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长征印记

    材料一:

    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推出10集微纪录片《航程二万五千里》。通过全新的形式——航拍,将长征途中红军官兵一路生死跋涉、英勇冲杀的史与实、血与火,构写成一部跨越时空的英雄史诗。

    这部纪录片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更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细节、镜头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我们俯瞰于都河上架起的五座大桥,人们用两岸的繁华来铭记历史;我们赞叹中国水电建设大军在大渡河上创造着新的传奇,万家灯火映照着“____”;我们感慨当年红军经过的贫瘠之地,成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在这里培育出“改变世界的种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一次次地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给自己鼓劲:“____,____,____……”

    材料二:

    节目列表
    第1集:《赣南今朝》      第6集:《彝海凉山》
    第2集:《五岭逶迤》      第7集:《大渡桥横》
    第3集:《湘桂道中》      第8集:《雪山草地》
    第4集:《遵义之光》      第9集:《陕甘新颜》
    第5集:《赤水金沙》      第10集:《征途如虹》

    材料三:

    亮亮 看过 ★    2024-10-23  14:21:14   北京
       90年前,一场伟大的征程开始。90年后,从空中俯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见证新时代的变迁与繁华。重走长征路,这是一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寻访之旅。节目不仅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征服了观众,更以深刻的哲学思考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和情感共鸣。
    (1)、结合语境内容,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2)、阅读三则材料可知,下列对《航程二万五千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部纪录片以航拍的全新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长征中红军官兵的英勇事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纪录片通过故事、细节和镜头,既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又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 C、纪录片一共十集,每一集都以富有诗意标题命名,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D、这部纪录片只注重对长征历史的回顾,缺少对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3)、阳阳想了解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传奇壮举,他应该收看第集;乐乐边看边联想到杜牧“不霁何虹”的名句,由此可知他在收看第集。
    (4)、根据材料三,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观看日期

    观看地点

    星级评价

    表达观点

    这是一部的纪录片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位卑”,这是陆游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 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这是李纲的家国情怀——祖国山河,誓死捍卫。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来记叙的,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除了五位壮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的郝副营长和的邱少云。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2)、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这句话重复使用了“是那么”一词,可以起到(    )(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②我也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4、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情景,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狼牙山五壮士》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写。 C、《灯光》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的。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邱少云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的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雨中的桃林,幽静得像是仙境。
  •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 7、用多种形式代替“说”,下列加点部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炊事员温柔地提醒同志们:“别太紧张,该吃饭了。” B、老红军虚弱地嘱咐小战士:“带着对革命的信仰,活下去。” C、“红领巾”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D、我漫步街头,看着满地的落叶窃窃私语:“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wéi)   大河(dù) B、碎(zá)    山(míng) C、(zhuó)  山(jiān) D、天(gēng)   礴(páng)
  •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千钧    昂胸     

    排山    居下     

    (2)、李洋说话做事 , 从不拖泥带水。
    (3)、在的危急关头,只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脱险。
  • 10、看拼音,写词语。

    即使现在看着仍然横跨在大dù河上的泸定桥,我也无法想象出当年的红军战士是怎样一边躲避对岸密集的火力shè jī , 一边在没有lán bān只有tiě suǒ的“桥”上前行的。让我敬佩的是,他们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依旧mài着坚定的步伐,bù qū bù náo , 所以他们最后才能与对岸的部队huì jí , 攻下泸定桥。

  • 11、习作。

    生活中处处皆是美,美好无处不在。与家人相聚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书籍相伴的充实,与美景相拥的感叹……都让人觉得美好。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生活中美好的事写下来。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③注意语句通顺,内容符合作文要求。

    ④字数不少于 500字。

  • 12、文言文阅读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子高:叶公,春秋时楚国人,字子高。②钩:衣服上的带钩。③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③还走:转身就跑。④窥(kui):探望、偷看。牖(yǒu): 窗户。⑤施(yi):延伸,同“拖”。堂:厅堂。

    (1)、“叶公子高好龙”这句话中,“好”字的读音是 , 在这里的意思是
    (2)、为这个寓言故事取个题目《
    (3)、叶公家里的哪个地方可能没有龙的图案?(       )
    A、衣服   B、地板 C、门窗
    (4)、这个故事中,叶公见到真龙的表现是 。(用原句回答)
    (5)、读完短文,我想对叶公说:“”。
  • 13、阅读理解

    飞夺泸定桥(节选)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桥,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①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②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文中的横线上。
    攀着   背着  拿着  冒着  带着
    (2)、在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胆战心惊——    响彻云霄——

    (3)、《七律·长征》这首诗中描写“飞夺泸定桥”场景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4)、选文第3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文中画横线的第句运用面的描写,第句运用点的描写。(填序号)
    (5)、这样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是(    )。
    A、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B、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6)、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 。
  • 14、在阅读中感受美。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  使人惊叹,   ▲  叫人舒服,   ▲  愿久立四望,   ▲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横线上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草原》是著名作家首次来到内蒙古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他的代表作品有:《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了 , 把羊群比作了
    (4)、如果将选文看成一幅画,给它拟个名字图。
    (5)、本段的中心句是(   )。
    A、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湖绚丽多姿,湖水清澈,“卷地风来忽吹散,”;乡村田野稻花飘香,“稻花香里说丰年,”;朱熹笔下的春日美景,“等闲识得东风面,”。
    (2)、“ , 视死忽如归”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这是李纲坚守祖国每寸土地的爱国誓言;“ , 还来就菊花”是孟浩然与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抒发。
    (3)、我们认识了在山洪面前的老汉,认识了的桑娜夫妇,认识了高尔基《童年》这本书中
  • 16、在横条格里正确书写下列句子,做到书写正确、规范。书写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乏味了吗?

     

  • 17、下面对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B、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C、小说会借环境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桥》《穷人》《宇宙生命之谜》这三篇课文是小说。
  •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爱国大典》一文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B、读书不需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读书方法。 C、读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D、《故宫博物院》的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故宫的相关情况。
  • 19、下列哪个句子运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 (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了《阿依阿莫》这部电影,受到很大的启发。 B、马边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C、班会课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D、我们把教室的课桌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