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字组词。
    (1)、朝        潮

    向    

    (2)、堤        提

    水    河

  • 2、课文直通车。
    (1)、作者观潮的时间是 , 观潮的地点是。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2)、《观潮》一文按照”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写出了大潮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 3、根据意思写词语,再选词填空。
    (1)、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2)、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3)、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 ,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 4、辨字组词。

        盼    堵    震

        纷    绪    霎

  • 5、下列句子的描写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B、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D、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之夜,山城到处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 热闹极了。 B、天色入暮,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高大的教学楼若隐若现 C、月光融融,洒下一片清冷,我一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D、炸药被引爆了,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 7、读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dà dì

    kuān  kuò

    gǔn  dòng

    yóu  rú

    zhú  jiàn

    shà  shí

    lǒng  zhào

  • 8、钱塘江大潮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下面这幅图片是人们观看钱塘江大潮时的一幕。根据图片内容,请你给前来观潮的人写一段话,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下第一潮(节选)

    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

    看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线潮”,又见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叉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新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

    潮涌奔至盐官西十多千米的老盐仓,江面被一条丁字形的大坝拦腰减断。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蔚为壮观。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

    此景就是钱塘江“回头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举世闻名——

    (2)、短文详细介绍了“”和“”这两种大潮,突出了钱塘潮的特点。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钱塘江“十字潮”是怎样形成的?在短文中找出来。
    (5)、请写两句你知道的描绘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10、小诗人在线。

    小明的爸爸在观看了钱塘江大潮之后写了一首诗,小明觉得非常有意思,想读给大家听,可 也一不小心把前面三句的顺序弄乱了。请你帮小明重新整理一下吧!(填序号)

    ①潮头怒吼贯江面    ②山崩地裂城墙现    ③闷雷滚动出白线

    , 钱塘奇观天下传。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选文巧妙地运用的修辞手法,从两方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
    (2)、从“向我们移来”"等短语中可以看出,选文是按照由的顺序描写大潮的。
    (3)、选文读起来很有画面感,通过“水墙”这个词,我能想象到此时浪潮通过“白色战马”这个短语,我能想象到此时浪潮;通过“”这个词,我能想象到此时浪潮
    (4)、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七)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选文中,哪两句话与这两句诗描写的情景相似?找出来。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 课文按照的顺序记叙了观潮的盛况,表达了作者

  • 13、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句中的“”一词既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也从侧面烘托出钱塘江大潮雄 伟壮观,天下闻名。我会使用这个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②“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写出了潮来前人们的心情。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①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等语句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②“沸腾”的原意是 , 在这句话中形容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说明江潮余波持续的时间长,“”说明水量大,烘托出江潮的

  • 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用上不同的比喻词,仿写比喻句)
    (3)、这一天早上一大早,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 1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鼎沸   水天

    风平    浪 吼

        地裂

    (2)、上面词语中,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是
    (3)、上面词语中,互为反义词的是
    (4)、观潮日到了,海塘大堤上。不一会儿,潮来了,江面上 , 潮水声如同;过了好久,潮水消失在的地方,钱塘江又重新归于平静。
  • 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观: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A.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 
    B.池塘里的荷花形态各异,引来了游人驻足赏。
    C.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念正在发生着变化。
    (2)、首:①头,脑袋;②第一,最高的;③量词,用于诗歌、乐曲等。
    A.我已经会背这古诗了。
    B.大家昂东望,等着,盼着。
  • 1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秋日的一个早晨,kuān kuò的钱塘江dà dī上 guān zhě rú dǔ

    随着红日冉冉升起,江面上的景象终于在人们的 pàn wàng下zhú jiàn清晰起来,翻gǔn的浪潮yóu rú千军万马扑向岸边。dùn shí , 人们欢呼起来。

  • 1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雾(báo bó)    波(yú yù)     官(yán  yián)

    首(áng yáng)    沸(dǐn dǐng)     立(qǐ  yì)

    动(zhèn zhèng)      横(guài guàn)

  • 19、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其中你最喜欢哪个呢?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 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 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谁要是生疮害病,便无医无药。老百姓的疾苦,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为了给老百姓找到食物和药物,他走了整整49天,来到了西北的一座大山上。白天,他领着臣 民到山上尝花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借着火光把尝过的花草都详细地记载下来。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顿时觉得头晕乎乎的,接着就晕倒在了地上。臣民们慌 忙扶他坐起来。这时,神农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了指面前一株红亮亮的灵 芝草,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立刻把灵芝草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才把毒气 解了。

    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有危险,都劝他下山。他却摇摇头说:“不能回!百姓们饿了没食物 吃,病了没药治,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完他又接着尝花草。

    神农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 一直尝了49天,踏遍了山山岭岭。最终尝出了麦子、 稻谷、高梁等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人们去种植,慢慢地就变成了后来的五谷。神农 还尝出了365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神农的恩德和功德,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1)、神农为什么要尝百草?用波浪线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给老百姓找到食物和药物,神农付出了哪些努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整整”一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4)、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文第5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一直”“踏遍”“最终”体现了神农尝百草的艰辛。 B、“不能回!百姓们饿了没食物吃,病了没药治,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从这两句话中,我 们能够感受到神农心系百姓、不畏艰难的精神。 C、神农依据自己尝出的麦子、稻谷、高粱等能充饥的食物和365种草药,写出了《神农本 草经》。
    (5)、根据短文内容,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