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时代楷模万步炎——“钻”出中国自信
①国际海底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产,亦是各国实力的竞技场。湖南科技大学的众多实验室里,有一个像工厂的车间。这里是“大国重器”海底地质勘探钻机“海牛家族”的摇篮,万步炎教授和他的团队正是“养牛”人。
②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是一场海底寻宝的挑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资源开采权一般遵循谁勘探、谁优先的规则。1990年,我国申请国际海底矿区。那时,一些海洋强国已在公海“跑马圈地”十余年。海洋地质勘探设备成为海底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瓶颈。
③1999年,中国大洋协会决定面向全国招标,自主研发海底钻机。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任务。有人劝说万步炎,新项目能按照国外钻机的原理做出来,就很不错了。“我们的项目是要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为了交差。”万步炎决定走一条新路,“后发的优势,就是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放弃“仿制路”,万步炎决定瞄准国外当时最新的海底钻机技术,一切从零开始摸索,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要做就做最好的。”一个个“硬骨头”,一次次夜以继日。2001年,中国人的第一台海底钻机走出了实验室。
④2003年,万步炎亲手操作,将新钻机一点点向海底钻进。这一次,中国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海试成功——在西太平洋的海底下钻0.7米,获取富钴结壳矿石样本——中国人用自己的海底钻机打下了“第一孔”。此后,万步炎团队几乎是奔跑在关键技术研发的路上。钻杆接卸、绳索取芯、机械手、传感器,一个个突破;钻机从深海浅地层到深海中深孔,0.7米、2米、20米、60米……2015年,中国海底钻机有了自己的爱称:“海牛I号”。此时,我国的海底钻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并跑。
⑤这一年,万步炎又接到了新任务。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一般赋存于不超过2000米水深的海底表层0~200多米沉积层中。可燃冰是固体,如未实施保压取样,其原有的低温高压环境改变后,会迅速挥发。掌握海底钻机“保压取芯”技术成了万众的期待。2021年4月7日,是值得“海底养牛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海牛Ⅱ号”在南海2060米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原有的147.5米世界纪录—“中国孔”成为“世界孔”。这一天,很少流泪的万步炎任由眼泪流了下来。
⑥如今,中国大洋协会已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多个矿区勘探合同,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从深海到印度洋、太平洋,“海牛家族”耕耘在海底,持续助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续写着海底两万里的新传奇。(有删改)
(1)、小军通过阅读发现,“海牛Ⅱ号”研发时最大的困难是( )A、国家层面压力。 B、“保压取芯”困难。 C、研发技术不足。 D、海洋情况复杂。(2)、阅读文章内容,小军知道下列关于海底钻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第一台海底钻机是按照国外钻机的原理设计的。 B、万步炎团队用“保压取芯”技术实现了60米的海底下钻。 C、目前中国的海底钻机仅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进行试验。 D、“海牛Ⅱ号”的231米刷新了世界海底下钻的最高纪录。(3)、读了万步炎的故事,小军打算在演讲比赛中对他进行介绍,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 )A、职业:海底地质勘探钻机设计师。 B、主要成就: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海底钻机。 C、具体事迹:自主研制“海牛I号”和“海牛Ⅱ号”。 D、重要意义:凭一己之力实现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4)、说说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尝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小军想重点了解“万步炎在海底深层设计海底钻机的过程”这一阅读任务,他应该怎么阅读?(6)、读第⑤自然段,当“中国孔”成为“世界孔”的那一天,很少流泪的万步炎流泪了,那时,万步炎会想些什么呢?联系文本内容,写一写万步炎的心理活动。 -
2、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一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 , 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选文的第1自然段是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2)、为了弄清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需要认真阅读第自然段,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请你用这种方法阅读该段落,并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3)、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段落,并完成练习。阅读任务: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1步:浏览发现选文第自然段的内容跟阅读任务关系不大,不需要详细
阅读。
第2步:通过详细阅读选文第自然段,可以提取出以下两个关键信息:
①水星、金星因为 , 所以不可能存在生命。
②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 , 所以。
(4)、选文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
3、学习《竹节人》一文后,班里要举办以“玩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竞选主持人】如果你想竞选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说明理由,至少写三条。(2)、【任务二:选生日礼物】亮亮马上要过12岁生日了,好朋友图图准备送给他一辆遥控汽,而东东准备送给他木制陀螺和可以拆卸拼装的木制鲁班锁。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图图和东东谁送的礼物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孩子们的玩具以木制玩具为主,如木制的小手枪、陀螺、小三轮车及弹弓等。此外,滚铁环、踢毽子、弹玻璃球等也很受欢迎。如今,电子玩车,具和电子游戏日益成为孩子们的娱乐新宠,这也带来了许多隐忧。现代儿童玩具基本上都是能够直接在商店购买到的,孩子们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因此,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玩具的亲子互动场景越来越少见了。另外,电子玩具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智能化,拍一拍就会唱、摇一摇就会跳、按一按就会亮,这些玩具以声音、灯光、画面等形式吸引着孩子们。但这种智能化的玩具并不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孩子们只是机械地按照电子玩具的规定程序“过关斩将”,这是一种“傻瓜式”玩法。而且,很多电子玩具都是在室内玩的,孩子们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家里,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语文要素《竹节人》一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其童年时代、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若要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一阅读任务,我会重点阅读这一部分。(2)、紫禁城中心的三大殿是、、 , 后三宫分别是、、 , 后三宫往北是。(3)、趁着春光,诗人朱熹寻芳于泗水之滨,挥笔写就传世佳作《春日》。诗中写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景象的名句是“ , ”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仿照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2)、亮亮假期去参观了科技馆,在讲解员介绍双足仿生机器人时,他听得入迷。请你发挥想象,将亮亮人迷的样子描写出来。
亮亮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
-
6、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学习委员不断提醒同学们要讲究阅读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用逐字逐句地读,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 B、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选择阅读材料的重点也不同。 C、读文章时,要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D、读文章时,自己感兴趣的就多读,不感兴趣的就可以不读。
-
7、“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把这句话插入文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②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③它们像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④这些眼晴每一眨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都不合适 -
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把“改进”改为“提高”) B、我们应该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不再发生。(删掉“不”) C、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将“成绩”和“态度”互换) D、为了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让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删掉“让”)
-
9、小丁一家随导游参观故宫,导游在讲解词中采用了说明方法。对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外朝”。(举例子) B、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七米,面积近两千三百八十平方米。(列数字) C、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作比较)
-
10、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裁cái ①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衣服|对~(把整张纸平均裁为两张)。[裁缝](—feng)以做衣服为职业的人。②削减,去掉一部分:~军|~员。③决定,判断:~夺|~判。④安排取舍:独出心~1《唐诗别~》。
别出心裁____ 裁减人员____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
A、④②① B、③①② C、④①③ D、①③②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矗立(chù) 陨石(yǔn) 后妃(fēi) B、盔甲(kuī) 叉腿(chā) 轮廓(guō) C、俨然(yǎn) 螭首(lí) 提供(gòng) D、恒星(héng) 豁开(huò) 轨道(guǐ)
-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技高一 ②空心思 ③前尽弃 ④虎视
⑤弄巧成 ⑥台楼阁 ⑦井然有 ⑧怒气
(2)、上面与“棋高一着”意思相近的是词语。(3)、“狡猾的敌人诡计多端,总是费尽心计地打着坏主意。”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可用词语替换。(4)、她本来有意在厨房露一手,慌乱间反倒 , 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看着妈妈那的脸,她羞愧地低下了头。(选词填空,填序号) -
1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1)、周日上午,天气zào rè , 孩子们都在柳树下乘凉,他们各自手拿一根gùn zi , 扮作孙悟空玩游戏。亮亮在游戏中输了,他气得直duò jiǎo , tuí rán地pā在好友点点的肩头,眉头皱成了疙瘩。看着亮亮jǔ sàng的样子,点点不停地安慰他,还把自己用木块diāo kè的一只小猪送给他,这才逗得亮亮笑了起来。(2)、神舟二十号升空了,航天员们将在shén mì的太空驻留约六个月。大量的lǐ lùn和经验表明,在不分zhòu yè的太空里长期驻留对航天员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航天员们可进行shì dàng的娱乐活动来调节心理。
-
14、习作。
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着迷,令我们陶醉:读书、踢球、画画、手工制作、种花……每个人从中收获了无限的乐趣与启迪。
请以“ 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的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500字左右。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冷血动物的热血生活
①提到“冷血动物”,有些人或许以为,因为这些动物的“血”是冷的,所以才叫它们“冷血动物”。其实,“冷血动物”的正确名称应该是“外温动物”或“变温动物”,是指体温不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动物。
②大部分的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等都是外温动物。虽然顶着“冷血动物”的头衔,不过很多冷血动物的体温并不低,它们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暂时的、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过着“热血澎湃”的精彩生活。有些蟒蛇在孵蛋的时候会通过身体痉挛性收缩来提高体温,使体温比环境温度高7℃左右;有一种高山蜥蜴,靠从太阳那里吸收光热,能在气湿接近0℃的条件下,将自己的体温提高到约30℃。
③虽然冷血动物看上去好像只能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温度,天气热时它们的身体也热,天气冷时它们的身体也冷,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并不循规蹈矩的冷血动物。如某些蛾类、蝴蝶类、黄蜂类昆虫,在低温环境下却可以通过“颤抖”来提高飞行肌的温度,让自己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10~20℃。比如凤凰蛾,在1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它仍然可以快速飞行和取食,而这时它的飞行肌温度至少为35℃。蜜蜂等群居性昆虫也可以利用肌肉运动和水分蒸发来调节蜂巢的温度。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蜜蜂们会群集在一起,让蜂巢的中心温度保持在20℃以上,甚至30℃以上。
④以前,动物学家将鱼类归为冷血动物,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极少数鱼的体温并不“冷”,甚至能高出水温10~20℃,如金枪鱼、大白鲨等。这些“热血”鱼儿打破了动物进化的常规;展现了生物进化过程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所以说,冷血动物并不都是“冷”的,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它们其实一直都在进化。
(1)、能在低温环境下通过“颤抖”提高飞行肌温度的动物是( )A、蝴蝶 B、蟒蛇 C、蜥蜴 D、金枪鱼(2)、下列对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 分类别 B、列数字 打比方 C、作比较 打比方 D、举例子 列数字(3)、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蜜蜂们会群集在一起,是为了“抱团取暖”,提升温度。 B、大部分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等都是外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都很低。 C、人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人不是“冷血动物”。 D、大白鲨的体温并不冷,它打破了动物进化的常规,展现了生物进化过程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4)、“比如凤凰蛾,在1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它仍然可以快速飞行和取食,而这时它的飞行肌温度至少为35℃。”这一句中的“至少”一词能删除吗?为什么?(5)、如果你是《小百科》的编辑,你会把《冷血动物的热血生活》编在下列哪一项栏目中?( )A、《小百科·旅游》 B、《小百科·生物》 C、《小百科·文化》 D、《小百科·社会》 -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折叠屏手机主要分为横向折叠和整向折叠。横向折叠又分内折或外折,最新的还有三折叠。横向折叠的折叠屏手机,展开后可获得一个双倍的近似平板电脑的超大屏幕,无论是看电影、打游戏,还是作为办公工具,都让人有更好的体验。竖向折叠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后非常小巧,携带不占空间,外形很有个性,一些年轻女性更喜欢这种结构,和以前的翻盖手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材料二】折叠屏手机采用柔性基板薄膜屏,不仅可以像纸张一样反复折叠和弯曲,折叠寿命也很长,折叠次数大多在20~40万次之间,假如每天开合手机100次,理想情况下可以使用8年之久。这种屏幕还有很多优点,抗摔性很高,从相当于二楼的高度把手机摔下,通常也不会损坏屏幕,相比普通手机的玻璃基底屏暮也更轻薄。
折叠屏手机里面的零件不易折坏,有赖于折叠屏手机的机械铰链结构。它使得屏幕可以展开和折叠,屏幕两边的开合角度得以始终保持一致,虽是同一个屏幕,但内部的机械零件各安其位,也就不会因为折叠而损坏。
其实,普通的铰链结构在门窗上就能找到(见下图),它用来连接两个部件,使两者之间可以开合,而折叠屏手机的机械铰链结构就复杂多了,技术难度也高得多,对屏幕的平整性、耐用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材料三】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手机的全年出货量高达2.8亿台,而整个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一年只有1000万台。当下,除价位相对较高之外,多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材料方面,多折叠屏手机对屏幕材质、铰链设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为坚固且柔韧、具备良好的抗疲劳能力的材料;二是结构设计挑战,多折叠屏手机具有复杂的折叠机制,设计需要确保折叠时的流畅性和展开后的稳定性;三是软件适配问题,多折叠屏手机在展开后的屏幕尺寸和比例会发生显著变化,一些App在多折叠手机上还不能正常显示。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折叠屏手机主要分为横向折叠和纵向折叠,其中三折叠手机属于纵向折叠屏手机。
②折叠屏手机内部的饺链结构和门窗上的铰链结构原理相似,前者结构更为复杂,技术难度也更高。
③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上,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占手机全年出货量的百分比较低。
(2)、如果想了解折叠屏手机为什么可以折叠且不易折坏,应主要阅读材料。根据这则材料我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二是。(3)、妈妈最近准备买一部新手机,你会推荐妈妈买折叠屏手机吗?请结合以上材料给出选购建议。(要求:表达观点,说明理由,分条陈述,两点即可) -
17、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分点说明“故宫里的猫”不被人驱赶的原因。(至少四点)
【材料】故宫,这座曾经承载着明清两朝盛世荣华的皇家宫殿,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无数的文物闻名于世,它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守护者”群体——故宫的猫。
为了对抗鼠害,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南京的宫殿里养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猫咪在宫廷生活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宫中的嫔妃们,因长期与宫廷权力斗争,常常感到孤独寂寞。这时,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们便成了她们的宠爱对象和心灵寄托。
为了巩固统治,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并将这些猫咪一同带入了新都。那些从南京随朱棣迁来的猫,便成了紫禁城最早的常住居民之一,更成了宫廷生活的见证者。
清朝灭亡后,故宫逐渐转变为博物院,后又建成了博物馆。随着博物馆的逐步开放,文物的保护工作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时,故宫的猫咪们便成了守卫故宫文物的“忠实卫士”。
这些猫咪们穿行在深宫大院之间,悄无声息,通常只有在清晨或傍晚,工作人员开始清扫宫殿时,才会发现它们曾经的身影。它们从未破坏过任何的文物或设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避免了鼠类和其他害虫的侵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猫咪们还逐渐成了游客们眼中的明星。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故宫的猫咪开始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无论是捕鼠、互动还是静默陪伴,猫咪们与这座宫殿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动物角色,它们成了故宫文化的一部分,是“活着的文物”,见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因此,“故宫里的猫”从来不会被人驱赶。
-
18、回忆课文内容并灵活运用,完成填空。(1)、在《春日》中,“ , 。”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观赏春景的地点及获得的初步印象,“ , ”两句诗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我们学过他的《观书有感》,其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宇宙生命之谜》从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科学家们展开了艰难的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本文表现出了的科学精神。
-
19、细读语段找出病因,并用修改符号加以改正。(2个错别字,1个错标点符号,3处语病)
2025年初,一棵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因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一度引发全球关注。虽然它最终被确认为虚惊一场,但探讨近地小行星防御绝非不是杞人忧天。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近地小行星2016 HO3伴飞、返回、取样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天问二号在暗弱小行星目标捕获与自主交会、弱引力小行星近距离探测自主导航、弱引力小天体表面可靠附着与固定等方面突破了小天体探测主要关健技术,将为后续小行星防御任务铺设技术基础。
-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B、阅读《竹节人》一文,如果要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则要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C、如果你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二和材料三。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