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时事热点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夜幕降临,仰望星空,那①bù kě jì shǔ的星星中有一颗最亮的星,它悄____(qiǎo qiāo)然划____(huà huá)过美丽的夜空,从不②tíng xiē,它就是中国空间站。航天③yīng xióng坚持驻守在祖国的“④tiān gōng”,我们从电视上能不时看到他们忙____(绿 碌)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⑤huī huáng的成就。卫星上天,“北斗”导航;“嫦娥”奔____(bēn bèn)月,取回月壤;“中国天眼”洞悉天外之声;“奋斗者”号潜水器探____(妨 访)万米深海;“雪龙2”号双向破冰直达南极……无数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⑥fèng xiàn了⑦bì shēng的心血,他们是民族的⑧jǐ liáng!
(1)、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用斜线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
2、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如梦如幻的吉林雾凇,气势雄伟的长江三峡,风光旖旎的苍山洱海……每一处都是大自然匠心独运的杰作,每一帧都似天地间最动人的诗篇,引人入胜,令人神往。请你选择家乡一处令你难忘的美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具美感。
-
3、阅读短文,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完成练习。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里啪啦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guǐ)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抬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 , 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 , 便也跟着起了波痕 , 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zhì gù),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本文作者迟子建,选入时有删改)
(1)、品读第②自然段,理清霜花颜色的变化过程,完成导图。
银白————————雪白(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我发现作者运用了(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和的画面,突出了春天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之情。(3)、下面是同学们阅读短文后的交流,请帮他们补充完整。
我发现短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第②③自然段重点写 , 第④自然段重点写。
第④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初临时,萌发的草芽破土而出,细细密密,精心装扮向阳山坡的情状。


作者爱“这迟来的春天”,是因为。我从中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4)、小全说:“第①自然段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梅花,与题目‘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不符,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这种说法吗?请至少说明两点理由。(5)、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对树、山花、鸟儿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请你从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将画面写具体。我选择的是 , 画面:
(6)、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目的理由。 -
4、阅读古诗,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诗中季节的韵味,完成练习。
钱塘湖①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 , 谁家新燕⑤啄春泥。
乱花⑥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⑦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注释】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②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③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④暖树:向阳的树。⑤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⑥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⑦没(mò):隐没。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阅读古诗,梳理诗中体现西湖早春特点的景物,完成导图。
(2)、诗人抓住了“”“”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描绘了早莺飞向暖树、新燕衔泥筑巢的动态画面。而诗句“ , ”则运用静态描写,表现了花草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3)、阅读古诗后,同学们在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请你判断下面的说法。①小全:《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小艺: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③小泽:诗的第五、六句中,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刚刚能将马蹄埋没,诗人对此略感失望。
⑤小轩:诗的结尾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诗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4)、比较《钱塘湖春行》和《山居秋暝》,说说它们在写法、表达的情感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
5、五年级⑴班准备在教室外墙打造一段“诗词长廊”,请你根据配图内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诗词,补充配文。
配文
配图内容
, 。
山中雨后,天气清凉
, 。
寒鸦啼鸣,渔火点点
, , 。
细雨斜飞,披蓑戴笠
, , , 故园无此声。
关外营帐,风雪交加
-
6、学校拟组织同学们去秋游,请你一起参加活动。(1)、小全正在设计秋游海报,请你帮他在海报上添加一句能打动人的宣传语。
秋游进行时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主办单位:幸福路小学
地点:杭州太子湾公园
(2)、秋游途中的美景触发了同学们的诗情,同学们不由得吟诵起诗句来。想一想,同学们会吟诵哪些诗句?请你推荐两句。(课外积累), 。
(3)、下面是小全游太子湾公园时看到的美景,请你根据提示帮他描绘画面。画面印象:秋天,公园内红枫漫天。
具体描绘:刚进公园,只见到处都是红枫叶,(静态描写)。偶尔有风吹过,(动态描写)。这漫天的红枫点燃了秋天的热情,(抒发感受)。
-
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在古诗《山居秋暝》中指的是诗人自己 B、《长相思》的作者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这首词的题目,词中抒写的是戍守边疆的将士被风雪勾起的思乡之情 C、《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作者对榕树进行了细致的静态描写 D、《月迹》是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文中的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情,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邈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
9、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是哪一项?(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B、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D、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
10、小全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他想为这张图片配两句诗,下列最适合的是哪一项?(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A、随意春芳歇(休息) B、姑苏城外寒山寺(杭州的别称) C、竹喧归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D、身向榆关那畔行(那边的河畔)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坐在火车上看向窗外,美丽的景色陆续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 B、下雪了,大地一片雪白,孩子们面面相觑地跑到广场上堆雪人。 C、马儿们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中自由地奔跑着。 D、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
13、小全在作文中写道:“闲xiá之余,爷爷会拉二胡,自娱自乐。”但他忘了“xiá”怎么写,查字典借助字义,“闲xiá之余”的“xiá”应选( )。A、
B、
C、
D、
-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guō) 嫦娥(é) B、船桨(jiāng) 风一更(gèng) C、嫉妒(dù) 果实累累(lěi) D、树桩(zhuāng) 悄没声儿(qiāo)
-
15、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山水之美,因诗词而变得更富有意蕴。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佳作中,随便拈一句来读,眼前便铺开了绚丽多彩的画卷。“shān sì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在皎洁月光的zhào yào下寻觅月中桂子,在钱塘江畔欣赏潮起潮落;“róng shùshāo tóu访古台,下看碧海一琼杯”,登高远望,碧海如琼杯般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bó zhōu青草湖,但见群星在水,bù kě jì shǔ , 给人以缥缈迷离之美……让我们一起阅读古诗词,感受山的沉稳、水的轻柔、天的辽阔,品味“江山如此多娇”吧!
-
16、动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灵动而美好。请你选择自己喜欢并了解的一种动物(可以借助下面动物信息卡上的信息),把它介绍给大家吧。注意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动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它的不同方面,题目自拟。
动物信息卡
鹦鹉的嘴角灵活,可以快速地张合,嘴巴能辅助攀爬,还能模仿人类语言和声音。
鹦鹉通常会在繁殖季节里建造巢穴,雌性鹦鹉在巢内产下2~4颗蛋,一般需要2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幼鸟。
仓鼠体形短粗,体重30~1000克一般为灰色、灰褐或沙褐色。仓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兼吃植物嫩茎和叶、果实,偶尔也吃昆虫。仓鼠不冬眠,冬季靠吃贮存的食物生活。
乌龟是近视眼,它没有声带,正常情况下不会发出声音。乌龟的嗅觉比较好,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
狗分辨气味的能力是人的1000多倍,可以分辨出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
-
1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①翠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小鸟。它的头顶是蓝黑色的,有浅色横斑;背部多为翠蓝色,腹部为栗棕色,因身体的部分羽毛翠蓝发亮而得名。翠鸟的体重为40~45克,与一个鸡蛋的重量差不多;体长14~16厘米,和一支铅笔的长度差不多;翅膀展开后有24~26厘米。
②翠鸟喜欢单独行动,它们常独自站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盯着水面,等待捕食的机会。翠鸟在潜入水中后,会迅速调整因为水体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再加上高达100km/h的超快潜水速度,使得它们成为“捕鱼达人”。翠鸟主要以鱼类为食,偶尔也会捕食一些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
③捕食成功后,翠鸟会站在树枝上将猎物反复摔打,直到它们停止反抗,再用嘴紧紧夹住食物,调整好其在口中的位置,以减少吞咽时存在的潜在危险。由于猎物的骨骼通常无法被完全消化,每次饱餐后,翠鸟都会吐出一团叫作“食丸”的东西,里面包着鱼刺或其他动物的骨骼。
④翠鸟大多在水边的土崖上筑巢来孵化后代,它们的巢通常是一个像隧道似的洞穴。筑巢时,翠鸟会先用尖利的长嘴挖土,再将挖出的土用唾液粘成小球,然后把土球衔出洞外。如此循环往复,忙碌上一阵,巢就筑好了。除了一些松软的泥土,翠鸟的巢中几乎没有其他的铺垫物。
【材料二】
①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而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
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10目18科56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鸟有10目25科195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其中大部分是候鸟和旅鸟。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有记录的就有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
③我国湿地水鸟的分布是与各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的。北方处于寒温带和温带,种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处于亚热带和热带,种类以冬候鸟和留鸟占优势。很多水鸟都是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1)、结合材料一判断。⑴第①自然段只是介绍了翠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
⑵翠鸟只因为有超快的潜水速度,被称为“捕鱼达人”。
⑶“它们的巢通常是一个像隧道似的洞穴”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⑷材料一是从外形、捕食、进食、筑巢四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
(2)、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这样写的好处是。(3)、读材料一,翠鸟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A、全身的羽毛都翠蓝发亮。 B、身体的部分羽毛翠蓝发亮。 C、全身的羽毛有很多漂亮的颜色。(4)、读材料一,“翠鸟的巢中几乎没有其他的铺垫物”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5)、结合材料二中的数据,你有怎样的想法?请写下来。(6)、结合两则材料,请写出一条关于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香的“小不点”
①在作物当中,个头虽小但名气颇大的是什么?对,是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
②芝麻的个头很小。A.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是中空的,呈四棱柱形,高100厘米左右;花单生或簇生;果实在方言里叫“芝麻刷子”,顺茎秆由下而上排列,成熟前青色闭合,成熟后干枯开裂,散落出种子。芝麻的种子,白色居多,也有黄、棕红、黑色。B.种子一千粒重3克左右,也就是说 , 15粒芝麻种子才与1粒小麦种子相当。种子含油量达55%~61%,气味芳香,加工成的芝麻油也叫香油,是用途广泛的调味品。
③芝麻的名气很大。与芝麻有关的典故、歇后语、俗语比比皆是,芝麻是自下而上开花,便有了众所周知的歇后语:____。说不值得提及的小事情,叫“芝麻粒子大的事”;因芝麻种子太小,说过时的小事情,叫“____”;说做了因小失大的傻事,叫“____”;有的人为官,但官职不大,往往自嘲或被戏称为“芝麻官”。因芝麻的果实方言叫“芝麻刷子”,所以说能办成的事,叫“有刷”;毫无希望办到的事情,叫“没有刷”;有真本事,叫“____”。因芝麻油也叫香油,因而形容得到好处多,叫“吃香”;形容生活富裕,叫“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如此,在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芝麻开门”成了打开宝藏大门的暗号,看来外国人对芝麻同样崇拜有加。
④芝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C.芝麻有补肝肾的功效,还可以缓解头发早白、头晕耳鸣、高血压等症状;用芝麻加工成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比如芝麻球、芝麻酱、芝麻糖、芝麻饼等。但是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芝麻。这是因为芝麻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加重肠道炎症和腹泻症状。
⑤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我们在品尝它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1)、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芝麻的?请填写导图。
(2)、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怎样才能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呢?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一填。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把事物特点说明白。如C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把芝麻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较高的特点说明白了
有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才能把事物特点说明白。如B句综合运用了、等说明方法,把芝麻的特点说明白了
说明白”,特别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严谨。A句中““这个词语,就用得准确严谨。
(3)、歇后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请你将下面有关芝麻的俗语、歇后语送回第③自然段相应的位置。(填序号)
A.陈芝麻烂谷子
B.芝麻开花——节节高
C.有两把刷子
D.捡了芝麻丢了西瓜(4)、有同学还联读了关于芝麻的其他资料,读一读,完成练习。芝麻一人多高,茎秆挺拔,像列队的士兵,叶、花、荚,紧紧依附茎秆,小喇叭似的白花,青青的芝麻荚,一层又一层,层层向上,闪烁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①联读的这则材料对应短文中的哪个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②对照本单元课文,体会表达特点,填一填。
通过对照,我发现联读的材料更接近第五单元中的《》这篇课文的表达,语言比较(平实严谨 生动形象)。
(5)、“我们在品尝它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芝麻独特的文化魅力。 -
19、欣赏“太阳神鸟”大球场,完成练习。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体育场是公园的主要场馆之一,呈圆形设计。体育场的透光屋顶上的“太阳神鸟”图案,源于三千多年前出土于四川金沙遗址的标志性文物。体育场约27000平方米的玻璃采光屋面,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放大了近270万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太阳神鸟”。“太阳神鸟”的图案由4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没有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特点的是哪一项?( )A、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B、主体育场是公园的主要场馆之一 , 呈圆形设计。 C、“太阳神鸟”的图案由4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 D、体育场约27000平方米的玻璃采光屋面,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放大了近270万倍。(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2025年成都举办世运会,请你作为小志愿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为大家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提示:可以从外形、面积、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
20、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的开头引用传说,既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松鼠》的作者是法国的布封,他善于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来写,如通过对松鼠前爪的细致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松鼠小巧可爱的模样,体会到了松鼠机警的特点 C、《风向袋的制作》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D、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