阅读形式,五年级(2)班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情节:

    (1)心怀①dù jì____的都督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2)鲁肃②bù zhì船只等待诸葛亮③diào dù____。不知情的周瑜④yí huò____不解。

    (3)梁山泊的武松肚中⑤jī kě____豪放吃食,酒足饭饱后袒露⑥xiōng táng____。

    (1)、在课本剧表演前,演员们四处搜集台词,颇下了一番功夫。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uì)    石(qiào)    击(xí)    拿(qín) B、雳(bì)    然(yān)   气(huì)    裂(bèng) C、靠(yī)    带(xié)   目(míng)   刻(juān) D、骨(lèi)   质(liè)   子(wàn)    石(jié)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3)、大家搜集到的台词里有不少多音字,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叭    豁喇    哈 B、呀    笑呵     C、    湖     梁山 D、号    人影绰    
  • 4、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吗?如果你有一次去火星探险的机会,你会和谁去?打算带哪些装备?在那里你会有哪些神奇的经历?你会遇到哪些困境与危险?又是怎样解决的?插上想象的翅膀,创编一个神奇的火星探险的故事吧!要求: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
  • 5、捞铁牛

    ①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②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 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③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④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⑤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⑥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1)、“议论纷纷”是指 , 人们可能在议论。。
    (2)、短文第③自然段用了“先、、又”这些连接词写了“捞铁牛”准备工作的步骤。
    (3)、怀丙是怎样将铁牛捞上来的?抓住关键词,完成流程图。

    摸清位置→→并船搭架→→岸边拖牛

    (4)、怀丙是怎样想出巧妙的办法来的呢?他应该经历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因为 , 想捞出来非人力所能,所以要想其他办法;既然是在水里,那么可以利用水的将铁牛捞上来;要找大船才行,船越大,装的沙越 , 船就越 , 离铁牛也就越;铲去泥沙,船就会带着浮上来;最后将铁牛顺水拖回来就可以了。
    (5)、短文在结尾处介绍怀丙,这样写的好处是(    )(填序号)
    A、强调怀丙的姓名。 B、写出怀丙的身份。 C、突出怀丙的形象。
  • 6、对比阅读

    【文段一】

    跳水(节选)

    ①正在这时候 , 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②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文段二】

    鲨鱼(节选)

    ①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②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而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③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转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④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们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⑤水面上的烟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⑥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文段一第①自然段中的“这时候”是指(    )的时候。
    A、千钧一发 B、激动万分 C、兴高采烈 D、不由自主
    (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读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此时老炮手可能在想:
    (3)、老炮手为什么开炮救孩子?思考后填写思维导图。
    (4)、你赞成老炮手的做法吗?为什么?请说出至少两点理由。
    (5)、船长和老炮手都在紧急关头救下了孩子,能精准概括两个人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是(    )
    A、机智果断  临危不乱 B、手足无措  神机妙算 C、机智勇敢  舍己为人
  • 7、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 , 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①赴饮:去参加宴会。②盖:古时把伞叫盖。③偶不相值:正巧没有碰着。④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1)、读下面的句子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
    A、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B、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C、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D、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2)、这篇文言文中的“鬼”指的是(    )(多选)
    A、赴饮夜归者 B、伞下同行者 C、晨起炊糕者
    (3)、结尾处两人“不觉大笑”,这“笑”中包含两人什么样的情感?
    (4)、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 8、课文综合回顾。

    那位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夸赞自己的盾时称:“。”夸赞自己的矛时称:“。”他的话真是。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最终赢了齐威王,所用的方法是第一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二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三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三局两胜。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知己知彼、避敌锋芒,才能出奇制胜。《跳水》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 , 结果是

  • 9、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年龄称谓。

    小光一家计划加入读书俱乐部,需要进入不同年龄段的聊天群。根据年龄,十五岁的姐姐需申请加入“年华”聊天群,二十岁的堂哥需申请加入“岁月”聊天群,三十岁的小姨需申请加入“之家”聊天群,六十岁的爷爷需申请加入“一族”聊天群。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写写自己类似的体验)
    (3)、修改下面的语段。(4处错误)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以有大概差不多200年的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鱼汤面虽然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 1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胸有    ②摩

    ③兴致    ④风

    ⑤出    欲试

    ⑦哭笑    ⑧心

    (2)、画波浪线的词语是“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3)、⑦形容的是(尴尬的笑  不严肃的笑),我还能根据提示写出含有“笑”的四字词语。

    勉强的笑:    高兴的笑:

    (4)、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天宫课堂”开课了,同学们都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

    ②“天宫课堂”的球形火焰实验、动量守恒实验……点亮了青少年的航天梦想,让不少孩子 , 渴望到太空去探索奥秘。

    ③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对他们来说执行此次任务早已

  • 12、下列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理解正确的是(    )
    A、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B、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C、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D、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 13、下列句子与例句用到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武大樱花烂漫,像绯红的轻云。 C、我仿佛能看到玉龙山的雪峰,听到黄河的涛声,闻到江南的花香。 D、蚌壳小心翼翼地将石子含住,慢慢孕育,使它们变成美丽的珍珠。
  • 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15、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的马脚力既然相差不多,那么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B、船长一看到儿子在横木上,就立刻命令儿子跳入海里。 C、猴子不仅不理,撕得更凶了。 D、猴子因为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所以更加放肆起来。
  • 16、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能—— B、复得兔—— C、旁李—— D、待兔——接
  • 17、下列加点的“陷”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塌地 B、人于罪 C、物莫能 D、泥足深
  • 1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牙(zhī)     夸耀(yào)    拳头   环游 B、准(miáo)    开(shī)    逗弄    依次 C、能应(fó)    引(jiàn)    帽子    勾住 D、(cè)    唬(xià)    瞪眼 码头
  • 19、看拼音,写字词。

    1921年嘉兴南湖上一sōu小小的红船,由中国共产党人树起了信念的wéi gān , 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它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历经一百多年,成为引领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碧波歌唱,ōu鸟翩翩,东方巨轮正驶向民族复兴的港湾。不惧fàng sì的挑衅,不畏前进的艰险,遇到máo dùn和困难“敢”字为先。它以大胸怀、大格局,yíng得人心,为世人赞yù

  • 20、生活中,你对老师在什么时候的样子印象最深刻?是高兴的样子,还是生气的样子?又或者是难过的样子、激动的样子……请以“老师     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想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是怎样的,注意要把老师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老师的心理活动。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