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巍巍乎/若太山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今/乃掉尾而斗 D、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 2、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巍巍乎若太山    
    (2)、汤汤乎若流水    
    (3)、少选之间    
    (4)、在流水    
    (5)、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6)、拊掌大笑    
    (7)、笑而然之    
    (8)、今乃尾而斗    
    (9)、尾入两股间    
    (10)、所宝以百数    
  • 3、看拼音写词语。
    (1)、

    pǔ   xiě

    qín  xián

    pù  shài

    máo wū

    shī míng

    chún shú

    qīng yōu

    qín  jiàn

    jǐng xiàng

    táo  zuì

    shàn zāi

    wēi   é

    huà zhóu

    jǐn  náng

    duàn duàn xù  xù

    (2)、yōu jìng的lái yīn河畔,一位máng rén静坐岸边,指尖轻触潺潺流水。wàn lǚ思绪随波荡漾,与粼粼波光交织成无人惊扰的心灵诗篇。
  • 4、读句子,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那些未曾光过的黑幕终于被露在大众视野之中,再也无法隐藏,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2)、长江水浩浩汤,奔涌不息,渡口小栈内茶翻滚,雾气氤氲中,过往行人在此寻得片刻暖意与安宁。
  • 5、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掌(fǔ fú)    抽(cù chù)    入场(quàn juàn)

    静(tián shì)    绣(shǔ sǔ)    绿场(yīn yīng)

    (mìu miù)    婢(nú nǘ)    波光粼(lín líng)

  • 6、塑料袋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有人认为过量使用塑料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么,该不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呢?请你从消费者、生态环境局局长、商店老板这几个角色中任选一个,从选择的角色出发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角色:

    看法:

  • 7、下面是长春站轻轨3号线的路线图站牌,请根据站牌信息完成检测。
    (1)、图中共有个换乘站,长春站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2)、根据轻轨3号线路线图的内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强强要去农博园,可以先乘坐4号线,在职业学院站换乘3号线。 B、东东在长影世纪城游玩,要回到长春站,19:30赶到长影世纪城站还能乘车。 C、林林要去紫杉路,需要先乘坐1号线,再在解放桥站换乘2号线。
  • 8、课内阅读。

    青山不老(节选)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话题的转换
    (2)、选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 , 实际上指老人精神和精神。
    (3)、下面对选文中“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主要写青山的苍翠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 9、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填空。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句话使用一连串的数字,充分地说明老人 , 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句中从看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了生动刻画,既表达了作者对山沟里的绿色的赞美,又从侧面展示了老人

    (3)、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比作 , 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

  • 10、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主要观点。
    (1)、为了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许多家庭都会选择摆放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生机勃勃的绿植们堪称室内的“空气净化器”,人们把它们称作“健康小助手”,这样的形容很是恰当且贴切。因为这些“健康小助手”不但能吸收房间里有害的甲醛等污染物,净化室内空气,而且能增加空气湿度——叶片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向空气中释放水汽,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2)、地面望远镜无法观测来自太空的紫外光,因为地球大气层会阻挡大部分紫外光。尽管其他一些空间望远镜对紫外光敏感,但它们拍摄的图像要模糊得多,而哈勃望远镜则具有一双“慧眼”,其观测的清晰度是以往传统地面望远镜的十倍。其极高的灵敏度能捕捉到亮度仅为人眼所能看到的最暗恒星十亿分之一的天体。
  • 11、理解填空。
    (1)、《青山不老》一文的标题“青山不老”中,“青山”表面上指 , 实际上象征着;“不老”则是说
    (2)、《三黑和土地》描绘了以(人名)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宝贵土地后的情形,表现了农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之后的心情和对土地的之情。
  • 12、背默填空。
    (1)、五音:宫、、角、徵、羽
    (2)、五彩:黄、、赤、白、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这里的“五行”指的是金、、水、、土;过年时,粮仓上贴着“五谷丰登”,这里的“五谷”指的是、黍、、稷。
  • 13、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
    (1)、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2)、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3)、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4)、老人像一位坚毅的战士,面对恶劣的环境毫不退缩,用岁月书写着绿化荒山的传奇;老人像一名执着的守灯人,面对肆虐的风沙毫不畏惧,用身躯守护着那片山林的安宁。(仿写句子)
  • 14、对下面句子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A、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B.森林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 C、森林对生态平衡起着主导作用。 D、森林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 15、下面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排比) B、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引用) C、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拟人) D、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比喻)
  • 16、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检测。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A.同舟    B.三    
    C.不紧    D.同辉

    (2)、与词语A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3)、与词语B一样,带有数字的词语有:
    (4)、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姐姐地翻看手中的书,流逝的时光似乎都在她手中慢了下来。

    ②这个团队的成员在项目遇到困境时, , 携手攻克难关,最终收获了圆满的成果。

  • 17、读一读,为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

    招呼: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②吩咐;③照料;④呼唤。

    (1)、妈妈招呼我去帮她拿东西。
    (2)、哥哥站在路口,远远地招呼我过去。
    (3)、刚走进院子,外婆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4)、张大爷住院期间,街坊邻居都主动帮忙招呼他。
  • 18、按要求完成字音检测。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nüè nuè)    铁(qiū qiāo)    盘(jù jǜ)

    女(guī gūi)    着(qíng qín)    麦(qiǎo qiáo)

    水(táng tāng)    子(bǎ pá)    波光粼(lín líng)

    (2)、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

    夏日的午后,王大爷着拐杖,迈着略显缓慢的步伐到老树下乘凉。草丛里蝈儿欢鸣,似在开音乐会。王大爷忆起往昔岁月,尽管生活中有过艰难,但如今的日子甜似蜜,他就如这经历了数十风雨的遒老树,虽历经沧桑,但依旧彰显着生命的韧性。

  • 19、理解填空。
    (1)、《少年闰土》选自的小说《故乡》,文中回忆了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文中的闰土是一个的农村少年。
    (2)、《好的故事》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梦境中看到的“好的故事”——山阴道两岸风景倒映水中的景象、景物倒影交织的景象,突出了梦境“美丽,”的特点,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 20、背默填空。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 下面是 ,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那殖却 , 那查却 ,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跳转