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再过二十年,会是什么样呢?二十年后的天空、大海、森林,二十年后的城市、乡村、学校,或者二十年后的你、家人朋友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为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注意:书写要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2、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问题,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____抓紧时间读书,____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他都用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等符号,标明书中的重点内容,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对书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①
②
(4)、文中的“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5)、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只要你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学校里有许多同学戴上了眼镜。某学校针对学生近视这一现象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请你根据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的练习。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近视率
12%
18%
21%
33%
43%
46%
(1)、上表中,近视率最低的是年级,最高的是年级。(2)、请你写一则有关爱眼护眼的公益广告词。 -
4、阅读课内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2)、出自课文《》,“将”是指 , “相”是指。(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出正确说法。①赵王和大臣们:
A.进退两难 B.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
A.逞能 B.勇敢、果断
(4)、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5)、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
5、语言综合运用。
最近课外你读了什么民间故事?里面哪个人物吸引了你?你被他的什么而吸引了?(不少于30字)
-
6、按要求改写句子。(1)、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改为转述句)(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4)、根据“水分”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物体内含有的水:
B.比喻不切实,虚夸的成分:
-
7、巧填句子。(1)、陆游临终前嘱托儿子要在他的坟前告诉他国家统一的好消息:“ , 。”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用“ , ?”的问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将相和》中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渑池会见。(3)、看到有的同学不努力学习,不珍惜时间,我会用岳飞的名言警句来劝他(她): , 。(4)、虞世南在《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 。
-
8、 形近字组词。
浇
谎
框
臣
烧
慌
筐
巨
-
9、 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或读音。
树冠(guàn guān)
喷(pēn pèn)气式飞机
他俩(liǎng liǎ)
一亩(mǒu mǔ)
-
10、 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duàn
lǎn duò
qīn lüè
dīng zhǔ
-
11、 听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读两遍)(1)、根据听到的内容作出判断。
① 花木兰胜利归来后,皇上封她做兵部尚书。
② 花木兰代替哥哥从军。
③ 花木兰从军二十年。
④ 木兰在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奇功。
(2)、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胜利归来,大汗赏赐木兰金银财宝,又封她官,木兰答应了吗?最后她 选择怎么样?
-
12、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
-
13、如果要用文字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他(她)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让你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这位老师特点的事情来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4、课外阅读。
天鹅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芦苇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我总算亲眼看见了。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
但它自己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第1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话题的转换。(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天鹅的独特的美的,并完成填空。①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
初见这只美丽的天鹅时,“我”的表现可以用句中的“、、”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我”的这些反应从侧面突出了。
②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作者把天鹅的羽毛比作 , 接着展开想象,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来表现天鹅的羽毛的特点。
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这句话把天鹅与进行比较,句中用“、、、”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它的独特的美。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天鹅的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4)、短文第2自然段对天鹅的外形描写十分生动贴切,请你仿照这种写法来写一写你喜欢的某种动物的外形。 -
15、口语交际: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中午,成成见同桌状状从食堂打饭回来,便问状状:“你去食堂打饭,打饭的队伍排得长不长?”状状说:“队伍排得倒不长,就是有点儿粗!”
(1)、状状的言外之意是:(2)、如果你们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班级公约,但你发现还是有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排队,你会怎样劝说他们? -
16、根据“细腻”的不同意思写句子。(1)、细致光滑:(2)、(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
17、根据语境填空。(1)、《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人要做 , 不要做 , 而对别人。(2)、这段时间我们学过的民间故事有《》《》,我知道的民间故事还有《》《》。(3)、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诗词能言志,陆游说:“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18、按要求写句子。(1)、桂花真香。(改成夸张句)(2)、海力布勤劳善良。海力布热心助人。(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4)、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
19、按要求完成练习。(1)、按要求写成语。
千变万化(含数字)、
负荆请罪(来自历史)、
津津有味(AABC式)、
(2)、根据句意用“观”字组词填空。①今天晚上,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去演出。
②只有留心周围的事物,才能有所发现。
③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人们去公园的好时机。
④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是先 , 再做决定。
-
20、 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C、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D、挑拨珍宝 远大理想 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