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2、 下列词语最适合用来形容语段所描述的画面的是(   )

    运动会男子1500米起跑枪声响起,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同学们都在 为本班运动员加油助威,呐喊声穿过操场上空,直达云层。

    A、人声鼎沸 B、响彻云霄 C、锣鼓喧天
  • 3、 下列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吒的是(   )
    A、三头六臂 B、未卜先知 C、各显神通
  • 4、 下列动物的家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窝、猪圈、虎穴 B、鸟窝、牛棚、鼠巢 C、马厩、兔窟、鸡洞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情景 严历 显示 苍绳 B、奥密 均匀 余波 召待 C、传说 超过 哲学 人间
  • 6、下列词语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牛(wō) 闪(shuò) 鸟(cáo) 开(pì) B、叶柄(bǐn) 偷(dào) 挖(jiáo) 弃(pāo) C、开 (pī) 花(pǔ) 水(hóng) 花(huì)
  • 7、题目:我想变成

    提示: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你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变成什么,如一种动物,一个物品或 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等。注意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人或物来写,350字左右。

  •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小小蜗牛的秘密

    ① 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10只蜗牛。

    ② 这10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它们一旦发 现有“敌人”,就马上把身子缩进“屋子”里。总之,它们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的、反应迟钝。

    ③ 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纸盒子当作它们的屋子,几片菜叶是它们今天的晚餐,我____ 地看着它们,期待它们毫不客气、____地享受我的款待。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 叶就把头移开了。我好失望,心想这些小东西怎么这么不领情。我生气地走开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来看它们。咦,这回我发现,那菜叶边缺了一个大角。哈哈,小东西,原来你 们刚才是怕羞,见我在旁边就不好意思吃啊!

    ④ 不久,菜叶全被蜗牛吃光了。饱餐一顿之后,它们开始悠闲地散步。就在它们移动的 时候,我看到它们的身后留下一条条银带子。我好奇地把几粒沙子撒在上面,发现沙子都被 粘住了。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赶紧查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黏糊 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它们有助于蜗牛爬行。

    ⑤ 为了知道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一片白菜叶放在蜗牛的面 前。只见蜗牛很快地伸出一对较长的触角碰了碰,然后____地吃起来。这下我才知道,蜗 牛的大触角有眼睛的功能。

    ⑥ 真没想到,小小的蜗牛也有那么多的秘密啊!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狼吞虎咽   B.慢条斯理   C.目不转睛
    (2)、文中第②段中加了引号的“敌人”“屋子”分别是指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蜗牛的触角有的功能,它身后黏糊糊的东西是 , 它刚开始不吃菜叶是因为

    (4)、短文主要写了“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蜗牛 等方 面的秘密。
    (5)、读完短文后,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①:

    问题②:

  • 9、阅读理解

    守护家园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问题与我们 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甲)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 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 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乙)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 灌过的稻田。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2)、阅读【材料二】,(甲)部分描写了两个画面,请你概括出来。

    画面一: 画面二:

    (3)、【材料二】中的(乙)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读这两句话,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写一写。
    (4)、阅读上面材料,为了更好地解决漫画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下来 和大家分享。(写出两条)
  • 10、对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 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竞跑,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 落下的地方。④河、渭: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湖。⑥邓林:桃林。

    【材料二】①很久以前,有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巨人,名字叫夸父。他看到太阳每天早上 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夜里人们什么也看不见,就打定主意要捉住太阳,让地上人 们的生活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都能晒到太阳,得到亮光。

    ② 一天早上,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他跑哇,追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眼看就要 捉住太阳了,他加快脚步追上去。可太阳像个大火球,呼啦啦地喷着火,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 夸父想要喝水,他转身跑到黄河边,弯下腰,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没几口,黄河里的水就 被他喝光了。夸父还是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咕咚咕咚没几口,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夸 父喝了这么多水,还是口渴,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他越跑越慢,渐渐停了下来,身子晃了晃,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夸父在半路上渴死了。

    ③ 夸父舍弃手杖,手杖掉在了地上。不一会儿,这根手杖生了根,再过一会儿,手杖发了芽,抽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后来,这个地方长出一棵又一棵桃树,桃树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大 桃子。要是谁路过这里口渴了,摘几个桃子吃,就不渴了。人们都说,这些桃树是夸父留给 热爱光明、善良勇敢的后代的。

    (1)、联系【材料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得饮:
    ②河、渭不

    ③未
    渴而死: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梳理出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起因:

    经过:

    结果:夸父因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桃树上结出的桃子供路人解渴。

    (3)、根据【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与它意思相对应的句子,用 波浪线画出来。
    (4)、下列关于两则材料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讲了巨人夸父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追逐太阳,最终捉住太阳,使得百姓安 居乐业的故事。 B、两则材料都表现了夸父无比执着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 愿望和顽强意志。 C、两则材料的语言表达有所不同。【材料一】是文言文,用词精练;【材料二】是现代文,表达生动具体。
    (5)、神话中有许多神奇的想象,你觉得文中哪部分的想象最神奇?为什么?
  • 11、 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做一做。
    (1)、

     欲聋

    愤愤  

    奔流 

    随遇 

    (2)、仿照画横线词语的特点,再写一个:
    (3)、读画波浪线的词语,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请任选一词,写一写。
  • 12、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跟随课本,我们欣赏了被称为天下qí guān的钱塘江dà cháo探索了建筑zhuān jiā蟋蟀建造zhù zhái的ào mì , 知道了léi dá的发明与蝙蝠有关,还认识了jiān chí bú xiè的精卫和令人jìng pèi的普罗米修斯……让课本照进现实,真正做到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 13、积累大擂台。
    (1)、看到夕阳映照下的水天一色,白居易写下了“一道残阳铺水中,”。 苏轼游览庐山,写下《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应的诗句是“”。
    (2)、“智能之士, , ”我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刻苦学习,努力做 到“博学之,,慎思之, , 笃行之”。
    (3)、中秋节时,我在公交车上仿佛看到“一年四季”,有穿短袖的,有穿棉马甲的,真是应了 那句谚语:  。
  • 14、金陵城里故事多。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每天都在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请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选择一组,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创编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

    第一组:人来人往的地铁口 身体虚弱的李敏 步履匆匆的男子

    第二组:夕阳西下的小区 倔强的王军 唠叨的妈妈

    第三组:大雪纷飞的街头 执勤的交警 跌倒的外卖骑手

    注意: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③试着写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 15、童年(节选)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傲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见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感到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例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我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成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去捡,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到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每次外祖母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子尖上。(有删改)

    (1)、文中一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短文写的是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之后,“我”与外祖母生活的情景。你从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4)、短文结尾写外祖母瞅着“我”挣的钱默默哭了,外祖母为什么哭了?
    (5)、学校文学社要将《童年》改编成话剧,打算邀请你做编剧,用“关键事件”讲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你会选取哪些重要的情节?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写完整。

  • 16、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抓)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瞥 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 拉)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动词。
    (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描写,它们起了什么作用?请写下来。
    (3)、文中老汉冲小伙子“吼”了两次,这两次“吼”的意义不同。第一次“吼”,是因为 , 表现了老汉;第二次“吼”是因为 , 表现了老汉
    (4)、文章多以短句组成,每一自然段也极为简短,这样写的意图是(    )
    A、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时产生顿挫、紧迫之感。 B、使语句更为严谨细致,以便详细地叙述故事。 C、使表达内容更为丰富,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5)、选文以“桥”作为题目,其深刻内涵是(多选)(    )
    A、老汉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B、这座桥是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C、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 17、口语交际。

    亮亮想参加学校举行的读书会,读书会在每周三放学后举行(节假日除外),每次时间为一小时。他会怎样说服妈妈支持他参加呢?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说服妈妈。

    【第一步】懂礼貌,表来意。

    来到妈妈面前,亮亮说:“

    【第二步】说想法,讲理由。

    为了得到妈妈的支持,亮亮会这样对妈妈说:“

    【第三步】看反应,找对策。

    如果妈妈担心每周参加读书会会影响亮亮的学习,亮亮会说:“”如果妈妈同意了,亮亮会说:“

  •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说的三要素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如的老支书、的桑娜夫妇。
    (2)、《桥》一文的结尾写道:“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文在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是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关爱如同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如同 , 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关爱如同。(续写句子)
    (2)、亮亮在和同学交流《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时说:“我认为《穷人》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如描写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我由此想到昨天在公交车上,我为给不给老爷爷让座而犹豫不决。当时,我在想:
  • 20、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桥》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 B、《穷人》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C、《金色的鱼钩》中对人物语言和心理等的描写,展现了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D、《爱的教育》是加拿大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