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题阅读

    下雪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shū)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翔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xī)窸窣(sū)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本文作者:金波)

    (1)、写出下面事物的具体声音。

    涛声——(唰唰 )

    雨声——

    风声——

    雷声——

    (2)、语文要素 短文中描述的下雪的声音依次像什么?选一选。

    下雪的声音好像;好像;好像

    ①春天的序曲

    ②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③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3)、在作者的眼里,下雪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语文要素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雪花的特点。
    (5)、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感受,不能直接用耳朵听 B、用耳朵听,什么都感受不到,只有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 C、用耳朵听到的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到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6)、为什么说“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7)、发挥想象,写出大自然的其他声音带给你的感受。
  • 2、阅读理解

    孔 融 让 梨

    (一)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①择:选择。②故:原因。③曰:说。

    (二)

    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

    在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拿回来一袋梨,让孔融和哥哥们分着吃。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父亲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短文(一)是文言文,短文(二)是现代文。短文(一)中有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短文(二)中基本一致,带着问题,默读短文,借助短文(二)的内容,完成练习。

    (1)、我知道,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与/诸兄同食梨 B、与诸兄/同食梨 C、与诸兄同/食梨 D、与诸/兄同食梨
    (2)、“融独择小者”中“独”是“”的意思。“当取小者”中“取”是“”的意思。
    (3)、“儿年幼”中“儿”指的是(   )。
    A、孔融 B、孔融的哥哥 C、孔融的父亲 D、孔融的弟弟
    (4)、借助注释和短文(二),我知道“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一句的意思是:
    (5)、孔融为什么“独择小者”?请在短文(一)中用横线画出来。
    (6)、读了这两篇短文,你认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 3、 阅读理解

    常香玉为国捐飞机

    常香玉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短文。

    ①“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从街头到巷尾,从舞台到荧屏,总能听到戏迷观众、戏曲演员在哼唱常香玉大师留下的经典戏曲《花木兰》。

    ②常香玉家境贫苦。幼年时,跟着母亲靠要饭度日,每天都吃不饱,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③常香玉学戏十分勤奋刻苦。9岁时,父亲就让她学戏。在学艺的日子里,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常香玉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大都用来学戏。常香玉随义父在开封闯荡,她13岁时首次担当主演,一日之内连演三场,轰动全城,开始名扬开封一带。从此以后,13岁的常香玉正式成为舞台上的主演,开启了戏曲大师的道路。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常香玉从广播里听到抗美援朝战场传来的消息: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官兵壮烈牺牲。她悲愤难眠,对丈夫陈宪章说:“咱能不能为志愿军做点儿事?”“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丈夫说道,“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

    ⑤常香玉排除万难凑钱捐飞机。当时买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很多钱,常香玉手里没多少钱,但她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头:“我们现在还买不起飞机,但我们剧社可以到全国各地演出,只要有人看戏,我们就能挣到钱,一点儿一点儿地攒,我就不信办不成!”她____拿出多年积蓄,____卖掉了用来拉戏箱的卡车和自己的房子,作为筹备演出的费用。因没时间照顾孩子,她把孩子们送进托儿所。陈宪章很快写出了剧本,这就是后来唱响大江南北的豫剧《花木兰》。半年时间里,常香玉带领剧社的演员们先后在开封、郑州、武汉、广州等地演出,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把钱凑齐了。常香玉把钱全部寄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申报书上写明“这架战斗机叫‘香玉剧社号’”。

    ⑥常香玉为国捐飞机的事,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在看完常香玉的演出后,毛泽东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1)、第⑤自然段括号内应该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
    A、不是……就是…… B、不但……而且…… C、因为……所以……
    (2)、阅读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词语

    理解方法

    词语意思

    食不果腹

    悲愤

    (3)、“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常香玉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大都用来学戏。”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     )。
    A、常香玉吃饭睡觉时也学戏 B、常香玉学戏时常常忘记时间 C、常香玉坚持学戏,特别刻苦
    (4)、借助关键句,梳理短文内容。

    (5)、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两个人一条心,发挥力量成功为志愿军捐飞机,让我们想到谚语“”。
    (6)、读了短文后,可以看出常香玉是个的人,因为
  • 4、小全说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首古诗,请你欣赏古诗,感受采莲女的快乐。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____,

    ____。

    (1)、我能把古诗补充完整。
    (2)、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3)、从第一句可以知道,诗中采莲女的衣裙是色的。
  • 5、同学们发现下面的句子表达很有趣,请你也来尝试写一写吧!

    例: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我来试一试:弯弯的小河旁边是一棵绿色的杨树,绿色的杨树旁边是……

  • 6、参观途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动物。看看下面的动物图片及其名称,你有什么发现呢?

    螃蟹

    蝌蚪

    我发现:加点字的偏旁都和动物有关,含“鱼”的字大多与有关,含“虫”的字大多与有关;加点字的读音还和它的声旁有关,用这个方法我猜测“蟑螂”的读音是

  • 7、参观中,大家摘抄了许多好词佳句。针对摘抄的基本方法,发表你的看法吧!
    A.摘抄时一定不能注明出处
    B.对于摘抄的内容,经常翻看,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C.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
    D.摘抄过程中,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感受,背诵喜欢的部分

    我认为,以上项说法不恰当。

  • 8、意志坚定好少年 根据语境填写名言警句。
    (1)、当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当以《论语》中所说的“ , 任重而道远”自勉。
    (2)、小全答应别人的事每次都能做到,因为他牢记“志不强者智不达,”。
    (3)、学了几次课,小艺还是没有学会滑旱冰,想要放弃时想起了“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这句话,便又咬紧牙关,坚持学习。
  • 9、挑战自我好少年爸爸妈妈准备周日带你去露营,你需要提前准备哪些物品?

    食物:

    装备:

    日用品:

  • 10、选词填空,并完成练习。(填序号)

    ①连续        ②陆续        ③继续

    观众们走进大剧院。艺术家们为观众演唱了几个京剧经典片段,之后又跟观众开展了寓教于乐的京剧知识讲解活动。

    我发现:这三个词语中,表示时断时续,表示一个接一个地做某事,表示被打断后又接着做下去。

  • 11、先根据拼音补全和“目”有关的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1)、

    ①怒目圆zhēng

    ②耳闻目dǔ

    ③目dèng口呆

    (2)、观察补充的汉字,我发现“目”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我知道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还有等。
    (3)、读下面的语段,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和小猫咪在家玩耍。小猫咪不小心把桌子上的小鱼缸打碎了。我____了这一切,吓得____,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妈妈跑过来,看到满地的玻璃碎片和地板上蹦跳的鱼儿,顿时____。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 12、课外阅读。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不管夏天多么闷热 , 冬天多么寒冷 , 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1)、画线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2)、从加点的词语“不管……总是……”可以体会到“弟弟”是一个的孩子。
    (3)、仔细阅读选文,厘清其中的内容。

    地点:

    主要人物:

    (4)、请你为选文中描写的画面命名:
  • 13、照样子,补充句子。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我看到 , 不禁想起  , 想起 , 想起……

  • 14、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2)、通讯员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
  • 15、 “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中“充”的意思是(     )。
    A、满,足 B、填满,装满 C、当,担任 D、假装
  • 16、小全讲赵一曼的故事时用了下列词语,哪一项的加点字他都读对了?(     )
    A、(zí)        察员(zhēn) B、(huán)        子(gāng) C、日(kàng)        台(zhào) D、(shù)        满(zān)
  • 17、下面是小艺写的一段感言,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完整。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是教师的阵地,是运动员的阵地,是学生的阵地……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生, , 才是坚守自己的阵地。

  • 18、读一读指导员的故事片段,完成练习。

    书领到了,我们俩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往回走。我们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没等指导员喊完,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头部受伤了。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只是被鲜血染红了。

    (选自《珍贵的教科书》)

    (1)、选文主要讲了“我”和指导员(     )的经过。
    A、盼书 B、领书 C、护书 D、发书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说明了 , 加点词说明了

    ①炸弹爆炸的速度极快        
    ②指导员的声音被炸弹声掩盖了

    (3)、仔细读选文,根据事情的经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填一填。
    领到书往回走敌机投下炸弹“我”受伤,指导员一动不动
    (4)、文中的“指导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写一写。
  • 19、下列关于课文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白求恩坚守岗位、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B、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白求恩大夫不会不顾伤员,独自离开 C、当时白求恩大夫的手术台离阵地很近,炮火蔓延,手术台也成了阵地 D、白求恩大夫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得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将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战士们听到炮弹声和弥漫的硝烟。

上一页 168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